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发刊词|今天我们为什么读《诗经》(下)

02.发刊词|今天我们为什么读《诗经》(下)

00:00
18:04

《诗经》是三千年到两千五百年前的、汉语作为表达的诗歌,也就是说,在今天我们读到这样的诗,其实就是和中国的汉语、我们的母语、最古老的经典在进行对话,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


如果我们想到母语的生命,中国的孩子们在开蒙的年纪,差不多是六七岁,也许有很多孩子会早到三四岁,父母就会给他们背唐诗。唐诗是距今一千三百年的诗歌,也就是说,中国的孩子们六七岁就开始穿越千年,和李白、杜甫、贺知章、孟浩然这些伟大的名字,这些伟大的生命对话了


如果我们向更为古老的两千五百年之前去追寻的话,当我们在读着《诗经》的时候,我们就是和两千五百年到三千年之前的、留下了这些诗篇的、活泼泼的生命来进行对话。


而我们使用的是一种语言,是同一种文字,这在现在的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是孤例不再有第二种这样的语言,它有着这样古老的生命,而到今天仍然鲜活。所以,阅读《诗经》是可以让我们邂逅汉语之美,可以让我们追寻到母语的源头


比如翻开《诗三百》第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篇诗可以说脍炙人口,君子与淑女这对形象已经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最理想的佳偶。淑女之窈窕,而君子之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样的情感多么美好。而这首诗的终结是一场隆重的婚礼,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首诗为中国的夫妇、家庭奠定了一个非常美的观念的基础


直到今天在中国的某些乡村,在婚礼上仍然会有村中的老人作为傧相唱出这首诗,来作为对于新郎和新娘的祝福,所以,汉语之美,其实是在我们的族群的生活之中一直延续着它的生命的


在《邶风》之中有一篇《击鼓》,也许你熟悉这首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赴死的战士在临别之前和自己的爱人留下的誓言,这一去就有可能是生死两隔。“如果‘我’还能活着回来,‘我’就要像现在这样‘执子之手’,和‘你’手牵着手一直白头到老。”还有什么样的誓言能比这个更加坚定、沉着、持之不悔的呢?我们到今天在汉语之中还找不到能够取代这四句的作品,如此之坚定、沉着


而在《秦风》之中我们会看到另外一种慷慨悲壮。《秦风·无衣》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秦人是强悍的,秦风是慷慨壮大的,一场战争就要开始了,而秦国上下同仇敌忾,厉兵秣马。每每到现在,当我们面临国难,当我们的国家面临着重大危难的时候,这首诗会是被记起来的第一篇作品


中国人的情感是和性格相关的,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中国的艺术审美也与这样的性格特点相依,我们往往不是那样的直露或者说并不欣赏那样的直露,我们更为欣赏的是一种含蓄、委婉、有节制的表达。所以,孔子说“无过无不及”,就是说要“恰如其分”。也因为这样的一种情感的基调和性格特点,会形成中国的文学艺术:中国的诗之中一种温柔敦厚的特点


比如说《小雅·采薇》中我们会看到,经历多年的战争而走在回乡的路上的战士,他的心中所出现的图景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眼前是冬雪飘零,但是“我”的心中拂之不去的是当年“我”离开的时候正是春天杨柳依依,亲人与我送别。


我们看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八个字的时候,你感觉到的是一种柔软的情感,是一种依稀的追忆但是,你知道在这八个字里所含有的情感背景是什么?因为那样的一种“往矣”其实是奔赴战场,有可能是生死诀别。


而同样的情景,我们会看到在杜甫的《兵车行》之中有过表现。杜甫的笔下就是另外一种境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才是对于战士开赴战场之前的与亲人送别的一种真实情景。爷娘妻子都在哭嚎,都在拦阻,但是在《诗经》之中所有的这些情景、声音,撕心裂肺的痛都被隐去了,只化作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仍然对人有依依不舍之状,那么,亲人的不舍就可想而知,都在不言之中。


所以,我们会在这样的诗里看到所谓的情景交融,我们从小就会在课本之中读到“情景交融”这四个字,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把自己的情感分附于外物,给柳树,给花朵,给云,给风,给山水,让它们负载着你的情感,万物代“我”而言情。这样的诗就会取得一种内在的力量,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有着万千的情感,在有限的语言之中,而它的源头在《诗经》,在《采薇》


那么 如果我们说到人类的文学作品,我们自然会谈到人类的母题,人类所共有的文学的艺术的母题。比如说爱情,比如说生死。我们刚才都已经稍有涉猎,还有一个母题就是每一个民族都会歌颂赞美自己的美人你会在每一种语言之中读到那个族群以他最美的语言来赞颂他的美人。


而在中国,在汉语之中我们是怎样赞颂自己的美人呢?比如说你会读到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新嫁娘她脸上幸福的光彩,像是桃花一样绽放出光彩。比如说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这也是在新郎的眼中看出自己的新娘,就好像芙蓉花那样美丽。


但是《诗经》之中所写最美的女子出现在《卫风》之中的《硕人》。“硕”这个字也可以按照古音读为“shi”,石人。这位美人是什么样呢?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简而言之,皮肤很好,手指纤巧柔嫩,而她的额头饱满宽广,她的眉毛弯弯细细,纯然是一位美人。但是最动人处却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不是在写她的五官容貌,而是在写她的神态,她的韵味,她的气质。巧笑倩兮,她有着这样的一种得体的、妩媚的、恰到好处的笑容。美目盼兮,她有着清亮的流盼的目光,顾盼生辉。


可以说这八个字写尽了一位美人,这位美人是谁?她是齐国的一位公主,嫁为卫国的军夫人,在历史上被称为“庄姜”。这位庄姜的美因为这八个字而留在了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说,中国古典文学在后世两千多年所写的美人没有一位是超过这个范围。比如说我们读《楚辞》,《楚辞》之中的美人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所谓含睇就是侧目含情而视,所谓美目盼兮。一笑就是巧笑倩兮,可以说《楚辞》的这个模子是依着《诗经》而来的。而当你看到《长恨歌》里边白居易如何写杨贵妃之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所谓回眸,所谓一笑,仍然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读到《西厢记》你就会看到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这是张生遇到崔莺莺,崔莺莺的美仍然不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就是经典的意义,一经确立,无可超越


当我们讨论诗歌的美的时候,我们不能回避一重境界,就是它的最高境界是要和哲理在一起的。可以说哲思为诗歌注入了灵魂。而在《诗三百》之中有这样的一篇被王国维先生誉为在《诗三百》篇中“最得风人之深致”,也就是它最富于诗性,最富于诗境,最能够表现诗人的尤为精致的内在的情怀,这一篇就是《秦风》之中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诗只是一首爱情诗,它是在告诉我们一个爱情的故事吗?其实不一定。因为这首诗既没有告诉我们那位诗人所追寻的伊人,她的年龄、性别、相貌,这些具体的信息都没有出现。全诗所写的复沓三遍都是诗人的热情,诗人的追寻,诗人的上下求索


其实,这是一种哲学的意境,那个“伊人”她未必是具体的某一个人,她可能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所怀有的理想。我们每个人向自己的理想而去,它也许是一样事业,它也许是一桩事物,他甚至可能是你心中那个渐趋于完美的自己。所以,我们可能终生都在这样一个“向伊人而去”的溯洄、溯游的过程之中。这篇诗之所以千载之下还能够于我心有戚戚焉其实正是因为它含有这样的一种哲学的向隅之美


《诗经》就是这样的一部来自于三千年前的经典,让我们能够看到,能够触摸到自己的母语的源头,能够和这些作品背后的那些鲜活的生命直接产生交流。《诗经》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通过它我们可以唤醒母语,唤醒自己生活中的诗性,唤醒我们身边脚下这一块国土的诗性,这是“今天为什么我们还要读《诗经》”。


文字整理:水清深

配乐 | 雨法雨《于心了然》;李志华《清音流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ansan_1k

    诗性被董老师呼唤,醒得一塌糊涂,醉得语无伦次

  • 1550166omsb

    老师,您好。与子同说shuo还是yue,还是shui

  • 小谦_9j

    螓首蛾眉的螓应该读qin吧

  • 听友443231227

    读诵诗经的感受好美啊,

  • 微笑聽雨84739341

    老師的聲音似楊柳依依,讓我聽得沉入其中。背景音樂太吵了。能小聲點嗎?

  • 小有孔嘉

    感谢文字整理:水清深

  • cll8

    诗美,声美,配乐也有特色,听的过程,好像在喝一杯清茶,听后,心中还意犹未尽,泛着暖暖的阳光

  • 听友103306538

    背景音乐是不和谐

  • 叶红一抹秋

    诗美,声美,讲解亦美!

  • 王彩虹麻麻

    随师引导,醉于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