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印度朝圣,我们也去了七叶窟。七叶窟很大,但很寻常,你看不出那里曾经结集过佛经。这是一个由岩石构成的洞窟,除了有些人点的蜡烛之外,里面只有一些蝙蝠。一般在非常潮湿的地方,才会有蝙蝠。洞窟外面有些卖花的人,因为有些佛教徒来朝圣时会供花,但花很便宜,也就十个卢比(相当于一元人民币)一捧,买来之后,就可以直接供佛。
七叶窟是佛经最早的结集之地,但现在已没有多少人来朝拜了。据说,以前有七个窟,现在只有四个窟了。还听说外面有棵树叫七叶树,所以,那窟才叫七叶窟,但现在那树也不见了,岁月变迁有时真让人感慨。当然,我们去的时候没有仔细观察,不知道七叶树是不是真的不在了。
“法性觉自在”,法性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性、真如、实相、空性,统称为法性。当你证得法性,真正破除无明之后,你的智慧就会活泼泼地生起妙用。你会拥有佛的五种智慧。如果生不起妙用的话,你的智慧就死着。
过去,禅宗验证一些人有没有开悟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机锋的较量,看看他活不活。你问一句,他答一句;你再问一句,他再答一句。你看他答得对不对,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看他活不活。如果他的智慧真的开了,那么他不用思维,自然会出口成章,流于自性。
如果他的智慧没有开,你也听得出来,他只是在理的层面,或是思维的层面回答你。后来,我开办了雪漠创意写作班,也强调本体智慧的开发,有了智惠能妙用的,都能写出好文章。
2011年,我到北京参加“光明大手印”书系研讨会的时候,有很多学者和专家到场,有些人是真心向我请教问题,有些人则是试探的。试探什么呢?试探我是不是真的开悟了?是不是真的“活”了?究竟修到什么层次了?我与他们对话的内容,都选录在“雪漠心学大系”《用心》里了,你可以去看一看。那些就是典型的机锋对峙,他问你,你回答,你是思维,还是哲理,或是智慧本体的妙用,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如果证不到那个东西,你就是在表演,你可以演得很精彩,但不是真东西。
陈亦新懂这个东西,他是真的明白了。我很早就教过他如何生起妙用,如何在真心下写作,如何在真心下讲课。所以,他脑子里没有字,但是可以讲得非常好,能生起妙用。他写文章也是这样,真正地生起妙用之后,文字自己就会流出来,你不用绞尽脑汁去想,写出来的东西一看,就是自性流露的。他尝到那智慧之后,除了我严格要求他每天坚持修行外,还着意用外人看来难以理解的方法调他的心。一次,他妈不小心误拿了我的东西,我有意恶骂陈亦新,他没有辩解,饿着肚子,用大半天时间,开车五百多公里,去取那东西,情绪平静,毫无怨言。我对一位学生说,修行好,就是受了委屈,还能平静,不要作何借口,要全然接受。
很多成就大德都是这样,都能忍人所不能忍。他们在讲法时,脑子里也没有字,但是他会讲,会生起妙用。当你证得智慧的真如,真如与三昧结合,你就会真正地多闻。
2010年12月24日,兰州大学举办我的作品研讨会,西北师范大学的张明廉教授就说,雪漠的作品很奇怪,如火山喷涌,而且从不重复。北京大学陈晓明先生说,一般的作家写书,写上几本之后,就会不断地重复自己,但雪漠不是这样。后来,有些学者看了我的“雪漠心学大系”之后,发现我写文化书时也不是重复,而是源源不断地有个东西在出现。现在,我其实仍然有一种源源不断的东西,就像活水一样,不断往外喷涌,它自己就有生命。当你真正地修到一定境界,不再有执著时,你仅仅是智慧大海的出口。你流出的不再是自己的一点小心思、小情绪,而是大海的力量。
“小乘诸大经,皆由阿难诵”,阿难在讲“如是我闻”时,其实不仅仅是在闻,也不仅仅是在回忆,他后来可能会讲出一些没听过的经典。实质上,他是用另一种形式实践多闻的功德。在藏地,一些大德把这种形式称为“识藏”。有些大德的识藏非常了不起,里面有一种非常壮美的东西。
小乘诸多的经典,包括四种《阿含经》(《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我认真地读过,非常赞叹,《阿含经》实在太好了。它虽然被归入小乘经典,但事实上,它不应该叫小乘经典,而应该叫上座部经典。也就是由证道的大阿罗汉结集的那部分经典。没有开悟者不能参加那次的结集,因为阿罗汉们不承认他们,认为他们不能正确地理解佛意。经典结集的过程中,证道的阿罗汉诵经之后,得到五百罗汉的认可,才能定下来。定下来之后,大家就背诵、传播、照着实修。
一般情况下,佛家的经典前面会有一段佛经,后面再用偈子讲解一下,目的是方便背诵。“雪漠心学大系”的偈子,包括这部书中的偈子,我的创作目的也是背诵。用偈颂背诵,比背诵整篇文章要方便得多。《阿含经》中也有偈颂。
佛家的经典分为三藏,即经藏、论藏、律藏。《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就精通经、论、律,属于三藏法师。三藏都懂的人不多,能称得上三藏法师的人非常少,唐朝的玄奘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被称为“唐三藏”。
经藏,指的是佛讲过的经典。《六祖坛经》虽然不是佛陀所讲的,但它也是经。
论藏,是一些大德和成就者为了表述佛的观点而写的著作,比如《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等。
律藏是一些行为规范,也就是戒律。受戒对传戒师父的要求很高,他自己必须戒体清净,同时还要再请几位长老和许多同修,在某个时间,证明他受了什么戒,给他发戒牒。但舍戒很容易,释迦牟尼允许随时舍戒。如果你觉得守戒特别难,守不住,那么你可以舍戒。这时,你只要对着一个能听懂你说话的人——哪怕是个孩子也没关系——说“我舍戒”,你就可以舍戒。它非常像公约,就像我们的《香巴文化志愿者公约》一样,你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但你如果不遵守公约,就进不了志愿者团队。
虽然释迦牟尼允许人随时舍戒,但他同时也定下了很多被称为断头罪的戒,比如五种根本戒。什么叫断头罪?僧人如果破了这个戒,就没有资格当比丘或比丘尼了。不杀生、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都属于断头罪,不饮酒则属于遮戒。没有受戒的僧人,不能叫僧人,虽然有着僧人相,但相当于换了一种发型和衣服而已。而且,僧人受戒之后,必须持戒清净。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能给僧团顶礼,不能给一般的凡夫僧顶礼。一定要记住,因为凡夫僧是受不住顶礼的。有些没有受戒或是已经犯戒的僧人可能也会接受顶礼,但这是不如法的,因为他不属于比丘或比丘尼。
雪漠讲金刚经更新完了吗?
海潮明月 回复 @听友223412293: 感谢您的收听与订阅预计300集,每周更新5集,持续更新中
"法性觉自在",法性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性、真如、实相、空性,统称为法性。当你证得法性,真正破除无明之后,你的智慧就会活泼泼地生起妙用。你会拥有佛的五种智慧。如果生不起妙用的话,你的智慧就死着。
法喜满满
主播声音好好听啊
感恩老师🙏🙏🙏
感恩👃👃👃🌹🌹🌹🌹🌹🌹🌹
佛家的经典分为三藏,即经藏、论藏、律藏。《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就精通经、论、律,属于三藏法师。三藏都懂的人不多,能称得上三藏法师的人非常少,唐朝的玄奘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被称为"唐三藏"。
于小非是谁呀?雪漠老师说过,听他讲金刚经首先要扔掉以前得来的任何知见,否则比较来比较去,最后你什么都得不到,既然在听雪漠老师的那就好好听,说什么听什么,不要问不要比较,而且你从其他人那里听来的的这种知见,雪漠老师都不会理你的,因为即使跟你讲也没用!
平安vs喜乐 回复 @SpEctator: 海南的朋友吗?我在雷州,不过我是东北人,你好好听吧
咨询雪漠老师,于晓非说过,金刚经一切所谓“妙有”都是相似佛法,是伪佛法?
海潮明月 回复 @yl1red3s78sj04npp3d9: 欢迎添加小助手VX:haiyan13411,进入每周的读书交流群,享受每周一次的固定答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