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圣贤把经典字句解在心头

005 圣贤把经典字句解在心头

00:00
13:19

       本期节目朱熹继续书信答门人,晚年卧病在榻的朱熹信中愧叹曾经失于往内导致对“心体”的误解,提出树立心性的根本是最重要的,否则读再多的书也无法“得道”。朱熹晚年体悟的“鸢飞鱼跃”与“必有事焉勿正”真正的内涵又是什么呢?我们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又该在哪里下功夫呢?



答何叔京

前此僭易拜禀博观之,诚不自揆。乃蒙见是,何幸如此!然观来谕,似有未能遽之意,何邪?此理甚明,何疑之有?若使道可以多闻博观而得,则世之知道者为不少矣。熹近日因事方有少省发处,如鸢飞鱼跃,明道以为与必有事焉勿正之意同者,乃今晓然无疑。日用之间,观此流行之体,初无间处,有下功夫处。乃知日前自诳诳人之罪,盖不可胜赎也。此与守书册,泥言语,全无交涉;幸于日用间察之,知此则知仁矣。

        各位好,欢迎继续来欣赏《朱子晚年定论》。我们接着往下看,这一封是答何叔京书,这个何叔京也是朱子的弟子。我们看本文,前此僭易拜禀博观之,诚不自揆。乃蒙见是,何幸如此!那么说前此,说过去,僭易拜禀,僭易跟拜禀都是自谦之词,这个僭就是越分行事,就是我本来没有那个实力,却我讲了超过我实力的话。这个就好像是轻蔑冒犯之意。拜禀也是,拜禀也是自谦。说我过去没那个实力却讲了超过我实力的话。博观之:,重点是博观两个字,就是我一直以来都执于文义的解释,我执于解释很多很多的经典。


        各位,朱熹翻译好多经典,那是不得了的。实际上要以他读的书来说,真的是简直没有人可以胜过他。我看就连孔孟都胜过不了他。为什么?因为孔孟当时的文章还没那么多。最起码没有周敦颐,最起码没有其他的学派,对不对?所以朱熹自己承认过去的错误。我过去自不量力,犯了这个博观之一切都是往外求的。诚不自揆,是我自不量力。乃蒙见是,承蒙您发现我的错误。何幸如此,何叔京先生,您来信对于提出的问题对我这个失于往内,一直往外这个毛病,我很感觉到惭愧,我跟你承认我是自不量力。


        然观来谕,似有未能遽之意,何邪?但是我看你的品味,你的来信的内涵。似有未能遽之意就好像有一种意思,就是你舍不得你读了这么多书,你好像读书也是很重要的,你要读很多书是很重要的,不能够抛下过去在文字堆里面钻研的这个意思。何邪这是为什么呢?此理甚明,何疑之有要先立起我们的心性的根本是最重要的,其他都不重要,这有什么好怀疑的。


       若使道可以多闻博观而得,则世之知道者为不少矣。各位这一句话真的是铿锵有力,直截了当,如果说这个道可以读很多很多书,多闻博观就可以得到。世之知道者为不少矣,那世上悟道的人,开悟的人那可以说很多很多。为什么?每一个人都是科举考上去的,各位你要知道科举,古代来说就是读四书五经,十三经不外乎就是这些。每一个人都是倒背如流,每一个人都是寒窗苦读十载,绝对的啦。所以你讲到十三经里面的哪句?他马上知道说从哪里出来。各位一样的道理啊,我以前读过的经典,你现在讲哪一句?我马上可以告诉你从哪一本经典里面出来。那如果说,得道是可以多闻博观就可以得。那当时考上那些进士、举人、秀才、状元,那状元应该个个都得道了吧!没有,没有一个得道,所以这个叫做泛涉远求。离道越来越远,道理很明白,这有什么好怀疑的,你好像还舍不得呢?你好像还要自以为我还要再读更多的书。


       熹近日因事方有少省发处,最近因为某个机缘让我有点体悟。鸢飞鱼跃,明道以为与必有事焉勿正意同者,乃今晓然无疑。说这一句很难懂, 各位《中庸》里面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我们用白话翻译,鸢就是鸟,鸟飞到达天上这么高,鱼很活跃的在很深很深的潭底活跃着,鸟很活跃在很高很高的天上活跃着,鱼很活跃在很深很深的泉水的水潭的下面活跃着。明道以为与必有事焉勿正之意同者。明道就是程颢,程颢在文章里面就提到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跟孟子的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这一段,意思完全一样。这段出现在公孙丑章里面。我到现在乃今晓然无疑,我到现在才确然肯定说对的,明道所说的话是对的。


       各位,那我们一般看鸢飞鱼跃,我们怎么会跟必有事焉而勿正扯在一起呢?因为孟子的必有事焉而勿正的这一章,讲的前文,是在讲他的不动心,因讲不动心,所以必须讲到养浩然之气讲到浩然之气的时候,不要人为造作,不要助长,所以才谈到说必有事焉必有事焉是什么呢?这股气一定是在变化中的。各位就像天上的云,一定在变化中的,从我们内心来说,内心喜怒哀乐发也好,未发也好,必有感受的。而勿正,就是不要去打压它、不要去助长它叫而勿正必有事焉而勿正指的是任心中的那股气的气机自然。我们再回过去看鸢飞鱼跃。心中的气有的时候往上腾,有的时候往下降,就像大自然里面的天地,我们就把我们的胸膛当天地,有时候鸢飞戾天,有的时候鱼跃于渊。各位我们喜怒哀乐发的时候,是不是有一股气往上冲?我们就可以说它是鸢飞戾天,当我们的心情很低潮的时候,气整个往下沉。可是你仔细看那个往下沉的气,里面依然是活跃的,是不是鱼跃于渊。所以古圣先贤这些道统里面的真传的人,很喜欢把所有你认为有怀疑的字句解在心头里面,然后一解就通。所以明道就说鸢飞鱼跃必有事焉勿正是完全一样的意思。各位我们常常讲我们办禅修谈这个心法,我常常就说松弛任运,放它自在,不要用力,不要克制,不要助长,都是这个意思。他如果是个鸟自然会往上飞,他是不会潜到水里的,你硬把他拖到水底,就是造作。他如果是鱼他就在很深的地方活跃,你硬把他抓到天上去,是逆了他的性。所以叫必有事焉,一定有事的。因为什么?是个鸟他就会活跃于天,是个鱼就会活跃于深渊里面。你的气在胸中,金木水火土互相推演,它该到哪就到哪,它该升就升,它该降就降,你把它看成一个物理现象的自然,所以必有事焉而勿正。这两个是同样的意思的。乃今晓然无疑,这个朱熹体会到什么?他才会说,乃今晓然无疑。到现在确然,明明白白没有疑问。那这一段, 这个二程遗书里面是明道就是程颢是有提到的,说这两段是一样的,它的原文我念一遍给各位听,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这段是《中庸》的话。《中庸》此一段,子思吃紧为人处,说子思的心法的要紧处。与必有事焉而勿正之意同活泼泼地,最后落笔。各位记得,他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必有事焉而勿正意思是完全一样,怎么样一样呢?活泼泼地。所以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是在形容什么呢?活泼泼地,什么是活泼泼地大家都在讲一个心法,不是讲别的东西活泼泼地是我们的心体是活泼泼地。那么王阳明在《传习录》里面也有一段也是提到这个活泼泼地,原文都是从这个二程遗书里面来的。


        我们继续往下看,日用之间,观此流行之体,初无间断处,有下功夫处。这个就是朱熹的体会。他的证悟就是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必有事焉而勿正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日用之间观此流行之体。就在日常生活应对进退之间,静坐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醒来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任何时候观此流行之体。各位可见得朱熹的晚年,已经证明心体就是一股流行的气,这已经完全可以证明了,什么是流行之体?各位,如果你参加过我们禅修班,我们一开始就叫你观察,胸中气血潮来潮往真的是个流行之体,如果你参加到我们的进阶,我带的几堂课程,各位马上验证到喜怒哀乐未发。胸中依然是流行之体,喜怒哀乐已发,那就更不用说了,那就更明白了。


        初无间,永远都在变化,就跟太极一样,永远都在变化。胸中就是一个太极,这样你看到这个流行之体,观此流行之体,有下功夫处,才有一个施力点。各位,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一直沦为空泛的学问,各说各话为什么?因为找不到施力点。如果这个流行之体,指的是什么?当然指的是心,万法惟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当然是指心,这个心意上下功夫的事情,从哪里才有支点呢?找到心中的流行之体,未找到之前,你茫茫然啊,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各位这个是很重要很重要,流行之体在哪里呢?不是在天上的云,不是在地下的水,在哪呢?在你胸中,就在你胸中。


       乃知日前自诳诳人之罪,盖不可胜赎也。说我观到胸中,心体原来是个流行之体,我才知道说,我以前自欺欺人那个罪过,哎呀,我怎么去赎我的罪过呢?我一辈子就是自欺欺人,看怎么办才好?现在已经快死了,对不对?生命快结束了,我已经没有那个精力去反败为胜,把我以前过去的那些错误收回来,收不回来啊。此与守书册,泥言语,全无交涉。说这件事情,观照我们的心体是个流行之体这件事情。跟守书册泥言语全无交涉。跟你埋在书堆里面,不断的比对分析,挑出一字一句互相比对、辩论,全无交涉,毫无关系的。各位你完全可以不做这个事情,但是要把心体看明白。那你对心体有一点体会之后,经典对你就有用,为什么?因为信手拈来都要跟里面相通,就来印证你的观察对不对,这就是经典存在的价值。如果你离开了你自己的心体,要从经典里面去找呢,各位很抱歉你是找不到,除非你是一个智慧的人,怎么样智慧呢?看着这句话,往里面观照,那你就有智慧。


       幸于日用间察之,知此则知仁矣。说如果有幸的话,要在日用之间观察内心那一团流行之体。如果你知道这么做,而且看到这个心体。各位心体这两个字很重要。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读朱熹的,读二程的书。心体,心是有体的。这个体不是物质的体,是一团的气。流行之体,是一团的气。知此则知仁矣,你看到这团流行之气。你就知道说,当我对它好恶分别的时候,它就开始精气消亡,阻碍、痛苦、烦恼。当我松弛任运,放其自在的时候,就轻松下来。里面气机盎然,生生不息,生生不息就是仁,各位这一段极为重要。为什么极为重要呢?因为这一篇讲了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就是,心体是什么呢?流行之体。朱熹的晚年,卧病在榻的时候,回这个何叔京的书,才讲到这个重要的环节。观此流行之体初无间有下功夫处,并且他承认说,我过去自欺欺人,因为什么?因为我没有下功夫处。完全在空中讲学问的,根本就是无法落实。另外一点谈到文章虽然是重要,经典虽然也重要,但是这件事情,与守书册泥言毫无关系。各位不要看了这些书以后你经典都不读,不对的,经典要读,但是读经典要懂得返观心体,他就会内外无分,就会合一,就会对你呢非常有帮助。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你如果不读书,不读圣贤的经典,你在观照的过程中发生错误你无从矫正。因为几乎我们一般的人观照的时候,体会我们的心源性理的时候,我们常犯的错误,经典里面几乎都会提到。尤其王阳明《传习录》,他跟弟子的问答,多半就是在讲弟子讲他的体会,那有没有错误王阳明一下就把它点出来了。这个很重要,这个孔子的学问,孟子的学问,孟子也是跟弟子有很多对答。孔子的学问是直接讲出这个真理他不一定用跟弟子对答的这个方式,所以读经典是有很多好处,但是读经典不可以跟心体失联。另外点出一个“仁” 这个字,这个仁就是生生不息。在哪里?在流行之体里面。这一段非常重要,日用之间观此流行之体有下功夫处我们这一节讲到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至诚无息_wl

    自从跟随张讲师学习三教经典,获益之丰,难以言说…除了为自己生为炎黄子孙而倍感幸福和荣耀外,更是被讲师深厚的国学底蕴、深入透彻的分析,还有接地气的举例所折服!因此也愿跟随讲师倡导,开始像小朋友那样去读经。。听了这集,终于明白,讲师为何让我们把四书放在一起串着读!原来朱夫子就这样读!原来中庸里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和孟子里的“必有事焉,勿忘勿助”说的是一回事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 萬靜

    一定要聽後面,精彩都在後面

    1569375orjm 回复 @萬靜: 前面也很精彩呀!

  • 阿李_李伟健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 劉哲術

    如果博学广闻就能得道,那为何得道却那么少,原来认清方向,往心性去努力,才是正道。當头棒喝

  •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

  • 120905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我觉得是讲的气的流转吧,之前听张讲师讲过,好像跟这次不太一样

  • 桃之夭夭_5tu

    若使道可以多闻博观而得,则世之知道者为不少矣。 道法自然,道生万物,道须臾不离,万事万物各随其性,各安其道。人之道人人俱足,那怎可外求泥着文句,心是身之主宰,心是宇宙万物共通的造化之流行之气,是灵明知觉处。

  • 桃之夭夭_5tu

    鸢飞鱼跃、必有事焉勿正,都是说的是胸中的流行之体活泼泼地、气机畅然,即是本心本体。 心体日用流行不息,日用工夫,观此心体,去其我私的攀附,勿忘、勿助,使其归于自然流行也就是活泼泼地,就是心之本心本体,即是良知,这个过程也是格物致知。

  • 阿李_李伟健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 观海君

    流行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