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年度畅销 《你好,小孩》

2 年度畅销 《你好,小孩》

00:00
12:34

——· 关于本书 ·——

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他也是这个社会的孩子;别人的孩子也不只是别人的孩子,他们还是你的孩子未来的社会伙伴。那些被呵斥、打骂着长大的孩子,和那些被呵护、善待着长大的孩子,最终都是未来和我们的孩子一起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合作者。

从“家长式管教”到“合作式养育”,本书将关注点重新聚焦到孩子身上:只有包括父母在内的整个社会,都将“对儿童友好”作为核心认知和教育规范,才能让儿童的精神独立和天赋自由成为可能,也才能让每个生命焕发出自身的无限活力。

我们如何养育孩子,就是如何创造未来。

——· 关于作者 ·——

李小萌,亲子教育专家,萌享汇创始人,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曾主持《东方时空》《24小时》《新闻1+1》《半边天》等明星节目,曾获得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等荣誉。

2018年以来,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对中国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并制作、主持东南卫视大型访谈节目《你好爸爸》《你好妈妈》。

——· 名人推荐 ·——

这本书记录着两个人的成长,一个是女儿,一个是母亲。母亲成长的标志是字里行间“善待孩子”四个字,在书中,这四个字不仅是理念,还是可以供人借鉴的方法。其实,善待孩子,该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孩子一直没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父母,父母不成长,孩子不会真正地朝我们期待的方向走去,父母能力的提升已是当前中国的大课题!所以,这本书更准确的名字或许应该叫《你好,父母》!

——白岩松 

李小萌是著名的媒体人,同时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妈妈。作为一位普通的妈妈,她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当一位普通妈妈想把心理学理论,用在育儿的实践上,会发生什么。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认真的妈妈,是如何学习、消化这些知识,又如何调整自己的。毕竟,理论知识只是知识,它们必须经由一位母亲用心的体验和感知后,才能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这是一本非常细腻、充满温度的书。读这本书时,相信你会感受到这一点。

——著名心理学家 武志红

小萌用一整本书的内容在倡导“儿童友好”和“善意养育”,其本质是让“家长式管教”向“合作式养育”转变。这是一个非常有社会意义的倡导,或者说,只有我们全社会把对儿童的真正尊重作为一个基本共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去产生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让每个生命活出自己的光辉。

——著名教育家 朱永新


——· 音频文稿 ·——

闻道有先后,新书抢先读。你好,欢迎收听新书快听。我是未来之音的营销编辑田睿,今天我带你了解的新书是《你好,小孩》。

书名听起来好像不知道讲什么,《你好,小孩》似乎是对孩子的一个欢迎词,或者是一个情感倾诉,其实都不是,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李小萌儿童友好和善意养育指南”。这里面有两个核心关键词,第一个是:儿童友好;第二个是:善意养育。

“儿童友好”,就是我们要实现一个儿童友好型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善意养育”呢,其实就是如何实现儿童友好的科学方法。

很多父母其实都会很自然地认为,我自己的孩子,不管我怎么管,初衷都是善意的。但实际效果怎么样呢?有很多以爱为初衷的行为,却导致了恶的结果。

这就是教育中最大的一个难点,以爱为名的教育,最后酿成了多数事实的教育困境,甚至是悲剧。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其实也是这本书想要回答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3个角度给你介绍一下本书的一些理念:

第一,教育不是对抗,而是合作;

第二,用“儿童友好”的观念去建立一个孩子和世界的良好关系网络;

第三,共同塑造美好世界命运共同体。


好,咱们先来说第一个理念:教育不是对抗,而是合作。

咱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概率都会经历鸡飞狗跳的阶段,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个字:对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啊,你和孩子都觉得自己被误解了,都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角度上去看待,所以,对抗是必然的结果。你觉得孩子不懂事,太叛逆;而孩子呢,觉得你不理解他,也不尊重他。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呢?既不要对抗,也不能采取“散养”的方式。教育的真谛是,面临人生的挑战,父母要和孩子携手合作,半推半就地引导孩子去迎接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挑战!

记住啊,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合作”。

首先你得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天性,有自己的天赋和使命。咱们父母啊,只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桥梁,咱们需要在孩子们成年以前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扶持,但最终,他们还是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人生。

所以啊,并不是孩子依赖我们,而是我们与孩子相互依赖。只有这样看待孩子,我们才有机会建立科学良性的亲子关系,才有机会去寻找最佳的相处模式。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管教和控制”应该被“引领与合作”全面替代。

如果我们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把孩子当成合作伙伴来相处,那么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

好处就是孩子会成教育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这就让孩子对整个成长的过程和结果都有了责任感。

把孩子当成合作者,我们就多了一份对孩子内在需求的观察和倾听,孩子对自己将要面对的挑战多了一份预知,并有机会自主做出决定,承担后果。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你要把成长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做一个不滥用权力控制的家长。我们经常以孩子还不懂事为借口,什么事儿都想替孩子做主。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就是有很多本来应该尊重孩子自由发展,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都被家长的掌控意识扼杀了。

咱们这里说的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可不是让你就彻底不管孩子了。咱们应该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把自己从一个家长变成一个真正的监护人,打个恰当的比喻吧,就是咱们家长得学会做一个不唠叨的副驾驶。

孩子生命发展的目标,其实就是走向独立。而家长呢,应该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真正独立的儿童世界”,让他们尽可能独立探索和学习。我们在一旁只需要适时地给予协助和引导,让孩子自己探索形成真正的成长智慧。


介绍完了“教育不是对抗,是合作”的理念之后呢,咱们接着说第二个理念:用儿童友好的观念,去建立一个孩子和世界的良好关系网络。

小萌老师在书中提到,凡事单一的单调的就会很危险,凡事沉闷的老套的就一定缺乏创造性,凡事孤立的就会缺乏格局。所以她认为咱们家长,应该帮孩子建立一套多元化的外部世界网络。

那什么叫多元的外部世界网络?

其实这个概念对应的就是单一的狭窄的外部世界连接,这种连接的坏处就是让孩子们很容易就会丧失自我,甚至很多时候孩子会放弃自己的生命。

光说概念,你可能很难理解。你回想一下,你在新闻上是不是经常能看到因教育而引发的一些悲剧事件?比如孩子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就跳楼了;孩子没有考第一,就自杀了,等等。

这些悲剧事件,真挺让人心痛的。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啊!

但面对这些悲剧,咱们就得反思了,人在什么时候压力最大?肯定是命悬一线的时候,对不对?一根线吊着整条生命线,只要那根线一断,就万劫不复了。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人就特别脆弱,特别容易走上极端。但是,如果有很多根线拉着你呢?尤其是,当这些线结成了网的时候,是不是就更加坚韧,很难断掉了?

所以,建立一套多元化的外部世界网络,就能增加一个人的抗压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的生活里,只有学习这一件事儿是最重要,那么一旦成绩下滑,考试失利,升学失败,唯一的一根线断了,孩子心里还能剩下什么?这就非常危险了,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给孩子构建多元的外部世界价值网络。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事儿,一个北大的学生,因为沉迷游戏被劝退了。他跟父母说,你们不就是想让我考上北大吗?这个目标我实现了,这下你们满意了吧,你们还想让我怎样?

其实类似的事儿在咱们现实生活中特别多,如果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上大学,那么考上之后他就没有了目标,价值感和意义感就失去了,这样的孩子就成了一个空心的人。

但是如果能让孩子建立起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其他同等重要的目标和意义,比如情感啊,或者兴趣爱好啊,等等,那孩子们生活的意义之网也就被编织起来了,他们就不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轻易地放弃自己。

你看,这种外部世界的价值和意义之网,才是他们生命真正的安全之网。

孩子的生命安全和生存意义的呵护与建立,是所有父母教育孩子的基本底线,离开这个底线,剩下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你说呢?


接下来,咱们聊一聊第三个理念:共同塑造美好世界命运共同体。

什么叫命运共同体?具体来说,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他也是这个社会的孩子;别人的孩子也不只是别人的孩子,他们还是你的孩子未来的社会伙伴。

那些被呵斥、打骂着长大的孩子,和那些被呵护、善待着长大的孩子,最终都是未来和我们的孩子一起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同龄人。这么一说,你是不是豁然开朗了?

比如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和生活好像跟在城市生活的我们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实际上他们的生活跟我们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对他们漠不关心,不能通过有效的社会互助的方法去帮助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心,那么最终有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同样会反噬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在中国这个国度如此,如果放眼全人类,我们的处境也是一样的,没有一场灾难我们可以真正侥幸地逃脱,我们也不可能在这个世界遇到某个普遍问题的时候独善其身。就像今天我们去看福岛核电站的水要倾倒到太平洋这件事,全人类谁能无动于衷呢?我们谁能躲避这场地震的天灾和后面处理问题的方式引起的负面效应呢?

所以,我们应该站到这个视角去看待我们自身的行为,看待一个社会的最小的单元。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去用心对待身边的家人,对待自己的同学、朋友、同事、师长以及我们擦肩而过的人,甚至是毫无关联的网友和远在异国他乡的陌生人,我们只有用命运共同体的方式去思考,用儿童友好的思维去对待下一代人,去让他们传递这种友好的理念,我们才有可能去把分歧变成共识,化冲突为和谐。

儿童友好和善意养育,是实现这个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离开这个理念,我们是不可能真正拥抱一个友好型社会的!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的设计,从第一章开始,到第六章结束,小萌老师和策划人共同设计了一个同心圆的架构,首先从儿童自身开始,帮助他们建立真正的自我,是他们成长的根基。

紧接着是母亲——孩子最亲密的监护人,她们应该在这种亲子关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建立有效且健康的养育关系。

接着是父亲,虽然可能大部分父亲与孩子的关系,都不如母亲那么紧密,但是,他们究竟应该如何有效地承担一个父亲的角色,也是“儿童友好”很重要的议题。

再往外扩展,就是整个家庭、学校、社会,这一整套关系实际上包含了孩子与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世界的多重关系。从儿童自我关系,到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再到与社会关系的同心圆结构,最终搭建起了一个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的“儿童友好网络”。

朱永新先生说,童年的长度决定国家的高度,整个社会能否做到对儿童的友好,则决定了童年的高度。希望你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收获和启发。

新书快听,重磅新书抢先听,有书会员特供,我们下期见!


撰稿:田睿

讲述:简宁

- END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我的盤

    这本书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