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11 | 佛性不受时空的限制,在于内心体认

坛经11 | 佛性不受时空的限制,在于内心体认

00:00
14:32

117-坛经11  佛性不受时空的限制,在于内心体认


一、知识点


1.业障:


业障,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è zhàng,佛教语,指妨碍修行正果的罪业,比喻人的罪孽。詈词。它指责他人他物为恶果、祸患的根源。梵语Karmavarana。出自南朝梁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昙无谶》:进更思惟:“但是我业障未消耳。”


“业”,梵语为羯磨,有造作之意。指我们人类以身、口、意三业所造作善恶是非的一切行为。所谓“障“,即是障蔽。无明为造业的根本,我们众生因无明而生烦恼,使意念不净,意不净而懈怠,因懈怠而不精进,因不精进而失禅修,因不禅修,而无法得定,即离圣道。所以说,烦恼能障碍行者超凡入圣。


2.虚妄:


虚妄,汉语词汇,拼音:xū wàng,意思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1、汉 王充 《论衡·书虚》:“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於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睹真是之传与虚妄之书相违,则并谓短书,不可信用。”


2、三国魏.曹植〈辨道论〉:纳虚妄之辞,信眩惑之说,隆礼以招弗臣,倾产以供虚求。


3、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善恶之行,祸福所归。九流百氏,皆同此论,岂独释典为虚妄乎。”


4、明 刘基 《松风阁记》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


5、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祥瑞图谶,皆虚妄之事,奈何以虚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业乎。


6、叶圣陶 《倪焕之》二十:“一切根本的根本若不究诘一下,重新估定的评价能保没有虚妄么,万一有虚妄,立足点就此消失。”


3.佛性:


佛性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fó xìng,佛教术语,意思是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和法性、实相、如来藏等概念,义一而名异。佛性不仅佛有,一切众生都有。


《大乘玄论》卷三称:“经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实际等,并是佛性之异名。”《涅槃经》也说“佛性有种种名,于一佛性,亦名法性、涅槃,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严三昧、师子吼三味”。


【佛教术语】佛指觉悟,性,意为不变。大乘佛教的一些经典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佛性一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内涵。诸家依《涅盘经》一般说有三因佛性:


1、正因佛性,即中道实相、真如法性的理性;


2、了因佛性,即照了二谛的般若智慧;


3、缘因佛性,则是配合了因智慧开发正因的六度万行的功德行愿。


佛性是因,成佛是果,要圆满具备此三因方能成佛。又有三种佛性说:


1、自性住佛性,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改变,一切众生皆具此理;


2、引出佛性,依禅定智慧修行之力,本有佛性逐渐显现而引出者;


3、至得果佛性,修因圆满,至成佛时,本有的理体佛性彻底显现。


二、金句/精华笔记


1、密无上菩提了不可得。从你这样的见解来看,你要想悟到无上的菩提是不可能的了无上菩提须得言下是自本心,见字本性,不生不灭。


2、既是真实,若如是见,既是无上菩提之自信,也其实是无主。


3、没有挚爱事物的本性真实事物因为本性真实,因而一切万法真实不虚,如实呈现,体现真如佛性,自心如实呈现,就是真实。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波惹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接着一起讲读佛教十三经之谈经。在上一讲,咱们讲到神秀大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走廊的墙壁上写下了自己写的寄语。这个寄子在历史上非常有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情妇,事务时惹尘埃。那么这个行有品。接着讲到秀书记了遍,却闺房人事不知。神秀大师写好了这个集子以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大家都不知道修复思维,那神秀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他又想无主。明日见祭欢喜,既与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夙夜仗重不合,得法,胜意难测。他想无主也就是红忍大师明天见到了这个机子,如果欢喜的话,那么就是我和佛法有缘。如果吴主说这个句子写得不怎么样,那么当然是我自己迷惑,我因为业障深重,没有资格接受传法。总之,无主的心意难以揣测。




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惊。神秀就这么思来想去,在房子里坐立不安,一直到 五更十分,就熬到天亮了。主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信。这个无主弘忍大师,他实际上早就知道,他这个大弟子神秀实际上是还没有入门,还不见自信,没有能够见到自己的清净本性。当然,我们一定要牢记,坛经是惠能门下弟子,根据惠能的讲法后来汇编而成的,所以他反映的应该是惠能一派慧能弟子们的看法,不一定就是当时的历史事实。




无主弘忍怎么看神秀的,恐怕还是比较复杂的,对吧?这个咱们按下不表,因为咱们在这里讲读的就是坛经的第一品行,有品天明主患卢供奉,来向南廊,必奸,绘画图像,忽见奇迹。天亮了,吾主弘忍大师就把这个卢供奉,也就是卢化氏给叫来了,让他在这个南面的走廊的墙壁上绘画。就在这个时候,屋主突然看到了写在墙壁上的神秀的这个寄语报言。供奉却不用话,劳而远来。金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吴主看到了以后,就对这个卢征,也就这个画师讲供奉,哎呦,画师,你不用再画了,辛苦你白来一次,远道而来。佛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相都是虚妄的,那么当然你画的图像也是虚妄的。但留此记与人宋词,那么不要把这个绘画,要把这个寄语给覆盖掉的,这个寄语也是写在墙上的,且保留下这个寄字,让大家来宋词,以此计修,免堕恶道。以此计修,有大利益。你如果按照这个机制来修行,你就不会堕落恶道。你依据这个记者来修行,会有大利益。令盟人助乡,李靖敬颂奇迹。既得见信,吴主就下令让盟人们都点上了香来致敬。大家都来宋词这个继子,那么只要宋了这个继子,就可以了解自己的本性。你看这一段的描写非常曲折的,吴主也认为神秀大师的这个记者还是有大利益的,依他修行还是可以让人免于堕入恶道的。换句话说,无主弘忍对神秀的这个纪子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或者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持赞赏肯定的态度。




门人送祭,皆叹善载。无主门下的人送完了这个祭祀,都说,好啊好啊。主山经幻秀入堂问曰,祭祀汝作夫?吴祖在上青天的时候,把这个神秀叫到自己的法堂里,就问他,这个纪子是你写的吗?秀颜时事秀作,不敢妄求主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神秀说,确实是神秀我写的,我不敢往求主位,我不敢去狂妄的贪求六主这样的位置,我只不过希望和尚师傅您慈悲,看一看弟子我还有没有一点智慧。




在公开场合,吴主弘忍对神秀的这个继子基本上是肯定的。然而这样的一个场合三,今天又是在无主自己的法堂里,师徒两人旁边没有外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屋主就坦率地直言了。吴主说,汝作此计,未见本性,直到门外,未入门内。你写的这个句子还没有洞见本性,你只不过是到了门外边,还没有登堂路,是进入门内门外汉,门内汉这样的典故就是出自佛经,特别是出自禅宗语录。




我们在这里顺便提一句,如此见解,密无上菩提了不可得。从你这样的见解来看,你要想悟到无上的菩提是不可能的了无上菩提须得言下是自本心,见字本性,不生不灭,与一切时钟念念之献万法无志,一争一切,争万境之如之心。既是真实,若如是见,既是无上菩提之自信,也其实是无主。接着在开市了,无主讲所谓的无上菩提,是要在当下施兴见信,认识到本心中的佛性,没有升起,没有毁灭,在任何时候,在每一个念头当中,也就是说时时刻刻,无处不在,你都能清楚明白的了之。一切的事物,一切的现象,相互融通,没有挚爱事物的本性真实事物因为本性真实,因而一切万法真实不虚,如实呈现,体现真如佛性,自心如实呈现,就是真实。如果有了这样的见解,就是体正了,或者你了了无上菩提的本性。这一段话是东山法门的法要,其就是你要体现真如佛性,要由自心如实地呈现,这就是真实无上的觉悟,就必须在当下施行见信。你要认识到佛性无生无灭,佛性不受时空的限制。你要认识到这样的一点,有当下体认,有自新体认。那么吴主弘忍接着说,如同去一两日,思维更作一计,将来吾看汝纪落入得门副主席法,那么这个红忍还是没有一棒子把这个神秀给打死。他说,你且回去再想个一两天,再写一首句子拿来我看。如果我认为你入门了,那么我就将衣法托付给你,也就是把衣钵和法门传给你。




神秀作礼而出,又今数日,坐骑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落。神秀行完了礼,告辞而出。经过了几天,他写不出另外一首气,心中感到恍惚,神思不安,好像在梦中一样,飘飘忽忽,坐卧不宁。夫两日,有一童子予堆访过,唱诵奇迹。又过了两天,有一个童子就是这个,也是在庙里边的。这个小孩经过惠能大师舂米的这个堆房,嘴里边唱诵着神秀的这个技字,会能一文,便知此计未见本性。虽魏蒙教授早诗大意,遂问孔子曰,宋者知机慧能一听就知道这个机制还没有能够动之本性,还没入门,虽然没有人教过他这个机子,但是惠能已经了解了他的大意。于是惠能大师就问,这个同志,你送的是什么?记者孔子曰,而这葛辽不知,说那个童子对慧能大师,因为他是一个做粗活的,在那里聪明砍柴的,那根本这个童子对他没有敬,就说你这个葛聊,你不知道大师眼世人生死是大,欲得传父医法,令门人坐起来看,若无大义,继父医法为第六主。那么这个童子就帮红忍大师当时的这个做法,对惠能大师复述了一遍。




神秀上左与南阳必上书无相机,大师令人背诵,以此技修,免堕恶道,以此计修有大利益。神秀大师兄就在南走廊的墙壁上写下了这个祭祀大师,这是指红忍无主教大家背诵,依照这个继子修,就可以免多恶道,依照这个继子修,就有大利益。这个童子当然只知道红忍大师在大庭广众之下对这首继子所做的评语,他当然不知道红忍大师私下对神秀大师所说的话。惠能曰,我亦要送此皆来生源上人,我此踏堆八个月余,未曾行到长前,望上人引至祭前,礼拜会能讲,而我也要持送这个机子,能够结来生之源。上人,这个是惠能对这个瞳子用了一个很高的尊称,他为上人,而这个瞳子称慧能为葛辽。大家这个一比,这个高下就知道了,高下就立判了。那么上人我在这里他堆舂米已经 8 个多月了,我从来没有到法堂前面去过,希望上人宁能够给我引路,带我到这个寄语面前去礼拜。那么惠能大师去礼拜了,这个寄语以后又发生了什么呢?咱们留待下一讲再为您讲解。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读到这里,感谢您的捶听。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接着一起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坛经》。

在上一讲,咱们讲到神秀大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走廊的墙壁上写下了自己写的偈语。这个偈子在历史上非常有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那么这个行由品接着讲到:“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神秀大师写好了偈子以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里,大家都不知道。

“秀复思惟”,神秀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他又想:“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他想五祖也就是弘忍大师,明天见到了偈子,如果欢喜的话,那么就是我和佛法有缘。如果五祖说,这个偈子写得不怎么样,那么当然是我自己迷惑,我因为业障深重,没有资格接受传法,总之五祖的心意难以揣测。

“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神秀就这么思来想去,在房子里坐立不安,一直到五更时分,就熬到天亮。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五祖弘忍大师,他实际上早就知道他大弟子神秀实际上是还没有入门,还不见自性,没有能够见到自己的清净本性。

当然我们一定要牢记,《坛经》是慧能门下弟子根据慧能的讲法,后来汇编而成的。所以它反映的应该是慧能一派,慧能弟子们的看法,不一定当时的历史事实。五祖弘忍怎么看神秀的,恐怕还是比较复杂的,对吧?咱们按下不表,因为咱们在这里讲读的就是《坛经》的第一品行由品。

“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天亮了,五祖弘忍大师就把卢供奉,也就是卢画师给叫来,让他在南面的走廊的墙壁上绘画。就在这个时候,五祖突然看到了写在墙壁上的神秀的偈语。

“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五祖看到了以后,就对卢珍也就这个画师讲,供奉画师,你不用再画了,辛苦你白白来一次,远道而来。佛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有相都是虚妄的,那么当然你画的图像也是虚妄。

“但留此偈,与人诵持。”那么不要把,绘画要覆盖,把寄语给覆盖掉了吗?偈语也是写在墙上的嘛。且保留下偈子,让大家来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你如果按照这个偈子来修行,你就不会堕落恶道,你依据这个偈子来修行,会有大利益。

“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五祖就下令让门人们都点上了香,来致敬,大家都来诵持这个偈子。那么只要诵了这个偈子,就可以了解自己的本性。

你看这一段的描写非常曲折的,五祖也认为神秀大师的偈子还是有大利益的,依它修行,还是可以让人免于堕入恶道的。换句话说,五祖弘忍对神秀的偈子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或者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持赞赏肯定的态度。

 “门人诵偈,皆叹善哉。”五祖门下的人诵完了偈子,都说好,好。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五祖在三更天的时候,把神秀叫到自己的法堂里,就问他,这个偈子是你写的吗?

“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神秀说,确实是神秀我写的,我不敢妄求祖位,我不敢去狂妄的去贪求六祖这样的位置,我只不过希望和尚,师父您慈悲,看一看弟子,我还有没有一点智慧?

在公开场合,五祖弘忍对神秀的偈子基本上是肯定的,然而这样的一个场合,三更天,又是在五祖自己的法堂里,师徒两人,旁边没有外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五祖就坦率的直言了。

五祖说:“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你写的偈子还没有洞见本性,你只不过是到了门外边,还没有登堂入室,进入门内。

门外汉,门内汉,这样的典故,出自于佛经,特别是出自于禅宗语录,我们在这里顺便提一句。“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从你这样的见解来看,你要想悟得无上的菩提是不可能的了。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其实是五祖接着在开示了。

五祖讲,所谓的无上菩提,是要在当下识心见性,认识到本心中的佛性没有生起没有毁灭,在任何时候,在每一个念头当中,也就是说时时刻刻无处不在,你都能清楚明白的了知,一切的事物,一切的现象,相互融通,没有滞碍,事物的本性真实,事物因为本性真实,因而一切万法真实不虚,如实呈现,体现真如佛性,自心如实呈现,就是真实。如果有了这样的见解,就是体证了、或者你了知了无上菩提的本性。

这一段话是东山法门的法要。其就是你要体现真如佛性,要有自心如实的呈现,这就是真实。无上的觉悟,就必须在当下识心见性,你要认识到佛性无生无灭,佛性不受时空的限制,你要认识到这样的一点,要当下体认,由自心体认。

那么五祖弘忍接着说: “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这个弘忍还是没有一棒子把神秀给打死。他说,你且回去再想个一两天,再写一首偈子,拿来我看,如果我认为你入门了,那么我就将衣法托付给你,也就是把衣钵和法门传给你。

“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神秀行完了礼告辞而出。经过了几天,他写不出另外一首偈子,心中感到恍惚、神思不安,好像在梦中一样,飘飘忽忽,坐卧不宁。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又过了两天,有一个童子也是在庙里边的小孩,经过慧能大师舂米的堆房,嘴里边唱诵着神秀的偈子。“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

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慧能一听,就知道这个偈子还没有能够洞知本性,还没入门,虽然没有人教过他这个偈子,但是慧能已经了解了它的大意。于是慧能大师就问这个童子,你诵的是什么偈子?

“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说童子对慧能大师,因为他是一个做粗活的嘛,在那里舂米砍柴的嘛,根本这个童子对他没有敬,就说你这个獦獠你不知道:“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

那么这个童子就把弘忍大师,当时的做法对慧能大师复述了一遍。“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神秀大师兄,就在南走廊的墙壁上写下了偈子,大师,这是指弘忍五祖,叫大家背诵,依照这个偈子修,就可以免堕恶道,依照偈子修就有大利益。

这个童子,当然只知道弘忍大师在大庭广众之下,对这首偈子所作的评语,他当然不知道弘忍大师私下对神秀大师所说的话。

“惠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慧能讲,而我也要持诵这个偈子,能够结来生之缘。

上人,这个是对慧能对童子用了一个很高的尊称,称他为上人,而这个童子称慧能为獦獠,大家一比,高下就知道了,对吧?那么上人,我在这里,踏碓舂米已经八个多月了,我从来没有到法堂前面去过,希望上人您能够给我引路,带我到偈语面前去礼拜。

那么慧能大师去礼拜了偈语以后又发生了什么呢?咱们留待下一讲在为您讲解。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读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f1967

    他自己不说谁知道?一看一看就是编的。

  • soleil1008

    坛经对神秀大师的记载好狭隘啊 教派斗争痕迹这么重

    听书得书 回复 @soleil1008: 从神秀和慧能这两首来看,针对性明显,南北两派是有争高低之分,估计不是两位高僧对答,而是他们的门派之人所作。

  • 水慢花闲

    神秀的心理活动的描述很不真实,内心活动慧能是怎么知道的哦?还具体到神秀想十三次递偈子给师父,却因犹豫而作罢,慧能怎么确定神秀不是犹豫了十二次或十四次,而是十三次?顶多是他猜的。把猜得当真的说,往轻里说不厚道,往重里说涉嫌编造。必竟是经,怎么会这样?

  • 1396391onby

    《坛经》11集后面没有了。听不到了,怎么办?

    钱文忠 回复 @1396391onby: 小助手:课程还在持续更新,每周一三五更新。至200集

  • 吃茶听禅

    没有神秀禅师的铺垫和衬托,恐怕就没有惠能禅师后来的成绩

  • 十方天黑

    就像促销广告!不要9998,不要998,也不要98!今天只要9.8!只要9.8带回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了!!! 还是觉得神秀大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许是根性不够吧!

  • 旧山松竹_9y

    怎么全部是些不关键的?讲点经文智慧行不行

  • 听书人小莫

    这个按下不表

  • 温哥华泛熊

    感谢感恩钱教授!

  • 远镝王

    感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