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训练丨打破“我不行”的心态魔咒

心理学训练丨打破“我不行”的心态魔咒

00:00
12:28

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打破“我不行”的心态魔咒,让我们在面对社交冲突的时候能够有力量做到不逃避。

 

今天这节课我们分两部分来讲:

第一、“我不行”可以为习惯“逃避”的人带来什么隐形好处

第二、如何打破“我不行”的魔咒

 

我们先看第一点,“我不行”的隐形好处是什么?

 

第一个好处就是,不需要承担责任

电影《蜘蛛侠》里面蜘蛛侠的叔叔本,最后跟蜘蛛侠对话的时候强调了“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让自我怀疑的小蜘蛛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也坚定了惩奸除恶的信心。

 

然而很多人对这句话有一定的误解,认为能力越大就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实则不然,能力越大只是说明你有能够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代表你就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一切取决于你的选择。

 

相反,当我们能力很小,或者“我不行”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能力也不需要承担责任呢?

 

也许会有很多人说“不是这样的”,那不就无法成长了吗?

 

但是事实上,有一部分人就是这么想的,因为这可以减少很多压力,我不需要为一件事情负责,也不需要担心这个事情是否成功。

 

大二那年,学校要培养国旗手,因为我是学校自律会的成员,同时身高形象也还可以,所以自然就成为国旗手的候选人,经过训练我也当上了国旗手,可是我一点也不开心,因为每次升国旗我总是担心搞砸。

 

有一次我真的搞砸了,国旗升上去之后没绑好又掉了下来,还把自己的手给弄伤了,在全体师生面前丢了脸,虽然校领导没有怪罪我,但是升国旗成为我的一个阴影。

 

后来学校又想让我去训练学弟学妹成为国旗手,这让我更加紧张了,因为这个责任太大了,我担心做不好,我跟学生会领导推辞了好几天,我觉得只要告诉他们“我不行”,就不需要承担这份责任,也就没有压力了。

 

这里的“我不行”不一定是直接跟对方说“我不行”,而是用各种方法逃避。

 

在关系中,如果说“我不行”,那么就不需要去面对关系给你造成的压力,女朋友给你压力,你就跟女朋友分手,想找一个不给你压力的人,结果发现还是一样。

 

在工作中,如果你觉得“我不行”,不想承担工作的压力,你就会辞职,想找一份没有压力的工作,结果你会发现没压力的工作要么不挣钱,要么轮不到自己。

 

我们来看看第二个好处,避免失败,因为失败容易触发“自我攻击”情绪

 

经常有一些学员在我的课堂上说类似这样的话:“老师,你说的我都理解,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说这句话的学员,等同于在说“我不行”。

 

他们要的是更简单的方法,最好是不用行动,不用动脑的,要么就不做了

 

其实,这句话用潜意识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只要我说“我不行”,就不会失败,也就不会产生“自我攻击”的糟糕情绪了。

 

生活中类似的说法还有:

我很想赚钱,可是我就是赚不到

我很想学习,可是成绩就是上不去

我很想努力,可是我就是做不好

 

当我们这么说的时候,可以试着问问自己:“我,真的努力去做了吗?”

 

而在人际冲突里面,如果我们能够说“我不行”,就不会在冲突失败之后,有一种“懦弱无能”的感觉了。

 

我们紧接着来看看第三个好处,可以享受弱者的权利,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料

 

我们人与很多哺(bu)乳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是人被照顾的时间要多得多,有一次看《动物世界》,我发现长颈鹿出生几分钟后就可以自己站立,两天之后就可以奔跑了。

 

而人呢?要会站立至少要1岁,奔跑也得1岁以上吧,要自己照顾自己也15岁以后。

 

人类的成长期太长了,15岁之前基本上需要家人照顾,有的甚至20岁了还照顾不了自己,我们是从一个弱者被照顾长大的,所以意识和潜意识都知道,当一个弱者是可以被照顾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装病,或者无缘无故就生病的经历,当我们生病之后,自己就是一个弱者了,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关心照料了。

 

记得小时候,我为了博取我爸我关心和照顾,我把自己的口水涂在眼睛上,希望让我爸爸看到我有多委屈,谁知道我爸耿直的说:“你怎么把口水弄脸上了”。

 

而说“我不行”就是在告诉别人,我是弱者,我需要你的同情和照顾,也许在人际冲突中别人就会就此罢手了呢?

 

正因为我们有以上的这些想法,所以我们才心安理得的逃避,导致我们在社交中持续的被动。

 

二 

那么我们该怎么打破“我不行”的魔咒,让我们能够在面对社交冲突的时候不逃避呢?

 

我们需要改变三个心态。

 

第一、你说“我不行”,恰好中了别人的圈套。

我相信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在人际中是被动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当我们说“我不行”的时候,那么就等于在认同别人“行”。

 

那既然别人“行”,别人要求你听他的,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你一旦跟别人起冲突,那么你内心就会产生一个感觉,对方“比较行”,这种感觉会让我们变得虚弱,变得没有立场。

 

还记得前面我们讲我朋友开车的案例吗?

 

每次开车,他老婆总会指挥他该怎么开,他总是很难受,但是却无法改变这个问题。

 

因为他默认了,自己不行,他老婆开车比较行,所以就应该听她的,只要他继续默认这个逻辑,他就只能继续难受。

 

所以,不要轻易说“我不行”,就算是“我不行”也不需要忍受被控制的不舒服,因为“我不行”是一件事情,而别人利用“我不行”控制我则是另外一件事情。

 

不需要因为自己不够好,而必须接受别人的控制,这是两回事。

 

别人可以提醒,可以给建议,但是必须是适当的,而不是随意的侵犯我们的内心的边界,让我不舒服。

 

第二,我不是不行,而是我怕不行

也许有人好奇我上面讲到教别人升国旗,后面故事是什么样的。

 

后来我忍受着“我不行”的影响答应了学生会领导,我教了10几个人,其中有人是国旗手,有人是护旗手,后来不仅没有把事情搞砸,反而把他们教的很好。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行,而是担心不行。根本原因是,我们失败过,而且别人还严重的否定自己的价值。

 

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练习,闭上眼睛,想一件你想做,又觉得做不到的事情,问问自己这里面“我真的不行”和“我担心不行”各占多少的比例。

 

答案我相信你已经知道了,往往“我担心不行”的这个选项占到5成以上。

 

所以,实际上至少你有一半以上的把握是“行的”,这么一问,可以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真正的实力,把“我不行”的标签撕掉。

 

我们真的没有能力面对冲突吗?其实不是,往往更多的是担心自己无法面对冲突。

 

第三、你不是失败,只是还没有成功

在我看来,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是错的,因为这句话依然在暗示你,你做不成一件事,就是失败,你要经过无数次失败,才会成功。

 

而对于常说“我不行”的人,其实是因为常把达不到目标当做一种失败。

 

这是因为我们从小被灌输这么一种观念,那就是“成功的结果才是最重要”

 

失败,这个词有一种魔力,那就是会让你触发“我很糟糕”的原始焦虑。

 

一旦触发这种感觉,那么我希望“自己很好”的原始需求,和“我很糟糕”的感觉产生严重冲突,内心就会出现大量内耗,这个时候我们哪有能量去成功呢?

 

因为所有成功都建立在“行动”基础上,没有能量,就无法行动,自然就不可能成功。

 

所以,在我看来,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是错的。

 

当很多人都说爱迪生失败了1000次,才成功成功的发明灯泡,爱迪生却说,我并不是失败了1000次,只是排除了1000种做不成灯泡的方法罢了。

 

所以,我们并非“失败”,只是还没有成功,换一句说,我们不是“不行”,而是还没“行”而已。

 

行,无非是多次“不够行”的重复罢了。我们从来没有失败,也不会失败。

 

只要,我们改变这三个心态,那么,我们将不再迷恋“我不行”给自己带来的所谓“好处”,我们才能为改变被动的社交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好,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内容:

“我不行”可以为习惯“逃避”的人带来什么隐形好处是什么呢?

第一、不需要承担责任

第二、避免失败,触发“自我攻击”的情绪

第三、享受弱者的权利,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料

 

如何打破“我不行”的魔咒:

第一、说“我不行”,恰好中了别人的圈套。

第二、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怕不行”

第三、我不是“不行”,而是“还没行”

 

课程结束之前,我留下一个作业,至少去发现一件生活中你觉得“不行”的事情,试着问问自己,“我真的不行”和“我担心不行”占多少比例,可以再音频下方留言跟大家分享。

下节课,我们将会讲到,如何把“我不行”变成“我能行”的具体行动指南,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600576hbm

    老师讲得真好!

  • FTL_Ac

    可能你想表达成功是建立在行动的基础之上,但你不能混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错误的呀!

  • rednice

    还是参考一下国际上经典的书再说这些所谓的"观点"而且,问题和解决办法,有点牵强附会

    入梦了 回复 @rednice: 只是你没经历过所以你听不出来!你觉得没道理,主播都说了是自己的亲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