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度畅销 《心理学的邀请》

6年度畅销 《心理学的邀请》

00:00
10:14

——· 关于本书 ·——

本书按照个人成长经历的六个方面——自我、身体、心理、环境、心理健康、生活——通过独特的组织方式、引人入胜的生动叙述、给人启迪的鲜活案例,展示了心理科学的方方面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类行为的构架,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心理学研究领域,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与心灵和我们所置身的这个世界。


——· 关于作者 ·——

卡萝尔·韦德,斯坦福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现任职于加州多明尼克大学。美国心理学会(APA)教务部主席,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会员。与卡罗尔·塔佛瑞斯合著的书,除本书外,还有《心理学》《心理学透视》等。

卡罗尔·塔佛瑞斯,密歇根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作家、演说家,除与卡萝尔·韦德合著的书以外,她还著有《误测女性》《愤怒:被误解的情绪》等。


——· 音频文稿 ·——

闻道有先后,新书抢先读。你好,欢迎收听新书快听。

今天带你了解的这本新书,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编辑部出版的《心理学的邀请》。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不同心理学领域的“逻辑框架”,并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其中,让我们可以“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用心理学原理解释生活的方方面面。

咱们举个具体的例子吧:

不久前,在欧洲杯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球星C罗移走了摆在他面前的两瓶可乐,拿出矿泉水,并举瓶表示喝水更健康。有报道称,C罗此举导致可口可乐股价下跌,总损失达40亿美元。由于可口可乐是欧洲杯官方赞助商,C罗的举动或会遭到欧足联的处罚。但对于体脂率常年保持在个位数的C罗来说——要知道,一般健康男性的体脂率是15%到18%——拒绝碳酸饮料,仅仅是他的自律饮食习惯的一部分。

那么,问题来了,理想的体重、傲人的身材,真的仅靠意志力就能达成吗?自律真能给我们自由吗?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指对人或动物而言,促使他们趋向某个目标或远离某种不愉快情境的过程。而饮食,也就是觅食动机,是人类动机的四个重要领域之一。咱们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瘦,有的人胖;有的人吃什么也不增重,有的人一生都为减肥而徒劳地努力;有些人讨厌肥胖,而有些人却认为胖了正好。那么,就觅食动机而言,影响因素都有哪些呢?

首先,体重和体形受到遗传因素的强烈影响。

有段时间,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身体过重是情绪失控的信号。如果你发胖了,是因为你讨厌父母的管教,害怕亲密关系,或是想通过饭后甜点,填补情感空虚。你一定听说过“压力肥”,作为一名合格的打工人,每天从早九点工作到晚九点,每周工作六天,节假日手机24小时待命,工作压力让我们渴望用丰盛的食物来抚慰我们的胃和心。

然而,后来的研究结果发现,超重的人和体重正常的人,都存在情绪困扰,谁也不比谁多,谁也不比谁少。更有研究表明,体重过重,并不一定是由暴饮暴食引起的。一些“瘦人”吃的并不比“胖人”少。在一项早期研究中,研究者让志愿者饱食数月,结果发现瘦的人想增肥,与大部分体重过重的人想减肥一样困难。实验过后,“瘦人”的体重还会迅速降低,而过重的人,体重则会迅速反弹。

对这些研究结果的一种解释是,生物机制使你的体重维持在一个受遗传影响的“定点”上——你不去有意地增重或减肥时,体重会维持在这个定点加减10%的范围内。“定点研究”关注人的身体怎样调节食欲、进食以及体重的增减——注意,这些调节,都是身体自发的。每个人都有一个遗传编程的“基本新陈代谢率”,也就是身体燃烧卡路里,以获取能量的速率。每个人还拥有固定数量的脂肪细胞,这些细胞储存脂肪以获取能量,并可以改变大小。令人忧伤的是,肥胖的人拥有的脂肪细胞数量,是体重正常人的两倍,且脂肪细胞还偏大。当“胖人”的体重减轻时,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减掉脂肪细胞,而是脂肪细胞变瘦了,所以非常容易反弹回来。

讲到这里,或许有些朋友要哭了,原来基因不仅决定“我爱你”,基因还决定“体脂率”。万一我不幸是个“定点高”的人,是不是这辈子就要“安心”做一个“胖子”了?


别慌,控制食欲与体重的是一套复杂的机制。除基因、遗传因素外,环境也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因素。这里的“环境”是广义的,低价、便捷,富含盐、淀粉、脂肪的快餐大行其道;高糖、高热量的“肥宅快乐水”让人欲罢不能;工作时长增加令锻炼等耗能活动急剧减少;还有饮食比例增加、食物多样化等,都是“正在引起世界范围内体重增加”的环境因素。

此外,体重与理想身材的标准,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在普遍存在饥荒、农作物歉收的地方,肥胖,被认为是健康的标志。尼日利亚的卡拉巴瑞人,会将新娘放进特殊的“养胖小屋”,新娘在屋里除了吃,就是睡。为的就是让她们变得足够丰满,来取悦未来的丈夫。

在看重女性“母亲角色”的年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女性被鼓励放弃战时工作,多生孩子,因此,曲线优美、丰满的臀部和胸部是时尚风潮。而如今“大胸、瘦臀”的女性理想,或许反映了当今时代的标准:女性要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母性魅力。

男人们对身材的文化理想,也发生了改变。过去,大多数“肌肉男”都出身于工人、农民家庭,身体强壮、肌肉发达就被视为是工人阶级的标志咯。如今,强健的肌肉却是富裕的象征——代表这个男人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去健身。

随着“马甲线”“A4腰”“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等一波接一波的“身材标准”出炉,许多人,特别是女性,陷入了一场又一场生物与文化的斗争。进化使女性身体易于储存脂肪,这些脂肪对于月经的开始、妊娠、哺乳和绝经后的雌性激素产生,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以瘦为美”的文化中,很多女性因为体重困扰而持续节食,并与需要维持一定的脂肪量的身体,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用“动机心理学”分析了“体重”后,你有没有感到“豁然开朗”呢?知道了体重是遗传、环境、文化规则、心理需要、个人习惯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后,下次再吃火锅、烧烤、小龙虾的时候,是不是就少了些罪恶感呢?

有没有想感慨一下,原来体重和体形,竟然跟心理学有关啊!

今天,心理学虽然已经成为受人关注的热门科学,但因其研究范围广、一直不断发展,在大众认知中,心理学依旧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真正的心理学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焦虑、失眠、抑郁、强迫症、PUA、高效学习、自我实现等等,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和分支,都做了相应研究,并给出了应对之道。


本书的两位作者,希望《心理学的邀请》可以快速吸引住“非心理学专业人士”的注意力,为他们提供心理学不同领域的逻辑“支架”。

在结构设计上,全书分为自我、身体、心理、环境、心理健康、生活,六个部分。内容上,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例,分析心理学在人们行为中的影响和作用,融汇了人体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病理心理、人格心理、认知心理、行为主义等各行各派的学术思想、先进科技,展示了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此外,这本书会不断让你明白,大众的观点、常识,并不能总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可靠指导。科学研究的成果,也并不总能为我们提供期待的答案。毕竟,发展就意味着改变。心理学作为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经常会出现新观点推翻旧理论的情况。就像前面说到的“发胖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学流行的解释都是“情绪波动”——现在我们知道,那只是误解了。

想要在不断发展的趋势中,把握心理学、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该怎么做呢?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这也是学习了心理学后,收获的最大好处。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它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能在辩论中发现漏洞,并能抵制毫无根据的想法。他们认为,批评一种观点,并不等于批评持有此种观点的人。批判性思维并非仅仅是一种否定性思维,它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能力。

很多人都认可,要保持体形必须坚持锻炼。但很少有人觉得,保持清晰的思维,也需要努力锻炼。批判性思维的积极性,就在于鼓励我们抛弃“惰性思维”,让我们对没有检验过的假设,抱有怀疑的态度。


好,这本《心理学的邀请》,就带你了解到这里。在过去的10分钟里,我们一起运用心理学,探寻了影响体重的重要因素;了解到心理学并非“高岭之花”,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还知道了一个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批判性思维”。

其实,心理学家是一群对普通人的生活感兴趣的人,他们往往会去研究人们的日常经历:中产阶级为什么会“鸡娃”、如何治愈“一考就忘”的顽疾、星座和生日书的背后是什么,等等。

如果你也想探究身边的人,做某种事情的原因,或是想对自己的行为有更深的了解,那么你对心理学产生兴趣的你,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欢迎读一读这本书。与《心里学的邀请》一同探索这个星球上最为复杂的主题,也让就是人本身。

新书快听,重磅新书抢先听,有书会员专供,我们下期见!

撰稿:Roo

讲述:阿成


- END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映日_YR

    压力肥,越疲惫越想吃、越气恼越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