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3 六祖坛经丨不认字的和尚,何以解《涅槃》?

21-13 六祖坛经丨不认字的和尚,何以解《涅槃》?

00:00
12:16




正文

今天我们分享这一品叫《机缘品》,《机缘品》意味着如果想教导学生,一定要找到一个机缘,要在恰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启发,他的智慧才能打开。所以《机缘品》是讲了学生向惠能大师求法的时候,(惠能大师)怎么样抓住机会让学生开启出智慧的故事。


我们先看第一个,讲的是怎么样开启尼姑的智慧,这是第一个公案。在佛陀那个时代,他对学佛的人,或者修行的人有四种称呼,比丘,男出家众;比丘尼,女出家众;优婆塞,男在家里修行;优婆夷,女众在家修行。到了中国来就是男居士女居士,还有和尚和尼姑。和尚梵文翻译过来就是亲教师,亲自指导自己的人才能称为和尚。尼姑是隋文帝,定下的称呼,因为隋文帝小的时候是被女出家众养大的,他在做了皇帝以后非常感恩,于是他在女出家众的后面就加了个姑,就是比我们普通(人)要高一辈,以表现出对女出家众很敬重,所以说是尼姑。


第一个和尼师的一个对话,“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盘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文字”。惠能大师从黄梅悟道之后,就回到了韶州曹侯村(此时还没有出家),别人都不知道他是谁,有一个信奉儒家的人叫刘志略,他通过对惠能的谈话,知道惠能大师境界高妙,于是非常尊重惠能。刘志略他有一个姑姑出家了,她的法号叫无尽藏,她经常诵《大涅盘经》。因为刘志略,他知道惠能大师的水平,于是他就让他无尽藏向惠能大师请教。当无尽藏尼师向惠能大师请教的时候,惠能大师说你要先给我读一遍。这个话把无尽藏尼师给惊到了,她说都说你水平高,你自己不认字吗?惠能就告诉她,他说我确实不认字,我也没读过。这个时候尼师就说,你字也不认识,还让我向你请教。言外之意就是有点惊讶,也有点看不起惠能大师。这个时候惠能大师就给她讲了一个道理,惠能大师说,你要说字儿我不认识,但是你要问佛陀通过《涅槃经》想表达什么样的智慧,这个你可以问。当说到这个以后,尼师更奇怪,她说你连字都不认识,你怎么能明白《涅盘经》背后的真意呢?惠能给她举了个例子,比如天上有月亮,你问我月亮在哪里,我就拿着手给你指一指,当我手指向月亮的时候,你是看我的手,还是看月亮呢?惠能大师就告诉无尽藏尼师,他说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其实就是月亮,佛经上的文字就是手指,我字不是很认识,但是我通过我的修证,我知道佛陀想说什么。惠能大师的原话叫“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就是诸佛菩萨证悟的境界和智慧,并不是被文字所拘束的,文字只不过是我们理解诸佛菩萨真意的一个工具。这个时候尼师就知道惠能大师是一个真正有修证的人,用今天的话是一个大彻大悟,证出境界的人。


这个故事我给大家讲述完以后,我想提醒一下,中国哲学和这个故事有点相逢,当西方哲学批评中国哲学不注重逻辑、不注重语言、不注重文字、不注重概念清晰的时候,其实他不了解。中国文化看问题的时候,有一个高度,就是最高的智慧,和语言、文字、概念是个什么关系呢?语言和文字或者逻辑,它是为了说那个智慧,但是它说(的智慧)和那个智慧是不一样的。就好比说我可以给你描述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样子,也可以拿着照片给你看,但是你真正站在天安门城楼,去远观风景,那种气派、那种感受和描述,以及拿着照片给你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国文化重视文字,也重视概念和逻辑,但是不拘束这些东西,中国文化认为真正的那个道,那个智慧,不是语言文字的表象所能理解的。所以中国文化不仅重视文字,还要重视文字背后的那个智慧。


庄子就曾经有个说法,庄子说我们拿着筐子去逮鱼,真正逮到鱼了,我们就不关心筐子了,就直接抓那个鱼去了。那个鱼就是佛法的大意,筐其实就是文字。我通过无尽藏尼师和惠能大师的对话我想告诉大家,我们这一辈子重视语言概念逻辑很重要,但是宇宙的真理和人生的真相,这些很究竟或者很深刻的东西,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所以重视文字,也要重视文字背后的东西,我们要读无字之书,其道理就在这里。


第二个,我要给大家讲讲法海向惠能大师学道的故事,法海就是《六祖坛经》的作者,《六祖坛经》是惠能大师讲法的一个记录,它是谁记录的呢?就是法海,他在整理《六祖坛经》的过程中功莫大焉,所以要讲一讲法海。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初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法海他是韶州曲江人,他在拜见六祖惠能大师的时候,他就问了一句话,他说祖师也常说,心就是佛,叫“即心即佛”,他说不是很明白,想听惠能大师您的教导和解惑。惠能大师怎么说呢?


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先说“前念不生即心”,前念过去了,你留恋不留恋,你有没有住在前面的那个念上。假如说你特别喜欢的一个手表丢了,你在丢的当下知道丢了肯定很懊悔,但是如果你丢了以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念念都想着那个手表丢了,这就叫前念把自己给困住了。那么前念过去了就过去了,这叫不要流连前念,也不要被前念所拘束,这叫“前念不生即心”。


我这里讲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卖碗,他走着走着,一个碗从筐子里掉下去摔碎了,别人发现卖碗的人看也不看,直接往前走。这个时候旁观者就很奇怪了,他说老人家,你那个碗碎了,你为什么看都不看。老人家听了就笑了,他说我看那个碗会变好吗?既然它不会变好,(所以)碗碎了我看都不看,但是我今后在走路的时候,我肯定小心,争取让不它碎了,注意这是境界。


我们说对以前做过的错事我忏悔忏悔,一想过去的错事都(就)泪流满面,其实你老泪流满面不解决问题,你往前看,过去的东西错了也承认,但是往前看,我们尽可能洗心革面,活一个新的状态出来,这个很重要。


下面“后念不灭即佛”。当我们看到什么,遇到什么,它愿意有什么想法,任它生灭就行了,也不要去压它,也不要故意的去追逐它,或者故意让它去生什么念头了,灭什么念头,随意来去,就跟天上的云彩一样,云彩爱飘哪里就飘哪里,叫浮云不碍虚空,就是云彩无论怎么来去,虚空就是那样,太阳就在那里。所以后面的念头你就任它显现。举例子,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非常好吃的东西,看到之后当下知道是美食,任它显现过去了,这就是厉害,这就不叫被念头所吸附、所束缚。如果你看到这个念头了,我要压着它,我绝对不能觉得它好吃,我一定控制自己,故意压也不对。第一任它显现,第二个不随着它走,这就叫“后念不灭即佛”。


下面“成一切相即心”,所有宇宙空间的东西,都是我们的心给它起名字。比如说月亮,你叫它啥都行,月亮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边,实际是人的心给它呈相。所以我们生活中的东西,都是我们人心给它的观照,给它起的名字,这就叫“成一切相即心”。


可是成了相以后,那我问你粘附不粘附?如果说你呈完相以后不被一切相所束缚,这个状态就叫“离一切相即佛”,真正的觉悟者,在整个宇宙万象中间,自己的心像镜子一样,随来随照,随来随显。但是随照随显的过程中,不被外界任何的相所束缚,那个状态才是一个清净、自在、无挂碍,这个地方叫佛,叫觉。


“前念不生即心”,曾经有的念头不要留恋,不要住在上面,后边即将升起的念头,不要压住它,任它来去、任它显现叫“后念不灭即佛”。我们看宇宙的万象,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叫“成一切相即心”。可是无论我们看到什么经历什么,我们都不把心住在上面,都不会对自己形成挂碍,形成障碍,这叫“离一切相即佛”。


这四句话,对法海有非常大的教育,《六祖坛经》记载(法海听了)言下大悟。然后说了四次句话,叫“即心原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购课用户请添加助教微信:hzxt06,和郭老师群内互动交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lx77780217

    清净、自在、无挂碍!这就叫自由了

  • 止一正

    南无阿弥陀佛

  • 靜心寂寂

    文字有文字相是表法的工具。道理都明了工具还需要吗?

  • 澍涛

    语言对智慧的描述是苍白的。郭老师讲的很明白,经典文字是指。

  • 清荷_3d4

    非常喜欢《六祖坛经》!智慧无穷!《觉林菩萨偈》里的“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也值得深悟!感恩老师!

  • 清荷_3d4

    老师早安!

  • OK美梦成真128

    保持一颗清净心,不被外事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