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依恋,是幸福的基石

安全依恋,是幸福的基石

00:00
19:05

大家好,我是周小宽。今天在我们的分享中,我们会继续谈到《象与骑象人》这本书,书中作者花了非常多的篇幅来谈论幸福,也提到被爱、被拥抱和抚摸其实是我们获取幸福的一个重要来源。

可能有一部分人听说过一个关于猴子的实验,把一个小猴子放在铁笼子里面,然后用铁丝扎成一个妈妈,下面放着奶瓶,另一边有一个布做的像妈妈那样的物体,它只是一个伪装的妈妈,但是它的表面不是铁丝,是软软的绒布,可是是没有奶瓶的。那么实验的观察人员就会发现,这只小猴子它只是在必须要喝奶的时候,它会去铁丝妈妈那里喝奶,但是喝完奶之后,他更多的时间是待在布妈妈的身边,尽管这个绒布的妈妈并没有给这个小猴子提供乳汁。

所以当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动物,它能够满足最底层的生存需求的时候,就像小猴子是需要通过奶才能够活下来的,当它面对离开了奶可能会饿死这件事情,就是焦虑带给它的恐慌之后,它需要的是什么呢?很显然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它需要的是安抚,它需要的是那种柔软的抚慰,需要的是依恋的感觉,这些都是绒布妈妈能够带给它的,但是铁丝的妈妈完全做不到。

在《象与骑象人》中,作者提到了依恋理论,而依恋理论其实是心理学或者说精神分析中,我们常常要去涉及到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板块。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也会建议大家买一些跟依恋理论相关的心理学的书籍去看一看。很多时候我们谈论原生家庭的创伤,其实这个创伤可以说是在我们出生之后,我们最核心的关系层面受到了重创。

核心的关系层面在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其实孩子是需要跟妈妈建立一个安全的依恋关系,我们叫做安全依恋。那么当孩子有了安全依恋的底子之后,他才能够更好的、更无忧无虑的去探索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到一个足够的早年的依恋,能够让这个孩子长大之后更勇敢、更果决、更自信,更能够向外的健康的去发展,去探寻他人生所有的可能性。

而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在当下觉得止步于此地,或者是我们感到如果要做出一些新的选择,我们会焦虑、惶恐、担心选错,担心自己无力承担选择的后果。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周围人的各种建议,或者是他们失败的一些经验,就像是重重的铁锁,将当下的你牢牢捆了起来,在这个时候也许我们就可以去看一看是否你在早年的依恋关系里得到的养分其实是非常不足够的。

这就好像你是没有布妈妈的小猴子,可能很多时候你是和铁丝妈妈待在一起,也许这个妈妈是脾气暴躁的,或者她非常冷漠,或者你靠近她她会推开你,甚至会伤害你。当你提出需求的时候,这个妈妈可能会羞辱你,也可能这个妈妈会长期沉浸在她自己的世界里,而完全忽略一个孩子基本的身心需求。如果你的童年是这样,我觉得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你可能在依恋关系上,在最初的地方有比较严重的一个创伤。

所以当我们谈到依恋这个部分,可能在今天的分享中,我们只是先去建立一个这样的意识,假如我在人群和大家的关系或者是亲密关系里,我是比较胆怯的,不太能表达我自己的那一个,或者我也不太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和界限,我也不太敢向人靠近,或者是别人靠近我,我也不太敢去相信对方究竟是一个长远的善意,还是他可能稍纵即逝,他也许是在玩弄我,很快就会抛弃我。

我们可能很多时候受着这种关于关系的折磨,而不能够在关系中很好地做自己,去享受关系,或者是去构建高质量的关系的时候,我建议大家不要非常简单的去归因到,这是我不够好,这是我不如别人那么有创造关系的能力。依恋的理论能够帮助我们去解释我们在关系上的脆弱。如果早期我们跟母亲之间或者是跟你的核心家庭之间,跟你的养育者之间,比如有一些孩子小时候是爷爷奶奶,或者姨妈或者外公外婆带大的,假如我们在需要被安抚照料,能够得到爱和抚摸的这样的一个年龄阶段,我们没有得到这些东西,这个部分一定会影响我们的心灵

而从生物学或者是脑神经医学的角度来说,它们又和心理学的结论是互为印证的。因为很多的医学观察可以看到一个人脑部的发育,他脑部的构造呈现出来的一些状况,其实也能够佐证一个在童年期得到安全依恋的孩子和一个总是在童年期不足够安全,没有建立很好的依恋关系,甚至常常处在惊吓中的孩子,他们的脑部在一些重要的构造上其实是有差异的。

在《象与骑象人》这本书中,作者这样写道,儿童的行为受到安全与探索这两个基本目标的指导,如果是一个安全的环境,就让儿童能够得以生存下去,那么他就会想要探索想要游戏,通过游戏去发展出应付未来成人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及智力,这个时候孩子的大脑其实是很快在发展的。作者说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哺乳类动物小时候都会非常需要玩耍和游戏的缘故,而且从神经医学会观察到大脑额叶皮层越大的人是越需要玩耍的。

另外,安全与探索这两种需求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它们是互相影响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孩子体验到他的安全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那么这个孩子才会去开始嬉戏玩耍,四处探索。但是如果突然间一旦安全度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大幅的滑落,那么儿童体内的安全阀就会开始运转,这个时候对这个孩子来说,安全的需求就成为了首要的任务。

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这样的画面,孩子就不会玩了,他会停下来,他会去找妈妈,他可能会开始焦虑。而这个孩子如果没有在很短的时间当中立刻找到妈妈,就会开始哭,而且哭得越来越凶。其实这个时候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他是在焦虑之后,恐惧之后,好像这个恐惧又被印证了,就是妈妈真的不在了,妈妈真的消失了。

所以这个孩子当时的自我是处在一个几乎是崩解的状态,情况如果好一点的话,妈妈在这个时候及时回来,出现在孩子的视野中,并且给了孩子安抚。那么一方面孩子的焦虑和自我崩解被力挽狂澜,另一方面,孩子也能够在几次这样的一个重复中,慢慢构建一个潜意识的体验模式,那就是妈妈不会长时间的离开,所以这个短时间的离开对孩子来说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关于安全的或者说关于依恋的创伤。

但是在这里我很想去跟大家谈一谈的就是,在我的咨询工作中,在我的生活中,我会观察到有非常多的人的焦虑情绪,或者大家在关系中的矛盾、恐惧,其实都是来源于我们早年可能就没有这个孩子这样的一个幸运。很多时候由于时代的关系,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有认知的一些差异,因为认知是随着文明越来越向高维去发展的,所以很多人的母亲,可能在当时母亲的功能是非常差的,她们既有人格上的一些匮乏和问题,也有现实生活中可能确实是难以克服的巨大的困难,导致了很多的孩子在成长的时候确实有依恋方面的创伤。

比如说很多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妈妈就离开去上班,然后妈妈对孩子没有这个事前的解释,也没有一个事后的跟孩子的言语化的梳理,没有任何人意识到这个孩子当他哭着从床上起来,甚至跑出去要找他妈妈的时候有多恐惧。我是在生活中听到了好几个这样的故事,就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他会从奶奶家午睡之后跑出去,然后可能跑几百米的路上去找妈妈。

所以说这个孩子是在一个常常要去经历这样极度恐惧的,是超出了孩子的大脑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这样一些突发的,对孩子来说非常可怕的状况,这些东西如果大人没有心理学的一个基本了解,那么他们可能会认为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但是从我们心理学的角度,从神经医学的角度来讲,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这是一个被误读的信息。

那么早年在一个儿童,在一个婴幼儿,他的大脑高速发育,他的心智高速发育,人格正在进行一栋大楼的打根基的这样一个工作的时候,一个孩子对关系的感知,或者说整个关系带给孩子一个怎样的体验,相当程度上是决定了这个孩子的未来,他对其他的外在的世界,他人对关系,对他自我的这样一些决定性的体验,是在这一刻其实已经被很大程度的决定了。

如果一个孩子常常去目睹父母的争吵,就是家庭环境是非常波动,令孩子感到不安的,或者是如果一个孩子面对情绪暴力的父母或者肢体暴力的父母,或者是一个孩子在我刚刚说的那种情况,就是我一睡觉爸爸妈妈就不见了,我醒来之后过了很久他们都没有回来,在类似这样的一些场景中,我们可以说这对儿童造成的一个创伤几乎是不可逆的。

在最后想跟大家提到的,我们可能需要去理解到这个创伤是如何发生的,我们也要理解到依恋对于每个人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当你在现在的生活中,过去的创伤已然发生,我们可能不能再为过去做什么,但是如果我们理解了过去,我们就能够更理解自己的现在,我们至少可以在内心深处去安抚一下当年那个可能瑟瑟发抖的孩子,可能在内心和脑神经都承受着强烈的冲击,甚至是伤害的孩子。即使是延迟到今天的这样一个满足,一个安抚,对于当年未被看见的被创伤的孩子都是有用的,有益处的,也是必要的。

这也会帮助我们重新选择,或者是重新构建我们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当你理解了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比如你需求更安全依恋的关系,那么对你而言,也许就是我们要将人生的重点,将构建关系的重点放在这样的一个需求上,更多的用自己的努力去疗愈自己。比如说我们可以去多创造一些安全依恋的关系,在关系中更着重提出我在这一块的需求,这能让我们在关系中获得了一些新的体验,比如你交了一些让你能够去安全依恋的朋友,比如说你找到了一个让你能够去构建相对而言安全依恋的伴侣,我想这都是非常值得感恩的一个事情。

可能在这个时候我们也就要学会接受对方的一些其他问题,所以认清自己内在部分的创伤或者我们底层的需求,是有助于我们对自己人生进行重新的排序。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快乐在于我们可能被外界的很多标准绑架,然后我们会有一些排在非常靠前的目标,但是这些目标又往往和我们自己内心被掩盖在人格深处的,或者是关于关系的这些目标是相冲突的。我们常常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如果我们在听这样一个分享,并且你也认识到其实我自己的内在有这样的一些需求,我们不妨从这样的一个着眼点去重新构建我们对人生的一些目标的排序。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真的在一个阶段要首先去满足其中的一个目标,比如对自己好一些,给自己更多的接纳的空间,让自己的内心能够在自己的接纳中得到休憩。比如在选择关系的时候,我以依恋的感觉为先,而不是说可能我和这个人是比较表面的那种朋友,他能够带给我很多社会的资源或者晋升的空间,又或者我和他在一起很有压力,这样能够帮助我进步。我们需要去问一问自己,你的内心在这一刻其实最需要的是什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与善人居一百变天使

    幸福的童年一生都在被治愈,不幸福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 陌上花悠扬

    我买了,为什么还是听不了,又要付款?

  • Elena三毛

    听哭了,原生家庭以及童年有太多的创伤了…导致现在跟别人很难建立起较为亲密的关系,想靠近别人,但是又害怕别人主动靠近,内心深处有恐惧,害怕被抛弃… 最近一直在考虑离职的问题,本来决定今天提的,还是没有鼓起勇气…今天听了小宽老师的课程,才了解到这并不是自己性格的问题,更能理解自己了🌹🌹🌹

  • 远山近水376

    铁丝妈妈,这个比喻真形象。

  • Elena三毛

    听了好几遍,一个人的时候再听还是会泪流满面。会回忆起曾经被“抛弃”的画面,但难过之后还是要面对,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就从现在开始对自己好一点。 接纳自己,接纳充满不安全感的自己,接纳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抱抱现在依旧努力调整,积极面对生活的自己。

  • 和自己相遇

    我现在三十六我发现我用了三十年在疗愈我最初六年的创伤。在父母那我没感受过什么叫关爱,因为超生始终觉得自己是多余,好像他们所有的不幸都是我造成的一样。后来谈个对象其实根本就没有感情我也知道她是为了骗钱,可她让我感受到了缺失的母爱,用了几十万的金钱去弥补童年的缺失,十年的心理咨询才用死亡的边缘走出来

  • 健康快乐自立

    家人常常笑话我,说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夜里哭着闹着回幼儿园,让爸爸妈妈很气愤,很无奈,没有办法只好把我送回了幼儿园,我们那时上的幼儿园是全托的,并且每天都有老师和孩子的。听母亲说第二天早上她去幼儿园看到我很乖的躺在老师怀里。所以我觉得我是很缺爱的孩子,也因此我的性格很不好,心理很脆弱。我脑部构造估计是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