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篇1:颜渊·17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治。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呢?”
选篇2:颜渊·19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治,说道:“假若杀掉坏人来亲近好人,怎么样?”孔子答道:“您治理政治,为什么要杀戮?您想把国家搞好,百姓就会好起来。领导人的作风好比风,老百姓的作风好比草。风向哪边吹,草向哪边倒。”
*译文出自杨伯峻《论语译注》
【逐字稿】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杨丽华,很高兴在这里我们一起研读论语。
接下来呢,我们讲两章,这两章呢关联比较密切,而且对话的人物呢是相同的,都是季康子问政。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两章关联很密切,这里面有很多很重要的提法,到今天仍然是很重要,当然,尤其重要的是,对于理解儒家的政治理念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首先,从字的解释来说,孔子又是一个大的发明,这个发明以至于这个后世儒者呀,常常都是用这种方式来做字的解释。就是用同音字来记。当然客观的讲,中国古代啊,同音的字之间一般含义是有相互关联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个时代有大量的通假的原因所在。所以很多同音的字是互换使用的。孔子除了“政者,正也”以外,还有别的讲法,比如“仁者,仁也”这样的讲法,这个是很有意思的。“政者,正也”在《中庸》当中其实也有也出现,《中庸》第20章也出现。大家注意,这个字的解释,用“正”来解释那个政治的“政”,首先赋予了“政”的一个非常强的道德含义。恐怕我们今天谈政治哲学的人很少谈及,这也恰恰是儒家政治理念里特别关键的地方。我们有太多的人倾向于把政治理解为一个跟道德分离的一个领域和空间。但是在儒家的政治理念里面,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政治的道德性是不能从政治当中被剥离开的。我们今天有很多人谈政治的正当性的问题,其实这个正当性的问题在儒家的这个解决里,不是用神圣性,而是用道德性来谈,尤其在孔子以及孔子之后的子思、孟子的讲法。所以“政者,正也”。一句话,先把政治里的道德性揭示出来。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个“率”就是引领你,以“正”来引领,那么谁能敢不追随你的“正”呢?这个地方强调的恰恰是所谓的立身垂范的这个意义,而这恰恰也是《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中的一个逻辑,就是为什么作为统治者、治理者,作为执掌权力的人,必须自身立正?我们之前谈到过,有贤德之人,一个有公心的人,他的格局,他的德的具体体现,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居上位者的立身行事,立身垂范,对下面民风的影响。影响了民风,其实就影响了道德成长的土壤,这就所谓风俗的这个意义。所以修身之所以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间隐含了一个移风易俗的环节。所以,为什么儒家始终把“孝、礼教、乐教”都把它赋予政治的这个含义,就是因为他们都跟化民成俗、移风易俗有关。像这样的道理不仅是儒家有,当然根基都还是出自于孔子。这是我们要讲的这一章。
那么下面一章其实也很清楚,跟这章是呼应的,就是还是嵇康子问政于孔子,他说,那我如果杀无道之人,然后亲近有道者,怎么样?嵇康子说治理国家看来要用比较严苛的手段,他要用杀。但是这个时候孔子回答说,“子为政,焉用杀?”说,你既为政(当然,这个说“子为政”的时候,其实已经包含了“政”的道德性。子为政,怎么用得着杀人呢?“子欲善而民善矣”,你追求善,老百姓就同样追求善。为什么?接着做了一个极重要的比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这个“君子”“小人”,是居上者和居下者之分。论语里面的君子显然有两种用法,一种呢,是道德意义上的君子,人格意义上的君子。另一种是地位,意义上就是居上位的人,被称为君子。这个地方强调的是居上位之人,他的引领方向就像风一样。居下位者、普通人是被引领者,就像草一样。“草上之风,必偃”,简单说就是风向哪个方向刮,草就向哪个方向倒伏,“偃”是倒伏之意。这两段结合在一块儿,我们发现他强调的都是统治者施加的广泛的影响力。因此,由于它影响力的广泛,统治者或者居上位者自身要持正,以此来立身垂范,带来正面的影响。这个当然,其实到了后面,各家有各种各样的引申和发挥。比如举个例子,其实在《韩非子》里面就有相关的发挥。居上位者的所好,下面一定更甚。“之所好,下必甚也”“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所以总体上来说,就是上面追求什么,下面会受到相应的引导,而且那个影响是非常非常快的。通常情况下居上位者对下面人的影响往往有两个方面比较大,一个方面是奢跟俭,另一个方面是宽和严。所以儒家,特别是在《礼记》中有很多这个讨论。有一段话呢,我也特别喜欢讲,愿意跟听众们分享。《礼记》当中有一段话呢,说“国奢,则示之以俭”。当国家奢侈过度的时候,居上位者要以简朴之风来引领。但是国俭,国家已经俭朴成风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国俭,则示之以礼。”因为奢跟俭,拒不得中等,其实不是恰当的。只不过奢靡成风的时候呢,要矫枉过正,向“俭”的这个地方过一点,但是已经俭朴成风了之后,这个时候就应该向恰当的尺度和分寸去引导了。其实这些都可以算是这个“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普遍原理的运用,而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可以说是一般原则。君“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可以说是原则的一个感性、比喻性的阐发。所以这两章关系非常密切。
“那真是个糟糕的人,那就是个无赖”….我确实一直觉得他是无赖,时势造就了他,像那站在风口上的佩奇。原来根源在用人。
这节课第3分53秒时,杨教授提到,我们之前谈到过:一个有贤德之人、有公心的人,他的格局、他的德的具体体现。(可参阅第62课—嫉妒的辩证法:你的嫉妒,别人成功的台阶)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居上位者,他的立身行事、立身垂范对下面民风的影响……
❤人之初,性本善。上善若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平静的水面上,船更有可能走直走正。聪明的君子,会先让民善。所以,老子爷爷写《道德经》,要拆炸弹,排除让民不善的原因。可是,孔子认为: "no, no, no, 和谐社会需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是teamwork团队精神,有教会百姓(民)仁义礼智信"。孟子回: "对,对,对,老子和孔夫子说的都对,人心向善"。只有庄子,翘着二郎腿,苦笑一声: "错非错,对非对,改朝换代,也不影响俺庄周梦蝴蝶。各谋其职,各当其位,开心就好啦。" 🌹谦谦君子,宝宝好逑!老师是君子,老师辛苦了! ❤谢谢老师!
国奢 示之以俭 国俭 示之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