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下)教育是一个自我发现、培养自我意识和想法的过程

11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下)教育是一个自我发现、培养自我意识和想法的过程

00:00
12:03

金句分享:

“它们是由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选择。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验和历史。任何人都该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接受的教育僵化成傲慢。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个人飞往自己内心的那座山。


教育是一种救赎,成长是一种远离。


你好,我是包妈, 今天,我将和大家继续分享塔拉·韦斯特弗的个人传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在上一期中,我们了解了作者塔拉的原生家庭以及她不幸的童年经历,讲过了她通过自学考上大学、努力改变自我的努力,也看到了她是如何与自己的原生家庭从情感上和解、如何忠于自我选择的心路历程,这一期,我们再来看看这位有着不凡经历的作者,她对于“教育”问题,有着哪些深刻的见解。


教育改变命运,实现自我救赎


“教育改变命运”,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塔拉的故事中,教育对命运的改变作用,可以说是令人惊叹的。


在17岁之前,塔拉没有去过一天学校,可是在27岁时,她却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看到这样的故事,许多人肯定都会想:如果塔拉没有去上学,塔拉的命运将会是怎样?她会和她的母亲一样,一生都在自己那位神经质的丈夫面前妥协、退让,把生活过成一潭死水吗?其实,从小时候开始,塔拉就想过自己未来的人生,在她的想象中,留在大山里,留在家人身边,她的人生就是这样的:


“我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将会如何:十八九岁时,我会结婚。爸爸将分给我农场的一个角落,我丈夫会在那里盖间房子。母亲会教我草药和助产的知识。现在母亲偏头痛发作不那么频繁了,又去给人接生了。我生孩子时,母亲也会来接生。我猜有一天,我也将成为一名接生婆。”


令人庆幸的是,塔拉并没有让自己的人生随波逐流,她没有重复母亲的命运,没有变成一名接生婆,她通过自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教育”给她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给她的人生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强大能量,让她的未来有了另外的可能。


看到塔拉的故事,我想到自己的一位年长的朋友,她曾经和我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就是我们在人生的牌局中,重新抓牌的机会。我这位朋友的母亲,年轻的时候是一位纺织女工,在国营的工厂工作,由于长期在环境嘈杂的车间里工作,所以形成了说话嗓门大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场合,和什么人说话,嗓门都很高,小时候她觉得妈妈这样很不好,就经常提醒妈妈,说话小点声,但妈妈却不以为然,还对她说:在车间干活,整天耳边就是机器轰隆轰隆的响,说话只能这样,但不要小看这工作哦,它可是铁饭碗,等你以后接我的班,从车间基层开始干,过不了多久,说话肯定也是大嗓门。


朋友说,她从小最大的愿望,其实是去学音乐,但在过去国营工厂职工的观念中,把孩子送到厂子,接自己的班,就是最稳妥的出路,而且是令人羡慕的,可是从初中开始,她就下定决心,不管家人怎么想,自己一定要努力考上音乐学院,给自己的手里换一套牌,跳出被设计好的人生,她不想在车间嘈杂的机器声里,寻求别人羡慕的“稳定”,她就是想让自己的人生与音乐为伴,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和家人不知道吵过多少次,自己不停的找老师、找学校,吃了很多苦、费了很大的力气,最终才如愿以偿,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她特别不能理解那些逼着孩子学钢琴、学小提琴的家长,在她看来,这样逼着孩子学东西,根本不是好的“教育”,如果在一个孩子自己的脑海中、想象中,没有他想要获得、想要改变的某种“未来”,那么教育就发挥不出真正的作用。


回到塔拉的故事,道理其实也是一样,教育之所以能改变塔拉的命运,就在于她有一种迫切的想要改变自我命运的渴望。谈到这种渴望,塔拉在书中写道:


“它们是由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选择。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没错,在塔拉看来,自己的人生中一切的获得、一切的改变,都是教育成就的。大概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这本书的英文书名。才叫做:Educated,也就是“教育”。读完塔拉的故事,我发现她尽管出身贫苦,但她对“教育”的理解,完全没有停留在“学会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的层面上,她甚至没有把教育和 “学历”、“成就”划上等号,在她看来,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自我创造、自我发现、自我成就、自我救赎,与这样的理解相比,我们那种单纯基于功利实用角度的教育理念,确实显得太单薄了。


教育是一个自我发现、培养自我意识和想法的过程


除了改变命运,在这本书中,塔拉还通过自己的求学经历证明了一道理,那就是:教育既可以使一个人融入社会,又可以让他变得与众不同。


由于塔拉从小没有受过学校公立教育,所以,她的思维没有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在剑桥读书的时候,她的论文经常令教授们惊叹不已,当别的学生都用固有的套路回答问题时,塔拉给出的观点总是十分独特和新颖。在塔拉看来,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使所有人都去获得一个单一的正确答案,而是要启发人们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到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敢于通过实证怀疑、审视已知的事物,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有一次,塔拉在接受《福布斯杂志》访谈时,谈到教育问题,做了这样一番表述:“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验和历史。任何人都该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接受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是同理心的深化、是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好的教育,那么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敬意,并发自内心的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塔拉有六个兄弟姐妹,其中有两个哥哥和她一样,通过自学,考上大学,离开原生家庭,过着正常人的生活,而剩余的四个兄弟姐妹,一直没有接受过任何家庭以外的教育,直到现在,他们仍然和父母一起,继续生活在爱达华偏僻小镇的那片垃圾处理场里,而曾经虐待过塔拉的二哥肖恩,在得知塔拉在剑桥上学后,甚至扬言要追杀塔拉。


当有人问塔拉是如何看待自己那几位没有接受教育的兄弟姐妹、如何看待他们对自己的偏见时,塔拉说:


“我爱自己的家人,但我的确认为这种分化是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断层线,它随着教育水平的分化日益明显。面对同样的问题,受过教育的人们是这样想,没受过教育的人们那样想的,然后,两个团体之间就产生了相当大的敌意,人们原本只是在事情上意见不一致,后来会慢慢转变,认为对方居心叵测,他们甚至不把另一边的人当做“人”来看待。我觉得这真的很让人不安,教育应该是一项普遍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这种权利”。


或许,正是由于塔拉所说的这种巨大断层的存在,塔特最后还是选择了和家人不再来往,从一定意义来说,塔拉和家人之间的问题,并不止是过去成长记忆中的情感羁绊,由于缺乏基本的价值观共识,塔拉知道自己与家人在未来也无法建立起真正的情感联结,而这实在是一种令人无奈而心痛的现实。在传统的观念中,我们一直认为:血浓于水、亲情大于一切,但是在塔拉的故事里,我们其实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思想观念的鸿沟带来的割裂,可能是没法填补的,面对这样的裂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心中留有一丝感怀,在现实中保持距离。


最后,再来说说这本书有趣的名字。《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取自《圣经·诗篇》中的一句话。据说,这个名字是塔拉亲自选定的,因为本书的原名”Educated“ 中文直译,只能写成《教育》或者《受教》,塔拉认为这都没法表达书中的含义,于是,她找到了《圣经·诗篇》中的一句话,原文是:“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翻译过来就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为中文译本的书名,这名字虽然读起来有点拗口,但它更接近这本书的精髓: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个人飞往自己内心的那座山。


说到这里,不得不讲一下书中少有的一段关于塔拉爸爸的温情片段:塔拉一家曾救助过一只野生的大角猫头鹰,但是那个受伤的猫头鹰发现自己被囚禁后,拼命的想要挣脱笼子,它拼命的拍打翅膀,甚至差点把自己拍打致死,塔拉一家没办法,只好将它放生,塔拉的父亲说:“这只猫头鹰和大山在一起,比和我们在一起更好。因为它不属于这里,我们也不能教它属于这里……”


就像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说的那样,“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光辉。”塔拉是一只关不住的鸟,她勇敢的飞向了远山,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远山,如果我们能发现那座远山,那么就应该像鸟儿一样,冲向广阔的天空,然后,向着那座远山飞去。


好了,塔拉的这本自传《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今天就讲到这里了,希望这本书中一些深刻的观点和想法,可以给你带去一些启发与帮助,带去一些温暖、感动和力量。


今天就分享到这儿了,我们下本书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