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迎送之野 | 燕燕于飞,远送于野

08. 迎送之野 | 燕燕于飞,远送于野

00:00
10:32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诗经·邶风》之中的一篇《燕燕》,通过这首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中国的传统的文学之中的题材——原野送别,是如何开启的源头。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 拷贝.jpg

图|董梅老师手写

这是一曲原野离歌,一位兄长送别自己的妹妹,因为妹妹要远嫁他国,这一对兄妹,哥哥是新任的国君,而妹妹是一国的公主,他们的父亲已经过世。所以,兄长送妹妹远嫁,离情殷殷,别离的时候依依不舍。


诗的开篇从两只燕子在空中“上下齐飞,呢喃互语”写起,“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所谓“差池其羽”;燕子的尾巴是剪刀形的,它的翅膀张开,在空中上下翩飞, “之子于归”在中国的古典的语境之中,它代表着出嫁。兄长送妹妹出嫁,嫁之远,兄长送之远,所以“远送于野”。

- 拷贝 5.png

图|董梅老师手写

在上一讲我们一起看了所谓郊、牧、野、林,这是中国式原野的远近次第。在这篇诗里,兄长把妹妹一直送到了野,它远于郊,远于牧。为什么要送这么远?从《周礼》而言,一般来说,即便公主出嫁,她的家人将她送到“郊”就是合理了,她的夫家将她迎于郊也是合理了,这就是我们上一篇提到的在《硕人》那一篇里边,卫军会迎齐国公主于郊。


但是在这篇《燕燕》里,兄长却远远超过了国礼所对他要求的,而是远远的将妹妹送到了野,其实,这是亲情的依恋,它远远超过了礼仪的要求,是依依不舍。当送亲的队伍、妹妹的车驾已经出发,已经远走,已经望不见的时候,兄长还在原野上伫立着,不忍离去。“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甚至他还久久的站立在原野上“伫立以泣”。


燕子在空中这样的“上下于飞,颉之颃之”,这样的飞翔的姿态,依恋不舍,同时“下上其音”,燕子相互之间的呢喃共语,仿佛是兄妹之间临别时的殷殷叮嘱。叮嘱的是什么?这首诗的故事被前辈的学者推测为发生于薛国,一个小诸侯国,而薛国的国姓是“任”,就是任务的“任”,读作二声“任”。最后一段,“仲氏任只”就很有可能是哥哥在对妹妹叮嘱说,我们作为薛国的王族,作为任氏的子弟,你一向是有着美好的德行的:“其心塞渊”,你的性格稳重,浑厚,包容;“终温且惠”,你是那样温和而且恭顺,于他人有善意;“淑慎其身”,妹妹啊,我们一定要相互叮咛,一定要修持我们自身的善德, “慎”是于自己的德行的修持,一定要谨慎自省,我们一定要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这样的对自己的要求是“先君之思”,是我们一定要对得起我们的父王先君对我们的教育,不辜负他的期望。“以勖寡人”,“勖”是帮助的意思,其实是哥哥在这里和妹妹互勉。


我们看到这首诗是如此之深情的一首送别之诗,它在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中,可以说是第一篇“原野离歌”,从此之后,它开启了千古之下的、中国文学之中的、离歌的传统。

- 拷贝 3.jpg

图|董梅老师手写

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的白居易的《赋得古原上草送别》,白居易说“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所谓萋萋,所谓远芳,芳草是弥漫了原野、填满了整个视觉,但是更为弥漫的是离情,是愁思。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称为“古原上草”?不仅有古原,而且有古道,其实古原与古道它上接的传统,恰恰是《诗经》之中的《燕燕》这一篇的传统


而在《燕燕》之中其实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视觉的角度,就是情感与人物的形象是出画面而去的,也就是说,情感已经突破了画面的约束和限制,这就是“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已经望不到了,但是还在极目而望。


由这个传统,我们会看到北宋的欧阳修他有一篇《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送别的人极目远望,看到的是平芜,也就是平原,而平芜的尽处阻挡住视线的是春山,那么行人在哪里呢?更在春山之外,已经出视觉、出画面而去了,可是它阻挡不住的是人的迢迢情思、是情感。


由此,如果我们一直过渡到近代,过渡到现代,我们会看到弘一法师所作的那篇《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古道还是古原上的那一弯古道,而离情仍然是弥漫于原野上的浓浓的离情。这一曲原野离歌,千载之下,不绝如缕……


配图 | 董梅老师手写
配乐 | 肖瀛《你的名字》《金黄的稻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恨心远水

    享受诗经美的诠释

  • 骟心大发

    这首诗也有说是卫庄姜送(陈女戴妫)写的诗

    骟心大发 回复 @骟心大发: 突发奇想 为什么远古时代那么多女性的名字带有女 如果不带 可能后世通通认为她们是男性

  • 小he_fb

    费话

  • 小有孔嘉

    夜深了还在听,感谢董梅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