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今译:第一诗人带来的奇迹

《离骚》今译:第一诗人带来的奇迹

00:00
29:29

课程金句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上一课我们讲到了中国文脉记忆序列的第三课,叫诸子文笔。我把诸子在文学品位上的等级做了一个简单的划分,我把庄子放在第一位,我又把庄子的一篇代表作《逍遥游》翻译成了现代散文给大家朗读了一下,大家一定留下了一个印象,留下印象以后,我们大体知道,在那个时候庄子为代表的文脉是怎么回事。


那么,再加上文脉当中不同的景象,那我上次讲到的,像非常干脆利落的、像天上的命令一样的老子,像温柔敦厚的孔子,又像长江大河一般的孟子,这个加在一起,我们就非常知道到底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所倡导的文脉是多么精彩,而且再加上像两个风风火火的行动者,墨子和韩非子这样的人物加在一起,我们应该知道,那个时候,中国文脉实在是气象万千,而且很有力度。


长江流域的文学代表 

我们现在讲第四课,叫楚辞。大家如果看我的一本书《中国文脉》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留下这么个印象。我在讲诸子百家的时候,我说文化品位最高的是庄子。但是这是在讲诸子百家,如果讲整个先秦时代,文学水平最高的,还不是他。那是谁呢?是南方的一个人,他叫屈原。


我曾经讲过,屈原他是代表长江出现在当时的中国的文化版图上。我们前面讲的无论是《诗经》,无论是诸子百家,基本上属于黄河文化,现在是我们山东、安徽,特别是河南这三个地方的交界处了,所以一般我们都认为是在商丘附近的河南地区,但是这个好像还有一点争议。反正,总的说来是属于黄河流域,其他好多人都属于山东的,所以山东的人也属于黄河流域。但是,屈原他是代表长江,他是出生在我们现在的长江最险峻的地方,像宜昌那一带,我多次到过屈原的家乡,去参观。 


他后来行进的地方也主要在长江流域,他到过黄河流域,我曾经写过他到过稷下学宫,没有太多的记载。但是我想象,这么一个穿着奇怪的服装,讲着南方口音,样子又特别南方化,屈原应该是长得很漂亮的一个人,出现在黄河流域,稷下学宫那么多黄河流域学者的时候,他到底他们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这难以想象了,可能会有一些冷落,也可能有一些惊讶,也可能发生过某一些非常高兴的事情,也可能发生过某一些不太高兴的事情等等,不太知道。


反正,长江流域的代表者去访问过黄河流域了,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叫两河文化,比如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文化,我们印度文明,我们有的时候讲印度河和恒河,也是两河文明,中国也是两河文明,就是黄河和长江。 


那么,当我们讲到屈原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这么说,我们到现在为止,前面讲的其实更多的是黄河文明,一直讲到屈原,讲到中国文脉的南方脉象,他的美丽、浪漫、华

贵、神秘,这几个方面都超过了北方脉象。


这个在文学上的代表物就是楚辞,楚辞简单说来,是一种以楚地的歌谣、巫风、乐辞为基调,后来有贵族的文士加入,创作而成的那种诗歌。


楚辞的基础记忆 

对于这个,我们有几个问题需要进入我们的基础记忆。


基础记忆的第一条,我们要明白屈原是中国的第一诗人。大家一定要问,你花那么多时间讲《诗经》,那为什么是《诗经》里边没有出现第一诗人,第一诗人是屈原呢?


因为《诗经》严格讲,其实是一种集体创作,尽管里边也有整理者,有署名者,有依托者,各种各样,而且有一些我上次讲到,有一些诗的作者,我们都还可能判断是女性;但是在那么多集体创作时间又比较长的情况下面,我们找不到明确而具有自己风格的个体诗人,它是个集体创作的一个诗的结合体,它里边包括了采风,包括了整理,包括了谱乐,等等,这些工程都加进去,所以它是一个按照我的说法叫黄河平原的一种集体的小合唱。很多人都参与了,很多地方都流传了,但是你找不到一个可以有充分代表性的那个诗人。诗人,一个要明确,一个必须具有自己个人的独特的风格,而且是一以贯之的风格。


到屈原,这个人出现了。所以由诗到诗人,这个中国文脉由一种集体的组合变成了个体精神的集中,这样的话,就获得了新的生命。所以,屈原为代表的叫个体精神的创造者,也等于开创了后面的历史,开创了诗歌的历史。 


这个基础记忆的第一点,大家记住了,屈原是中国的第一诗人,《诗经》严格讲起来是集体创作,署名有几个署名,主要是整理者、采风者。


基础记忆的第二点,《离骚》是屈原的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作品,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几遍。


读屈原《离骚》的时候,我还是要读我自己的《离骚》今译,因为这个现在比较有名了,每次端午节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在朗读,在网上、在现场,都在朗读,叫“余翻离骚”,那就是我翻译的当代散文的《离骚》,这大家可以熟悉一下,通过熟悉以后,直接要接触到屈原的本文。而《离骚》的本文如果能够读通的话,能够背熟一些句子的话,那是一种享受。


第三个,希望大家能够了解的是屈原的《九章》,文章的章,《九章》,它是抒发生平的感受,与《离骚》相呼应的。其中包括《惜诵》、《涉江》、《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等等,比较重要的是《涉江》、《怀沙》和《橘颂》。


第四个希望大家能够记住的叫《九歌》,屈原的《九歌》,它是歌颂神明的,但是在歌颂神明的过程当中又赞美了苍茫的恋情。其中的《东皇太一》写的是天神,其中的《东君》写的是日神,其中《云中君》写的是云神,其中《湘君》和《湘夫人》写的是湘水的配偶神,《大司命》写的是寿神,《少司命》写的是子嗣之神,《河伯》写的是河神,《山鬼》写的是山神,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之曲。这也非常好,《九歌》。好多朋友希望我把《九歌》也翻译出来,我现在因为时间不够了,还没有认真的翻,那我所以先把《离骚》翻译了,这个也是极美的。


第五个希望大家记住的,是屈原的一个重要作品叫《天问》,问问题的问,向山川大地,向天命人世,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我前面讲到就庄子,比屈原大一点的庄子,他由于提问成了诸子百家当中的第一名,他比回答问题的人水平更高,提问者有的时候比回答问题的人水平更高,大家理解这一点。提问,问是开天辟地了,回答问题很可能是开天辟地以后所产生的一些残屑、一些材料了,这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所以,屈原能够对天地山川、天命人世提出一百七十多问题,证明他是一个世界级的大诗人,因为他具有彻底的怀疑精神和追索精神,这两个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


楚辞的扩大记忆 

现在我就要讲扩大记忆了,刚才这是基础记忆,基础记忆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


扩大记忆,第一个就是我们要比较的了解屈原的《招魂》。《招魂》它是用铺排夸张的绚丽的文辞写了楚国之美,他其实开创了后来汉赋的风格,但是这篇《招魂》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屈原,但是王逸在《楚辞章句》里边认为这是宋玉。我比较认同司马迁,就认为这是屈原的作品,屈原所招的魂是楚怀王的魂,可能以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学术研究。


扩大记忆的第二,希望大家记住一个名字叫宋玉,这个我们大家也都知道了,宝玉的玉了,宋玉。他的一篇作品叫《九辩》,宋玉是屈原之外另一位值得一提的诗人。《九辩》是以悲秋的方式表现了一个憔悴落魄的文士形象,景象很开阔,很动人,辩说很细腻,文字也是精致灵活。杜甫曾经写诗感叹说,“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所以,他这个作品用杜甫的评价“风流儒雅”,大概能够概括。


那么这个就是扩大记忆就两个,一个是屈原的《招魂》,但这个《招魂》也可能是宋玉的,第二就是宋玉的《九辩》。希望大家了解一下楚辞,这个扩大记忆。基础记忆都是屈原的作品。


《离骚》今译 

现在我要把屈原的《离骚》,我翻译的屈原的《离骚》,给大家读一遍,让大家了解《离骚》到底在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因为《离骚》的文辞是非常深奥的。大家觉得很奇怪,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这么一个诗人,年年端午节都要吃粽子、划龙船,纪念一个我们谁也读不懂的一个诗人?这是中国人非常了不得的一种崇尚诗歌的感觉,虽然读不懂,他是伟大的诗人,我们还纪念他。但有没有可能让我们读懂一点,他到底在讲什么?


我们读懂一点,这件事情就落到我们这一代当代文人的身上了,把它翻译成现代文,这还是次要的;翻译成具有屈原诗意的现代文,这个难度就很大了,这我做了一个尝试。大家听一听,这个已经有好多朗诵者朗诵过我的现代散文版的《离骚》了,这个大家可能在电视在网络上都听到过。


那今天是我自己朗读,我不能把它全部读完,太长了。我只是朗读部分段落,大家大体能够了解《离骚》在讲什么,一些主要段落,我都读一下。我这个翻译是以三个问题开头的,这三个问题在《离骚》原文里边没有,但是我作为问题一提,大家就理解屈原的文字为什么这么写了,这完全是一个现代人都能接受的一个作品。 


《离骚》:


我是谁?来自何方?为何流浪?我是古代君王高阳氏的后裔,父亲的名字叫伯庸。我出生在寅年寅月庚寅那一天,父亲一看日子很正,就给我取了一个好名叫正则,又加了一个字叫灵均。我既然拥有先天的美质,那就要重视后天的修养,于是我披挂了江离和香芷,又把秋兰佩结在身上。


天天就像赶不及,唯恐年岁太匆促。早晨到山坡摘取木兰,傍晚到洲渚采撷宿莽。日月匆匆留不住,春去秋来不停步。我只见草木凋零,我只怕美人迟暮。何不趁着盛年远离污浊,何不改一改眼下的法度?那就骑上骏马奔驰吧,我愿率先开路。 


众人为什么总是争夺的那么贪婪,永不满足,总在索取。又喜欢用自己的标尺衡量别人,凭空生出那么多的嫉妒。看四周大家都在奔跑追逐,这绝非我心中所需。我唯恐渐渐老之将至,来不及修名立身就把此生虚度。


早晨喝几口木兰的清露,晚上吃一把秋菊的残朵。只要内心美好坚定,即便是面黄肌瘦也不觉其苦。我拿着木根系上白芷,再把薜荔花蕊串在一起,又将蕙草缠上菌桂,搓成一条长长的绳索。我要追寻古贤,绝不服从世俗。虽不能见容于今人,也要走古代贤者彭咸所遗留的道路。


我擦着眼泪长叹,哀伤人生多艰。我虽然喜好修饰,也知道严于检点。但早晨刚刚进谏,傍晚却丢了官位。既责备我佩戴蕙草,又罪怪我手持白芷。然而,只要我内心喜欢,哪怕九死,也不会后悔。


大姐着急地反复告诫,大姐说:“大禹的父亲鲧过于刚直而死于羽山之野,你如此博学又有修养,为何也要坚持得如此孤傲?人人身边都长满了野草,你为何偏偏洁身自好?民众不可能听你的解释,有谁能体察你的情操?世人都在勾勾搭搭,你为何独独不听劝告?”


“瞻前而顾后,观人而察本,试问:谁能不义而可用?谁能不善而可行?我虽然面对危死,反省初心,仍无一处悔恨。不愿为了别人的斧孔,来削凿自己的木柄,一个个前贤都为之牺牲。我嘘唏心中的郁悒,哀叹生不逢辰,拿起柔软的蕙草来擦拭眼泪,那泪水早已经打湿了我的衣襟。”


终于,我把衣衫铺在地上屈膝跪告:我已经明白该走的正道,那就驾龙乘风,飞上九霄。


清晨从苍梧出发,傍晚就到了昆仑。我想在这神山上稍稍停留,抬头一看已经暮色苍茫。太阳啊你慢点走,不要那么急迫地落向西边的崦嵫山。前面的路又长又远,我将上下而求索。


我在咸池饮马,又从神木扶桑上折下枝条,遮一遮刺眼的光照,以便在天国逍遥。我要让月神作为先驱,让风神跟在后面,然后再去动员神鸟。我令凤凰日夜飞腾,我令云霓一路侍从,整个队伍分分合合,上上下下一片热闹。 


终于到了天门,我请天帝把天门打开,但是,天帝的守卫却倚在边上,冷眼相瞧。太阳已经落山,我扭结着幽兰等得苦恼。你看世事多么混浊,总是让嫉妒把好事毁掉。


第二天黎明,渡过神河白水,登上了高丘阆风。拴好了马匹眺望,不禁涕泪涔涔:高丘上,没有看到我期盼的女人。


该庆幸的是年岁还轻,时光未老。怕只怕杜鹃过早的鸣叫,使百花应声而凋,使荃蕙化为茅草。


是啊,为什么往日的芳草,如今都变成了萧艾?难道还有别的什么理由,实在是因为它们缺少修养。我原以为兰花可靠,原来也只有空有外相。委弃美质而沉沦世俗,只能勉强可以列于众芳。申椒变得谄媚嚣张,榝草自行填满了香囊。一心只想往上钻营,怎么还能够固守其香?既然时俗都已经同流,又有谁能够坚贞恒常?既然申兰也都是如此,何况揭车、江蓠之辈,不知又会变成什么样。


独可珍贵我的玉佩,虽然遗弃历尽沧桑,美好的品质毫无损亏,至今依然散发着馨香。那就让我像玉佩那样协调自乐吧,从容游走,继续寻访。趁我的服饰还比较壮观,正可以上天下地、行之无疆。


终于,我进入了流沙地带,沿着赤水一步步徜徉。指挥蛟龙架好桥梁,又命西皇援手相帮。前途遥远而又险阻,我让众车侍候一旁。经过不周山再向左转,一指那西海便是方向。集合起我的千乘车马,排齐了玉轮一起鸣响。驾车的八龙蜿蜒而行,长长的云旗随风飘扬。定下心来我按辔慢行,心神却是渺渺茫茫。那就奏起九歌,舞起韶乐吧,借此佳日尽情的欢畅。


升上高天一片辉煌,忽然回首看到了故乡。我的车夫满脸悲戚,连我的马匹也在哀伤,低头屈身,停步彷徨。


唉,算了吧。既然国中无人知我,我又何必怀恋故乡?既然不能实行美政,我将奔向彭咸所在的地方。


大家听明白没有?这就是我所翻译的屈原的《离骚》,大家能够基本上感觉到屈原的情怀,他的诗意,他的苦恼,他的追求,他的浪漫,我们都能够感觉到了。平心而论,其实我只是读了其中的一半多一点,还有很长的篇幅,我没有能够完全读出来,一方面由于时间,一方面由于这个我们讲述课程的节奏不允许在一篇作品当中停留那么多,但是大家一听就知道了,这个比逐字逐句的讲解更好一点,因为它产生了一种诗歌所必须要的那个连贯式的气韵。 


这个大家能够通过这个今译了解了一下楚辞,就可以了,我们由此也就了解屈原,我们这么一个孤独的流芳的诗人,非常了不得,能够在几千年的时间里边一直被那么辽阔的国家的人纪念。


屈原的奇迹 

这里边我必须讲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前面讲到,谁也读不懂屈原的《离骚》,但是大家都在纪念他,这是中国人就是对诗的痴迷到了不讲理由的程度。


第二个就痴迷不讲理由的程度是,大家从那个里边一看就知道,他所谓的爱国是爱楚国,那么爱楚国、反对什么呢?反对的是秦国。但是大家知道吗?恰恰是秦国统一了中国,更能代表中国的可能是秦国,这我们都知道的。但是,中国人不管,不管原来这个地方是秦国的,是楚国的,是哪个国的,都不管,大家一起来纪念屈原,而且说他是爱国情怀,这个国已经不分楚国、不分秦国、不分别的什么国了,把它统一起来,变成个整体概念了。


所以,在这一点上又能证明一点,就是诗歌大于政治。


如果在政治上来划分的话,那楚国和秦国那有深远的界限。如果移到诗歌里边,它只有一种怀恋的感情,只有一种追求美好,而不愿意看到那些好多美丽的花朵都变成枯萎的这种状态,甚至于对自己的家乡他也产生某种抱怨等等等等,这些东西已经没有具体的哪一个政客、哪一个集团、哪一场战争的划分了,它提升到了整体的人类感情,在人类的感情上,他就值得所有毫不关心政治的人,一起来爱戴了。


你说,现在年年我们都在纪念屈原的人,他们都是从政治角度来思考的吗?我可以恰恰相反,他是不从政治角度思考,如果从当年的历史的政治角度思考的话,那么麻烦了,那楚国的人又站起来,不同意其他地方的人来纪念屈原,这是我们的屈原,然后其他地方又生气,说屈原流浪的时候也到过我们这儿等等等等,那就是一片混乱。


请大家注意,诗歌是宽容的,诗歌是包含整个天下的。诗歌可能不仅仅是中国,而且还是世界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诗它可以穿越读懂和不读懂这个界限,诗可以穿越你原来是这个国度,后来是那个国度,这个界限全部被穿越,变成一个整体感情。这种整体感情就是艺术感情,这个艺术感情的表达恰恰是和其它地方不一样的,所以这个是屈原的诗歌给我们的一个教义。


而且,屈原的这个现象能够在中国长时间的流传,就被大家如此热气腾腾的来纪念,你看纪念到什么程度?家家户户吃粽子,这是和每个人都有关了。那所有的江都在划龙舟,大汗淋漓,喊声阵阵,这居然在纪念一个诗人。大家能够想象吗?这在世界上其他民族,那好像几乎是不可能产生的事情。


诗人的背景,诗人的历史,诗人的归属,都不问,诗人诗歌什么意思都不问。我们只因为他是诗人,只因为是可爱的诗人,我们就要纪念他。这一点,让我们非常感动。


我们今天做了一件事情,我们用当代的白话文把屈原的非常艰深的《离骚》能够沟通了,沟通以后我们明白,其实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述的话,这个是一个高贵,又是忧伤,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有着美好心怀的诗人。


由于这个诗人我们读了他的诗以后,我们以后在纪念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更自觉了。我们觉得我们在纪念一个中国历史上曾经给中国的诗歌传统,打下了良好基础的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所以我们的永远的屈原,这一点记住。 


好,现在我们要进入到第五课了,第五课的题目叫汉诗、汉赋和乐府民歌,这个有点长,简单说来就是汉代到了,我们要放到下一次细细的来讲一讲汉代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华Liu

    楚辞《离骚》是中国第一诗人屈原创作。骚是世俗的律动。骚在第一诗人眼里是一切美好的律动,是一切只能原谅的不美好的律动;又是追求美好的律动,也是摆脱不美好的律动。终究世俗太强大,精英太渺小。离开世俗是一种选择,但更是一种坚贞和不屈,是对人性和一切美好的执着。第一诗人的情怀未脱离世俗,珍贵而可敬佩的是她唤醒着世俗,引领着世俗,超越着世俗。

    庄洪生 回复 @华Liu: :::::一!oy:↘

  • 南楚小雅

    每一天,听着余老师的文韵而起而眠,这便是我这一年的朝朝暮暮了。 当然,还有白天。 白天,我努力把余老师的文脉潜移默化到孩子们的课里面去,有思想索引,也有经典篇目,上周有《上善若水》,昨天备了《逍遥游》的课。 余版诗文总是那么深入浅出,那些深邃的古文也优美得可亲可近。对学生而言,最可宝贵的莫过于余老师所鼓励的好奇心、思考力、国际视野、批判继承...... 一天之中,还有一些时间是日常,比如做饭,打扫卫生,独自开车,这类闲时是我戴上耳机跟着余老师去穿越的最不受打扰最美妙的时光。

    南楚小雅 回复 @南楚小雅: 有时候一边写毛笔字一边聆听。听“唐代文化人格地标”,感觉和颜公一同脉动

  • 南楚小雅

    我读的第一本余老师的书是《文化苦旅》,那是当时还是男朋友的他送给我的,1994年。 后来,余老师每每出书便成了我们家的“惊喜”,特别享受跟着余老师一起思考。开心的是,孩子后来告诉我,她也悄悄地看了我们书柜里的书。 我从小受父母影响,喜欢古典文化。孩子18岁,在美国上大二,我们希望她能“植根中国,拥抱世界”。可因为忙于考学,我一直心疼她领略古典文化的时间有限。看到余老师“必修课”的刹那,我如获至宝——她终于可以跟着专业导师对中国文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思考了。她言谈间的余老师对学术的专注研究精神对她的影响令我窃喜。她让她的同学和朋友来听课,还想了一些法子,希望让更多的人来听课来思考来受益。

    南楚小雅 回复 @南楚小雅: 2

  • 动动月亮

    听、触、悟...,是啊,为什么纪念屈原?谁也读不懂的《离骚》,为什么还要读?秋雨老师用手掌碾碎石块,用体温焐化坚冰,耗费难言的艰辛翻译《离骚》,为什么呢?缓缓传来的声音,慢慢感触的气韵,我找到心中的答案,那就是——养气。气?看得见,摸得着吗?需要养吗?我必须回答说“需要!”古人、圣人、诗人...他们生活在两河流域,有追求,有苦恼,有浪漫,承载他们元气、正气的智慧之言,情感之诗,变成一句句经典,一首首诗歌,代代相传。今天,中华民族的气韵传递到我们身上,请跟着秋雨老师吧,一起触摸我们民族的气脉。

  • 善美恒达

    余老师前面所加句子,提纲挈领,启迪心灵。译文真美。感恩隔着遥远的时空,有人懂屈子,还能为他召唤来更多的知音。

  • 诺儿701

    听于教授的课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一生中要积累多少知识才能有今天的信手拈来!听课受益良多!

  • 粉奕涵

    中国的第一个诗人,他是孤独的,浪漫的,大气的,不被人理解的,却成就了历史上的一首赞歌。

  • Leisy018

    推荐喜马拉雅待(痞子待)朗诵的余秋雨今译离骚,非常棒。

    叶叶1974 回复 @Leisy018: 哪里有?

  • 南楚小雅

    寒假,孩子把厚厚的《中国文脉》背去美国看,家里再买了一本,给我弟弟读高三喜欢思考的儿子也买了一本。春节那天,她承包了学校的书法“摊位”。   这几天,我正整理余老师翻译的中国文脉记忆序列的几篇经典的文字稿,分享给挤时间看书的孩子。昨天,余老师说到会翻译一些经典篇目,“为这个课程所做的一个非常艰难的实验,花了很大很大的功夫做的”,而且会出书。我大喜。   谢谢余老师的煞费苦心!期待新书!   我生活在第一诗人的家乡南方。今天一早为我家医生先生做早餐时分聆听余老师带我们穿越约见这位可爱的诗人,放下锅铲,写下这些。   谢谢余老师!祝福余老师!  

    南楚小雅 回复 @南楚小雅: 4

  • 靖仝

    听懂了,感动,流泪,随着秋雨先生的声音跟随屈原浪迹天涯,气魄宏大,浪漫,高贵,真挚的情感,起起伏伏,感受到了诗歌内在的气韵,也激活了作为中国人埋在灵魂深处的诗歌情怀,这种情怀是对国家对天地的爱,宽阔柔软的贴合在这片土地,无法想象,难以描述究竟是诗歌的力量还是屈原的力量或是秋雨先生的魅力,也许就是这些精神混合在一起成为宝库的钥匙🔑,开启了一座座心灵的密室。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