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N个臭皮匠,真能叠出个诸葛亮?

008 N个臭皮匠,真能叠出个诸葛亮?

00:00
19:57

        树有根,事有本。能抓住事情的本质,解牛可以成就庖丁,不在“本”上下功夫,有时候好心反而做坏事。臭皮匠跟诸葛亮不是数量上的区别,而是下功夫方向上的不同。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甚至会让我们误入歧途。

答符复仲

闻向道之意甚勤。向所喻:“义利之间,诚有难择者;但意所疑,以为近利者,即便舍去可也。向后见得亲切,却看旧事,又有见未尽、舍未尽者,不解有过当也。”见陆丈回书,其言明当,且就此持守,自见功效;不须多疑多问,却转迷惑也。


答吕子约

日用工夫,不敢以老病而自懈。觉得此心操存舍亡,只在反掌之间。向来诚是太涉支离,盖无本以自立,则事事皆病耳。又闻讲授亦颇勤劳,此恐或有未便。今日正要清源正本,以察事变之几微,岂可一向汩溺于故纸堆中,使精神昏弊,失后忘前,而可以谓之学乎?


与吴茂实

近来自觉向时工夫,止是讲论文义,以为积集义理,久当自有得力处,却于日用工夫全少检点。诸朋友往往亦只如此做工夫所以多不得力。今方深省而痛惩之,亦愿与诸同志勉焉。幸老兄遍以告之也。

       各位好!欢迎继续来欣赏朱子晚年定论。


       我们接着往下看,这封书信是答符复仲我们看本文,闻向道之意甚勤。向所喻:“义利之间,诚有难择者;但意所疑,以为近利者,即便舍去可也。朱子说,闻向道之意甚勤。说从信中知道您向道的心意非常坚定,用功非常勤劳。深感欣慰的意思。向所喻,您来信中所举到的例子,那么他所举到的例子,他所举的是陆九渊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就是下文,义利之间,诚有难择者。说我们在为人处世上,有的时候利益跟道义这两个会有冲突。我要讲道义,我就必须让出更多的利益;那我要讲利益,有的时候又顾不得道义。有的时候却是在利义之间,一事之间。如果我们很不讲义气,去豪夺利益、利润。我想这个事一般读书人也不会干的。但是有些事情就是很难抉择,就是这个事情好像在义跟利之间,却有一点很难判断。我们不是讲说判断事情就是大小先后、大小先后嘛!但有些事情真的是有点困难,大小先后两边半斤八两,到底你是要选义还是选利啊?半斤八两。


       诚有难择者但意所疑,以为近利者,即便舍去可也。这个陆九渊的意思是说,义利之间难以选择的话,如果我们意念有怀疑,以为近利者,即便舍去可也。就是义跟利你选哪个?两个很相当,那我们就选义,近利的我们就舍去。其实就是选义的意思。


       向后见得亲切,却看旧事,又有见未尽、舍未尽者。那么事理上不就是这样吗?因为陆九渊的学问就是讲心学,找回良知。你一直讲心学,那我请问你,外面事理上跟人家应对进退,很多事情要选择啊,要判断啊。那难道我们讲心学的人,我们连家产都掏给别人了吗?这个很多事情是很好判断的,因为是该我的就是我的,这个正理上都站得住脚的。但是两个人有了纠纷之后利跟义很难抉择。那陆九渊就是说,那既然很难抉择就表示差不多,就表示差不多我们退一点,退一点可以的。所以近利者我们舍去,这个是陆九渊在为他的弟子来说法的一些字句。然后陆九渊就继续说,向后见得亲切。什么叫向后见得亲切?向后就是以后、未来,未来如果你观照你的心体,明白了。亲切是什么意思?就是在自己身上明白了,而不是在身外,身外不能叫亲切。在自己身上明白了,心体先观照明白。却看旧事,又有见未尽舍未尽者。然后再回过头去看我以前心体还没有明白的时候所做的事情,所做的学问。又有见未尽,那个时候才发现过去的见解,还有很多很粗糙,还不圆满;舍未尽者,过去的执着,习气毛病,还有很多病未舍离,带着习气毛病还在做事情。


       不解有过当也。这个解是什么呢?就是悟,开悟的悟。如果你对你的心体没有一种了解,没有相当的体悟、体会,那我们在外面做事情,有过当也,难免都会有过当,难免都不圆满。为什么呢?因为事理圆不圆满,坦白讲,最后还是归结在当时的存心。我们有为人好的心,为社会好的心,我们做出来的事八九不离十,相去不会太远。那如果我们的内心里,没有一个为人好为社会好的心,我们纵然外面怎么样给他框架,最后各位有没有发现?贪官污吏,不要说满街都是,满地球都是。所以事理能不能得到最后的圆满,终究还是在于这个心。


       以上这一段就是陆九渊所说的话。那陆九渊所说的话,他的意思也就是说:心胜于一切,事理在后面,德性摆第一。德性先建立,心的品格先建立。事理自自然然也就八九不离十。


       见陆丈回书,其言明当。这一句话就是朱熹所讲的。朱熹就回答这个符复仲,因为符复仲拿陆九渊这段话问朱熹。那么朱熹就回答他说,见陆丈回书陆丈,丈就是古代对于一个男人的尊称,老丈人的丈,指的就是陆象山。看到这个陆象山对您的回信,其言明当,这话说得非常好。且就此持守,自见功效;不须多疑多问,却转迷惑也。说这个话已经讲得很明白,事理上如果义跟利冲突我们就舍离了利。两个因为很难选择。如果该选哪一方是很明白的道理,即使选利也没有关系。比如说,我们的土地被人家侵占了,侵占了一大块,你叫他还给你他却不还。没关系,我们可以请法官大人主持正义,把它给要回来。这不叫作不义。这个利本来是你的,这不叫做贪利,别人的我们去拿叫做贪。像这样,争取利这个不违背道义。那有一些情况,义跟利之间就有疑似之间,那我们就取义,我们就可以让一点,这没有关系的。不过有一天心体观察明白的时候,你再回过头来看,就会更明白当时你存的到底是利的心还是义的心。也许你这个时候心体明白了才发现,当时以为是道义,其实并不然。所以他说,我看到这个陆象山回的信已经讲得很好,你就开始观察你的心体,日后如果见得亲切,就这样来持守,先纯净你的心体,以后自见功效,不需要多疑多问,却转迷惑也


       各位因为最近我在网络上开辟了这样一个园地,就是很多的听众可以在网络上发问,那么我就发现大体上大多数的问题都是心里执着太多才会产生,很简单的事理他都无法判断。那你心体既然是贪嗔痴爱满腔,你好不容易挤出一个答案你认为是最圆满的,但是也许你过了五年、十年后再看。原来还不过是当时就是一个阴私满腔的一个决定而已!所以要把你的心体先给洗涤清静,这是为学问的第一要务。我们教小孩也是一样,要建立他的善良的心体,这个是为第一要务。

       看下一封信答吕子约我们看本文,日用工夫,不敢以老病而自懈。觉得此心操存舍亡,只在反掌之间。当时朱熹卧病在床了,他说日用工夫,平常日用之间就要来好好观照自己的心田,不敢以老病而自懈。虽然我老了,虽然我病了,但是我不敢有一点懈怠。觉得此心操存舍亡,只在反掌之间反掌之间什么意思?就是很容易。那多容易呢?即使我老了,即使我已经病了,即使卧榻在床。这个操存舍亡,来操存我的心,这件事情,连我都做得到。意思是勉励你们这些年轻人,我觉得日用之间要观照我的心的话,连我这种老病的人都没有问题,那你们更应该好好的用功。觉得此心操存舍亡这个话是从《孟子》的告子篇里面出来的,它的原文是这样,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他说操则存,我好好去把持它,这个良知就会存在。舍则亡,我如果不去注意它,我的良知就会不见了。我的心出出入入,一会人欲一会良知。出出入入,出入无时,不知道往哪去,莫知其乡。如果你不去操存它,它往哪个方向?到底往人欲还是往天理?不知道。这个就是像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这个捉摸不定,心猿意马捉摸不定。


       那么这个时候朱子就说,我虽然老了,虽然病了,但是我现在躺在床上,却觉得有一件事情,我游刃有余。哪一件事情呢?就是来操存我的心。现在才知道说,孔子所谓的操则存,舍则亡,是我现在都还可以做,只在反掌之间,易如反掌,在任何一瞬间我都可以做的。


       向来诚是太涉支离,盖无本以自立,则事事皆病耳。说过去,我就是太涉支离。象山就批他支离破碎。我就是泛涉远求,太涉就是泛涉远求,支离破碎。盖无本以自立,因为我没有找到心体。现在躺在床上才找到心体。所以各位,找心体不用去翻很多书,朱熹是把所有的书丢掉之后才找到心体。找心体也不用跑很远,不用背起行囊跑到印度找菩提树下,每一个国家都去跑,不必要这么远。朱熹是卧榻在床才找到心体,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是往内求的学问,不是往外。


       盖无本以自立,则事事皆病耳。所以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大有问题。哪些事呢?就是他所讲述的《诗》、《书》、《易》、《礼》、《乐》、《春秋》。《乐经》当时是失传了,《诗》、《书》、《易》《礼》、《春秋》起码这五经、还有四书都是他著述的,他说事事皆病,里面注解很多都是错的。


       那么下一句是讲,又闻讲授亦颇勤劳,此恐或有未便。各位这一段,这一句,在上一句跟下一句之间,其实是还有一大段。因为当时朱熹在写给吕子约的书信的时候,是被王阳明据他的需求截录出来的,实际上这封信是很长的。后来的清朝就有一个李绂,把过去朱子在学生之间的书全部搜罗来了,我们才知道内容是很多的,原来王阳明是截录的。这更可以证明,当时王阳明拿出来的这个东西是真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是杜撰的,是别人去搜罗也照样搜罗出这些内涵来,而且是整篇更多,证明王阳明是截录出来的,确实是从朱熹的弟子书信截录出来的。这个完全没有骗人的,更可以证明《朱熹晚年定论》确实可以读的,确实是可以作为证据的。那么这一段的本文接下一句的时候,如果我不把中间这一段接上,各位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所以我从《朱熹晚年全书》里面把这封信找出来。


       《朱子晚年全书》也是很大一部书,都是书信,很不容易把它找出来。那么,我想我先不要讲这个原文,大略意思是这样,大略意思就是说,这个吕子约他想要教学生读《易经》,还有读这个《诗》、《书》、《易》、《礼》、《春秋》。他准备要用他的下半辈子好好地整理这些经,要来教这些。然后朱熹就说闻子约教学者读礼,闻子听说你要教你的学者开始读礼。甚善,很好。然此书,无一纲领,无下手处但是你要读礼,你没有一个纲领。纲领是什么?就是心。你找不到心体,无下手处。况且这个礼文,当时的著述只是凭着郑玄一家之说。此更合商量耳这个很有疑问,这个应该还要很多的思考的地方。现在他是讲礼经,作为一个说明。意思是劝他说,你要先找到心体。因为我以前已经写了这么多书,我事事皆病,你现在想要教《诗》、《书》、《易》、《礼》、《春秋》,你没有找到心体,你将也会事事皆病,这是一个大麻烦。


       又闻我们现在看本文,看朱熹给吕子约的本文,又闻讲授亦颇勤劳,此恐或有未便。又听到说您要讲授这个《诗》、《书》、《易》、《礼》,而且每一本讲起来,说实在话,这个事情因为朱熹干过嘛。这个事情颇为辛劳,要有很大的精力。此恐或有未便定不像我开始体悟我的心源一样,体会我的心体易如反掌,是反掌之间耳。你看他老了、他病了,他只是反掌之间耳。那你要讲授这个事情那是要很大精力,很大时间,而且你还没有找到心体,这个才是一个麻烦。


       今日正要清源正本,以察事变之几微,岂可一向汩溺于故纸堆中,使精神昏弊,失后忘前,而可以谓之学乎?说你这可以叫做学问吗?我现在要给你正本清源。正本清源什么意思?所有经典都在讲心,那我们现在正本清源,我们先找到心体再说。以察事变之几微,用良知应于事变,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很多,很隐微的地方的存心、用心。孔、孟、尧、舜,我们从他办的事情过程里面,我们可以体会出他的用心,他的良知。


       岂可一向汩溺于故纸堆中故纸堆中,就是以前的经书啦,说哪里可以汩溺于纸堆里面。那个,就是埋没、淹在水里叫做汩。汩溺,都已经一大把年纪的人,哪里我们还有时间把精神埋没在这个这么大的纸堆里面。那为什么?朱熹来讲这个事情,他是最有资格的,因为他一辈子就是埋没在纸堆跟讲学里面。到老了病倒了在床上忽然体会到,现在有一件事情可以做,而且易如反掌,就是观察我的心体。所以他现在要劝这个吕子约,也是他的高徒,你现在正要学我,要开始讲古经,我劝你,你先找到心体再说,要先正本清源。不然的话,使精神昏弊,失后忘前,你讲这讲对一点,那边却错了。然后整个把精神全部埋没在这个纸堆里面。而可以谓之学乎?这叫做学问吗?我看这不叫做学问,这是沽名钓誉的一些办法而已。


       朱子这段是告诫我们说,要多省察心体为本。文章固然重要,文章是次要。那讲学也重要,但是讲学你不讲正确,那不是听一个误一个,听两个误两个吗?这可不行的。所以这个学问啊,要以心体为本。各位也是一样,先觉照在你胸腔里面的心体,程子说:心要在腔子里体道。朱子是以这段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子生命都要快结束了,这个体会,忽然体会到,真的心在腔子里,在胸膛里面。然后再忽然想到,因为他读书读很多。他就忽然想到,程子以前不就讲过这个了吗?心要在腔子里体道。所以他急着把这句话捧出来,让所有的学子能够了解。但是,说是这样说,既然程子也说,既然朱子也说,为什么这个事情没有留下来呢?因为懂得观照自己内心的人真的很少。只是一团气,一个能量,科学也无法证明。你可以感觉,但是却无法证明。那么多半的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多半陷入在头脑的意根里面,忽略了我们最重要的心田啊。这就是这个学问之所以会失传的原因所在。

       我们接着看下一封信,与吴茂实回答吴茂实的书信。近来自觉向时工夫,止是讲论文义,以为积集义理,久当自有得力处。说最近,我发现过去我所用的功夫,都只是讲论文义,把所有的精力着重在研究经典、注疏经典,这叫做讲论文义。你研究得再好,你注疏得再好,都没有指出一个心体出来。以为积集义理,久当自有得力处,所以朱子一直以为,因为他是理学家,就是我把很多世上的义理把它集合起来,人应该怎么样发挥他的良知?人应该怎么做好人?处世应该怎么样谦让?温良恭俭让,尽讲这些义理。久当自有得力处我以为这样子搜集搜集,四书五经全部搜集来了,然后我这个心,心体就光明。却于日用工夫全少检点可是我到现在才发现,我对于日常生活里面的,一丁点的起心动念,心体上所起的微妙的变化,我很少花力气去关注。


       这个就是像我们现在,所有的学者,所有的教授,所有学国学、学心理的人都是一样的。没有真正在观照自己的心意,在日常生活之间,应对、对答之间。到底喜怒哀乐到底发还是未发?到底是人欲还是天理?到底心体里面那一团气机起任何变化?没有一点观照。都是在礼貌上,理论上所讲的。


       诸朋友往往亦只如此做工夫说各位学生也是这样,各位朋友也都是一样。这个王阳明也好,朱熹也好,他的学生里面很多都是达官贵人,所以他不敢以师自居,往往就称朋友就称同志,实际上是他的学生。诸朋友往往亦只如此做工夫所以多不得力。所以大家为什么这么多问题?表示不得力,不断写问题问朱熹的都是哪些人?都是他最得力的助手。不是得力的助手,哪有机会接近朱熹?那为什么朱熹这么多的大弟子,问这么多的问题?就因为不得力。如果得力的话,比如说六祖,六祖拜了五祖为师。今天晚上才传道,明天就送到九江驿,把他给送走,之后再也没有见面。你有问题连写个信的机会都没有,因为都在逃难。他何以能够继续发扬他的这个性理心法,原因就是因为他找到心体。他早就找到心体,不一样的。


       今方深省而痛惩之,说我到现在病在床上,我深深地反省、而且我深深地忏悔。亦愿与诸同志勉焉我希望跟各位同志好好互相勉励。我们不要只是在文义上,在积集义理上来做功夫,我们应该要好好好好地来观照我们的心体。亦愿与诸同志勉焉幸老兄遍以告之也。有幸希望您的帮助,那您就好好的把我这个想法,告诉所有的同学。叫这个吴茂实,你要好好努力,你要把我的想法告诉我所有的同学。就跟他们讲,不要在文义上做功夫,不要积集义理上做功夫。要在日用伦常之间,要检点自己的心意的发生,到底在什么地方?是怎么发生?心体到底是什么变化等等这些功夫,希望你帮我告诉所有的同学。


       各位我们就可以知道说,朱子晚年不止是非常的悔恨、忏悔,而且他非常负责任的,而且是毫无隐瞒的,一点都不掩饰过错的,一直告诉他的弟子,并且希望他的弟子告诉所有的人。这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地方,人啊不怕犯过,人也不怕见识不广,也不怕见识不真,就怕你知道之后你文过,你掩饰你自己的过错。像朱子这样,难怪他现在配祀孔庙,那是理所当然,这是一个正人君子的风范。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义剑斩情魔

    感恩讲师啊为我们整理出这些学问,让我们省去时间,直探本源,如同孔孟在世一般,希望能燎原中华!

  • 穿云雁1

    心体洗涤清净为第一要务。

  • 劉哲術

    以為書讀多了,就可以明義理了,却才了解在流行之体却毫無所悉,書讀得再多,恐也只是估名釣譽而已。聽完,趕緊去調整方向了。

  • 言观观言

    感恩!

  • 1803605imij

    存善心,做好事,与善仁。

  • 关雎子

    😂

  • 穿云雁1

    经常省察心体为本。

  • 穿云雁1

    对于孩子的教育,培养善良的心体为先。

  • 桃之夭夭_5tu

    人之道效法自然,不是妇仁之仁,见孩子摔跤就急着扶起来。

  • 桃之夭夭_5tu

    善不是让人做老好人,比如一味忍让,随便让步,有时这等于恶,因为你可能助长了他人的欲望,这在孩子教育中大为常见。最好的善是改变扶正一个人思想。有些人做善事求的是回报,这只能算交换,谈不上什么善。 至善的前提是一个纯粹的本心,至善是赏罚分明适度、公正,适宜的赏善惩恶,最终效果是皆归于善。小恶因适当、适时的惩戒而止于恶,归于善。小善因适当的引导、奖赏而小逐渐变大。反之若赏罚不明,就是不义,则善止于善,恶更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