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10 | 五祖寻找“接班人”:有所悟是要悟到什么

坛经10 | 五祖寻找“接班人”:有所悟是要悟到什么

00:00
14:46

116-坛经10 五祖寻找接班人有所悟是要悟到什么

一、知识点

1.法门:

法门,宗教用语,原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今泛指修德、治学或作事的途径。古称南门为法门。

基本含义

1、[initial approach to become a Buddhist believer]佛教用语,原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今泛指修德、治学或作事的途径。

2、古称南门为法门。如《谷梁传·僖公二十年》:“南门者,法门也。”

3、法门 (香港电台):香港电台一个以法律为主题的戏剧节目。

引证解释

1.指王宫的南门。

《谷梁传·僖公二十年》:“南门者,法门也。”范宁注:“谓天子、诸侯皆南面而治,法令之所出入,故谓之法门。”

2.宗教语。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亦泛指佛门。

《法华经·序品》:“以种种法门,宣示於佛道。”

宋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无言亭》:“慇懃稽首维摩诘 ,敢问如何是法门?”

清 昭连 《啸亭杂录·善禅机》:“﹝ 宪皇 ﹞又以张紫阳虽道教,其《悟真外篇》实通禅理,并着归入释藏中以广法门。”

2.舂谷:

舂谷,汉语词语,拼音是chōng gǔ,意思是舂捣谷物,古代女奴所服的一种苦役。

3.五祖血脉图(样图):



二、金句/精华笔记


1、我曾记忆,求法忌善密,阻祭厄,却同凡心,夺起圣位惜别。若不成绩,终不得法大难。


2、画一个人,且精变,相就是精变这样的这种名目的绘画作品在敦煌里边随处可见。


3、事业三经不知人之智,直登书记于南廊壁间,诚心所见。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咱们今天接着一起讲读佛教十三经之谈经。咱们选择坛经的第一品行有品来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读。在上一讲,咱们讲到惠能大师,在拜见了吴主红忍大师以后,红忍大师就派他到后面的马棚去干活了。荆门接着将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财踏堆。那会人一听吴主这么吩咐,就到了后院,碰到了一个修行人,这个修行人就派惠能去砍柴踏堆。对,就是要用脚踏地,是冲米的,古代的一种设施,能够把稻米的壳给冲掉。今天在有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还可以看到,今八月御主一日忽见会能曰,武师,鲁之剑可用,恐有恶人害鲁,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那慧能大师在这里,这个砍柴去舂米,这一干就干了八个多余。




红忍大师无主。有一天忽然碰见了慧能,就对慧能讲,我考虑你的一些见解是可用的,你的一些见解是不错的。我担心有坏人会害你,所以就不和你进行深一步的交谈。你知道吗?这段话还挺神秘,反映出当时的寺庙生活,生团的生活,其实还有它复杂的一面。惠能回答说,弟子亦知失忆,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说,弟子也知道师傅您的意思的,所以我平常就不敢到堂前去。堂前是指法堂,弘忍大师说法的。这个法堂或者弘忍大师住的类似于方丈室这样的地方,我这样就可以免得被人察觉。这个对话是很有意思的,主一日唤出盟人,总来有一天无主弘忍就把盟人都召集起来,总来就是召集到一起。说武向汝说,世人生死是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处理生死。




胡海,我对你们讲,世上的人生死是最大,你们这些人整天的只求种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不求这个跳出轮回,不求解脱,自信若迷,复合可救。如果你们自己的本性还在迷惑当中,你们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外面的所谓的福能有什么帮助?能有什么用?儒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波惹之性,各做一计来诚五看若物,大义附儒医法为第六主,你们现在个个散去,自看,自己去考虑一下自己的智慧,从本心智慧的本性里说你本身的智慧的天性里取智,从那里取出你的智慧来。




每人写一个寄字,寄语就是送,一般是这个四句一寄。佛经当中经常这样的,当然了,它的每一句有三言、四言、七言、五言,甚至还有更多字的,反正你就每人去写四句话,拿来我看。如果你们悟到了大意,如果从你们的寄送当中可以看出你们确实有所悟的,那么我就将我的依法传给你们,依法就是依博和传法法门都传给你们。你们当中被我判定的这个人就可以成为第六代主。火急速去,不得迟滞。你们赶紧散了,不要在这耗着思量,既不重用,见信之人,言下虚笺,你们不用费精神去长时间地思考的。思量既不中用,就是这个意思,费心思地去思考是没有用的。见性之人言下虚剑,能够体认到本性本心的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只言片语就能看出来了,就能显现出来了。若如此者,抡刀上阵亦得见之。真正能够见到自己本性的人,哪怕是上战场打仗,舞枪弄棒,生死之间那么紧张的时候,他也可以见到自己的本性。




别说你们现在都在寺院里了。众德处分,退而地相未约,大家听到这个处分的处分,这是一个当时的白话。就大家听到这样的安排,众人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处分就是安排,退而递相违约。退下来,大家叽叽喳喳纷纷就说我等众人不须诚心正意做骑江城和尚有何所依?我们这些人不需要花心思去用心写这个寄字的,写这个送的,我们写好了拿来呈送给会人。




和尚呈送给师傅,有何所意?没什么用,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的神秀大师兄。上座就是上座弟子,你坐在前面的神秀大师兄现在还是教授师,中国一直有这个传统的,大师兄可以代老师授徒,所以他是大师兄,也是教授师,这个依法依博法门必是他得到的。我被慢作寄送往用心里,我们去写什么寄送,白白花费心思了。




于人文语总结,悉心贤言,我等以后一指秀师何凡捉骑。大家听到了这样的意见以后,大家都把这个心给放下来了,都说我们这些人,反正今后都皈依神秀法师,要皈依我们的大师兄,也是我们的教授师。何凡坐骑,我们何必还要去写记字呢?神秀思维,那么神秀就在想了,诸人不成记者,唯我于他为教授师,我需坐骑将成。和尚说,其他的人不交作业,不把这个椅子交给弘忍法师,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他们不能写上的句子来和我来争这个依法,我倒是必须写一个记字的,拿来呈送给和尚,也就是呈送给五组弘忍大师。若不成,寂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如果我不写好的句子呈送给无主弘忍大师,他怎么会知道我心里的见解是深是浅呢?我曾记忆,求法忌善密,阻祭厄,却同凡心,夺起圣位惜别。若不成绩,终不得法大难。神秀就在想,我做了继子去交给吴主,如果是为了求法,那是好的,但是如果是为了去谋取六主的这个位置,那就不好。这样的话,和那些凡夫手指费尽心机去争夺祖师之位有什么区别?但是如果不写好的继子成交上去,我又得不到法门,得不到五组弘忍传我法门,难啊难啊。这就是神秀当时的心理活动。




五祖堂前有布朗三间,你请供奉卢征画能且经变相及五组血脉图流传供养。在无主的法堂前有大概这样三开间的这样的一个走廊,那么当然有墙那边本来是打算请供奉卢征供奉,当时把画师什么的都称为供奉的,就类似于今天的师傅,原来是准备请这个卢征师傅在这里画图,画一个人,且精变,相就是精变这样的这种名目的绘画作品在敦煌里边随处可见。




那么以及画一个五组血脉图,那五组血脉图可能是用来描绘五组弘忍大师的法脉的。这样的一个图画在上面可以流传,供养神秀坐骑,乘以速度愈成。行至堂前,心中恍惚,片生汗流。你成不得神秀把祭祀写好了,几次想成交给红忍大师。走到红忍大师的法堂前,心里感到恍惚不安,汗流蔓生。想送,但是老下不了这个决心。前后今四日 13 度,成绩不得这样。前前后后过了 4 天,一共有 13 次想成交这个计资,但是终究没能成交上去。




秀乃思为不如向廊下输著,从他河上看见忽略道好,祭出礼拜云是秀坐落到不堪妄相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河道。神秀在这个犹豫纠结当中,他动了一个心思,他说为什么不把我所写的记字写到法堂前的走廊的墙壁上,我也不交给和尚,我就写在那,就让和尚看到。如果说写得好,我就出来礼拜就承认是我神秀所做的。如果师傅说写的不好,那么呢,就算我在这个山里边白白修行了几年,白白地受人礼拜,这样的话,还谈得上什么修道?如果做一个记者,老师都不认可,那还谈到什么修道的?这就是神秀在当时的心理活动。




事业三经不知人之智,直登书记于南廊壁间,诚心所见。那天晚上三更时分,三更天不让人知道神秀自己手里拿着灯,在走廊的这个墙壁上就写下了他拟好的那首寄字,那个寄语诗句,用这个寄字来诚心所见,就是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见解。这个继子就是非常有名的发生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情妇,事物时惹尘埃。他把这个肉身认定就是菩提树,而自己的心像明镜一样,他时时地去把这个镜子擦亮,不要使他招惹尘埃蒙尘这样的一个句子。这个句子我们一听就知道这是强调修行的次第,强调精进,强调果实勤奋的修行,是这样的一种观点。那么这首纪子是否得到了 五祖弘忍的印?可我们留待下一讲为您讲述。这一讲就为您先讲到这里,感谢您的淬听。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咱们今天接着一起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坛经》。咱们选择《坛经》的第一品,行由品,来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读。


在上一讲,讲到慧能大师,在拜见了五祖弘忍大师以后,弘忍大师就派他到后面的马棚去干活了。


经文接着讲:“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慧能一听五祖这么吩咐,就到了后院,碰到了一个修行人,修行人就派慧能去砍柴踏碓,碓,就是要用脚踏的,是舂米的一种古代的设施,能够把稻米的壳给舂掉,今天在有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还有可以看到。


“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慧能大师在这里砍柴、去舂米,这一干就干了八个多月。


弘忍大师,五祖有一天忽然碰见了慧能,就对慧能讲,我考虑你的一些见解是可用的,你的一些见解是不错的,我担心有坏人会害你,所以就不和你进行深一步的交谈,你知道吗?这段话还挺神秘,反映出当时的寺庙生活,僧团的生活其实还有他复杂的一面。


慧能回答说:“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说弟子也知道,这个师父您的意思的,所以我平常就不敢到堂前去。堂前,是指法堂,弘忍大师说法的法堂,或者弘忍大师住的类似于方丈室这样的地方,我这样就可以免得被人察觉。这个对话是很有意思的。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有一天五祖弘忍就把门人都召集起来,总来召集到一起,说:“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我对你们讲,世上的人生死事最大。你们这些人整天的只求种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不求跳出轮回,不求解脱。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如果你们自己的本性还在迷惑当中,你们不了解自己的本性,外面的所谓的福德有什么帮助?能有什么用?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你们现在各个散去,自己自看,自己去考虑一下自己的智慧。


从本性、智慧的本性里,说你本身的智慧的天性里,取自,从那里取出你的智慧来,每人写一个偈子。偈语就是送颂,一般是四句一偈,佛经当中经常这样的。当然了,它的每一句有三言、四言、七言、五言,甚至还有更多字的。


反正你就每人去写四句话,拿来我看。如果你们悟到了大意,如果从你们的偈颂当中,可以看出你们确实有所悟的,那么我就将我的衣法传给你们,衣法就是衣服和传法,法门都传给你们。你们当中被我判定的这个人,就可以成为第六祖。


“火急速去,不得迟滞。”你们赶紧散了,不要在这耗着。“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你们不用费精神去长时间的思考的。思量既不中用,就是这个意思。费心思的去思考是没有用的。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能够体认到本性、本心的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只言片语就能看出来了,就能显现出来了。


“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真正能够见到自己本性的人,哪怕是上战场打仗,舞刀弄棒,生死之间那么紧张的时候,他也可以见到自己的本性的,别说你们现在都在寺院里了。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大家听到这个处分,得处分,这是一个当时的白话,就大家听到这样的安排,众人接受了这样的安排,处分就是安排。退而递相谓曰,退下来。


大家叽叽喳喳纷纷就说:“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我们这些人,不需要花心思去用心写偈子的,写颂的,我们写好了,拿来呈送给弘忍和尚,呈送给师父,有何所益,没什么用。


“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神秀大师兄,上座就是上座弟子,弟子你坐在前面的,神秀大师兄,现在还是教授师。中国一直有传统的,大师兄可以代老师授徒,所以他是大师兄,也是教授师。衣法,衣钵法门,必是他得到的。


“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我们去写什么偈颂,白白花费心思了。“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大家听到了这样的意见以后,大家都把心给放下来了。都说,我们这些人反正今后都皈依神秀,发誓皈依我们大师兄,也是我们的教授师,何烦作偈,我们何必还要去写偈子。


“神秀思惟”,那么神秀就在想了:“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说其他的人不交作业,不把偈子交给弘忍法师,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他们不能写上的偈子来和我来争衣法,我倒是必须写一个偈子的,拿来呈送给和尚,也就是呈送给五祖弘忍大师。


“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如果我不写好的偈子呈送给五祖弘忍大师,他怎么会知道我心里的见解是深是浅呢?


“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神秀就在想,我做了偈子,去交给五祖,如果是为了求法,那是好的。但是如果是为了去谋取六祖的位置,那就不好,这样的话和那些凡夫俗子费尽心机去争夺祖师之位有什么区别?但是如果不写好了偈子承交上去,我又得不到法门,得不到五祖弘忍传我法门,难!这就是神秀当时的心理活动。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在五祖的法堂前,有大概这样三开间的这样的一个廊,走廊。那么当然有墙那边,本来是打算请供奉卢珍,供奉呢?当时把画师什么的都称为供奉的,这是一个就类似于今天的师父。


原来是准备请卢珍师父在这里画图画,一个是《楞伽经》变相,变相就是经变,这样的这种名目的绘画作品,在敦煌里边随处可见。那么以及画一个《五祖血脉图》,《五祖血脉图》可能是用来描绘五祖弘忍大师的法脉的这样的一个图,画在上面可以流传、供养。


“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神秀呢,把偈子写好了,几次想呈交给弘忍大师,走到弘忍大师的法堂前,心里感到恍惚不安,汗流满身。想送,但是老下不了这个决心。“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这样前前后后过了四天,一共有十三次,想呈交偈子,但是终究没能呈交上去。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神秀在犹豫纠结当中,他动了一个心思,他说为什么不把我所写的偈子,写到法堂前的走廊的墙壁上?


那么我也不交给和尚,我就写在那,那么就让和尚看到,如果说写得好,我就出来礼拜,就承认是我神秀所作的。如果师父说写的不好,那么就算我在山里边白白修行了几年,白白的受人礼拜,这样的话,还谈得上什么修道,如果做一个偈子老师都不认可,那还谈上什么修道?这就是神秀在当时的心理活动。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那天晚上三更时分,三经天。不让人知道,神秀自己手里拿着灯,在走廊的墙壁上就写下了他拟好的那首偈子,偈语四句,用偈子来呈心所见,就是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见解。


这个偈子就是非常有名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把肉身认定就是菩提树,而自己的心像明镜一样,他时时的去把镜子擦亮,不要使它招惹尘埃,蒙尘。


这样的一个偈子,这个偈子我们一听就知道,这是强调修行的次第,强调精进,强调累时勤奋的修行,是这样的一种观点。那么这首偈子是否得到了五祖弘忍的认可呢?我们留待下一讲,为您讲说。这一讲就为您先讲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Frank

    善哉。🙏钱老师 仁者讲经,犹如真金。有幸得闻,欢喜至甚。 关于《坛经》,小可有一个未经深思的小疑虑---《坛经》是由六祖慧能的弟子们(比如法海大师)在听六祖在光孝寺菩提树下讲经而记录下来的,应该没错吧?那么问题来了~关于五祖宏忍大师传衣钵的情节,神秀大师在写那首偈子时的心理活动“神秀思惟”~“大难大难”...那些又是谁揣度出来的呢?难不成也是六祖慧能大师自己度出来的?或者是慧能大师的弟子们私下里自作主张,自己当编剧编出来的?怪哉怪哉。 叨扰了,望钱老师不吝赐教。🙏

    萧某 回复 @LFrank: 也许神秀大师自己讲过

  • 菩提的刀

    这样写算不算自赞毁他

    听友482755819 回复 @菩提的刀: 只为传法,借用方便而已

  • 张勇泉

    秀禅师是一个修行的人,修者以行至性。一个修字无论修到何种境界,都还是以自我的视角和认知模式去看待,去理解万法。 秀禅师是一个被教导人向善的佛教教义束缚住的佛教徒。此时的他还执着清与浊,善与恶之相。

  • 稠州牧歌

    神秀还是放不下。

  • 柳承阳古琴艺术

    学习了

  • 玄妙自然

    行者其名也,无得非其名。

  • 苏菲传人

    感谢您的讲解。

  • 大山_Nro

    在家也可做佛!!!

  • qhl7ygqy5w9hy4uj90e3

    感恩钱文忠老师的讲解,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听友245724826

    禅宗文化深入中国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