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心物还是外物?从质疑到验证

003 心物还是外物?从质疑到验证

00:00
16:56

         阳明先生自龙场开悟之后,与同志分享心得,但是他对自己体悟到这一心学还是有所怀疑。于是在留守南京时找到《朱子晚年定论》,得知朱熹在病榻中也觉察到自己年轻时所作的翻译注述犯了自欺欺人的罪过,朱熹在与学生的书信往来中透露了心声。阳明先生惊喜于这一发现,将朱子与学生的书信整理,才使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这一圣学能够重新复明。


       间尝以语同志,而闻者竞相非议,目以为立异好奇。虽每痛反探抑,务自搜剔斑瑕,而愈益精明的确,洞然无复可疑。独于朱子之说有相抵牾,恒疚于心,切疑朱子之贤,而岂其于此尚有未察?及官留都,复取朱子之书而检求之,然后知其晚岁故已大悟旧说之非,痛悔极艾,至以为自诳诳人之罪,不可胜赎。世之所传《集注》、《或问》之类,乃其中年未定之说,自咎以为旧本之误,思改正而未及,而其诸《语类》之属,又其门人挟胜心以附己见,固于朱子平日之说犹有大相谬戾者。而世之学者局于见闻,不过持循讲习于此。其于悟后之论,概乎其未有闻,则亦何怪乎予言之不信,而朱子之心无以自暴于后世也乎?

予既自幸其说之不谬于朱子,又喜朱子之先得我心之同,然且慨夫世之学者徒守朱子中年未定之说,而不复知求其晚岁既悟之论,竞相呶呶,以乱正学,不自知其已入于异端,辄录而裒集之,私以示夫同志,庶几无疑于吾说,而圣学之明可冀矣!

        正德乙亥冬十一月朔,后学余姚王守仁序。


        各位好!我们继续来欣赏《朱子晚年定论》,那么上一节谈到王阳明的序。接着往下看。

        间尝以语同志,而闻者竞相非议,目以为立异好奇王阳明自龙场一悟之后,期间他也曾经跟很多的同志分享,他的心学上的体悟。而闻者竞相非议听到的人每一个都骂他,“你说心还有位置?还在这个胸膛,我怎么没听过呢? ”类似像这样的话。那么,什么心是一团气?是一个流行的体?还要观照这个气机的实相?   有这个事情吗?跟朱子的不一样。所以,闻者竞相非议大家都骂他说你是想出名,想出头了,是吗?

       目以为立异好奇大家就认为王阳明想要立异好奇,想要出名。

虽每痛反探抑,务自搜剔斑瑕,而愈益精明的确,洞然无可疑虽然每痛反探抑虽然阳明先生每每开始自我怀疑。各位,一定会自我怀疑。为什么?忽然之间有一个世界上最深奥的学问被你体会到了。你也会很害怕,这么幸运的事情轮得到我吗?然后你又会很害怕,世上学问高的人有多少,我们就这样提出来会不会被反驳?然后倒个四脚朝天,我们连一句话都答不上来。我刚开始提倡黄庭禅的时候,这种阳明先生的这种疑虑,担忧,我真是能够很深刻地体会!所以必须要在自我身上一直检验不断检验。虽每痛反探抑不断地检验,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否定自己。希望能够否定自己找出自己的错误。

        务自搜剔斑瑕从里面去搜刮我到底错在哪里,从经典里面去搜刮,想要自己推翻自己,自己找自己的毛病,不要等别人找。我们自己把自己推翻,以我所见解的对照经典都对了,那我们用严厉的态度自我批判自我推翻看看。而愈益精明的确你越推翻你越推翻不了,因为明明白白这一句写这个这一句写那个,统统是写在同一个焦点上面。洞然无可疑所以那时候就坚定了。非常有信心,原来天下皆醉唯我独醒,原来是如此。竟然有这么样侥幸的事情,竟然降临在您的身上。阳明先生不敢自信,所以每痛反探抑搜剔斑瑕这个剔就是挑剔,这个斑点瑕疵,就是说我的缺点到底在哪?自己找,不要等别人找。最后确定可疑

       独于朱子之说有相牾,恒疚于心,可是独独对于他的学说,跟朱熹的学说很多地方都是冲突的,因为朱熹没谈到。实际上阳明先生一看就知道朱熹见解不对。恒疚于心就是耿耿于怀,因为这个一说出来,石破天惊,一定是排山倒海而来!大家都是科举的人,大家都是进士,都是秀才,不是榜眼,不是探花,谁没有读过书?阳明先生你多读了很多吗?为什么我们读的跟你不一样呢?这个事情麻烦就大了。譬如说你现在提出了一个论点,你说原来内心在身上是可以感觉的,各位,这个哗然啊!我曾经在网络上也公布这个,不用一天骂你的恐怕有几十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除非你要自己有感觉。

       切疑朱子之贤,而岂其此尚有未察?那么他就在想,他很怀疑,很恳切很急迫的整天在怀疑,以朱子这么出名,这么贤明。各位,朱子是个正人君子我想大家都没有异议,从来不会做任何亏心事,待人处事各方面都非常的圆融,知识非常的渊博,他有错误他也是很愿意承认,他也不是一个会文过藏私的人。

       而岂其此尚有未察难道这么样一个大儒对于这个心体心源格物致知的物是心物,文义上这么明白竟然会被他解成外物吗?会内外两不相及吗?这么聪明的大儒怎么这个事情他没发现呢?各位,这也不用怀疑,王阳明当时要不是龙场一悟,似梦睡醒,似乎有仙人告诉他,恐怕他也无法开悟。而且他一辈子茫茫然无所从,王阳明也不是不聪明。读过王阳明的书你就知道,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古代多少的禅师跟在他的师父旁边三十年才开悟,有的一辈子根本没开悟,这是个简单学问吗?这个不简单!但是直指出心源我们就有办法来入手。所以王阳明这个时候很怀疑,这个事情明明就是对的,但是明明就跟朱子抵触,到底要不要宣扬呢?一宣扬就排山倒海而来的压力,而且他是个官,他的同事都是官,个个比他官位还要大,这一出来真是不得了。不是乌纱帽掉了,乌纱帽掉了是小事,人头掉了这个事情比较大。所以恒疚于心,耿耿于怀。再则也不忍心跟朱子相抵触。因为朱子是个好人,正人君子。大家都知道。

        及官留都,取朱子之书而检求之,然后知其晚岁故已大悟旧说之非,痛悔极艾等到有一天他留守在这个留都,留都就是南京,古代一个朝代国都由这个地方迁到另外一个地方,那原来的地方就要留官员来留守所以叫作留都。当时明朝国都是由南京迁到北京,所以这边的留都指的就是南京。及官留,等到我在这个奉朝廷之命留守南京的时候就比较有空,那时候我没有打仗。取朱子之书而检求  所以就有很多机会拿到朱子很多的这些文章。当时朱子的学生也已经有的把朱子晚年的一些通信彼此交换,然后收集起来,把它刻起来,就被王阳明拿到了。然后知其晚岁故已大悟旧说之非然后才知道朱子的晚年生病了,脚气病,还有肾脏病。最后就导致了失明,导致失明才有机会静坐。朱熹在《晚年定论》里面写到,他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要静坐要返观。可是都没有时间做,因为他整天在翻译,朱熹什么书都有他的集注,是不得了的精力气魄才有办法干这个事情,就是忘了往里面。整个精神都是往外面,那么到眼睛一瞎的时候才有机会静坐,返观原来心源在里面。所以故已大悟旧说之非,很后悔年轻气盛的时候写这么多书,遍满全天下都是他的信徒,那这可怎么办呢?痛悔极艾艾就是尽,痛悔极尽。

        至以为自诳诳人之罪,不可胜赎那甚至到了他认为诳诳,诳就是欺骗、欺诳,他自认为年轻的时候所作的翻译注述,犯了自欺欺人的罪,实在是罪过之大无法赎回来。不可胜赎无法偿罪无法抵罪。

        世之所传《集注》、《或问》之类,乃其中年未定之说,自咎以为旧本之误,思改正而未及现在世面上所传的《四书集注》,还有《大学或问》,《大学问》是阳明先生的弟子所收集的。《大学或问》是朱熹的弟子收集起来的。 乃其中年未定之说,现在大家引以为版本的就是朱熹的中年未定之说,那个时候精力最充沛,整天埋首在书堆文字堆里面,整天都在注述。他确实注释得比任何一家都好,大家都如获至宝,就奉朱熹的版本为版本。最后大悟旧说之非的时候,自咎以为旧本之误他自己责怪自己,自责年轻的时候,误以为《礼记》的《大学》的旧本是个错误的版本。所以我们现在世面上所读到的《大学》版本,乃是朱熹认为《礼记》那一本对不上,他就把它重新剪贴了,他怀疑以前的竹简可能错落了,就把它重新给编排了,就是我们现在的版本,其实现在的版本才是错的。思改正而未及也可是他那个时候病已经极痛苦,已经病榻在床了,想要改正怎么改正。除非他有那么大的魄力,再给他十年的时间,再去周游各个省各个国,他才有办法去改正。不然怎么改正,没办法改正,因为卧病在床,所以他惟一的办法就是跟弟子之间的书信往来的时候透露他的心声。

       而其诸《语类》之属,又其门人挟胜心以附己见另外朱子《语类》类似像这样的书,大多数是门人收集加上他们门人自己的看法,所以挟胜心以附己见,就是跟宗派之间的不同就要批,批陆九渊要批二程,批跟他们的不同,把自己的意见附上去。

      固朱子平日之说犹有相谬戾者,所以像朱子《语类》里面所说的,就跟朱子本来生平所说的其实是已经违背。因为加了上很多弟子的说法。

       而世之学者局于见闻,不过持循讲习于此。那么世上这么多的学者,因为不了解这些中间的过程,也没有看过心源性海。简单地说,未曾明心见性怎么谈心性的问题。那大家都是靠揣测,我们局于这个见闻,我们局限在这个井底观天的见闻里面,所以我们就大概只知道说朱熹。我们现在读四书,我们大家都是奉朱熹的版本为版本,刚好是个错误版本,你看可不可悲呀!我们现在的教科本都是朱熹的版本,但是你说他有害吗?也不怎么有害,因为他劝做人做事总是要正人君子,不过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你体会不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你读完朱子的解释,你完全不知道怎么不亦乐乎,到底喜悦在哪里?没有,很痛苦。我们小时候读这些国学,老师每次都会写一句话,然后问你谁说的?我们小小脑袋里面一下子又是孔子说,一下孟子说,一下程子说,子思说,这么多人说我管你谁说的,这句话好不好就好了,学习一点趣味都没有。所以我们挟以见局于见闻。我们就拿那个最有名的来讲述,这也是一般众生的选择,所以一个错千千万万都错了,这个就是朱熹的担忧。

       其于悟后之论,概乎其未有闻,这个就是大略,说其于朱熹晚年病榻之后,开悟之后的定论,大概一般的人是没有机会听到,为什么?这个朱熹的弟子,各位要记得弟子,一个对师父很忠心的弟子是什么心态?我的师父我一辈子敬重他,他到快死的时候,他竟然说他以前都错误,写了书信给我,对我这么敬重我的师父,我到底要把这个信掩盖好还是公布好。那我什么都不做我觉得心里比较安,那我如果这个时候把它公布出去,第一个就连我的同门都会质疑都会骂我,你背叛你的师父,你是个叛徒,还有人会怀疑这到底是不是师父给你的,还是你捏造的,这个时候就麻烦了,所以各自都有收藏,也不敢拿出来,但是比较有书信往来那几个是有联络的,彼此会交换,真的师父确有新的体会来不及公布。那他桃李满天下,我们又无法改正它,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只能够私下收集记录。 我也收集一些你也收集一些,收集又不能完整,所以各收集各的。这个就是说,大概世上的人没有机会得闻。

      则亦何怪乎言之不信。所以这也就很难怪了,很难怪我所说的,王阳明说难怪说我所说的性理心法,他们会不能接受。

       而朱子之心无以自暴于也乎?朱子最后的这个心声,他的体会没有机会显示给后代的信徒真是太可惜了。这是王阳明的心声。

       予既自幸其说之不谬朱子,又喜朱子之先得我心之同,说我是很庆幸 其说就是我的论调,那个其就是阳明先生自己说,说我又很庆幸我这一阵子来所说的这些,学术论调之不谬朱子,跟朱子是完全一拍即合的,从他晚年的定论里面,我们两个一拍即合的。又喜朱子之先得我心之同圣人者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圣人就是先得我心之所同然我心之所同然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的那个良知。我很高兴朱子原来比我早有体会,比我早几百年就有体会。

       然且慨夫世之学者徒守朱子中年未定之说,而不复知求其晚岁既悟之论,他就很感叹,阳明先生很感慨,说所有世上这么多的学者,只守着朱子中年这么一个聪明的人所写的翻译版本,而并没有开悟。

而不复知求其晚岁既悟之论晚年才开悟,快死了才开悟,病榻在床上才有时间静坐跟返观,这些他写出来的心得就没有人知道了,你看是不是非常可惜。

      竞相呶呶,以乱正学,不自知其已入于异端;这么多的儒者竞相呶呶,呶呶就是喧嚷不止,当时就有很多人提出,你看朱熹是不是比他的师父延平更伟大,那朱熹跟陆九渊跟二程到底有哪里不同,跟周敦颐是哪里不同,因为大家都急着捧朱熹。实际上周敦颐,二程比朱熹早悟道了,但是却被所有朱熹的弟子质疑,周敦颐也有他们门派的弟子,陆九渊有陆九渊他们门派的弟子。竞相呶呶以乱正学真正的诚意正心学问没有人关心,都在辩论,辩论到最后叫作理学。不自知其已入于异端不知道说这个就是异端。录而衰集之,私以示夫同志,所以阳明先生就开始录裒集,裒就是聚集,因此我极力大力地收集朱子晚年之说。私以示夫同志然后分享给我这些学生。

       庶几无疑于吾说,而圣学之明可冀矣!庶几就是期望,期望大家不要怀疑我现在教给各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这个学说,孔夫子孟夫子的圣贤学说之明可冀矣就是期盼,希望这个圣学能够重新复明。

       正德乙亥冬十一月朔,到正德年乙亥年的冬天十一月。后学姚王守仁序。后学是谦虚的话,他的祖籍浙江省余姚市,虽然开悟是在贵州,但是他的祖籍是浙江余姚,所以余姚王守仁序,这个阳明先生为《朱子晚年定论》节录下来的这一篇写了一个序,以上表明他的心迹。他实际上是很庆幸能够跟朱子证明是一致的,他也非常感佩朱子是比他先悟道,比他先得道的,却很遗憾各门各派的弟子这么多的争论,不是儒家跟佛家跟道家有争论而已,儒家自己本身就很多门派很多争论。同样的佛家也是如此,道家也是如此,各自弘扬各自的学问,各自有各自的坚持,这都是局限于他的见闻的关系,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到内心同样的真相,那么大家都可以省下无比的精力,都可以直接进入心源性海的真正学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穿云雁1

    悟道已读书,如何轻剪弃。若无十年苦,哪缘现气机。

  • 穿云雁1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进步次第。

  • 听友92099611

    说得挺有新意

  •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10918再来一遍

  • 120905

    “最后确定无复可疑”听到很高兴

  • 穿云雁1

    思、学、悟、行,一体也。

  • 摩羯同学读经典

    外朱熹 ,内王阳明 早年朱熹重外在失心体

  • liudunjpqu

    听听再说。

  • 穿云雁1

    体悟一件事何其不容易。坚持一个理想也是多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