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 王阳明如何解决孔子的政治难题?| 孔子论为政篇丨北大杨立华讲《论语》

061. 王阳明如何解决孔子的政治难题?| 孔子论为政篇丨北大杨立华讲《论语》

00:00
16:23

一、选篇及译文

选篇:子路·03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
子路对孔子说:“卫君等着您去治理国政,您准备首先干什么?”
孔子道:“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用词不当罢!”
子路道:“您的迂腐竟到如此地步吗!这又何必纠正?”
孔子道:“你怎么这样卤莽!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大概采取保留态度,[你怎么能乱说呢?]用词不当,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顺理成章,工作就不可能搞好;工作搞不好,国家的礼乐制度也就举办不起来;礼乐制度举办不起来,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惶惶不安,]连手脚都不晓得摆在哪里才好。所以君子用一个词,一定[有它一定的理由,]可以说得出来;而顺理成章的话也一定行得通。君子对于措词说话要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才罢了。”


*译文出自杨伯峻《论语译注》


二、逐字文稿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杨立华,很高兴在这里我们一起研读论语。子路这一章当然非常重要,这章提出了一个特别根本的儒家的政治原则,就是“正名”。当然这个原则的提出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历史背景,然后这个历史背景也带出一个非常大的儒家的千古难题,这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难题,就是后来历代儒者竭心尽力想要破这个历史难题,甚至可以说是伦理和政治难题,其实都没有找到什么好的办法。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当时孔子在卫国,所以子路一开始就问,“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子将奚先?”,就是上来先讲一个假设,不是实际发生的。孔子那时候周游列国的时候,然后到了卫国,然后在这个局面里,那子路就会疑问说,老师,如果卫国的国君用您做执政的话,您从什么地方入手治理这个国家?这个问题本身是一个挺普通的问题,但是一考虑到当时卫国的基本处境的话,问题就非常麻烦了。所以包括子路后面说的“有是哉?子之迂也”,其实都跟这个背景有关系。

这个背景是什么背景呢?魏君指的应该是卫出公辙,他是卫灵公的孙子。整个卫国的背景是这样一个背景,因为卫灵公的夫人是著名的南子,南子淫乱,所以卫灵公之子蒯聩就曾经预谋要杀掉南子。然后这个预谋败露以后,蒯聩在卫国就待不下去了,于是从魏国出奔到了晋国。 卫灵公去世,因为南子在当时是有卫国的权臣拥戴,所以当时南子在卫国的这个政治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南子的主持之下,就立了蒯聩的儿子卫公辙来继卫国国君的位置,这也就是后来史称未出宫的这个辙。那么卫灵公去世以后,晋国就派兵把蒯聩送回到了卫,来争国君的位置,没有到卫国的都城,而是在卫国靠近晋国的边界的一座城里。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局面,卫出公辙作为蒯聩的儿子,在都城里为国君,蒯聩作为父亲,却是在靠近边境的地方,所以构成了一个叫父在外,子在内,子为君,父失位的这样一个局面。这个局面其实就构造了一个特别大的一个难题。所以孔子最初在卫国,子路就问,如果这种情况下,卫国的国君让您来做执政,您怎么办?所以这是一个假设之词。 卫国当时的国君,这个卫公辙,他到底有没有要用孔子做执政?这个事情实际上历史已经无可考了,也许有这样的动力,但是孔子最终没有在卫国做执政,说这是当时的一个背景。

于是在这个局面里,子路就问说,如果假设卫国国君卫公辙用您做执政,您打算从什么地方入手来治理国家?然后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我一定从正名入手。于是子路就说,有这事儿吗?正什么正西?用了一个词叫“子之迂也。”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不是骂孔子,弟子不能骂老师,这没道理。 千万不能把这个“迂”读成“愚”。如果写成子之愚,也就是骂孔子愚蠢了。迂是绕远,迂回的那个迂。他说,子之迂也,是说明明有更简洁的路你不走,你却走绕弯的路。从当时那个局面来说,子路的质疑难道完全没道理吗?你到底怎么正名?正父子之名,还是正君臣之名?正君臣之名,卫公辙已经即位,而且卫公辙虽然是蒯聩的儿子,他有没有资格即位?不能说他没有资格即位。 蒯馈既然出奔,那当然已经失了世子之位了。失了世子之位,就失了继承人的位置。正名到底是正君臣之名,还是正父子之名?如果按照父子之伦,蒯聩作为父亲,得迎回来做国君,卫国国君卫公辙得让位。

那这样带来一个局面,好像根子上有问题。我刚才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儒家千古难题,千古政治难题,也是个千古伦理难题。即使孔子处理,卫公辙用你为政,那是国君给你的权利。然后你能去废掉卫公辙吗?你把用你的国君废除掉,你靠什么来正这个名?所以子路的问题不是没来由的。

子曰,野哉,由也! 这个野,就讲他粗鄙,也就是必这个鄙而不闻之意,就是说他思考不详密。野通常是讲朴,也都是讲太过质直,缺少详密的纹理这个意思。然后说,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阙如也阙如就是置之阙如的意思,就是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不了解的这个部分,不应该说话,子路明明不知道,你还乱讲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批评他说,野哉,由也!

接着孔子就讲了一般性的一个原则,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这个言既然讨论的是国君的事,这个言其实就是出言,国君之出言,就是政令,名不正则政令不顺,就是你这个名位不当,你出的政令就缺少正当性,政令缺少正当性,事情就很难做成。各方面的事情一旦做不成,礼乐就不能够兴盛,指的就是礼乐要衰退。 礼乐衰退就是进一步所谓礼礼坏乐崩,礼乐一旦衰退,不再有那么强的影响力,就会导致在此基础之上的刑罚标准失去正确的标准,一旦刑罚标准失去了正确的尺度或者恰当的尺度,其结果必然导致于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无所措手足,就是手足无措。我们后来讲手足无措这个成语就来自这,就是你不知道手和脚该往哪儿放,也就是你不知道该怎么立身,也不知道该怎么行事。

所以接着讲,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强调在正当的名位的基础之上,才有正当的政令,有正当的政令,这个政令才有可能推行。所以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苟是苟且,后一个言跟前面那个“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那个言略有不同,这个言有一点针对子路说话的意思,结尾是批评子路出言不慎。孔子大致的意思的回答是,不管具体这个事情怎么做,但是正名的原则是普遍的,正名的原则是在所有的地方都是必须贯彻始终的。前面失之毫厘,后面就差一千里。所以这个部分是关键。 

刚才我们讲了作为普遍原则的正名,其实今天太多的问题,说来说去,还是正名。我们今天生活当中遇到的各个层面的问题,很多层面的问题要么就是以名乱实,要么就是以实乱名,具体例子我就不讲了,大家自己去发明就好了,希望大家能够举一反三。以名乱实,你去想想要多少因为不当的名,没有正当性的名,导致了一系列相关的事情的。然后以实乱名,不合规律的不合道理的各种各样的事,是如何败坏了我命名的正当性。 

 所以如何才能做到名实相合、名实相符、名实统一,恐怕是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的一个普遍原则。当然,孔子在这个地方讲的当然是治国的这个原则。其实我认为不仅仅证明不仅仅是在治国这个层面,也不仅仅是在往下一层的,或者往下很多层面的这个管理,这个层面是在生活当中的细节里证明的原则就应该是一个普遍的原则。这是一个普遍的原则,这是我们要讲的。

那么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到这个儒家千古难题这个方面,到底怎么解决?如果卫公辙真的用孔子做执政,那孔子这个正名具体怎么做?这其实是历代儒者想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其实好像都没找到好的办法,我这里面给你们举一个王阳明的解决方案吧。王阳明是这样来解决,他说,既然卫公辙愿意用孔子做执政,说明卫公辙已经被孔子圣德所感染,既然被孔子的圣德所感染,他就已经有了离开卫国国君的位置,让他父亲回来做卫国国君的这个愿望。  当然,这个时候孔子不能简单废除掉这个魏国国君卫公辙,这等于是以臣废君,这是叛逆。但是当时仍然是东周时期,东周末年,所以周天子尚在,除周天子外,还有方伯。所以他说,孔子做了执政以后,一定是首先得到了卫公辙的充分信任,然后卫公辙就会派孔子去请示周天子。然后去跟方伯,就是当时的重要的诸侯国的国君协商,然后由周天子任命这个蒯聩做国君,那么孔子圣德既影响卫公辙,也就同时能影响蒯聩,然后蒯聩就拒绝接受这个国君的位置让给他的儿子。 这样,他儿子不得已接受了这个卫国国君的位置,并推尊他的父亲如后世太上皇之例。这就是王阳明的一个解决方案。所以有的时候你们以为王阳明就痛痛快快讲了一个致良知,那你就错了。这些难题你都得去想。

但是王阳明这个解决方案成不成立呢?我个人认为完全不成立,堪称迂腐。事实的情况是,孔子没有做卫国的执政,子路留在了卫国,最后的终结是子路因卫国的动乱被杀,这个具体的事情的经历,听众们可以去看相关的历史记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区区犹欲理蝗馀

    如何才能做到名实相符是我们在做任何事时都要考虑的一个普遍原则。不仅仅是在治国这个层面,而是在生活中的细节里都有必要贯彻这个原则。 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的出现,要么是以名乱实,要么是以实乱名。物的世界,体现在名实两端。要把握世界,必须准确地把握名称。名是我们认识和划分世界、把世界纳入到清晰体系中的依据。没有名,就无法认识世界。所以,我们要“循名责实”。

  • 命运三重奏

    宝宝认为,这个难题就是数据库管理很常见的死锁问题(deadlock error); 常用的解决方案是: 放手(release), 回滚(rollback),重新运行(reattempt transaction)。有三种方法决定运行顺序: 🐢1.学周天子,找个小龟龟算个卦,用"天意"。 🏋️‍♂️2. 王者的和平竞赛: 选个项目比一比,赢了的当王,输了的当臣(比如说,跳"科目三")。 😊3. 民主投票: 臣子投票,百姓投票,海外投票... 🥦如果都不行,就选第三者。 😎宝宝认为方法有,但没用; 核心问题是利益集团的利益冲突无法和平解决。✌问题是"利益",而不是"名义"。😊宝宝淘气了。

  • 何洋_up

    以名乱事:藏富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