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度畅销 《解惑》

1年度畅销 《解惑》

00:00
13:24

——· 关于本书 ·——

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存在,是人类特有的、区别于动植物的禀赋。只有在运用这项禀赋时,人才处于人的层次——主动和自由的层次,才能收获生命的意义。

对自我意识的认知取决于心智模式,在低等、固定、僵硬的心智模式里,人会变得无力、悲惨、逊色。而在一个更高层次、广阔、丰饶的认知世界里,你会发现自己就是整个宇宙,内心会更加强大。这是一部启发心智成长的著作,指引我们构建理解世界的底层逻辑,让自己成为主体,根据“内心”行事并作用于外界,从实际意义上看待人生并达到平衡。

这本书启发史蒂芬·柯维写下经典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 关于作者 ·——

E.F.舒马赫是英国知名的经济学者和企业家,曾与凯恩斯和J.K.加尔布雷斯共事,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先知”。他提出了关于发展中国家技术路径选择的“中间技术”思想,在当下仍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虽然他于1975年出版的畅销书《小的是美好的》更为人所知,但《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被舒马赫认为是更能代表自己毕生心血的作品。在去世前5天,他在病床上亲手将这本书的手稿交给女儿,并告诉她这样一句话:“这就是我毕生的追求。”


——· 本书金句 ·——

1.从小学到大学,在那些有关生活和知识的地图上,压根儿就找不到我最在乎的事物,我在满腹疑惑中度过了好多年。直到我不再怀疑自己的看法是否理智,而是怀疑地图是否全面可靠。

2.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意识到的事物,这一能力是人类特有的禀赋。

3.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无可置疑的知识范畴里,那么我降低了犯错误的风险,但同时我也提高了另一种风险——遗漏掉人生中最微妙、最重要或者最有益的事情。

4. 人能够真正掌握什么,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存在层次。我们的世界之广阔与丰饶无与伦比,人能够将整个宇宙纳入自己的存在之中。

5. 不论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多高,或者他们延长寿命的“健康服务”有多么成功,人们都会渐渐地失去健康和幸福。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

6. 人的敌人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睡眠,而是注意力的漂游、游荡和一成不变的活动,这种活动把人变得无力、悲惨,比完整的人逊色。

7. 健全的自我认知,除了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外,还要了解别人对我的认识。少了后者,单有前者,可能会造成最荒唐、最具破坏性的错觉。

8. 认识他人眼中的自己,会让人领悟到自己的渺小。但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9. 世界上分两种问题,汇聚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

汇聚性问题的“形状”就像一个漏斗,纵使千头万绪,但始终会归于一个真理。你越是理智地研究它们,这些答案就越是汇聚到一起。

而我们所面对的人生,却是一连串不可避免会遇到的发散性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永远无法汇聚到一起。相反越是强化其逻辑性,它们的分歧就越大。

10. 当一个人主张某件事本身就是好的,而不用更高的善来为其证明时,他的最高价值就实现了。


——· 音频文稿 ·——

闻道有先后,新书抢先读。你好,欢迎收听新书快听。我是光尘文化的图书策划编辑刘浩,今天我带你了解的书,是我策划出版的新书《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

当你去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时,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除了找到一个居所之外,你一定也需要一个为你指路的地图。而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们其实就是初次到访的游客,在今天介绍的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作为这趟人生旅程的游客,每个人都需要一份地图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这份地图,就是心智模式,它是一个人性格、人品和思想的底层,它决定着我们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如何生活。

拥有一幅清晰的地图,我们才能看清内心深处的自己,看清事物背后的逻辑,处理好和他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保持一个平和的内心。

而如果手中拿着的地图是错的,那么你将永远都无法到达想去的地方。

这就是《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这本书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是上世纪70年代著名的思想家、经济学家E. F. 舒马赫。在经济学领域,他被后世尊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先知”;在思想领域,他更是影响了人类半个世纪,《解惑》这本书凝聚了他一生的思想精华,曾被《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称作“对自己影响最为深刻的两本书之一”。

世俗一点来说,它并不是一本具有当下流行畅销书元素的书。它有一定的阅读门槛,作者在国内知名度不高,也没有一个让人一听就想买的书名,所以在最初接触它的时候,我们有点望而却步。

但是,在理解了书中的观点、也明白了它的启发性意义之后,我们彻底改变了看法。这本书,我们值得将它做好。畅销与不畅销,在它本身的价值面前显得没有那么重要,我们最希望的,是更多的人能够与它相遇,从中受益。

接下来,我将分为三个部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世界的分层结构”“契合的概念”以及“汇聚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


首先,我先介绍第一部分:世界的分层结构。

舒马赫认为世界有四个层级,从低到高依次是,无机物、植物、动物和人。

无机物的最低的层级,代表无生命物质,比如桌椅、板凳、书本、石头;植物是存在层次的第二层级,它们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生命。花草树木皆有生死,随着四季的更替,落叶归根,开花结果。

动物是存在层次的第三层级。相比植物来说,动物多了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意识。小猫小狗和花草树木同样都是生命,但显而易见,动物对于自我的掌控,远超于植物。它们饿了会吃东西,累了会休息,还会自己捕食,自己筑巢,有着丰富的生命活动。

人是存在层次的第四层级,也是最高的一层,人和动物相比,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舒马赫给出的答案是,自我意识。

人不光有意识,还能意识到自己的意识;不光会思考,还能观察和研究自己的想法。我们的内心仿佛有一个主人或控制者,一股比意识层次更高的能力,它似乎总在与你对话,也经常在对你脑海中其他念头进行评判,这就是自我意识。

人的存在层次决定人的生活。我们虽然生而为人,但,是否活在属于人的层次,取决于我们的自我意识是否苏醒。

人就像动物与神的结合体,那么当我们屈从于欲望、利益、蝇营狗苟的时候,更像一只简单粗暴的动物,理智、高尚、善良这些人性的光芒很容易在动物本性面前荡然无存。

而当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人们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有所选择的,可以拒绝成为物质的奴隶,也有机会停止随波逐流。这样的时刻,才是真正意义上,处在生而为人的层次,也是人类更偏向于神的高光时刻。

当我们对世界建立起这样的基本认识,就能更深刻地意识到,人的自由是无可比拟的。一块石头只能停留在原地,一株植物只能简单生长,一只小狗只能被动接受自己的命运,而人却可以与自己的命运相抗衡,甚至战胜自己,直到活出想要的人生。

如果我们仅仅由意识操控,就会像一个被写好程序的机器,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思考,都遵循一个特定的反射。正如很多人的一生,即使不满现状、即使不喜欢目前的工作,也从没想过生活可以有所改变。他们日复一日,重复着当下的生活,却从来不曾问自己,这一切究竟是因为什么。

唤醒自我意识,就是要找到所有程序背后的那个程序员,就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永远都有所选择,大到职业规划、恋爱婚姻,小到每一个情绪,每一个念头,我们都有选择权。

我们随时可以改变自己生活方式和习惯,随时可以停止消极被动的生活状态,我们随时可以开始努力,开始创造,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活出想要的人生。


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解第二部分:“契合”的概念。

契合这个词来自于拉丁语,意思是认知与存在的符合。

有时候,语言无法准确表达我们的意思,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只是短暂的一阵沉默,当事人就能心领神会,那个心领神会的瞬间,就是契合。

生活中,有些人与我们的气场相合,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仿佛什么都在同一个点上,很容易达到共鸣,这种默契感,就来自于彼此认知的契合;而当我们与气场不和的人在一起,每件事都磕磕碰碰,进行得不顺利,这种情况,也和双方认知的不契合有关。

肉体感官能为我们提供外界信息,但是,让我们真正了解事情真相的,却并不是肉体的感官。比如,让我们听到话外之音的,不是耳朵;让我们感受笑里藏刀,并不是眼睛;当我们内心悲伤绝望的时候,即使再美味的事物,吃起来也不香,让我们体会这种苦涩的,并不是舌头……

表层感受之下,我们还有一个深层感受,或许可以称之为“智能感官”。肉体感官只是简单的接收装置,智能感官却像一个复杂的分析仪,其敏锐程度与范围,远超我们的想象。让我们对事物有更深一步体会的,就是心智。

就肉体感官而言,也许所有健康的人都拥有着类似的能力。但是,心智感官在强弱和广度上,人和人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贝多芬即使在耳聋的情况下,音乐才能都与我们都有天壤之别,而这一差别并不在于听觉,而在于心智。有人不能理解和欣赏某一音乐作品,并不是因为他们耳聋,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心灵的契合。听觉所接收到的,只是一连串的音符而已,而音乐是需要靠智力来领会的。有些人只听一遍,或者只读一遍乐谱,就能领会并能记住整支交响曲;而另一些人的天分就少得多,不管他们听得多么频繁、多么专注,还是一点都听不懂。

理解事物,需要“头脑”与“心智”的契合,除了表面信息的接收之外,我们还需要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地理解。

书中还提到了两个有趣的概念,分别是“理解的知识”与“操纵的知识”。

我们在进入社会后的第一次碰壁,也许就是发现,曾经通用的学习方法在工作中失效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有些工作本身是偏向于操作性的——比如学习和考试、车间的流水线,这类工作所要用到的,叫做“操纵的科学”。在操纵的科学上下功夫,是看得见成效的。

但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比如,和领导沟通一件棘手的事情,或者参与一场重要的合作谈判……这类问题明显和前一种问题不一样,我们甚至可以感觉到,如果发力的方向不正确,就算付出再多量的努力,也可能毫无进展。

面对这些问题,比起经验、技能、努力这些指标来说,独立思考和更高层次的智慧更加重要,这被称为“理解的科学”。

面对问题,只有选对方法,才能达到契合。也就是说,只有清晰地分辨出,我们需要用到的是“操纵的科学”还是“理解的科学”,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


好,了解什么是“契合”之后,我们进入最后一部分:汇聚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

舒马赫认为:世界上共有两类问题,分别是,汇聚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而人生其实是由一连串发散性问题组成的。

汇聚性问题是什么呢?

这类问题就像一个漏斗,即便是有千头万绪,也总会归于一个真理。比如说,人类梦想能飞起来,于是在文明的进程中,便不断尝试制造一个飞行的工具,后来,人类飞上蓝天的愿望终于被实现了——我们发明了飞机。

仔细想想,其实,即便最后发明出来的不是飞机,也会是相似的一种飞行载体。再比如,如果我们想制造一个双轮的交通工具,最后的答案总会是自行车,或者是一个类似的东西。这就是汇聚性问题。

你越是研究它们,答案就越是集中到一起,能抵达终点。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经费,或许还有更多的才智。

但是另一个概念,发散性问题,却没这么简单。

它们并不汇聚到一起。相反,越是用逻辑来试图解决它们,它们的分歧就越大,直到其中一些答案看起来刚好与另一些相反。

比如,“如何教育孩子”。

我们不能用逻辑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按照逻辑来说,如果一件事为真,那么它的反面就不可能同时为真。逻辑还坚持认为,如果一件事是好的,那就多多益善。

对于“最佳教育方案是什么?”这样一个发散性问题,任何一个极端的答案肯定都不是正确的。太过宽松会助长孩子的任性,而太过严格,毫无疑问,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类似的问题还有:家务活应该丈夫做还是妻子做?社会应该更平等还是更自由?是梦想重要还是面包重要?

面对这些问题,当我们选择了其中一个答案,而放弃另一个,我们就会发现,事情越做越错。

很多看似无解的痛苦和烦恼,大多都是这样的“发散性问题”。当我们试图用逻辑去寻找答案,答案往往会让问题更加严峻,然而除了逻辑,我们还能求助于什么呢?

在《三体》这本小说中,提到了宇宙文明间的“降维打击”。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对应舒马赫介绍的“四个层次”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也是分层的。

思想层次决定人的思考方式、行为准则。我们年少无知时的很多问题,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是天大的事,但是时过境迁,我们长大成人之后再看,却只是一件小事。

随着我们的内心层次的不断成长、提升,其实很多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这就是我们从精神层面对那些处于低层次的问题的“降维打击”。

发散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降维打击很类似,那就是,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我们目前所处的层次,而要想办法去更高的层次寻找答案。

如果平等和自由无法兼容,那么不妨增加一个博爱,让爱来化解一切。

如果利益分配中只能妥协或者侵占,那么不如不以利益的得失为最大考量,想想更长远的发展。

如果当下的苦难无从回避,不如成为更好的自己,离开困住你的泥潭……

用更高层次的心智模式解决发散性问题,这就是答案的核心。


好,这本《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就带你了解到这里。在过去的 10 分钟内,我们跟你分享了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些观点,分别是,世界的分层结构、契合的概念、汇聚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在忙碌的生活之余,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洞察身边的事物,聆听自己,来自内心的答案。如果想有更多了解,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新书快听,重磅新书抢先听,有书会员专供,我们下期见!


撰稿:刘浩

讲述人:阿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