你的潜意识决定了你的压力应激模型

你的潜意识决定了你的压力应激模型

00:00
15:59

大家好,我是周小宽,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去看上次我在分享中提到的那本书《再见,压力》,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有一些生物学的、神经医学的解释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会有一些焦虑的思维?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生活中遭遇到压力的侵袭?当我们除了从心理学的角度,除了从认知的角度更多地增加了一些生物学的基础,我们可能对于何为人、何为人的思维、何为人的潜意识会有更全面更立体的一个理解,这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宽广的理解和接纳自己的空间。

因为在我的工作中,我听到非常多的来访或者是读者,他们一些自问自答的内容通常是这样的,如果这件事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想法,我觉得那一定是我的错,我认为我很糟糕,我很没用,我很无力。我们知道对抑郁症的鉴别,其中就有这样一条,当一个人持续一段时间,通常是两周以上,他持续感到我很无力,我很无能,我完全没有价值,我很糟糕,如果他沉浸在这样的一种自我责备、自我攻击的想法里,他很可能就是处在一个轻度抑郁症的状态。

所以当我在咨询中听到这些话语的时候,我会在想为什么他们会认定自己如此糟糕,而没有办法去理解和接纳自己其实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我们其实并不能够完全掌控我们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在这本书里面的一个章节提到了人的大脑的构成,以及大脑主要的神经结构,它是如何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管理着我们情绪感知,帮助我们的大脑发出指令。有这样的一段内容,我们是具有一个应激反应模型的,每一个人都有,大家可能知道一个相对专业的词叫做创伤应激障碍。

我们知道有一些从战场上回来的老兵,他们虽然平安回到家中,而所处的国家已经没有了战争,他们非常安全,和自己的妻子孩子安定地生活在一起,但是他们常常会被噩梦惊扰,他们常常会在生活中出现一些症状,非常明显的焦虑的过激的一些反应。在别人看来,我们能够耐受的一些负面事件可能就引爆了他们。这就是因为战场死亡,那些残忍的创伤瞬间导致了他们的应激反应模型出现了改变,也就是我们说的PTSD——创伤应激障碍,它是需要被发现并且被治疗的。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可能也有一些其实不那么适应生活的,容易引发我们压力的,让我们去过度反应的应激反应模型?我想其实如果我们去觉察一下的话,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一个状况,我们看待同一种威胁的方式可能不尽相同,这正是因为我们的认知使它成为了一个挫折,一个挑战,又或者是一个机会。当出现了一个威胁性的事件,比如你处在一段两性关系中,可能你的男友表现出了对你的疏离、漠视、忽略,他在最近和你在一起的谈话中比较烦躁,似乎他在业余时间也非常忙碌,不大愿意去陪你做从前曾经陪你去做的事情,比如逛街、看电影,不同的女孩对于男友的这样一个反应可能会有不同的认知。

如果我们将男友的这样一种行为视为一种威胁的话,这个威胁的事件可能会引发不同人的不同感觉。有人也许将它视为一个挫折,甚至比挫折这个词还要严重。在不安全依恋的这样一个状况下成长的人,对方对自己有一些忽视,他们是无法承受的,这会激起他们童年害怕被父母抛弃的创伤,他们可能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者是其他亲戚家,他们可能在家中常年自己待着,而父母忙于工作,与他们没有沟通,又或者他们的父母脾气阴晴不定,情绪非常不稳定且极端严苛,常常让孩子处于一种你如果不乖,我就不再爱你的这样极为强烈的威胁中。

所以当一个男友忽略她的威胁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她内在的潜意识模式,她大脑中的神经元结构会使得她在那一刻跳转到童年的创伤中,她无法承受那样的感受,她好像退回到二三十年前,当激起她的这样一种应激反应后,我们就可以想到这个姑娘会做什么,她也许会过度的恐慌,她也许会得出一些偏激的结论,她也许会抓着对方,她也许会为了让自己不被抛弃而先离开对方,这都有可能。

但如果我们的认知将这样一个威胁性的事件视为一个挑战,虽然我不能判定我的男友是否对我的爱改变了,但是我们的关系也许到了一个困难的关头,他对我的忽略是不是因为他发生了什么,或者我们之间的磨合出现了问题,会不会是因为工作或者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我的男朋友目前的心理状态不好,而他无法调节,所以他面对我的状况也不能够像以前那么好。

也许这位姑娘会提出一些这样的疑问,她也可能会反思自己,然后带着这些开放的问题,带着这些想要去了解对方以及探索自己的这样一些疑问,在构建了这样一个接纳性的空间之后,她也许就能够跟她的男朋友去进行一些非常有质量有深度的沟通,而当她提供给了对方一个空间,对方可能也能够给她答案。但不管怎样,这比我们偏执的认为他一定是不爱我,或者是更偏执地认为他不爱我,一定是因为我非常不好要理性的多。

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当你听到这样一个分享,有机会你可以去发现一下自己的应激反应模型究竟是怎样的,有哪一些事情会一下子就激起你的反应,让你觉得你处在威胁中,无论是关系的还是工作的,或者他人对你的评价,有哪些词句你会格外的敏感?很多时候我们不加思索对这些词语,对这些表达或者评价做出了自己本能的反馈,有时候我们会因此愤怒而攻击他人,有时候我们会因此攻击自己,认同了他人的投射。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没有丝毫去思考或者质疑的空间,这就是因为也许我们的大脑没有给我们这样的时间,但是这样一种思考应激反应模型的方式,是可以当做一个电脑的插件插入我们的思维中的。当你读到了这样的内容,当你知道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大脑是会进行自动反应的,就像我们在精神分析中常常说的,控制你的其实是你骑的那只大象,它是你的潜意识,所以我们需要去了解它,了解这个大象的运作机制,我们潜意识的动力究竟是如何?为什么我们会在听到敏感字眼的时候,会非常快地推开或者逃离他人,为什么我们会非常快对事件进行负面的评判,其实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举一个生物学的例子,当一个人发现他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脑神经的物质叫做皮质醇就会在大脑中被释放出来,它会通过制造出一些不好的感觉,让我们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出现的威胁上。当我们失望的时候也会产生皮质醇,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就跌入了一种错觉中,会认为失望实际上是我们受到了威胁。所以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不去细致地思考,我们可能就会因为大脑都是在释放皮质醇,并且导致我们将焦点移到了那个事件上。我们的注意力如此的专注,导致我们忽略了周遭,忽略了环境,忽略了那个人本身的用意,或者是他人的局限性。我们盯着那一点负面,然后我们也做出了跟负面的信息相关的毫不犹豫的一些行为,所以这就像一个错误的解读引发的错误。

实际上一段旧的记忆,当它被激活的时候,就像我前面说的,当一个女孩因为男友的忽略而被激活了她儿时被抛弃的那样的一个创伤,这被证明也会触发皮质醇的释放。所以我们在精神分析这样的一个流派中所使用的很多的推理都是有生物学的基础的,这帮助我们去理解人的潜意识真的就像大海一样,我们无法控制,而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当我们去理解自己的潜意识更多,我们就越能懂得自己是谁,对我们的大脑也是一样的。

所以当我听到一个人有很多自责的理念的时候,我也非常想对他说,你可能也真的有一些认知上的误区,觉得你能够控制和主导与你相关的所有一切,但事实是我们既无法控制主导他人,也无法控制明天,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甚至不能完全控制我们的大脑,不管是肾上腺素还是皮质醇,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化学物质,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它分泌的方式,我们很多时候被它迷得团团转,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的空间。从我们真的认知到我们不能,当我们认知到这样一个事实,并臣服于这样的现实的时候,那才是我们接纳自我以及探究我是谁的开始。

在那个时刻,我们也许不能解决自己的压力,我们也许也不能很快创造一个更好的、更明智的、更理性的应激反应模型,让我们的压力降低,让压力不要促使我们做出冲动的事件。但是那是我们去认知自我,认知压力,认知应激反应模型的第一步。当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会更清晰,我们也会更有力量。当我们窥见了一个物体的全貌,我们就会对这个物体更有把控感。人生的掌控感是来自于这里,而不是其他。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上海米豆_rt

    这篇音频值得细细品味,我听了好多遍,不过还是没有完全消化。老公总是说我过度反应,我今天才觉得我也有我自己的PDST。每次他烦躁的和我说话的时候,我就会爆发,我好像一点都无法耐受别人烦躁的和我说话,那种不耐烦我总是无法忍受,我不知道我小时候经历了什么,我特别不能忍耐别人的不耐烦。所以我大多数情况也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也是一个比较有耐心的母亲,也许我渴望有一个耐心的妈妈,我内心深处渴望妈妈耐心的对待,显然妈妈对我不够耐心,我无比盼望心里的小孩能够被耐心的安抚,所以我总是想要安抚别人。哎

  • 与善人居一百变天使

    看见了,就疗愈,精神分析直指问题的核心,了解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边界,分化,痛苦也减少了许多,不再执念的看待人生,有一丝光照亮进来。

  • 上海米豆_rt

    老师我买了书再见压力。没想到这本书这么有意思,我推荐给了我的兄弟姐妹。我还在朋友圈发了一些感想,没想到遭到指责,我树立了边界,最后她向我道歉,我也把他屏蔽了。我今天就按照书上把压力细分了,其实我的思维模式很擅长细分这些压力。我在一本很漂亮的笔记本上写下对自己的寄语,希望以后我成为和压力共舞的人。我知道我会做到。我细分了很多压力,才发现原来妈妈是我的一个压力源,如果十分满分,她的压力值是8。我画画的时候压力值0,我和爸爸交谈时压力值为0,我和老公拥抱时压力值0,我在公园绿植里散步时压力值0,我弄那些绿萝压力值0,我沉浸于写诗时压力值0,周末陪孩子玩压力值0,原来这些都是让我零压力的事

  • 迷茫晚年

    我要怎么开通和您连线呀?

  • gaojiang95

    那本书看了一点点,还没静下心来看。

  • hot寒

    一个月129?

  • yt小婷婷

    我要重听直播

  • 上海米豆_rt

    接下文2,莫名其妙给自己心里添堵,还不知道。现在我知道了,我很重要一点就是贪多。所以现在我打字就是站在地铁站打,我打完了再出站,这样很安心,也感觉好多了,不烦不燥。

  • 上海米豆_rt

    接下文,我发现很多具体的压力,比如这次朋友圈他人的指责,压力值8。他人不满压力值3。等等。原来压力可以这样细分,我觉得我擅长这样细分,以前并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做,这真是一个不同的视角,谢谢老师的分享。我发现一次只做一件事,压力值0,同时想做很多事压力值5。所以以后我不要同时想很多事了,我经常同时想做很多事,弄得自己有弥散性焦虑,还不知道什么原因,原因就是,我同时想做很多事。吃饭要听心理学音频,上厕所要看书。以后一次只做一件事。比如等红灯我就要拿手机准备扫码进站,但是这样其实心里并不安。干脆安心等红灯过马路,然后再把手机拿出来。比如我边走路边看手机,其实这样心里有弥散性烦躁,自己没有觉察

  • 上海米豆_rt

    如果我感觉他是在指责我,他对我烦躁,他阻碍我表达感受,我都非常愤怒。可是有时候,他也许不是在指责我,我也认为是指责???我刚开始有点觉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