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训练丨把“我不行”变成“我能行”的秘诀

心理学训练丨把“我不行”变成“我能行”的秘诀

00:00
10:07

今天我们接着来聊聊“我不行”这个话题,与上节课目标不同的是,这节课的要解决的是在行为层面上把“我不行”,变成“我能行”。

 

经过前面两节课的铺垫,这节课我们直奔如何把“我不行”变成“我能行”这个主题。

 

我们有三个方法。

 

第一个是:不要与“我不行”斗争

什么叫做不要与“我不行”斗争,那就是不要与“我不行”这个念头斗争,当我们产生“我不行”的想法时,我们内心是冲突的。

 

冲突是因为我们内心希望“我能行”,甚至“我很行”,而现实表现出来的“我不行”,严重违背了内心的希望,这个时候冲突就产生了。

 

而产生冲突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不好受的”,这个不好受很有可能是,焦虑,抑郁,紧张,甚至是恐惧的情绪,这些不好受会趋势我们去与“我不行”这个念头斗争,斗争方式往往看起来没毛病,但是所造成的结果却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不行”。

 

2009年3月的一个上午,学生会要求自律会成员对自己所在的宿舍楼层进行检查,而我就是自律会的成员,主要是检查有没有同学使用大功率电器,当我检查到我们专业一班的一个宿舍,刚一进门就受到里面人的冷眼相待。

 

进门右边上铺的一个同学说,“你要检查什么?

 

我说:“检查一下大功率电器”

 

那位同学接着说:“那我要是不让你检查呢?”

 

我说:“我也没办法啊”,同时表现出一副紧张尴尬的样子。

 

那位同学接着说:“还不赶紧走”

 

我没二话,灰溜溜的就走了。

 

这件事情让我产生严重的心理冲突,因为内心希望自己能够有表现的“我很行”,能够毫不畏惧面对这种拒绝检查的同学。

 

而现实表现是,我表现的很胆小懦弱。

 

而当我检查完回到宿舍的时候,我陷入了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之中,我一直在想当时为什么不直接怼他,甚至非常男子汉的跟他打一顿。

 

我想了无数的应对的方法,但是现实情况是我越想就越不甘心,对这个人就越害怕,表面上我在想办法解决“我不行”,而现实情况是我变得越来越“不行”。

 

我把这种事情叫做“回忆性补偿”,我们渴望通过回忆的方式去补偿自己过去做的不好的地方,从而解决内心的不甘心。适当的“回忆性补偿”可以缓解冲突,想出应对类似事情的办法,而过份的“回忆性补偿”会让我们陷入更加严重的冲突,变成和“我不行”斗争。

 

那么怎么做到适度呢?我们只需要记住一个标准,就是,一个小时内能够想出解决的办法,我们就不回忆这件事情了。

 

一个小时之内如果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直接不回忆了,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个时候可能你无法快速的投入进去做当下的事情,这没关系,坚持投入当下即可,不要理会内心的这些不舒服。

 

只要我们做到这点,就能够做到,不跟“我不行”斗争。

 

记住,我们是不予“我不行”这个想法斗争,但是行为上,我们该面对的事情,还是需要去面对的。

 

在执行上面这个方法的同时,我们可以做第二个方法。那就是,当你不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记下来,接下来不管状态好不好都需要执行。

 

记住,这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周必须有两项是自己的工作上的事情,

 

那为什么非得是“不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才记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呢?

 

当自己“不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没有太多冲突,这个时候记下来的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情。

 

那为什么必须有两项是自己工作上的事情?

 

这是因为,工作的事情不仅仅可以让我们感到开心,而且可以让我们产生实际的价值感,更能够让我们感觉到“我能行”。

 

那,又为什么记下来的事情,不管状态好不好都要去执行?

 

这是因为,我们需要锻炼自己“我能行”的稳定性,无论状态好坏,我们都可以做到我能行。

 

两年前,受同学的介绍和母校的邀请,我回学校做了一场演讲,主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原因是我从来没有在几百人面前去做过演讲,更何况是这几百人中还有我一直敬畏的老师和校领导,所以我觉得“我不行”。

 

而且那段时间我的状态很糟糕,工作上受挫,情感不顺利等等,整个人可以说非常颓废。

 

那时我对自己说,先答应把,反正还有半个月时间,状态可以慢慢调整。

 

结果没想到,我状态越来越不好,交往一段时间的女孩子就在演讲开始的前两天跟我撇清关系,告诉我说,我们只是朋友,我哭了好几回。

 

最终我带着“无论状态好坏也要执行”的理念,我还是坚持上台演讲,结果表现却出奇的好。对自己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也顺势来了一个“高校”巡回演讲。

 

记住第二个方法的要点,

状态好的时候,记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周必须有两件工作相关的事情

不管状态好坏都坚持把自己记下来的执行下去。

 

 

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个方法。那就是不要重复以往“我不行”的习惯,把“我不行”变成“我该怎么做才能行”。

 

对于很多习惯性说“我不行”的人来说,在很多稍微有一点困难的事情上面会习惯性说,“我不行”。

 

不可否认说“我不行”确实省掉不少的麻烦,但我们放弃的更多东西。

 

比如,学习成长的机会、增加收入的机会、获得更好人际关系的机会。

 

对于我来说,我虽然很多时候能够对自己说“我能行”,但是有的时候我还是常说“我不行”的,导致我错过很多东西。

 

其实,早在17年我就有做微课的想法,就像我们现在的课程一样,而那个时候知识付费正处于迅猛发展期,现在知识付费处于比较理性消费的阶段,等于我错过了知识付费的红利期。

 

另外,我在17年就买了很多设备,准备拍短视频了,而现在我们才开始准备启动,众所周知两年前短视频刚刚兴起,各个平台短视频平台正处于起步阶段,而现在想要做也短视频大号已经没有那么简单了,等于我错过了的短视频的快速增长期。

 

所以,当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说“我不行”,而是应该告诉自己“我该怎么做才能行”。

 

当我们习惯性解决生活中以及工作中的一切问题的时候,我们面对社交冲突那种“我不行”的感觉会自然消失,“我能行”不是一瞬间产生的,而是日常的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记住第二方法的要点,当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论大小,只要你觉得“我不行”,一定要问问自己“该怎么样才能行”,因为办法总比问题多。

 

 

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第一、不要与“我不行”的念头斗争,不要陷入过度的“回忆性补偿”

方法就是,一个小时内能够想出解决的办法,我们就不回忆这件事情了。

一个小时之内如果还想不出解决的办法,直接不回忆了,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第二、当你不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记下来,而且一周内必须有两件工作上的事情,接下来不管状态好不好都需要执行。

 

第三、不要重复以往“我不行”的习惯,把“我不行”变成“我该怎么做才能行”。

 

 

课程结束之前,我留下一作业,这个作业就是我们今天的三个方法的实践,作业没有时间规定,最好能够一直做下去。

下节课,我们将进入下一个小主题“突破力”,帮助你更好的突破自我,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000揭谛

    非常喜欢,一直在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