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豆蔻 _ 风流诗人杜牧:未成年少女,就像二月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21、豆蔻 _ 风流诗人杜牧:未成年少女,就像二月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00:00
15:53

大家好,我是潘富俊,今天我们讲讲「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

杜牧性格「疏野放荡,常寄情声色」,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结交「相好」。唐文宗大和九年(八三五),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前,写给在扬州结识的「小女朋友」两首《赠别诗》。第一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首诗大意是说:这位少女的体态轻盈、姿态美好,正在她十三岁年华,模样像二月初枝顶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繁华的扬州城中,十里长街上有许多歌楼舞榭,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但没有人比得上这位佳丽。这首诗引述出千百年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豆蔻年华」。


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初春时荳蔻在枝梢中刚形成花苞,此含苞待放的幼小花蕾称为「含胎花」。好像是「初孕的少妇」,形态娇嫩可爱。人们采收荳蔻的含胎花,先用盐水腌渍,再浸入甜糟中,经冬后呈琥珀色,用来烹调食物或切片食用之。杜牧用此二月初开的荳蔻花,比喻自己的挚爱的少女体态娇小可爱,以及容貌清秀美丽。后人遂以「荳蔻年华」来比喻妙龄少女。依照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杜牧赠别诗的对象,是情窦初开的13岁少女,「荳蔻年华」原是指十三、四岁年轻美少女的年纪。


杜牧,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八〇三──八五二),字牧之,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八二八)进士,举贤良方正科。初任江西团练判官,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及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杜牧工诗、赋、古文,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杜牧擅长抒情写景的绝句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风格豪爽清丽。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号樊川居士,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诗集》二十四卷、《外集》、《别集》各一卷、《诗补遗》一卷及《本传》一卷传世。


从杜牧的《赠别》诗以后,唐诗开始用豆蔻或豆蔻花象征少女,如冯衮《戏酒妓》:「醉眼从伊摆渡斜,是他家属是他家。低声向道人知也,隔坐刚抛荳蔻花」;皮日休《寄琼州杨舍人》:「请斋净溲桄榔面,远信闲封荳蔻花。清切会须归有日,莫贪句漏足丹砂」;和李涉的《与柳州刘中丞》诗句:「瘴山江上重相见,醉里同看荳蔻花」、李群玉的《送魏珪觐省》诗句:「荳蔻花入船,鹧鸪啼送客」,都用荳蔻花代表少女、佳丽。


宋诗、宋词受杜牧诗的影响,很多诗句、词句直接引《赠别》诗的原句「豆蔻梢头二月初」入诗、铺词,如陆游的《小园春思》诗:「小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苏东坡的《南乡子》:「冶叶倡条徧相识,争如。荳蔻花梢二月初」;和吕渭老的《扑蝴蝶近》:「十年梦里婵娟,二月花中荳蔻。春风为谁依旧」,词句中都直接引用「二月荳蔻」比喻妙龄女郎。而晏几道的《玉楼春》:「琵琶弦上语无凭,荳蔻梢头春有信」;秦观的《满庭芳》:「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晁补之的《江城子》:「豆蔻梢头春尚浅,娇未顾,已倾城」等,则引用「豆蔻梢头」形容曾经相好的或正在热恋的小情人。大概是宋词名家的推波助澜,「荳蔻梢头」的荳蔻年华辞意在宋代以后逐渐被国人所接受。


宋代以后的《全明词》有39首提到荳蔻,含意和境界都不出杜牧的《赠别》诗句。明词如单恂的《望江南》:「江南好,花气爱春香。豆蔻年时才二月,海棠模样是三郎」;许自昌《水浒记联姻》:「拥鸳衾梦绕巫山,但豆蔻含胎可怜」。至于其后的清诗,如钱中谐的《少年》:「少年游侠五陵豪,义气如云照锦袍。寒锁画楼封荳蔻,春回别馆醉葡萄」;马朴臣《若耶》:「春水腻如粉,芳名爱若耶。鸳鸯文字鸟,荳蔻女儿花」;张令仪《读霍小玉传》:「兽镮锁阖青苔院,荳蔻梢头春一线。柳烟笼日翠颦轻,花雾着人红玉艳」等,「荳蔻」、「荳蔻女儿花」也都是青春少女。


著名章回小说《红楼梦》第17回宝玉为「蘅芷清芬」匾额所作的对联「吟成荳蔻诗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第28回冯紫英家酒席上,云儿行酒令所唱的曲儿有「荳蔻花开三月三」句,这些荳蔻均含有少女之意。


「豆蔻」或「荳蔻」是植物名称,有肉豆蔻、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等数种,简述如下;

1. 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肉豆蔻科原产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的Banda岛;小乔木,高可达10米。包裹种子的红色假种皮是一种重要的香料,用于食品、菜肴的调味,也是药材。主要是场在欧洲,中国的使用纪录较少。



2. 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 Hayata),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达3米。果球形,直径约3厘米,熟时金黄色。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草豆蔻

3. 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exGagnep.)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延长而匍匐状,茎丛生,株高可达3米。穗状花序自近茎基处的根茎上发出,高8-11厘米。蒴果近球形,白色或淡黄色。果实药用。原产印度尼西亚,主要出产于泰国越南柬埔寨寮国斯里兰卡


                                                                  白豆蔻

4. 红豆蔻(Alpinia galanga Willd.),姜科多年生高草本植物,高可达2米,根茎块状。圆锥花序,由植株顶端生出,圆锥花序顶生,花多而密;花绿白色。果为长圆形,成熟时棕色至枣红色。红荳蔻是较常见的荳蔻,果实成熟时枣红色,故称之。果实、根茎可供药用。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分布广东、广西至云南。肉豆蔻是乔木,唐代尚不知有此植物,更未引种,非杜牧所言的荳蔻。草豆蔻在古代也不是常用药材,花序和花都较大,形态和少女扯不上边,也非杜牧的荳蔻。后世解诗者都认为杜牧「梢头二月初」的豆蔻,不是白荳蔻就是红豆蔻,两者都是常用药材,市场贩卖的荳蔻也多属这两种。


                                                                  红豆蔻


那么,杜牧《赠别》诗的豆蔻是白豆蔻还是红豆蔻?


姜科植物真正的茎很小,长在植株下的土壤表面,另外有长在土中呈块状的根茎。矗立地上的主要植物体部分,其实是假茎。叶柄以下延展成宽平的叶鞘,叶鞘由外而内层层包迭形成假茎。白豆蔻和红豆蔻23米高的杆状体也是假茎。两者形态上最大的差异点是:白豆蔻株高可达3米,开花时花序从近茎基处的根茎上生出,高度8-12厘米;红豆蔻株高可达2米,开花时花序从假茎顶端生出。杜牧的《赠别》诗句「豆蔻梢头二月初」,和《本草》所记载:「豆蔻花生于叶间」,显示所说的荳蔻,花是开在植株的顶端。白荳蔻的花开在3米高的植株底下,离地面约10厘米,怎么说也不是「梢头」;从植株顶端生出花序的红豆蔻,才合乎「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荳蔻叙述。因此,杜牧的荳蔻应解为红豆蔻。即《桂海虞衡志》所说「荳蔻花,春未发,初开花,先抽干,大箨包之,箨解花现,一穗数蕊」,开花前先抽干的红豆蔻。

荳蔻又作豆蔻,原产于「迦古罗国」,当时称为「多骨」,中文采用其音而名之为荳蔻。红豆蔻别称高良姜、大良姜、南姜、 山姜、廉姜、良姜、良姜子、红豆蔻、红豆扣、红扣、红蔻等。多年生草本,高1-2米。叶2列,狭长椭圆形,长30-60厘米,宽8-14厘米;叶鞘互包形成假茎。圆锥花序顶生花绿白色;花冠筒长6-10mm,唇瓣倒卵状匙形,先端深化2裂,边缘具缺刻,白色,具浅粉红色条纹。蒴果椭圆形,肉质,熟时橘红色。种子6粒,呈多面形,有香气,味辛辣。    


                                                                 红豆蔻果


红豆蔻以干燥成熟的果实入药,中药就名为红豆蔻,是温里药及清热燥湿药,具燥湿散寒、温胃、醒脾消食、行气止痛等功效,主治吐泻、胃脘冷痛、食积腹胀、噎膈反胃等。荳蔻的茎、叶、种子都有香味,古时多取用为香料来调理食物大高良姜的根状茎可以食用,花及幼茎还可生食。根块茎常作调味料。红豆蔻植株优雅,常被栽种于庭园作观赏用。


杜牧的创意,经宋词大量在民间传唱,《赠别》诗所产生「豆蔻年华」成为代称妙龄女郎的成语,使用了1200年而历久不衰。至今,「荳蔻年华」还是指女性的「妙龄」之意。荳蔻原诗是指十三岁多的姑娘,现代女性要上学、要事业上有成就,大部分都不会太早婚。大学毕业已是二十好几,年龄是两倍的「十三余」,以现代标准来说,二十六七岁当然是妙龄女郎。三倍的「荳蔻年华」,约四十岁,是成熟的女性,依旧迷人。身心健康、身体保养得宜的现代女性,即使是原「荳蔻年华」「十三余」的四倍:五十多岁,还是有徐娘风韵,以外貌来说也还是「荳蔻年华」的妙龄女郎。现代的「荳蔻年华」已经不再是杜牧原诗的「十三余」了。


讲完了豆蔻,下节课我将为大家讲讲蓬蒿、荆棘、杞这些唐代边塞诗里的荒漠植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