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 以道事君:从政者如何自处?|孔子论为政篇 |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

069. 以道事君:从政者如何自处?|孔子论为政篇 | 北大杨立华讲《论语》

00:00
09:48

选篇:先进·24


【原文】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译文】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说是大臣吗?”孔子道:“我以为你是问别的人,竟问由和求呀。我们所说的大臣,他用最合于仁义的内容和方式来对待君主,如果这样行不通,宁肯辞职不干。如今由和求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具有相当才能的臣属了。
    季子然又道:“那么,他们会一切顺从上级吗?”孔子道:“杀父亲、杀君主的事情,他们也不会顺从的。”


*译文出自杨伯峻《论语译注》


【逐字稿】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杨丽华,很高兴在这里我们一起研读论语。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季子然应该是季氏的子弟,这个人没有特别详细的记载,季氏的子弟就问孔子他两个学生的评价,而这个评价呢,是问是否构成大臣。这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大臣”这个观念。这个观念,我们要理解那个“大”字。那么这个背景呢,应该是仲由、冉求这两个人当时在为季氏做家臣,是这样一个背景。那么孔子非常杰出的两个弟子做了季氏的家臣。所以季氏的子弟呢?最后,问话本身里面包含了一点炫耀或者说得意的意味。这个得意的意味其实在孔子的回答当中看得很清楚。孔子说,“吾以子为异之问”。哦,我以为你问什么了不起的问题。这个话回答本身已经有一点收敛贬义,他的意思就是,你不要以为我的两个学生做了你们季氏世家的家臣,你们就以为有什么了不起,居然能问出“大臣”这样的话。因为大臣实际上是要对国君说的,而仲由、冉求只不过是做你季氏的世家的家臣,这个其实根本就谈不上大臣,所以从这个问话本身里面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季氏的这个僭越,在这个问话当中其实也体现出来了。所以孔子的回答里面说,“吾以子为异之问”。我以为你问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居然问的就是子路冉求,这个有什么可问的?这个话其实绵里藏针啊,孔子说话筋骨不漏,所以是非常的含蓄,但原则是非常强的。如果用评价古诗的标准讲,叫“蕴藉”。写诗不能把那个筋骨都义理刚直地表达出来,没有蕴藉的那个气韵。儒家标准里面,即使是反对对方,说话也要含蓄。所以孔子的话,原则很强,但是表达不激烈,有蕴藉之风,非常含蓄委婉。然后接着说,他们俩当然不算大臣,因为大臣一定要至少要做到下面这八个字,“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这首先点出一个 “君”(君指的是邦国之君),其实就跟你季氏作为大夫没什么关系。“以道事君”,“事君”就是为君主做事,以道义的原则为国家做事。 “不可”,提出的建议,君主不接受,就停下来。这个停下来指的是什么?这个停下来指的是辞职。作为大臣,就是要发挥劝谏的作用。如果你的建议,你的意见得不到接受,那也就意味着你做官或者你坐这个位置,仅仅是为了俸禄、名位而已。所以不能发挥作用就离开,不能发挥作用就停下来。这个“止”不是不说话了,这个“止”是离开、辞职。


接着呢,又给出子路和冉求一个恰当的评价,说像仲由、冉求这样的人,不过是具臣而已。这个“具”呢,就是备的意思,完备的备。备就是这个备臣之数,也就是合格的臣子。合格的不是大臣,因为他们也许能够做到以道事君,那但他们做不到不可则止,也就是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接受,仍然在那个位置上。所以仅仅是备臣之数算是合格的。那么这个具臣的“具”,实际上进一步关联后面还要讲到的那个“君子不器”的那个“器”是有关系的。备臣之数能够达到合格的,就是成器的,但是你成器的其实也就意味着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成只是工具化,它只是君主的工具,它并不能真正的发挥引导、校正、规范的作用,所以不够上大臣。所以大臣这个说法在后世也非常重要。后世像王夫之这样的人,都对这个大臣非常重视。历代名臣里面,其实要按照儒家的这个大臣的标准,能真正够得上大臣的是并不多的,基本上能够得上大臣的都已经是大政治家,是很了不得的人物。因为“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这八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是非常非常难的。


那么季氏的子弟季子然(这个然应该是他的名字)第一个问题被孔子委婉的贬义了。于是他接着又向另一个方向问了一个问题。“然则从之者与?”那么他们既然仲由、冉求,做不到“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他们不是大臣,只是合格的臣,具臣,那么他们就是服从的。也就是说,我们给他们什么样的命令,他们都服从了。既然是我们的家臣,又是合格的,又是备臣之数的,也做不到以“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那也就是说,我们命令他们做什么?我们既是世家,命令他们做什么,他们就会服从,他们就会遵从吗?后面这句话孔子说的很硬,其实里面暗含提醒,告诫的意思是很强烈的。一般的也就服从,但是如果有人让仲由、冉求事父事君这样的大鳄,他们一定不会顺从的。这是既包含了对子路、冉求的人格的一种信心,也包含了对季氏子弟提出这个问题的贬义。同时里面又有非常深厚的告诫和提醒的意味。也就是说,你们季氏已经很僭越了。但是如果你们再进一步的要事父事君的话,不会有人追随你们。这也是一种告诫一种提醒。


这是这一章。这一章里面提出的对于我们特别有启发的就在于,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大臣”和“具臣”这个标准去品鉴。同时我们通过这一章,也可以看到孔子说话的一些特点。所以从这一章的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看到从政者所应具有的品质。真正意义上的从政这个按照儒家的这个讲法,“政者,正也”。你若不直道而行,你若仅仅是容身之术,那这个是不可以的,这样的人实际上呢,仅仅是充位而已。我们今天很多人,不断地希望能往更高的那个位置上走,但却没有想到自己到那个位置上到底要干什么。目标就是往高处走,而不具备这样一个道义的理想,这个就是道而下之,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连具臣都不够。具臣还是能发挥作用的,一定在那个位置上能发挥作用的,那么大臣的标准就更高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兰有秀兮菊有芳sm

    感觉杨教授的声音今天有点儿鼻音,是感冒了吗?您可千万要注意您自己的身体健康啊!注意休息,别太辛苦!作为您的粉丝,有幸能通过电波接受大师的谆谆教诲,实属人生乐事!真希望这辈子听您的课能够一直听下去!

  • 何洋_up

    杨老师好像感冒了,注意身体。

  • 命运三重奏

    ✌盛世出忠臣,乱世出英雄。🌹谢谢老师。老师保重,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