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训练丨最强有力的软控,让你心理能量减速百分之九十

心理学训练丨最强有力的软控,让你心理能量减速百分之九十

00:00
09:23

今天我们来具体聊一聊人际关系中最强有力的软控制——内疚感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提出了人体情绪能量的理论,其中能量最低的情绪是羞愧,它的能量等级几乎接近死亡,这就是为什么因为羞愧而自杀的人会如此之多。

 

而仅次于羞愧的低能量情绪是内疚,适当的内疚感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补偿,但是过分的内疚感则会大大的抑制一个人的能量,影响我们的正常表现,导致我们容易被控制,做出很多违背内心感受的事情。

 

那么到底什么是内疚感呢?

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像的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内疚者往往有有良心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一旦我们产生内疚感,那么就会相应的产生行为补偿,这种补偿刚好变成别人控制自己的机会。

 

儿童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让一些儿童在充满各种各样的玩具的实验室里看管笼子里的仓鼠,并且告诉他们不要让他们跑掉,结果这些儿童无一例外的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玩具上了,导致仓鼠跑掉。

 

然后实验者开始观察这些儿童的反应,他们发现4岁的儿童开始萌芽内疚感,5~6岁是孩子内疚感的发展期。

 

这项研究表明,4岁以上的儿童在做错事之后就会产生明显的内疚感。

 

那为什么我们容易被内疚感控制呢?

因为有着“容易有内疚感的父母”,他们更加懂得利用内疚感来控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而孩子为了去消除内疚感,经常会做出一些自己不愿意做但能够满足父母的行为。

 

小时候每次过年,我母亲总是会给我准备一套新衣服,每次穿上新衣服很开心的时候,可是她总会说,我这套衣服已经穿好几年了,都舍不得买新的,就是为了让你能够穿的比别人好,吃的比别人好。

 

每次听到类似的话,我就会产生一种无措感,亏欠感和内疚感,开心的背后增加了一种无形的负担。

 

为了去消除这种内疚感,我让自己变得更加听话,让自己变成一个乖小孩。

 

每次放假在家我都不敢赖床,我母亲叫我一声我就立刻起床没有任何反抗,我很少会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因为我必须用这种方式才能缓解内疚感。

 

所以,我总是陷入被内疚控制,和为了缓解内疚服从控制的循环里面。这也是很多人的也普遍问题。

 

父母用自己的内疚感滋长了孩子的内疚感,并利用了孩子的内疚感达到了控制的目的。

 

长大之后,我们虽然离开了父母,但是这种容易被内疚控制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就是我们容易被内疚控制的原因。

 

在社交中一旦我们被内疚感所控制,心理能量就会大量减少,我们就会变得很被动,按照别人说的做,或者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

 

而最可怕的是很多人会误以为这可以让关系变得更好,殊不知这里面没有真情实感,有的只是亏欠和偿还,慢慢的在关系中我们的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逃离一段关系。

 

上大学之后,我远离了父母,我开始感觉到原来离开父母的生活是那么的轻松,只要是周末,我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我可以一整天看电影,那种不用当乖小孩的感觉太轻松了,而每次接我妈电话反而是变得是最有压力的,甚至只要我有钱,我就可以一个月不打电话回家。

 

前一段时间,我朋友对我诉苦说:“我女朋友对我那么好,为什么我老是觉得跟她相处压力很大,甚至一个人呆着也不愿意跟她一起”,后来才知道他女朋友很喜欢强调自己的付出,用内疚感来控制他,而他不知道怎么处理,变得很被动,而且自我压抑,最后只能逃避。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被内疚感控制的状态呢?

首先,我们需要判断自己是否被控制了

内疚感的特点是让我们觉得某些过失是我们导致的,我们负有责任,然后产生强烈的补偿欲望,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判断自己有可能被控制了,但并不是完全肯定。

 

因为不是所有的内疚感都是控制,当我们造成了某些过失就是会产生内疚感,这是本能,只要这份内疚感不过分,那么就不是控制,而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判断这份内疚感是不是过分,有一个标准方法,那就是我们可以问自己,如果我是对方,别人给我造成了这份损失,我会有什么感觉?

 

这样一感受,你就会有一个标准,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内疚感过分,那么说明:你被操控了!

 

其次,实际过失,适当补偿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被操控了,而确实也给别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那么我们按照实际补偿即可。

 

比如,有一次,我开车太快,把一个送外卖的给撞了,虽然问题不是特别严重,但是我还是主动提出了赔偿,给了对方几百块,这是实际的损失,我给了相应的赔偿,所以我就不需要再内疚了,唯一需要反省的是以后不能再拐弯处开太快了。

 

最后,属于自己的权利,不需要补偿

什么叫做属于自己的权利,不需要补偿呢?

 

意思是,我们有权按照我们的主观意愿做出选择,不需要受别人的控制所影响。

 

比如,你已经结婚了,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很开心,突然你的父母提出要跟你住一起,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愿意可以直接拒绝,当然也可以帮忙给老人家租个房子。

 

直接拒绝是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权利,不需要因为父母把我们养这么大就觉得凡事都得顺从,因为如果不适合,勉强住一起反而会引发更大的矛盾。而帮老人家租个房子,这是子女应该尽的责任。

 

我们才是自己行为的最终评判者,不是别人,在不伤害别人人身安全和不违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尊重自己的感受,因为这就是自己的权利,根本不需要内疚。

 

 

好,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第一、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像的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内疚者往往有有良心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第二、父母用自己的内疚感滋长了孩子的内疚感,并利用了孩子的内疚感达到了控制的目的,最终我们变得容易被内疚感所控制。

 

第三、解决被内疚感控制的问题有三个步骤:

 首先,换位思考,判断自己是否被控制了

 其次,实际过失,适当补偿

 最后,属于自己的权利,不需要补偿

 

下节课,我们来聊聊社交中最强有力的硬控,并且教大家避免被控制的方法。

课程结束之前,我留下一个作业,至少去发现1个别人对你的内疚控制,并且尝试去解决它,你也可以把自己的发现和心得在音频下方留言,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入梦了

    太给力了,也许是你讲述的经历和我太像,完全解决了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