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读懂孩子的心》(上):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永远和他们站在一边

15《读懂孩子的心》(上):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永远和他们站在一边

00:00
13:08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永远和他们站在一边。

 

你好,我是包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书是《读懂孩子的心》。它的作者是以前中央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樊登读书”的创始人——樊登。

 

平时关注讲书节目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樊登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讲书人,他深入讲解过很多经典的教育、心理和人文社科类书籍,而且他本人还是个非常懂得教育的父亲,把儿子嘟嘟培养成了一位十分优秀的男孩,这本书就融合了众多经典教育类书籍里的精华内容,还结合了樊登本人在实际育儿过程中的经验与心得体会,相当是一本育儿方面的超级宝典,里面的内容能量密度是极高的。

 

读完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如果你之前没有读过什么育儿方面的书籍、对教育孩子的理论知识了解很少,那看这本书真可以说是一本顶十本:如果你特别忙、没有什么时间,只想读一本育儿方面的书,而且不想太费神啃“大道理”,那么就一定要看这本书。

 

接下来,我就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分成两个部分,分别给大家介绍讲解一下。


今天,我们来讲第一部分:尊重孩子的意志——用“引导”取代“命令”,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说到尊重孩子的意志,我们先来回想一些父母常见的行为:

 

比如:当孩子婴儿时期,总有一段时间他会喜欢吃自己的手指,大人总是担心手指太脏,赶紧给他拔出来,握住他的小手不让他再动。再比如:孩子在小的时候,喜欢走一些不平的地方,还特别喜欢往高的地方爬,家长总要一把孩子抱下来。

 

这些行为,在一般人看来都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手指脏放进嘴里怕有细菌,去稍微高点的地方玩太危险了,这都不行,不如就安安静静地待在大人身边。

 

这些是很小的事儿,大家都感觉无可厚非,但是往大了说,这种做法就是在不经意间阻碍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孩子吃手指、登高爬梯,其实都是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学习和实践,孩子的思想、能力的发展,都是通过这些看似有些“危险”的探索来完成的,作为家长,即便孩子还很小,我们也要从观念上尊重孩子的这种意志本能。

 

了解、尊重孩子的本能,这是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里讲到的重要观点,也是这本书的一个核心观点。

 

 

尊重了孩子的意志本能,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展开教育呢?加个提示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多倾听、多引导,少命令、少强制。

 

许多家长都抱怨:家里孩子不听话、行为很叛逆,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主要责任其实还在父母。

 

在平时和家长沟通时,我发现很多父母都把教育当成了一个单向的指令输出过程,总是强调:“我说了什么,但是他不听”,“我要求他怎样,但是他偏不”。我有时候会打断他们问:那你知道你家孩子想要什么吗?得到的回答通常是“他还能想要什么?不就谁都不管他、让他傻玩呗?”要么就是“他想什么不重要,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

 

这种“单边主义”式的管教方法,在家长中其实很普遍,这种管教最大的问题,就是完全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由意志,但实际上,亲子教育也是人际沟通的一种,而任何的沟通,都要建立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

  

家长应该怎样去理解孩子呢?基本的做法很简单,就是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

 

不要带着评判的态度去听、不要惦记着接下来要给他什么“指令”、强行要求他应该怎么怎么样,也不要去否定孩子的想法。因为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意志不被尊重,很可能以后也不想和你敞开心扉了。

 

我见过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经常脱口而出的一个词就是“少废话!”,说出这样话的家长可能觉得自己有一种行事果决、令行禁止的感觉,很有威信,但这其实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因为这会让他慢慢觉得:自己和家长说的话真的是“废话”,说了也没用,于是他以后可能在你面前习惯性选择沉默,有什么想法也不再说了,其实在日常的沟通中,孩子愿意和你说话,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表现,即便他说的内容很消极,至少这种行为是积极的。

 

怎么才能做到良好的倾听呢,主要应该注意三点:


第一,不要给孩子未经请求的建议,当孩子没有问你该怎么做时,你就不要说“你应该怎么做。


第二,不要轻易去和孩子谈论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孩子在讲他的事,你却在讲你的事,这不是好的倾听者。


第三,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不要让孩子觉得他的痛苦“不应该”。

 

做好具备这三种条件的高质量倾听,接下来,才能对孩子展开情感引导,说到这里,樊登就讲了他家孩子上幼儿园的一次经历。

 

有一天,他儿子发现自己的书包落在另一个家里了,没有书包怎么上学嘛,儿子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孩子的妈妈看到说:“有什么好哭的,为这么小的事哭,将来怎么做男子汉?”这其实就是忽视了孩子没有书包的紧张情绪,这一指责,孩子觉得更加委屈、难受,哭得更凶。因为觉得父母并没有打算帮他,也不理解他的感受,更无助了。

 

后来,樊登在送孩子的路上和孩子聊起来,说他理解孩子因为没有书包有些难过紧张,但现在可能快迟到了,他就问儿子:知道为什么要迟到了吗?儿子说:是在哭上浪费了时间,樊登顺着说:那你觉得哭有用吗?儿子答道:没有什么用,沉默了一会儿,儿子问:那什么样的情绪才有用?这时候,樊登开始告诉儿子:有用的情绪,应该是乐观的、积极的情绪,正向的情绪,痛苦呀、难受呀,这些消极的情绪,通常没有用,而且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这个例子,讲的就是在倾听、理解了孩子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引导方法。那么,如果孩子已经犯错了,我们要怎么办呢?书中的建议是:要学会强化积极转变

 

强化积极转变

 

强化孩子的积极转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夸孩子,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告诉他为什么是对的。口头表杨的方式特别有助于塑造孩子的行为。但千万不要轻易用物质来进行奖励,孩子做对了,你买东西给他,他未必知道自己是哪里做对了。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口头表扬,要利用好没有任何成本的“奖励”。

 

比如,孩子昨天很晚都不睡,今天只是比昨天稍微早了那么一点点,你都要夸他:哇,宝贝懂得听妈妈话了,宝贝比昨天早睡,早睡早起身体好,这样的宝贝最乖了。

 

当然,我们在表扬的时候态度要真诚,不要同样的事重复提及太多次,那样反而让孩子感觉不舒服。另外,表扬要越及时越好,而且表扬的形式最好要“多样化”。

 

很多家长认为:过多的表扬孩子会让他骄傲,所以变得特别吝啬表杨,只盯着孩子的错误不放,这样是没有办法和孩子建立亲密感情的。只有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的爱,他才会重视家长对自己的要求、才会“不忍心”让家长失望。

 

不肯悔改,有时候是叛逆的孩子伪装自己的一种表现,他们其实只是想得到父母的关注。如果只是一味的惩罚,孩子会慢慢适应惩罚的强度,以后对什么都无感了。加个提示音这也就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人是可以习惯一切惩罚的。

 

说到教育中的“规则”问题,书中的观点是,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当中,因为这能让他真正理解规则的意义,以及破坏规则后承担的后果。

 

比如,有一位家长跟我说了这样一个例子:她家孩子因为每天放学总着急要去找小朋友玩,所以总是不好好写作业,有一次甚至骗她说“学校没留作业”,后来被她发现了,她很生气,罚孩子多抄了一遍作业,孩子一边写一边哭,心里很不服气。没过多久,关于写作业的事儿孩子又说了一次谎,又被她发现了,孩子自己觉得有点恼羞成怒,哭着说:不就是多写一次作业吗!行!我今天不睡觉了!

 

看孩子情绪这么激烈,这位妈妈当时也很生气,但是她觉得这样和孩子“赌气”不是办法,而且孩子对罚写作业的事情这么抵触,可能也写不好作业了,应该换种方法,于是就把孩子叫到身边说:你上次就因为写作业说谎的事,被我罚过了,你当时是什么感觉?

 

孩子说:觉得累,烦!凭什么那么罚我?我又不是真不写,就是想先玩一会儿再写,为这就罚我写两遍吗?我都快累死了!

 

妈妈听了这番话,接着说:我知道写两遍作业让你很累,但是你觉得撒谎骗妈妈这件事,是不是错了?对此该不该有点惩罚呢?

 

孩子听到这儿,情绪稍微缓和了一点,点点头说:我错了,该罚,但就是不该写两遍作业。妈妈就问:那你想一个惩罚措施,好不好?孩子想了想说:从现在开始一个星期,我不碰手机了。于是在那一个星期,孩子的确没有玩手机,后来,他也再没犯过类似的错误。

 

这位妈妈管教孩子的方法,虽然还不是十分正确,但第二次的做法与第一次相比,已经很有进步了,至少孩子在参与制定“规则”的过程中,明白了规则的意义,也认识到了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一些相应的惩罚结束后,一定要告诉孩子:“我不喜欢的是你的某种行为,而不是你这个人,作为我们的孩子,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是不会变的。实际上,只有无条件的爱存在,惩罚才会有效否则,惩罚就会成为孩子叛逆的借口,他会说:“我之所以叛逆,就是因为你们根本就不爱我。” 书里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纪律是靠爱来维系的

 

在了解了孩子的本能,倾听了他们的感受之后,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去爱孩子,给到孩子足够的爱,自由和信任。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所以,用平常心去看待他们,相信他们骨子里是渴望变成一个好孩子的,他们只是需要引导。如果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到的都是指令,没有自由思考、试错的空间,那么孩子是无力去发展自己的。

 

所以,信任、自由和无条件的爱,是最重要的教育基石。我们尊重孩子的意志,就算孩子暂时不是特别优秀也要相信他们体内蕴含着野蛮生长的巨大能量。


好了,这一期我的解读就先到这里,下一期,我将继续带着大家细细品读这本《读懂孩子的心》,为更多迷茫的父母提供更多实用的育儿方法。

 

欢迎大家在课程 下方留言,我是包妈,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