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课】15 什么是三身佛?

【佛学课】15 什么是三身佛?

00:00
15:19

今日金句 



今日研习 

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第十五堂佛学修心课的佛学课,我要分享的是:什么是三身佛?


我们在上一节课讲到过,大乘佛教对于佛教有一个重要的发展,就是确立了三身佛的体系。那么,什么是三身佛呢?简单地说,就是化身(变化身),报身,也叫应身(受用身),还有一个就是法身(自性身)。


身,就是身体的“身”,有积聚的意思。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不是突然而来,而是各种因缘的积聚、积累而成。所谓法身,就是佛法聚集而成的佛身,所谓报身,就是通过修行获得的果报聚集而成的佛身,所谓化身,就是根据世间的实际随机变化而成的佛身。


大乘佛教创立三身佛,最初指的是佛陀,就是释迦牟尼佛,有三个层面的身相,这三个层面的身相,意味着,第一,佛体现了不变的真理、佛性,这个是不会改变的;第二,佛体现了长期的修行;第三,佛在世间还是以世间凡人的面貌出现。


所以说,三身佛这种说法,解决了一个难题,什么难题呢?一方面,释迦牟尼佛本身反对偶像崇拜,但另一方面,作为宗教的佛教在流传过程里,信徒需要一个偶像。三身佛的逻辑是,释迦牟尼佛在人间显示生老病死,像一个凡夫的样子,只不过是他为了普度众生而假借的化身。而他的报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我们凡夫俗子看不见的。至于他的法身,不来不去,不生不死,更是超越一切形相和语言,是终极的存在,更是一般的凡夫看不见的。


应该说,三身佛比较好地解决了反偶像又需要偶像的矛盾。后来,在佛教界,三身佛越来越来人格化,比如,中国的天台宗,就认为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毗卢遮那”与“卢舍那”都有“光明遍照”的意思,但这两佛还是有所区别的。“毗卢遮那”意即“遍一切处”,就是他的光明普照万方。


所以,密宗将毗卢遮那译为“大日如来”。在《大乘义章》这部经典中说:“显法成身,名为法身。”即说他是以佛法成身,体现了人格化的真理(佛法)。“卢舍那”又译作“净满”,是报身佛,“卢舍那”又译作“净满”,就是报身佛,它的意思是说果报圆满,或者说已经证得了佛法真谛、获得圆满的果报而显示出佛的真相。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是表示随缘教化,济度世间芸芸众生而现的佛身。


这种解释,和最初的三身佛只是指释迦牟尼佛的三种身份,有一定的变化。到了六祖慧能,又开启了三身佛的另外一个解释方向,在我看来,是一个小小的革命性解释,又把三身佛本来具有的偶像崇拜色彩完全去掉了,又把佛变为了觉悟了的凡人。


2.

慧能关于三身佛的解释,在《坛经》里有一段话,这段话不是很长,原文我就不念了,我念下白话翻译:


【原文】

善知识,总须自体,与授无相戒。一时逐慧能口道,令善知识见自三身佛,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当来圆满报身佛。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向者三身,自在法性,世人尽有,为迷不见。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色身中三身佛。善知识,听与善知识说,令善知识于自色身见自法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上生。何名清净法身佛?善知识,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思惟一切恶事,即行于恶行;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知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森罗,一时皆现。世人性净,犹如清天,慧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识,开真正法,吹却迷妄,内外明徹,于自性中万法皆现。一切法在自性,名为清净法身。自归依者,除不善心及不善行,是名归依。何名为千百亿化身佛?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自化。思量恶法化为地狱,思量善法化为天堂,毒害化为畜生,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自不知见。一念善,智慧即生。一灯能除千年闇,一智能灭千年愚。莫思向前,常思于后。常后念善,名为报身。一念恶,报却千年善亡;一念善,报却千年恶灭。无常已来后念善,名为报身;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念念善,即是报身。自悟自修,即名归依也。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归依也。但悟三身,即识大意。


[白话译文]


各位,抓住了自性,再来讲授无相的戒律,就很容易明白了。通过我的嘴把佛的道理讲出来,使得各位自己发现三种佛的身体。从我们自己的色身上升华到清净法身佛,从我们自己的色身上升华到千百亿化身佛,从我们自己的色身升华到当来圆满报身佛。色身只不过房屋,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这三种佛身,就在法性之中,每个人都具备,只不过迷误了而没有发现。于是,苦苦地向外去寻求三身如来,却不知三身佛就在自己的色身中。


各位,我想把这个道理告诉大家,使得大家从自己的色身上去发现本身的法性里就有三身佛。这三身佛,是从自己的本性上发生的。什么叫清净法身佛呢?各位,每个人的本性本来就清净,一切觉悟的方法其实就在自己的本性里。一天到晚想着邪恶的事情,当然就会去做坏事,一天到晚想着良善的事情,当然就会去做好事。因此我们说,一切觉悟的方法都在你自己的本性里。自己的本性恒常地清净,就像太阳和月亮,任何时候都是光明的。只是当乌云覆盖的时候,我们从下面看上去,以为太阳和月亮变暗了,其实,在云的上面,仍是光明一片。忽然吹过一阵微风,一切又变得清晰可见。每个人的本性清净,就像清澈的天空,慧像太阳,智像月亮,永久地光明着。


当我们被外在的形相所束缚,妄念就像浮云那样遮住了自性,我们的生活就变得晦暗。如果遇到觉悟了的智者,开启真正的方法,吹掉迷妄,内外都明亮清澈,自性就会显现出一切觉悟的法门。一切的觉悟方法都在自性之中,这就叫清净法身。


什么叫归依呢?就是去除不善的心念和不善的行为。什么叫千百亿化身佛呢?不想的时候,本性空空寂寂,想的时候,就是自己度化自己。想着邪恶的东西,就变成了地狱,想着善良的东西,就变成了天堂,有害的行为使我们变成畜生,慈悲的行为使我们成为菩萨,智慧引导我们进入解脱的界域,愚痴把我们带向欲望的界域。自己的本性有很多变化,迷妄的人自己无法知道和发现。一个良善的念头,即会生发智慧。


一盏灯可以去掉千年的的黑暗,一点智慧可以消灭千年的愚痴。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必再想来想去,倒是应该想想以后怎么办。一心想着以后因而从即刻起就不断行善,就叫报身。一个恶念,可以把你积聚了千年的善行化为乌有;一个善念,可以把你积聚了千年的恶行消除干净。至死都念念不忘善,就叫报身;所有想的,都围绕着自性,就是化身;每个念头都是善的,就是报身。自己明白了道理自己修行,就是归依。身体是色身,色身是房屋,不能说是归依。只要知道了三身,也就知道佛法的大概了。


3.

这就是慧能对三身佛的解释,  慧能的解释有三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大乘佛教开始的时候,三身佛是释迦牟尼佛才具有的三种身相,到后来变成不同的人格化的带有神圣色彩的佛,到了慧能,颠覆了这个解释,佛不再是高高在上,让人供奉的神。而是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三身佛,三身佛不是佛陀专有的,而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也就是在慧能看来,你要修行,就要去发现你自己身上的三身佛,并让他们在你身上显现出来。你不需要到庙里啊,或者到其它什么地方,去找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你自己身上就有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要从自己的身上去皈依三身佛。


第二,慧能把清净法身佛解释为自性,本来很清净,一直就在那里;把报身佛解释为果报,和原来的解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在解释报身的时候,慧能有一个意思特别值得我们留意,他说莫思向前,常思以后。大意是不要纠缠过去了,不要太纠缠前世因缘,就像我们今天很多心理学会讲原生家庭、讲童年创伤,这些在慧能看来,都已经过去了,不要太过于纠缠,你应该想的是现在,是以后,现在怎么办,以后怎么办。过去已经过去了,把它放下。把以后好好想清楚,现在就一步一步去做能够改变自己的事情。上一次我在回答问题时候提到的,过于简单化地强调前世因果,或者过于简单化地强调原生家庭,会成为更深的一种困扰。我们固然要找原因,但没有必要钻牛角尖。也许更多应该像慧能那样:莫思向前,常思于后。


第三,慧能在对三身佛的解释中,最大的创新在于对于化身的解释,之前的解释都是强调佛为了度化众生而化身为各种身份的普通人,而慧能把化身解释为我们普通人因为念头的转换,而变化出不同的生存状态,你有什么样的念头,就有什么样的生存状态。这个可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解释,但其实是回到了佛陀教义的原义:没有外在的神,只有你自己念头决定了的命运。而你的念头,如果你愿意,每一个当下都可以改变方向。


应该说,慧能对于三身佛的解释,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有修行价值。如果三身佛只是人格化的佛,我们只要去庙里膜拜就行了,但既然是我们自己身上有三身佛,那么,我们就要去探寻自己身上的三身佛到底在哪里?这会开启我们的寻找自我之旅。同时,更深刻地,这会启发我们觉知到,我们有很多不个不同的自我,当我们说我想要什么的时候,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是哪一个我想要?


总的来说,佛教里的三身佛,提供了一种方便,有些人会喜欢这样人格化的佛,会喜欢他们的形象,甚至把他们作为神来膜拜,作为自己的偶像,这也没什么太大问题,有些人也能在对于这些佛的膜拜里走向觉悟。而另一些人,会借着三身佛的概念,更深地回到自己,探寻自我的秘密,走向觉悟。


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每个人的方法了不太一样。


最后,我有一个建议,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去阅读佛洛伊德的几篇讲自我的文章,佛洛伊德有一个自我理论,把自我分成超我、本我、自我三个层面,大家比较一下这种自我理论和三身佛有什么相同和差异?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到底有多少个佛?祝大家有平静喜乐的每一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红鲱鱼_hv

    不断自我觉醒,永远平静喜乐!非常喜欢这句话,听着内心升起喜悦!🙏🙏🙏

  • 丽姮

    原生家庭的缘故学习心理学,结果吃了心理学的很多苦头,至今常对别人有怨恨心。感恩老师慈悲开示

  • 小波boya

    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他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 ——弗洛伊德

  • 杨曼慢

    费老师:谢谢遇见您的课!

  • 爱读书的余文乐

    莫思向前,常思于后

  • 金修篁

    没有外在的神佛,只有你自己。需要不断开发自己,一念一现

  • 听友184815385

    佛教与西方的心理学及哲学都有相通的地方

  • 小波boya

    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他认为,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结构。它充满着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冲动,受着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追求满足。自我是受知觉系统影响,经过修改来自本我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智和常识,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它既以大部分的精力来控制和压抑发自本我的非理性的冲动,又迂回地给予本我以适当的满足。超我是人格中高级的、道德的、超自我的心理结构。它以良心、自我理想等至善原则来规范自我。此外,还谈到了自我由于最后成了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等三个主人的可怜仆人,因而常常激起焦虑信号,成为弗洛伊德晚年新的焦虑论的基础。

    强力_Vm 回复 @小波boya: 一个哲人焦虑了,说明他的理论未到究竟。如王阳明临终前说,今生无憾,此心光明。

  • 木椿水心

    这堂课打通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色身中含藏万有

  • 听友249273070

    讲的非常好,六祖坛经我看了很多遍,听老师这么一讲真的很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