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今天我们来读“郑风”里的《溱洧》这首诗。“郑风”一共21篇,这首《溱洧》就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我个人觉得在十五国风的作品中,《溱洧》是很特殊的一篇,特殊在于可以说它是一篇具有文化人类学意义的诗。
暮春时节,郑国的一片原野,溱水和洧水在原野上哗哗流过。“方涣涣兮”是说河流刚刚解冻。有一个成语是“涣然冰释”,就是形容冰解为水的状态。春天来了,天地复苏,万物萌动,原野上一派生机,河水在欢快地流淌着。
图 | 洧水涣涣 董梅老师《诗经》考察现场拍摄
溱水和洧水,这两条小河可以称为郑国的母亲河,它们最后汇聚为一条河流,今天叫做“双洎河”,而郑国的都城——新郑,就在这两条河流交汇的三角洲上。
图 | 2012年的上巳节,溱洧河畔 郑国的原野
董梅老师《诗经》考察现场拍摄
郑国的男女老少,都在这个时节从城中来到原野上,在溱洧河边踏青,而且举行祭祀。这是春天里的一个重要的节日——上巳节。上巳,上就是上下的“上”,巳就是辰巳午未的“巳”。也就是三月里的第一个巳日,时间是在农历三月上旬,这就是暮春之初。后来在魏晋时期,曹丕把它的时间简化了,固定在农历三月三。不错,上巳节,就是著名的三月三。
在《诗经》时代,这还是一个传承在中原华夏族群的节日。它的古老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这是一个跟春天、原野、河流有关系,跟祈福、祛邪有关系,更是跟爱情有关系的一个节日,而且这个节日的主角是女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风和日丽的水滨原野上,一对对小伙子和姑娘正结伴采集蕳草。秉,就是手中握持,也就是采了以后握在手里。那什么是“蕳”呢?这就是中国上古所称的“兰”。它在《楚辞》里的名字叫做秋兰,也是孔子说“君子佩兰”的那种兰。但是请注意,这种上古之“兰” 你不要把它误会成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兰。它其实是菊科的植物,今天它的植物名叫做“佩兰”。如果你在山中,在路边看到一株佩兰,也就是蕳草,你轻轻揉搓它的叶子,就会闻到一缕缕幽幽的香气,那种香里带着一点儿药香。
图 | 蕳草(泽兰)来自网络
这样的香气就是你会在中国古诗词里常常读到的“幽香”,对中国人来讲,它其实比花香还要更动人心。你有没有注意过,什么样的香气更中国?那是一种来自于植物的茎和叶的“木叶幽芳”,它往往更得国人之心,胜过花朵所吐露出来的外显的、浓郁的芳香,比如说沉香。
那么在上巳节采摘蕳草有什么意义呢?随着天气变暖,各种毒虫也纷纷出动,细菌病毒也加速滋长,古人怎么驱虫、祛毒呢?他们正是用蕳草的茎和叶来煮水,然后以它沐浴全身,这就是著名的“兰汤沐浴”。不错,兰汤,就是用蕳草煮的水。最初,兰汤沐浴的意义其实是以它的香气来驱虫。后来古人就浪漫地想象它还能祛邪,也就是可以帮助人们辟邪,保佑健康平安。到最后,采兰终于上升为祈福的意义。
现在,请你和我再次一起回到《诗经》的现场。这时候镜头对准了一对小伙子和姑娘。他们正在对话,女孩子抱着满怀的蕳草,指着热闹的人群:“女曰观乎?她说“我们去那边看看吧,很热闹啊”。那边可能正有女祭司在向称为“高禖”的神致敬,为女孩子们的健康和生育祈福。但是男孩子却不想去看热闹,他的心思是想单独和女孩儿在一起。“士曰既且”,我们刚才去过了。“且往观乎”,我们到那边去看看吧。
图 | 洧之外 董梅老师《诗经》考察现场拍摄
那是哪里呢?是洧水的对岸,“洧之外,洵訏且乐”。男孩说,洧水的对岸,风光很好,我们一定会玩得很开心。在这所谓的“洧之外”是相对于“洧之内”而言的,也就是说,男孩儿和女孩儿以及郑国都城所在的区域是“洧之内”。而“洧之外”对他们来说是偏远的、陌生的。但是女孩子答应了男孩子带点儿冒险性质的建议,和他一起到了洧水的对岸。果然那里风光很美,他们玩儿得很开心。男孩儿趁女孩儿如此开心的时候,采下身边盛开着的野芍药花赠给她。
“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相谑”就是戏谑,是恋人之间的亲密的调笑,那是一种释放出天性的欢畅愉悦,他们相互唱出情歌。孔子评价《诗经》说“思无邪”,情感在《诗经》的时代就是这样坦白、率真、无需掩饰。
所以我一直说中国最古老的、真正的情人节是上巳节,也就是现在的三月三。而中国人真正应该在情人节赠出的花朵是芍药花。在此我要说明一下,《诗经》时代的“芍药”很可能是牡丹和芍药的一个总名,因为“牡丹”这个名字出现的比较晚,而且如果你对植物了解的多一点,你会知道芍药又有一个名字叫“草牡丹”,而牡丹的另一个别名叫“木芍药”。所以男孩儿对女孩儿赠出的是当时正在原野上,在他们的身边所盛开的芍药或者牡丹花。
图 | 野芍药 来自网络
今天你在什么时间过情人节呢?是2月14这个时间吗?2月14号,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里是介于立春和雨水之间,这个时候其实气温还是相当低的,还没有真正走出冬天的寒冷。此时,如果你在花店买到一束红玫瑰,一路顶着寒风,把它送到恋人的手上,那个时候,玫瑰们很可能已经被折磨的奄奄一息了。
你会感受到情感表达与自然规律之间的某种错位吗?而上巳节,三月三,刚好是清明时节前后,是现在的公历三月下旬和四月中旬之间,这个时节天清地明,花朵在开放,水鸟在和鸣,整个世界都在恋爱,何况人乎?
所以真正的中国的情人节是在天地时节之中,在整个自然的节奏之中,身体和心灵、情感一起醒来。我一直在倡导我身边的朋友和学生们应该过回上巳节,过回中国人自己的真正的情人节。而这一天要到水边去,到原野上去,向你的心上人赠出芍药花和牡丹花。
上巳节这个节日,在中国文学之中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比如说当我们读《论语·侍坐章》:“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一个暮春时节,由成人和童子组成的队伍,他们要“浴乎沂”,到沂水中去游泳,然后站到高高的舞雩台上,去享受畅快淋漓的风,还没有尽兴,所以再一起浩歌结伴归去。其实这就是孔夫子的时代的孔门师生们过上巳节的情境。你没想到吧,孔夫子很可能是会游泳的,他并不是一直穿着那一身沉重的、蒙了历史灰尘的圣人衣装,他是一个真实的、鲜活的、可爱可敬的孔丘。
上巳节还为我们贡献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可以说没有上巳节就不会有《兰亭集序》这一篇千古文章,更不会有那幅堪称古今第一的书法作品。
文章中说“暮春之初……修褉事也”。又是一个暮春时节。修褉事,就是告诉我们这是水边祈福的上巳节。也是一个成人和童子共同组成的欢快的队伍,大家一起列坐于清流边,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古老的女儿节在魏晋时期演变为士大夫们在山水间的风雅。
到了唐朝,你会看到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又是春天,又是水边,三月三,上巳节。
今天,上巳节没有在汉族的生活之中保留下来,可是在西南部少数民族的生活之中,却往往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比如说壮族,三月三是盛大的节日,男女对歌来表达爱慕。其他的苗族、瑶族、黎族等等,都会在这一天相聚、对歌,谈情说爱。而在日本,现在的公历三月三这一天,琉球群岛的妇女们要去洗海水浴,这也是当年的中原遗俗带来的影响。
2012年的春天,我在上巳节第一次到达溱洧河畔,面对着这片春天的原野,万物萌发。我脑海中出现的,是满抱蕳草和芍药的那对“士与女”,他们的歌唱像远古的风,穿越千载,透空而来。
配乐 | 肖瀛《偶然》《雨巷》
中药里面泽兰和佩兰不是同一种植物,查了一下两者有一些混淆,期待董梅老师的考证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有艺术家曾经成就过这画面吗!
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