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芸:可以驱防书籍蠹虫、驱除蚊虫的唐代香草

16、芸:可以驱防书籍蠹虫、驱除蚊虫的唐代香草

00:00
15:52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潘富俊,今天我们讲讲可以驱防书籍蠹虫、驱除蚊虫的唐代香草。

最早记载「芸」这种植物的是,春秋及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解说「礼」和「礼学」的文集:《礼记》。此书的《月令》篇中说:「仲冬之月芸始生」,仲冬之月是指农历十一月。郑玄注明《礼记》的「芸」草,说:「芸,香草也」,可知「芸」是一种香草,就是「芸香」。 成书于公元前139年以前的西汉《淮南子•王说》记载:「芸草可以死复生」,说明「芸草」的生态习性。植物在冬季时地上部枯萎,但翌年春季天气开始暖和时,从土中根际生长点又可萌发出新株,称为「宿根性」植物。在中原地区生长的「芸草」就是这种宿根性植物,因此能「死复生」。
 
历代诗词歌赋都提到「芸」,「芸」在古代士人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全唐诗》出现「芸」的诗篇共有56首,大多与香料、香草有关,如薛能《又和留山鸡》诗句:「五色文胜百鸟王,相思兼绝寄芸香」。《宋诗钞》有20首诗有「芸」或「芸香」,如刘克庄《赠陈起》诗句:「陈侯生长纷华地,却似芸香自沐熏」。《全宋词》有28首,《元诗选》7首,《全金元词》9首,全元散曲5出,明诗综5首,全明词 26首,一直到清代的《清诗汇》都有33首诗提到「芸」或「芸香」,可见「芸香」历久不衰。
 
「芸」或「芸香」和古代书籍有很大的关系,宋朝沈括写的《梦溪笔谈》谈到:「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书本是文人非常重视的资产,古代的藏书最怕是书遭到蠹虫啃噬,古人想方设法总希望避免或减少爱书遭到虫害。发现用一种叫「芸香」的植物有特殊香气,采「芸香」叶夹在书页中,能避免虫对书籍的蛀蚀为害。就是唐代孟浩然《寄赵正字》诗句所说的:「芸香能护书,铅椠善呈书」;和宋代梅尧臣《得王介甫常州书》诗句:「何故区区守黄卷?蠹鱼尚耻亲芸香」;朱槹《寓居南轩》诗句:「灯横老荠蛾方去,书掩新芸蠹已无」等,所描述的「芸香」有护书、去蠹虫、防衣鱼的效能。芸草不仅辟蠹,而且还能夹在书中作书签用,书中清香之气,日久不散,打开书后,香气袭人。所以古代几乎每本书都夹有芸香的叶子,夹有「芸香」的书,称「芸书」,即唐诗人孟郊的《感别送从叔校书简再登科东归》诗句:「菱唱忽生听,芸书回望深」之「芸书」。藏书的场馆内几乎每本书都夹有「芸香」叶,馆中充满「芸香」的香气,因此古代藏书之处、古代的图书馆被称作「芸阁」。如同唐代杨巨源《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诗吟颂的:「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句;宋代王禹偁《送李著作》诗所说的:「芸阁新衔捧诏归,历阳湖畔拜庭围」句,和宋陈允平《瑞鹤仙》词载录的:「萧散云根石上,瀹茗松泉,注书芸阁」句等,诗句中出现的「芸香阁」或「芸阁」,都是古代藏书的地方、图书馆。

古人以「芸香」叶夹在书中,防止蠹虫为害,产生「芸阁」这个古代图馆代用词。凡书中必有「芸香」,故由「芸香」和「芸阁」衍生出许多和图书有关的官署与官位专用词语。
 
1. 芸馆、芸斋、芸窗:三者都是指书斋或图书室。如宋代曹冠《鹧鸪天》的词句:「要知昨夜方壶警,只在芸斋杖履前」之「芸斋」。
2. 芸帙、芸编 :都是指书籍而言。如宋曹冠《满庭芳》的词句:「清昼永,瑶琴横膝,芸帙披香」之「芸帙」。
3. 芸签:就是书签,亦借指书籍。
4. 芸台、芸署、芸局(扃):均指古代藏书之处,亦指掌管图书的官署。如唐诗人元稹《天坛上境》诗句:「野人性僻穷深僻,芸署官闲不似官」,所说的「芸署」。
 
另外,读书仕进者,谓之「芸人」或「芸香客」;称校书郎称为「芸香吏」。
校书郎是掌管校勘典籍,订正典籍讹误的官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曾做过这个官。东汉到宋、元都设置有校书郎,元代时校书郎还负责鉴定书画,此官职到明、清时才废除。除图书馆或相关职掌外,「芸香」也有书香之意。唐朝才女薛涛有《赠韦校书》诗说道:「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诗句用芸香比喻书。古人尊崇书香文风,喜爱与书结缘,与书卷相关的东西都成为高贵的精神象征。
 
古籍的「芸」指3种植物:
1. 十字花科的芸薹(Brassica campestris  L.),今之油菜,为重要的油料植物和蔬菜。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叶柄宽,基部抱茎;花黄色,开花时成片植栽呈现亮丽的鲜黄色彩,极为美观;角果线形,长 3-8 厘米,种子12-20粒。植物不能作防虫用。完成于秦王政六年战国末期(公元前241年)的《吕氏春秋》《本味》篇:「阳华之芸」的「芸」,批注说是「芳菜」,应即「芸薹」。《前秦魏晋南北朝诗》中,张弦《瑰材枕赋》:「有卓尔之殊瑰,超诡异之邈绝。且其材色也,如芸之黄」,诗赋中的「如芸之黄」,是描述秋冬成片金黄色花的芸薹(油菜)。不强调香气之「芸」属此种。
 

                                                        油菜花


2. 芸香科的芸香(Ruta graveolens  L.),多年生草本植物,基部木质,高约 50-100 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叶色略带蓝绿。聚伞花序,顶生;花瓣金黄色。蒴果。全株具特殊气味,古时用于驱魔辟邪;茎叶可防虫、作药材。目前虽到处都有栽培,但此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明代才引进中国,所以此「芸香」绝非先秦唐宋诗词所言之「芸香」。此芸香在明末以后,及清代出版的文献才开始出现,文章内容中有烧「芸香」者,多属之,常与麝香、檀香、降香、安息香等香一起出现。如《金瓶梅》第62回,西门庆来探视病危的李瓶儿,坐在炕沿上,迎春在旁熏爇「芸香」。清乾隆年间写就的《红楼梦》,第43回贾宝玉吩咐茗烟要出北门,要找到水仙庵,并预备檀香、芸香、降香三中香去祭拜冤死的金钏。《老残游记续集》第1回提到芸香、麝香、檀香、降香、安息香等诸香。这些小说所提到的「芸香」都是本种芸香。
 


                                                                  芸香

3. 禾本科植物芸香草 (Cymbopogon distans [Nees ex Steud.]W.Wats.),多年生宿根性草本,全株有香气;秆丛生,高40-160厘米。叶片狭线形,长30-70厘米,宽1-5豪米,扁平或边缘外卷,具白粉。分布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及西亚、中亚地区,生长于山坡草地。明代中叶以前,春秋战国、汉、唐、宋、元的古籍及诗文所说的,和书香有关的「芸」或「芸香」,指的就是此种。元末明初罗贯中撰写的《三国演义》中,有「薤叶芸香」的叙述,说诸葛亮引兵南征,来到云南地区的蛮荒之地,兵士不幸喝到哑泉的水,重则死亡轻则无法说话,对诸葛亮的南征战役产生很大的障碍。幸亏有贵人指点,叫罹病的兵士口中衔着「薤叶芸香」的叶片,才治好兵士的疾病,而且成功南征。此薤叶芸香是芸香一种叶子较细的品种。明嘉靖或万历年间撰写的《金瓶梅》,第55回,西门庆等人在饭厅酒馆听两个歌童唱书,其中有句唱到「文章妙,传芸局;音调促,偕丝竹」,前句是说,写得好的文章,要放在图书馆。这个「芸局」的「芸」,也指「芸香草」。唐、宋诗所言之「芸阁」、「芸馆」、「芸帙」、「芸台」、「芸香客」、「芸香吏」等之「芸」,皆本种之「芸香草」。



                                                              芸香草

芸香草 (Cymbopogon distans [Nees ex Steud.] W.Wats.),又称韭叶芸香草、诸葛草、香茅筋骨草、小香茅草、茅草筋骨、香茅草、臭草、射香草、细叶茅草、野芸香草、石灰草、黄柏草等。经现代科学分析,芸香草的茎叶含高量挥发油,使全草具特异香气,味辛辣,嚼之有麻凉感,主成分为辣薄荷酮(piperitone)占37%,其次为香叶醇(geraniol)和乙酸香叶酯 (ethylgeraniol) ,各占10%,可炼制香精、人工颜料、及作为香水原料。因此,芸香草的植物体,特别是叶片,放出特异清爽之香气,才能成为古代驱防书籍蠹虫的药物,近代亦用于驱除蚊虫之用。
 
芸香草不只防书的蠹虫,也防止衣物遭虫蛀,如唐代韦应物《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除了防止虫咬噬书籍,古人异常放置芸香草在草席下,能够驱除跳蚤臭虫,即「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之意。芸香草具有解表,利湿,止咳平喘之功效。中医用于治疗风寒感冒,伤暑,吐泻腹痛,小便淋痛,风湿痹痛,咳嗽气喘。
 
古诗古文所言用「芸香」辟蠹虫以保存宝贵书籍,此「芸香」是原产中国西北到西南的芸香草(Cymbopogon distans [Nees] W. Wat.)。近代也以本种植物的茎叶提取芳香油,供医疗、工业用。和本植物相关,大家都熟悉的知名的现代「芸香草」有以下3种,都可以用来防辟书蠹虫:
1. 亚香茅 (Cymbopogon nardus Rendle.),原产斯里兰卡。主要用于提取香茅油,制造肥皂、驱虫药、薄荷脑等。口味不佳,不能食用。
2. 枫茅(Cymbopogon winterianus Jowitt.),本种亦称爪哇香茅,是世界广为栽培的香料植物种类。叶含油量高,是香草醛的主要原料。除重要的工业原料之外,还是重要的驱虫药剂。原产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斯里兰卡等地。
 

                                                                        枫茅

3. 柠檬香茅(Cymbopogon citratus [DC.] Stapf),产于东南亚。茎叶可提取柠檬香精油,嫩茎叶在热带亚洲作为食品调味料,或以茎干或粉末的形式出现于调味料市场;是泰国料理重要的调味香草。


讲完了「芸」,下节课我们讲讲在《全唐诗》共刷了3,018次存在感的树木——松,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