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公里英雄聚 – 上》西伯利亚的博物馆

《三万公里英雄聚 – 上》西伯利亚的博物馆

00:00
18:32

西伯利亚的博物馆


CIMG7076 (640x320)

7月8日

清晨,叶尼塞河醒了,不知从哪,钻出来那么多汽轮,看着就热,可气温却降到了12度。

按计划,上午参观博物馆。

俄罗斯是个正在竖立文化自信的民族,怎么见得?肯于正视历史,容得下批判,容得下争论,容得下反思,正在重新文化建设。

我在25年的时间里先后三次走进俄罗斯,走过大大小小数十座城市,进过各种博物馆。苏联解体,历史和文化受到重新审视。俄罗斯的知识界在反思,在争论,在寻找真实的历史。政府不回避,直面真相,公开了大量历史档案。

俄罗斯因直面历史而反思,因批判历史而觉悟,尽管俄罗斯知识界还有很多分歧,还有很多困惑。但他们的努力已经大大削弱了曾经的意识形态(观念崇拜),历史的真相正在浮出。而真实的历史才是一个民族主流价值得以确立的基础。

我总感觉,我们的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和俄罗斯有很大差异。中国的历史,煌煌洋洋24部,好大的一坨,每部各有千秋。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断代史,由后代书写前朝。也就免不了掩饰,免不了夸张,免不了文过饰非。特别近代,严重受意识形态左右。

俄罗斯不同,它没有现成的祖宗基业,没有现成的文化和疆域可守。她的孕育、发展、成熟,始终是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磨合的动荡中。先是8到9世纪,北欧维京人入侵,原住民东部斯拉夫人居然把他们请来治理自己,因为他们愿意接受文明的洗礼,哪怕是海盗。

10世纪后,希腊正教(基督教)传入,在希腊文字的基础上,传教士创立了俄语。随着东正教的影响和传播,俄罗斯有了文化,有了历史,有了精神凝聚。在一定意义上,俄罗斯是东正教的产物。

但真正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却要感谢蒙古帝国。

IMG_0794 (640x417)

叶尼塞河

13世纪蒙古人入侵东部斯拉夫,建立金帐汗国。以不到5%的人口,把一百多个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民族强制在一个政治框架内,俄罗斯有了前身,有了第二精神基础。尽管近代,俄罗斯作为一个主体民族在本国的教育中不断批判蒙古的侵略。但事实上在生理血统、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上俄罗斯都是蒙古帝国的传人。

在俄罗斯形成的关键时期,发生了穆斯林攻克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圣城事件。消灭异教徒,夺回圣城,拯救灵魂,解放人类成了沙皇号召民众对外扩张的旗帜,莫斯科自称“第三罗马”。侵略和扩张有了神圣正当的理由。

俄罗斯是个历史很短的国家,真正形成完整意义的民族国家不过3、4百年。她的成长历程,以蒙古军事帝国遗留的政治和疆域框架为基础,以驱除异教徒为号召,不断向外侵略。在扩张中建国、发展、走向成熟。

 一定意义,苏联不过是这一传统的继承。二战后,冷战时期,苏联不仅建立了强势的意识形态,而且控制了世界1/3的地域和人口,像不像一个政教合一的大帝国?难怪契可夫说:“苏联是颠倒的沙皇制度”。

我以为,俄罗斯是近代西方民主主义和极权主义(政治宗教)两种文化纠缠磨合的产物。俄罗斯曾深受近代西欧民主文化影响,但这一影响主要在贵族知识界。因此才会有12月党人起义,才会有普希金、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思想启蒙。但随着12月党人起义失败,平民知识分子引进了马克思主义。俄罗斯更容易的拥抱“暴力”,拥抱“集权”,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正因为如此,除非彻底的改弦更张,改变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方向,俄罗斯很可能还会走大国道路。囿于传统意识形态,没有扩张俄罗斯就会衰落,苏东剧变就是这一逻辑的体现。普京的强国政策也是这一逻辑的回潮。

IMG_0862 (640x318)

博物馆

讲了这么多,为什么?就是因为眼前的博物馆。

广义的说,格拉斯诺亚尔斯克本身就是个大博物馆,可见17世纪的教堂,18世纪的木屋,19世纪的城堡,20世纪的军事建筑。这里是18世纪沙俄征服远东的跳板,也是二战时期抵御德国的后方。为此,曾广建兵营,迁来很多工厂,到处可见历史的遗迹。

具体说,这是一座有点规模的博物馆,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历史的记忆(1628年的北极探险,1904年的日俄战争诏书);文学的发展(妥思妥耶夫斯基、契可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活动);也有自然的储蓄(矿产、石油):生物品种的陈列(猛犸象、剑齿虎)。真正引起我注意的仍是人文,这里陈列的西伯利亚历史,仍是一部英雄史,一部扩张时代英雄业绩的介绍。

我以为,俄罗斯民族要想抛弃历史的躯壳,真正走出中世纪,走进世界民主国家之林,必须从修正历史观开始。对沙俄时期,包括苏联时期的扩张业绩给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只要还有一天这些暴力扩张仍被作为英雄业绩,还有一天这些“英雄”仍被强制向孩子灌输,俄罗斯就很难摆脱衰败的命运。

还有两点让我关注。

对历史上蒙古帝国的评价。

    中国自蒙元之后凡700年,一直把蒙古人的入侵视为朝代更替,以蒙元帝国的扩张自豪,以蒙元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俄罗斯人不同。虽然他们有着比中华长两倍半的蒙古统治时期(250年)。甚至1279年灭亡南宋的蒙古军队很多就是从这里征来的士兵。但他们不接受蒙古金帐汗国为正统。蒙古始终被放在一个侵略者的角度记述。

2)这里有苏联解体之后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介绍。

苏联在这里已是过去,一段历史,留待后人评述。

最后一个参观项目,老许临时添加,19世纪中东铁路修通时横亘叶尼塞河的石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CIMG7001 (640x352)

世界遗产?这还了得,找!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问来问去,一个老人告知,有一条最早修的桥,就在新修的铁桥旁边。找过去,还真紧挨着新桥,不认真根本找不到。

听老许介绍时就奇怪,叶尼塞河,多大的名头,岂是石拱桥可以连接?难不成俄罗斯创造了奇迹?造了个特大的赵州桥?

其实不然,石头是有石头,不过不是桥身,而是指的桥基,连接石头桥基的是铁梁。谈不上奇迹,可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实属不易。至于是否世界文化遗产?不管他了,马上出发,大家还急着上路。

下午2点半出城,离下一个主要景点新西伯利亚市还有816公里,加快速度,计划明晚赶到。

依然绿毯,依然平原,依然无限。也许空气透明度好,艳阳高照,30度,一身大汗,尝到了西伯利亚的苦头。

走平原,容易超速,跑长途的大忌,刘开宇一再强调。我坐的刘开宇的爱车,唯一的一辆卧车,(最高版的奇瑞)。虽说没出关就撞了个大花脸,可主要部件没问题,跑得稳稳当当。难得又是和“大裤衩”谭飞腾同车。刘开宇、谭飞腾都是“棒小伙”,他们照顾我,一路主要是他两开车,便宜我在后座写写画画。

从克城走出,新路段,也许是进入俄罗斯腹心,村镇渐密集,车辆渐多,很多地段设了双行,加快速度。

7点半住宿,M53公路边小旅店,出彩了。

便宜,一张床300卢布,合50元人民币,可实在简陋。

一座铁皮顶的小楼,也没什么特殊,可赶上了白夜, 11点太阳不落,晒的铁皮发烫,室内温度35度,女士们住的房间还没有窗户。

洗个澡吧,20多人就一个卫生间,没辙,都跑到了屋外。

屋外总算凉快一点,可正是蚊子、小咬猖獗的时候。大家轰着蚊子聊天,也许是人多,气场大,蚊子赶集了。老冯个头大,气场足,蚊子滚成了蛋,时聚时散,头上像冒烟,糟了大难,撒上避蚊剂都不管用。好容易熬到12点进屋,蚊子成了精,又追到屋里,继续战斗。真是恭维不起的西伯利亚。

一夜灭蚊大战,凌晨5点出屋,许天宁肿了半边脸,狠狠的诅咒“也就两周的寿命,看还能闹腾几天。”

匆匆上路。

CIMG6989 (640x339)

招惹蚊虫的旅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41885384

    图文并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