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讲 高血压

第27讲 高血压

00:00
21:36

第八章 内科病症


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收缩压( SBP)≥ 140mmHg和(或)舒张压( DBP)≥ 90mmHg]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 95%以上;在不足 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


(一)流行病学特点

根据 2012~2015年进行的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 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23.2%,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为 41.3%,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 51.6%、45.8%和 16.8%。18~24岁、25~34岁、35~44岁的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 4.0%、6.1%、15.0%。男性高于女性,北方高南方低,大中型城市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如北京、天津和上海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 35.9%、34.5%和 29.1%。农村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粗率 28.8%,标化率 23.4%)首次超越了城市地区(粗率 26.9%,标化率 23.1%)。近年来,尽管人们对高血压的研究或认识已有很大提高,相应的诊断或治疗方法也不断进步,但它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病因

(1)遗传因素:大约 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本病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高血压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 40岁以上的人发病率较高。

(4)生活习惯因素:膳食结构不合理,如摄入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均可使血压升高;肥胖也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5)药物的影响: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三)定义及分级

1.血压水平分类及分级

目前我国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年修订版》标准,将血压水平进行分类,分为正常血压( SBP< 120mmHg和 DBP< 80mmHg)、正常高值[SBP 120~139mmHg和(或) DBP 80~89mmHg]和高血压[ SBP ≥ 140mmHg

和(或)DBP ≥ 90mmHg]。以上分类适用于 18岁以上任何年龄的成年人。


(1)高血压的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 SBP)≥ 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 90mmHg。

(2)高血压的分级: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 1级、2级和 3级(见表 2)。


2.高血压诊断及危险分级

(1)高血压诊断标准(见表 3)。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 140/90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


3.高血压危险分层

高血压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 4个层次。


4.临床分类及表现

(1)原发性高血压: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 90%以上,可分为以下 3种。


恶性高血压

临床特点:①发病较急骤,多见于中、青年。②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持续≥ 130mmHg。③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乳头水肿。④肾脏损害突出,表现为持续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并可伴肾功能不全。⑤进展迅速,如不给予及时治疗,预后不佳,可死于肾衰竭、脑卒中或心力衰竭。


高血压危重症

高血压危象: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伴靶器官病变者可出现心绞痛、肺水肿或高血压脑病。血压以收缩压显著升高为主,也可伴舒张压升高。发作一般历时短暂,控制血压后病情可迅速好转,但易复发。危象发作时交感神经活动亢进,血中儿茶酚胺升高。


高血压脑病: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有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较轻者可仅有烦躁、意识模糊,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


老年人高血压

年龄超过 60岁,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者。


临床特点:

①半数以上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收缩压≥ 140mmHg,舒张压< 90mmHg),单纯收缩压的升高也是心血管病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②部分老年人高血压是由中年原发性高血压延续而来的,属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的混合型高血压。

③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心、脑、肾器官常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靶器官并发症如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肾功能不全较为常见。

④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对血压的调节功能降低,易造成血压波动及体位性低血压,尤其在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时要密切观察。


(2)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其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其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实质病变、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主动脉缩窄等。


(四)中医对高血压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明确指出了肝病可致眩晕。


《灵枢·五邪》中亦有“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邪在肾……时眩”之论。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其动掉眩巅疾……其经厥阴少阳,其脏肝脾。”金代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说:“所谓风气甚而头目眩运者,由风木旺,必是金衰不能治木,而木复生火,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其认为眩晕与肺有关。可见,眩晕的发作与心、肝、脾、肺、肾五脏都有关系。


《丹溪心法》中有“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并提出“无痰不作眩”。明代张介宾宗的《内经》有“上气不足”“髓海不足”理论,并提出“无虚不作眩”。杨仁斋的《仁斋直指方》有“瘀滞不行,皆能眩晕”之说,认为瘀血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王清任也常从活血化瘀方面治疗眩晕。《重订严氏济生方》首提六淫七情致眩学说,眩晕的病因病机不断被丰富与完善。


高血压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高血压的病因为风、火、痰、瘀与脏腑虚损相互影响致病。其病因分为外因与内因,外因主要为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内因主要为禀赋不足、年老体虚、内伤虚损等。本病病位在肝、肾、心、脾、肺及其相关联的厥阴、少阳、太阳经脉,尤以肝、肾为主。病机为肝阳上亢;或心火上炎,上冲脑窍;或脾胃虚弱,痰饮内生;或肝风、肝阳夹痰浊之邪上冲清窍;或久病入络,瘀血阻窍;或大病久病及肾,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脑窍失养。病性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痰浊水饮、瘀血停滞为标。


(五)情志疗法调理高血压症状


1.情绪导致血压升高的生理病理机制

当情绪激动时,血压会明显升高,当情绪稳定后,血压又会较情绪激动时下降,这是因为情绪属于高级神经活动。长期精神不良刺激,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皮层下血管中枢收缩冲动占优势。通过交感神经缩血管节后纤维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细小动脉平滑肌的 α受体,引起细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情绪过度兴奋时还会激活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醛固酮系统分泌亢进,引起水钠潴留、血压增高。而当情绪激动后大脑皮质的神经冲动减少,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的活动减弱,就会使血压下降。


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吵架生气,会怒发冲冠,此时测量血压通常是偏高的,因为人的情绪波动很容易引起血压的变化。愤怒、紧张的情绪会增加人体动脉外周的阻力,引起人体舒张压的明显上升;恐惧的情绪会使心脏输出的血量增加,导致人体的收缩压升高。当人遇到生活、工作、婚姻不顺利时,心电图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压会明显升高。特别是刺激到高血压患者的情绪时,病情就会明显加重,甚至会使其原本波动性的高血压转变为持续性。


2.部分情绪与高血压症状的对应关系

(1)对已经过去的事,因选择不妥而产生的愤怒、生气、后悔、冤枉、较劲等情绪。

(2)盼望好结果,但事与愿违,而产生后悔、紧张、害怕、委屈等情绪。


3.部分情绪与低血压症状的对应关系

(1)认为别人应该做到而没做到的委屈、自责、内疚等情绪。

(2)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而没做到的自责、自卑等情绪。

(3)缺乏关爱、自卑、沮丧、担心、委屈、压抑等情绪。


4.案例举例

患者,女, 50岁。既往有 16年高血压病史,服药 10多年。从小到大经常有因为选择错误而内疚的情绪,如上大学毕业可以选择到国企,但是想着到私企可以多赚些钱,就去了私企,但没有想到 3年后企业倒闭; 32岁选择婚姻,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比自己大 13岁的老公,结婚两年后孩子出生前,发现老公出轨后离婚,很多类似的选择最终都令她非常后悔。情志疗法调理前测血压为 140/95mmHg,调理后测血压降到 119/80mmHg,此后半年多一直保持此水平。


按语:情绪是引起人体血压变化的最直接因素之一,特别是人内在的心境充满悲伤、自责、沮丧、愤怒、高度紧张、急躁好胜、激动等情绪时,很容易引发高血压。所以要想彻底摆脱高血压的危害,不被高血压所困扰,就应该从情绪入手,改变存储在人心智中驱使血压上升的认知障碍,减缓或消除让人血压升高的情绪因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