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011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00:00
15:56

       做学问的重点在自己身心体验,不是外在口耳的高下,不能在日用身心上用力,所谓“渊博”的知识、“雄辩”的口才,都只是浪费光阴,做无用功。博学多识如朱子一辈子著书立说埋首在纸堆,却被文字夺去精气神。未曾明心,如何长进?也只是长进了文字……

答窦文卿

为学之要,只在着实操存,密切体认,自己身心上理会。切忌轻自表暴,引惹外人辩论,枉费酬应,分却向里工夫。


答吕子约

闻欲与二友俱来而复不果,深以为恨。年来觉得日前为学不得要领,自做身主不起,反为文字夺却精神,不是小病。每一念之,惕然自惧,且为朋友忧之。而每得子约书,辄复恍然,尤不知所以为贤者谋也。且如临事迟回,瞻前顾后,只此亦可见得心术影子。当时若得相聚一番,彼此极论,庶几或有剖决之助。今又失此机会,极令人怅恨也!训导后生,若说得是,当极有可自警省处,不会减人气力。若只如此支离,漫无绝纪,则虽不教后生,亦只见得辗转迷惑,无出头处也。


答林择之

熹哀苦之余,无他外诱,日用之间,痛自敛饬,乃知敬字之功,亲切要妙乃如此。而日前不知於此用力,徒以口耳浪费光阴,人欲横流,天理几灭。今而思之,怛然震悚,盖不知所以措其躬也。


此中见有朋友数人讲学,其间亦难得朴实头负荷得者。因思日前讲论,只是口说,不曾实体於身,故在己在人,都不得力。今方欲与朋友说日用之间,常切检点气习偏处、意欲萌处,与平日所讲相似与不相似,就此痛着工夫,庶几有益。陆子寿兄弟,近日议论,却肯向讲学上理会。其门人有相访者,气象皆好。

       各位好!欢迎继续来欣赏《朱子晚年定论》.


       我们看下一节,答窦文卿我们看本文,为学之要,只在着实操存,操存这两个字就是跟涵养差不多,“操则存”这是孟子所说的,“操则存,舍则亡”,在《孟子》里面是举孔子所说的话。说只在着实操存,时时地把持、体会我们内心的心体的种种变化,到底有没有阴私挟入于天理之间,密切体认自己身心上理会,说时时在自己的身上观察,自己的身上、我们的内心里面去观察、理会。


       切忌轻自表暴,引惹外人辩论,枉费酬应,分却向里工夫。切忌轻自表暴表暴这个暴就是暴露的意思,表暴就是很张扬、很炫耀。说做学问要在自己的身上好好地体验,千万不要轻自表暴,不要到处底去暴露你的学问、去张扬,要去找人辩论。引惹外人辩论枉费酬应。你要花好多好多时间,跟不同的人在那边一句来一句去,然后就分却了向里的功夫,分散了你向里面观照的时间。


       最近我们有一个《王阳明传习录》的一个探讨的群,我叫他们关了,为什么?因为《王阳明传习录谈的是内心的学问,内心是要透过观照体会的,不是用语言辩论的。那些不曾观照内在的人,用一大堆的文字、举一大堆的经典要跟你辩论。辩论我们是不会赢的,但观照呢?他是八字没一撇的,这两不相及,两不相及的人会同在一个地方辩论,这行吗?这不行的。除非我们能够引导他开始观照,如果不行的话,所有的辩论都是白费唇舌。所以学问之要,重要是在自己身上理会,这才是可以的。


       我奉劝我们黄庭禅所有学员,这个如果你想要度化一个人,稍微诱导一下就可以,如果言下相应,那我们就继续探讨,言下不相应合掌令欢喜,不必再多言说了。因为这个是两个世界的人,我们无论如何不要分却了向里的功夫,时时刻刻历事炼心,有个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看看自己的内心的种种变化来历事炼心,这是可以的。

       好下一段,下一段是答吕子约。我们看本文,闻欲与二友俱来而复不果,听说你要带两个朋友来,现在终究是不能来,感到可惜。深以为恨,我感到非常可惜。年来觉得日前为学不得要领,自做身主不起,反为文字夺却精神,不是小病。说这几年来,我深深感觉到,过去我为学不得要领,整天都在讲事理应该怎么办?我文字翻译应该怎么翻?自做身主不起,自己的主人翁自己都扶不起,那还要去扶谁?各位,朱熹的弟子满天下,他扶持了满天下的弟子,请问他扶了谁?他连自己都扶不起,对不对?他晚年就发现开始要扶自己啦。反为文字夺却精神,我一辈子读书,读太多太多了;我写很多书,写太多太多了,被文字夺了我的精神。这不是小小的毛病,这是很大的毛病的意思。


       朱熹用这一段自承错误,并且一直告诫他所有的弟子,因为所有的弟子都是仰望朱熹的名号,每一个人都效法朱熹,要用他的大气魄、用他的精神,都是要做学问。各位,什么叫做学问呢?台湾的,大家都知道,大家都对他很崇拜。怎么崇拜法?因为他写了九十几本书,你就知道这个人精力也是很强悍。问题是,对于自己的心性扶得起扶不起。如果扶不起的话,他做了很多历史上的一些考证,这算是功劳一笔,但是对于自己的心性扶不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过,这不是一个小过而已,所以他说不是小病,是个大病。


       每一念之,惕然自惧,且为朋友忧之。我每次想到过去这个错误,惕然自惧,我就觉到心里很慌张。而且我担心你们,你们每一个人都向我学,都被文字夺了你们的精气神,我实在是为你们感到很忧心。我要劝各位,每一位老师都劝学生多读书,对不对?你有没有发现朱子晚年每一封信一直劝大家少读书,这可真是一个很好玩的现象。为什么?因为读太多书,做了跟心体无关的事,画蛇添足,一点帮助都没有。


       而每得子约书,辄复恍然,尤不知所以为贤者谋也。说我每每收到吕子约您的来书,都说你要教谁、你要读谁、你要翻译哪本书。辄复恍然,那真的是每一次都让我更加明白以前的错误,不知道要怎么样劝劝你,让你不要把精力投注在文字堆里面,我应该怎么样来为您补救呢?说的那个贤者就是指吕子约,说子约你每次一来书就告诉我,你多努力在翻译书本、在读书,我真是不知道要怎么样劝你才好。每次得到你的书的时候,我都更深地体会、懊悔,为什么我以前犯了这么多的错误。


       且如临事迟回,瞻前顾后,只此亦可见得心术影子。况且譬如说一面临事情,我们书读很多,但是一面临事情的时候瞻前顾后。临事迟回,迟回就是犹豫;瞻前顾后也是犹豫。我们读很多书,我们临事的时候,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却犹豫不决,这也就可以见得我们的心术影子。这什么意思?我们的阴私满腔,我们还未曾真正光明磊落,我们的心还没有真正的长进,我们只是翻译文字长进而已。


       当时若得相聚一番,彼此极论,庶几或有剖决之助。说那段时间,如果你的两个朋友能够前来,刚刚不是说到有两个朋友要来,后来没有来。如果他们能够前来,我们好好讨论,我们就不会一直在讨论这些文字的问题了。庶几或有剖决之助,或者那时候如果能够见面的话,我们就能够把我这个最后的心得告诉你们,能够好好让你们剖析、决断一下,不是文字的问题,是要先找到心体的问题。


       今又失此机会,极令人怅恨也。现在两个人又不来了,我又失去跟他们当面表述的机会,然后他们依然堕落在文字堆里面,这显然都是我的错误。极令人怅恨也。


       各位,朱熹这么出名,弟子满天下,那真是一个错误要改正,真是要公告天下也是很难的。那时候又没有媒体。如果现在的话,直接上BBC广播一下,大家就能够明了了。当时没办法,就用快马传书的话,也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很令人感叹。


       训导后生,若说得是,当极有可自警省处,不会减人气力。说我们教育后生,来书不知道写什么,来书里面可能讲到说他要尽力地教导晚辈。所以朱熹的回信说,说到要尽力教导晚辈,如果你说得对,那就必定会让学的人,极有可自警省处,一定会返观觉照自己的内心,不会减人气力不会让学者埋首在纸堆里面浪费人的精气神。他自己涵养的话,还会涵养他的精气神。


       若只如此支离,漫无绝纪,则虽不教后生,亦只见得辗转迷惑,无出头处也。说如果只是像现在一样,我们心体还不明白,然后就往纸堆里面钻去,去翻译、去读书、去记诵。漫无绝纪,一点点纲领、主轴都没有。即使是如此,你不要说去教别人,即使你不教别人,光光你自己,亦只见得辗转迷惑,连你自己都是迷惑不已。无出头处也,你无法找到一个出口,你无法做出真正的学问来。漫无边际地做学问,不会有成效的。


       这一段朱熹可以说用极大的悔恨的意思,来告诫他的弟子,教学也好、自修也好,千千万万都要讲到我们的内心,开始涵养我们的心体,这才不会浪费人的精气神,不会浪费人的光阴跟时间。


       世上的过错有很多种,我们如果浪费别人的钱,这也是过错。我们浪费别人的精气神,算不算过错?也是过错。反过来说,最大的功德也就是帮人节省精气神,再积极一点,就是帮人家养他的精气神,让他知道怎么养精气神,不是这样吗?


       我们一个做学问的人,把他们诱导到一个支离破碎的地方,漫无绝纪的地方,让大家辗转迷惑不已,那不也是一份过错吗?所幸还好,朱子在晚年的时候,他一辈子都是一个正人君子,他晚年的时候痛彻痛悔,承认他的错误,避免掉他过去的错误到最后都无法纠正。


       下一段,答林择之。林择之是林用中,字择之,他号称草堂先生。看本文,熹哀苦之余,无他外诱,日用之间,痛自敛饬。说我最近,就是朱熹自称,我最近哀苦之余,因为患病、卧病在床,无他外诱,再也没有精力可以往外去跑了。日用之间,痛自敛饬,所以我就在时时刻刻之间,痛自敛饬,好好地来检验、收敛自己的身心。“饬”就是端正、谨慎,痛自敛饬敛饬,好好地来收敛自己、端正自己。乃知敬字之功,亲切要妙乃如此。现在才知道说我,各位,朱熹一辈子都是提倡“敬”这个字,在事上怎么“敬”、在位置上怎么“敬”,都是要“敬”。以前朱熹所讲的“敬”都是在外面的“敬”,现在才知道说,“敬”这个字原来如此亲切。亲切什么意思啊?这么样着重在心体上面,原来它就发生在心体里面。你敬一个人,你内心没有一份“敬”的感觉,怎么算“敬”?你只是外面俯仰进退、卑躬屈膝,那叫“敬”吗?那不叫做“敬”。原来内心一有“敬”,内心原来是如此的开阔,内心原来是如此的端正,气机是如此的昂扬。


       最近有位心理学家叫戴维·霍金斯,西洋心理学者,他把各种的情绪、各种的心情做频率的检查,他发现频率越高的,这个正向情绪对人越养生。譬如说害羞,它的频率20Hz,比如说像你对人有爱心,大概400、500Hz,你知道吗?“敬”这个字一出来就600Hz。到目前为止,他所测到的最大频率,最高的是700Hz。你就可以知道,这个“敬”的功效有多大。是非常非常大,朱熹一辈子提倡“敬”,到晚年才知道敬字之功亲切要妙如此,原来它是发生在心里的。


       而日前不知于此用力。那个就是心,说日前不知道原来在心上用功夫。徒以口耳浪费光阴,人欲横流,天理几灭。只是用口耳、用文字、用语言来讲这个“敬”。徒尚口说,人欲横流,为什么叫人欲横流,天理几灭。因为我表现出这个“敬”,其实是为了求一个名而已。为了求得人事上的和谐而已,没有发自内心,就是“义袭”的意思。


       今而思之,怛然震悚,盖不知所以措其躬也。说现在再回想起以前讲那么多“敬”,讲得口沫横飞,怛然震悚,怛也是惧怕、也是惧怕,真是令我非常的畏惧、紧张。盖不知所以措其躬也,那时候我不知道说,原来“敬”就是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外在的语言行为;不是在那些举止上的问题,“敬”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一种感受。


       此中见有朋友数人讲学,其间亦难得朴实头负荷得者。那么朱熹又说了,说最近这段时间,看到一些我的学生、朋友数人在讲课;朋友数人讲学,其实就是他的学生在讲课,或者是彼此互相讨论,其间亦难得朴实头负荷得者。“朴实头”,什么叫“朴实头”?老实人。“负荷得”是什么意思?就是有担当的领袖型的人物,叫作“负荷得”。其间我极少看到我的学生,我教那么久的学生,很少有那个真正心性纯良、而且是大担当的人,很少很少。意思就是说没有一个真学问的领袖出现。


       因思日前讲论,只是口说,不曾实体于身,故在己在人,都不得力。所以现在让我回想起,我以前教这些学问的时候,都只是文字上的翻译而已,没有一个实际上教人在身上开始检验自己的心性,没有。所以对于我自己也没有成长,对于别人那就更不用说了。难怪我觉得我现在学生里面,没有英彦才俊可用。


       孔子他有三千弟子,里面都是君子,里面还有哲人、贤人,还有圣人,就表示他的学问用力是用对地方。朱熹讲一辈子,他感觉没有“朴实头”,也没有“负荷得者”,一个真学问的领袖都没有,做表面文章的一大堆,他自己的感觉。


       今方欲与朋友说日用之间,常切检点,现在我很希望赶快把现在的体悟跟各位说,在日用伦常,每一分每一秒之间,不论与人有没有应对进退,都要观察自己的心。气习偏处、意欲萌处,与平日所讲相似与不相似,就是说你现在的内心里,到底有多少阴私满腔?到底现在碰到了一个事情,或者根本没事,你内心里出现的到底是良知,还是欲望呢?它是从哪里发生的呢?意欲萌处,从哪里发生的呢?这地方你有没有掌握?与平日所讲相似与不相似,这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平常都说要光明磊落、我们平常都说我们要为人好,问题是,你平日切实检点身心里面的发生的时候,到底是真的这样,还是意欲满腔?这一定要自己知道。


       就此痛着工夫,庶几有益。一定要真的了解自己心意的发动,到底是“天理”还是“人欲”,一定要在它发生的地方观察清楚,就此痛处,“”就是很切要很切要的地方去下功夫。庶几有益,才会有所帮助。这段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在心体上,而不是在别的地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劉哲術

    凡事只能多往内觀照,歷事鍊心。 一樣的生活,一個向内,一個向外,仿佛是兩個世界的人。 向内,我们看到了自己,看到了社会,看到了人類有改变的著力点,常常会心喜不已,急於分享给他人。但真得像是兩個世界的人,無法溝通,看著内在的一股湧動,一股熱情,一股急切,往往就說了一堆正確的廢話,他方完全接收不到,就定下心來,静待良機再因時而動吧!

  • 桃之夭夭_5tu

    自述:学问的最终目的是求得心安理得(这几个字很重),亦是常自在。心安理得处是天人合一、身心合一,即是自然之心,自然之心是纯粹的本心,本心是无人欲之私,因为私欲是为欲所困、为欲所动。 用心感受自己的内心,千万、千万用思维去思索,用心。

    桃之夭夭_5tu 回复 @桃之夭夭_5tu: 用心感受而不是用思维思索。自己不严谨啊!掉了最重要的字。

  • 穿云雁1

    敬自内心起。

  •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

  • 穿云雁1

    最大功德是帮人养精气神。

  • 穿云雁1

    扶起自己的心体。

  • 穿云雁1

    历事炼心。

  • 1340819mqse

    为文字夺去精神,现在基本所有家长都在犯这个错误,都没有从心体开始教导孩子,真是可悲啊!!!

  • 桃之夭夭_5tu

    学问的主轴在于存养本心,若泥着文字语言,则一叶障目,为言语所困。文字语言的目的是帮助我们返观觉照。若执于字义上探求著述、立言,则只是为字所困,也是为欲所困。这样根本就沒有抓轴主轴,那么他的文字也是没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