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度畅销 《为什么是中国》

10年度畅销 《为什么是中国》

00:00
11:43


——· 关于本书 ·——

后疫情时代,中国的优势和未来在哪里?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以何应对?继《苦难辉煌》后,高层智囊金一南全面解读中国。

在这本《为什么是中国》中,作者以广阔全面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激昂的气势,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

全书以历史为脉络,将从甲午中日战争至21世纪世界新格局形成之间的历史事件为研究材料,寻道问路,深入剖析近现代初期破碎山河中的世道人心,回顾歧路惶恐间的挣扎徘徊,阐释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解读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鸟瞰钩沉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历数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理性瞻望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


——· 关于作者 ·——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军优秀教师,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安全战略,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

2006年获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2007年当选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

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

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2010年被评为“中华文化人物”。

曾出版《苦难辉煌》《胜者思维》《心胜》《浴血荣光》等,2011年,其著作《苦难辉煌》获出版界最高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


——· 本书金句 ·——

1.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真人前仆后继,追寻真理救国救民,我们很可能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和徘徊。正是这些真人点燃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之火,才使我们至今未曾堕落、未曾被黑暗吞没。

2.中华民族在追求民族复兴的历程中从来不是一帆风顺、鲜花簇拥的,从来没有红地毯,没有欢呼鼓掌,没有张灯结彩。我们面对不公正的舆论、不合理的秩序、不平等的世界,背负着历史的创痛和现实的纷扰,以鲜血、汗水和钢铁般的意志灌铸的脚印,无所畏惧地迈向我们心中的未来,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向世界正名、发声。

3.这才是历史的真相,也是历史的残酷性之所在:历史不记过程,只记结果。穿带补丁裤子的道光皇帝勤俭节约、励精图治,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他签的,中国近代史耻辱柱上的第一人就是他。但道光皇帝的失败并没有阻止后来者说“不”。

4.在从安宁迅速转向灾难的过程中,不仅仅侵略成性、掠夺成性、喋血成性的帝国主义是推手,我们长期沉湎于安逸稳定而对风险与变局一片茫然的精神状态、对对手缺点分析详尽而对对手优点一无所知的思维习性、以眼前享乐和手中权势为主要追求而不管明天血雨腥风的利益格局,同样是灾难的来源。

5.从可知到未知的距离,没有红地毯,没有人剪彩喝彩,有的是不尽的流血牺牲和叛卖,有的是万水千山的阻隔和枪林弹雨的屏障。

6.血性是会夭折的,所以需要养护,需要培育;血性也是会沉睡的,所以需要唤醒,需要点燃。

7.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队伍在不断变化,但凝聚成灵魂的东西,不管人员怎么变化,都能通过血脉,代代传承。

8.有人说,军人的最大奉献是牺牲,是血洒疆场。我说,不完全对,牺牲是军人的最大付出,但不是军人的最大奉献。军人的最大奉献是胜利。

9.美籍华人章家敦早就说过,中国即将崩溃。2000年他出的书热销,预言中国2005年崩溃。到了2002年,章家敦在香港发表演说,说,看来2005年中国崩溃不了,大约时间推迟到2010年。现在2020年(根据时间修改为2021年)了,章家敦在哪里?

10.企业界有句名言: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你就想去吧,越想越愁,越想越是什么都不能干。而对负重前行的企业家来说,一切问题都须在实践中解决,不是在思索中解决,在实干中发现前进的途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11.回顾中华民族的救亡与复兴之路,无限感慨。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不会有1840—1949的百年沉沦;我们也拥有英雄,否则不会有1949—2049的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2049年这两百年中,中华民族的命运已经发生并且正在发生何等波澜壮阔的变化,这一伟大变化又是多少代人流血牺牲奋斗的结果!


——· 音频文稿 ·——

闻道有先后,新书抢先读。你好,欢迎收听新书快听。我是杨枪枪,今天带你了解的这本大众化读物《为什么是中国》,是由联合读创图书的营销编辑祁悦为你解读的。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本书的作者,也就是高层智囊金一南先生,一上来就敢给读者抛出“为什么是中国”这么大的问题,可以说他是非常自信的。相信你也会对这样难以驾驭的大问题的回答,充满了期待。

不过仔细想来,人们总是希望得到很多大问题的答案。中国抗疫为什么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经济上我们是怎么从一穷二白跃居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又是什么能让我们的外交官敢对美国高层说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的硬气发言?身处中国的我们能亲身感受到周围的变化,但对于中国走向繁荣背后的原因恐怕很少有人能准确解释出来。

我很喜欢金一南说的一句话:“做难事,必有所得。”有提出难题的人,自然也有破题的人。对于社会发展上的诸多疑惑,金一南凭借《为什么是中国》这部作品给出了有力解释。这本书整合了他近二十年的创作经验,是花费心力悉心打磨的,也是他为国为民书写的诚意献礼之作。

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跟随金一南的书写,一同解开萦绕在人们心头的谜团。


第一部分:首先得再给大家抛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在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比如我们经常讲的四大发明,但为什么科学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

提出这个尖锐问题的人,正是百年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这个被学术界频繁讨论的“李约瑟之问”,属实戳到了中国人的痛处。看似是在问科学、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实则牵扯到我们所面临的历史局势。

追溯到上世纪初,孙中山是怎样形容中国的?“四万万中国人,不过一盘散沙而已。”好在有一批人敢站出来,在救亡路上前行奋进。细数中国近代以来为了摆脱衰亡,中国也曾历经各种选择。

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想让基督教接上地气,却最终因为水土不服宣告失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三位大臣在之后推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结果呢?功夫没学到家,一到实战全歇菜。而后康有为、梁启超站出来立志从制度改革入手,最后共和没搞成,造成了军阀混战、风雨飘摇的局面。五四运动又提出了抛弃思想文化、摒弃孔孟之道,现在看来这种找替罪羊的方式盲目又可笑。

我们今天讲这些前人,丝毫没有否定他们的意思。他们都在探索中,努力寻找一条摆脱灭亡的路径。从洪秀全到五四运动的先驱都是这样的人。这些人有缺点,也有错误,但他们都是探索者。没有他们探索失败的教训,就没有我们后来探索的成功。

正如书中所写,“如果没有这一代代人前仆后继,我们很可能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着。”记得金一南讲过,“真正的大国是能给国民带来尊严和自由的。”前人的步步努力虽说让我们走了不少弯路,但没有他们这股不服输的精神,我们也不可能赢得中国人该有的民族自尊。


第二部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重塑新生,必定要在破茧前经历众多磨难。

当我们终于摆脱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想要光彩地站上世界舞台时,迎来的却是西方世界的不懈与打压。如果说哪一场历史战争最能证明我们的实力与决心,诠释中国人的精神,就不得不提到上甘岭。

当时指挥进攻上甘岭的美军将领范佛里特,是典型的火力制胜论者。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攻势,我军正面全部被摧毁。智慧是被敌人激发来的,为了抵抗强火力攻击,我们只得在反斜面挖坑道,美军炮火一停,我们便从坑道里出来,把冲锋的人打下去。

可想而知,这种拉锯坑道作战在当时最困难的地方就是给养。我们好不容易把萝卜送进坑道,却发现吃着烧心。于是志愿军党委把所有经费拿出来,在平壤采购了两万多个苹果。然而一直到上甘岭战斗打完,没有一篓苹果被完整送进坑道,送果员全部牺牲。只有一个弹药员在滚进坑道之前,看到满地滚的都是苹果,随手抓住一个,往怀里一揣,滚了进去。一个苹果由指挥员、战斗员、伤员传过来传过去,你啃一小口,我啃一小口,谁都不敢啃多了。我们的将士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作战,靠着必胜的信念顽强抵抗着。

许多人看事情只重结果,不看过程。西方人没有料想到中国崛起的信心如此坚定,更不会知道在此之前我们经过了多少沉沦的岁月,而这背后又是多少代人流血牺牲奋斗才换来的结果。

早在上甘岭战役之前,一批批革命先烈就曾奋勇抗敌、为国捐躯。民族英雄杨靖宇当时困难到什么程度,五天五夜没能吃饭,被人围追堵截到山上。但就在这种危急的情形下,他也不出卖自己的信仰。在解剖遗体时围捕他的岸谷隆一郎发现他的胃里全是草根、树皮、棉絮,这在当时对于敌人的震动是非常大的。

英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号召,也是一个民族的图腾,同时他也使得其他民族对你感到敬畏。而这种感召和传承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必定有些人是支撑民族的脊梁,必定要扮演这样的角色。有些人可以成为民族的肌肉,有的人则成为赘肉、成为负担,但有些人成为脊梁骨中的钙质。牺牲者虽然隐没在历史的帷幕后面已经消逝,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力量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钙质,支撑着民族的脊梁,让我们不再倒下。

如今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民族复兴”这四个大字。究竟什么叫“民族复兴”?就像金一南所说:“绝不仅是我们腰包里揣满了钱,物质极其富有了,就开始复兴了。”这跟你的精神素质,你的文化养育,你的价值传承一脉相承。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在我们成为世界大家庭的一员前,最不该忘记的就是民族与时代所汇聚的这股精神。


第三部分:历史选择了我们、造就了我们,而我们势必选择担当。

前半程的赛段已经被先人跑完,轮到我们这一代该如何在后半程有所发挥呢?这里给大家讲一段书中的小故事。

2013年,奥巴马在迈阿密港口演讲,鼓励美国重新返回制造业。当天港口风大,一阵风吹来把一面美国国旗吹掉了,露出了上海振华重工的标志。尴尬到美国媒体说出了这样一句值得玩味的话:“我们的总统在中国的重型装备之下,要求恢复美国制造业。”

在此之前有多少西方经济学家预言过中国即将崩溃,甚至有专家学者觉得中国经济发展太快要栽大跟头。事实上中国一直没有栽,中国经济跑的姿势不好看,不是昂首阔步,但它跑的速度比其他国家都快。

从民智觉醒到技术较量,中国在加大马力迎头赶上并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我们在大力搞建设,建会展中心、建机场、建高速公路、建高铁,国家面貌一新,日益在高端科技领域崭露头角。天问一号的成功登陆,军事装备研制能力的提升,每一件成功事件的背后都离不开诸多个体的付出。

回首过往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从1949年到2021年,中国走过了72年的风风雨雨。当初连上场机会都没有的中国,现在却创造出了许多令世界都为之瞩目的奇迹。

如果在以前那种局势下,我们怎么敢说自己拥有自信?可如今时与运都站在了我们一边。国家已经在制造、市场、开放程度上具备了强有力的优势,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提振自己的自信呢?

作为入局者的我们不但要向外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也要让个人的思想跟上实践的脚步。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在顷刻间就能发生不小的改变。小到纳税政策对个人、企业的扶持,大到疫情倒逼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国家层面也在一步步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身为局中人需要不断与世界共振,与社会对流,更需要去关注世界、关注未来。


金一南将军所写的这本《为什么是中国》,通过回顾沉重历史,厘清了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帮助我们理解强盛国力背后的自信“密码”。它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认清当下,审视自我的机会。你可以投入到有意义的思辨当中,用一种多元化的视角去看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去发泄情绪,盲目跟从。

当你感觉到对未来缺少信心的时候,欢迎你读一读《为什么是中国》这本书。翻看前人是怎样走过来的?他们克服了多少困难,战胜了多少艰险,而他们靠的究竟是什么?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上,我们的今天都有比他们好得多的条件,又有什么值得惧怕的?

新书快听,重磅新书抢先听,有书会员专供,我们下期见!


撰稿:祁悦

讲述人:杨枪枪



音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