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204:法庭中的“少数派影响”和“群体极化”

《社会心理学》204:法庭中的“少数派影响”和“群体极化”

00:00
08:30

更新说明:每周一、周三、周五更新


固定开场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欢迎继续收听《社会心理学》


趣味导入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当陪审团成员刚刚结束一场审讯,然后走进陪审团房间开始合议,在更多的情况下,陪审团成员最初不会就一项判断立马达成一致的裁决。但是,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将会有95%的人会认可他人的意见并最终形成一致意见。


很明显,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陪审员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整个团队的影响,而群体影响在这时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来学习下,在法庭审判过程中的群体作用。


少数派的影响


仅仅在美国,每年就有高达30万次从300万人中抽选岀小群体承担陪审团责任,他们集合起来做出一份集体决定。那么,这些人是否会受到塑造其他决策群体的社会影响因素的制约呢?比如多数派或少数派模式、群体极化或群体思维。让我们想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知道陪审员最初的倾向,我们能够准确的预测他们的判断吗?


法律禁止人们观看真实的审议过程,因此研究者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模拟。他们向模拟陪审员提供一桩案例,并让他们像真实陪审团那样进行审议。在伊利诺伊大学进行的一系列这类研究中,戴维斯等人测试了各种数学模型来预测群体决策,包括模拟陪审团的决定。戴维斯和他的同事发现,最佳预测模型会依据案件性质的改变而变化。


但是许多实验表明,2/3的多数往往是最好的,群体的最终裁决通常是那最初2/3的陪审员支持的选择。没有达到这个多数,陪审团往往会犹豫不决。


同样,卡尔文和蔡塞尔对陪审员开展的调查表明,90%的案例达成了在第一轮投票中被多数支持的决定。虽然在电影中经常会上演一个勇敢的陪审员独自一人改变多数人决定的戏码,但是在现实社会,这种情况极少发生。


虽说很少发生,但也是可能发生的,也就是最初的少数派意见后来占据了上风。一个典型的由12人组成的陪审团就像一个典型的小型大学课堂,三个最沉默的人几乎什么也不说,三个最有发言欲的人贡献了一半以上的谈话。


在米切尔•斯坦斯的审判中,四个陪审员坚持被告无罪释放,并且不断发表意见,最后他们赢了。对少数派影响的研究显示,如果占少数的陪审员能够保持一致、并且始终坚持不懈、信心十足,他们将表现出更有说服力,这也使得他们能够导致多数派中的某些人倒戈。


群体极化


陪审团的审议过程还以其他一些有趣的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在实验中,审议通常能加强最初的意见。例如,罗伯特•布雷和奥德丽•诺贝尔让肯塔基大学的学生听取30分钟的谋杀案审讯录音,然后,在假设被告有罪的条件下,他们提出对被告予以监禁。


高专断性的小组最初建议对其进行监禁56年的严厉惩罚, 在商议后则变得更加严厉的68年。低专断性的小组最初建议较为较为宽容的38年,商议后则改为更为宽容的29年。


相比之下,群体的多样性往往会使判断趋于缓和。在判决黑人被告时,与那些全部由白人组成的模拟陪审团相比,由种族混合的人组成的模拟陪审团在进入审议程序时表现得更加宽容,并且在审议过程中对广泛的犯罪信息也持更开放的态度。


陪审员中会发生群体极化,这一结论来自里德•黑斯蒂等人所做的一项宏大研究。他们把从马萨诸塞州选取的6912人陪审团集合在一起,分别向每个陪审团模拟了一宗真实的谋杀案,里面的角色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法官和真实的律师扮演。


然后,让这些人在陪审团房间里商议这一案件,时间不限。当显示有罪证时,4/5的陪审团在商讨前认为被告是有罪的,但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以“过失杀人罪”这项较轻的罪名定罪。经过讨论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原告是有罪的, 而且大部分人选择了一项较重的定罪—二级谋杀。可见,通过群体商议,他们最初的倾向被加强了。


真实法庭情境下的群体极化


在模拟陪审团中,审议过程往往会把陪审员个人的倾向扩大化,这样的群体极化会在真实法庭中发生吗?凯斯•孙斯坦等人向我们展示了在探索社会心理现象时,如何在真实情境中收集数据。他们的数据来自4958 个美国联邦巡回法院的14874名法官。


孙斯坦是一位具有行为科学取向的法律教授,他和同事首次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位法官的裁决是否反映了任命他的民主党或共和党总统的意志。实际上,在审判与意识形态有关的问题(如平权行动、环保法规、竞选筹款、堕胎)的时候,民主党任命的法官往往比共和党任命的法官更加支持开明的立场。这说明了在美国,总统和他的政党成员会力求使国会通过与他们的意志一致的法官候选人,进而表达他们的治理策略。


如果法官小组的三位成员是被同一政党任命的,那么这种倾向是否会被扩大呢?共和党任命的三位法官是否比普通法官更加保守,民主党任命的三位法官是否比普通法官更加开明,或者法官的裁决不受他们同组成员的影响。研究结果是这样的:


当由同一政党任命的三位法官组成一个小组时,他们比单个的法官更容易按照他们所属政党意识形态的偏好去进行裁决。孙斯坦的小组报告说,三位想法相同的人呈现出来的极化现象已经在许多领域中被证实,包括平权行动、竞选筹款、性别歧视、残疾人和种族歧视等等。


孙斯坦及其同事提供了这样一个案例:如果三位法官都认为某项平权行动计划是违反宪法的,而其他的法官也没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那么最终他们几人的审议意见就是这一计划是违反宪法的。研究者认为:“这就是行为中的群体极化,这也是当今社会科学中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思想相同的人组成的群体更容易走极端路线。


全篇总结


课程的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我们第一部分讲到了“少数派的影响”,在现实的案件判罚中,少数派的意见想要压倒多数派是很困难的,只有当少数派始终坚持己见并保持少数派意见不动摇时,才有可能改变多数派的想法。


第二部分讲了审判过程中的“群体极化”,这种效应使得群体会不断加强对于案件的最初判罚倾向,并最终可能走向不同的两个极端。


第三部分讲了群体极化现象在现实审判中的表现,当法官的偏好不可避免的与执政党的意志相连接时,那么无疑审判的结果也会将党派的倾向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说明了当想法一致或接近的几个人组成一个群体时,他们的做法会趋向极端而不是平缓。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里,欢迎订阅专辑,第一时间收到更新提醒,我们下期再见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