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金句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唐诗。
《早发白帝城》的启示
我上次讲了我们必须背诵的唐诗五十首,第一首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我讲到当时的背景,他被恕免以后,坐了船非常轻快地,充满了喜悦之情走了,但是对他来说这个前途也还是非常渺茫,他在三年以后就死了,所以这是伟大的诗人,最后一次穿越大自然以后的意气风发的旅行。
但是,既然是这样,他留给我们的诗句还是极其美好。你看,在朝霞当中出发,然后那个速度之快,旁边还有声音,猴子们在叫,猴子们在叫没关系,我们的轻舟已经走过万重山了。我想起和我有关的一个小小的经历,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两句诗,后来已经成为中国人鼓励自己不要理会周围的各种各样的诽谤,各种各样的诬陷的声音,你就往前走吧。我们现在在日子当中过的时候,不是你也可以经常听到有好多小话,有好多闲话嘛,中国人就经常把他们这些声音当成猿声,两岸的猿声,都叫做猴子叫了,你看猴子在叫,但是我的船已经穿过万重山了。
我印象当中有一段时间,好多好多年前,当时报纸上专门找名人,当时还没有法律概念了,找名人说一些非常不中听的话,我因为当时书卖得好,名气出的比较多,名出的比较大,这样东西特别多。当时复旦大学有名的教授陆谷孙教授,是我的好朋友,他不知道怎么安慰我,报纸上全是在骂我的文章,那现在看起来不叫骂了,都是胡言乱语了,那骂我那怎么办呢?好,他拿起电话告诉我,秋雨,我是陆谷孙,我给你读两句唐诗,你听着,他就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再见!
这两句诗居然就成了对我的一种鼓励,我必须做这样的事,那些都是猿声,都是猴子叫,你给我不要理了。后来又过了三个月,又来电话了,又是他,他说秋雨,还记得那句诗吗?“轻舟已过万重山”,他猴子都不讲了,就光轻舟了,这个我很感谢,我写在一篇纪念陆谷孙先生的文章当中了,他已经过世了。
我由这个例子来证明一点,就是李白的这首诗,它有的时候对人们的启发是全方位的,后来所产生的这种启发是李白本人没想到的。我们在遇到各种各样的杂音的时候,居然可以用这首诗来鼓励自己,变成轻舟,穿过万重山,根本不要理会两岸的猿声,两岸的猴子叫,完全不要考虑他们。
如果就诗的作品来说,那种由朝霞和猴子叫的声音作为铺垫的那种速度,一个千里江陵,一个万重山,这种速度感,这是惊人的,我觉得在所有的唐诗里边特别讲速度感的,就是这一篇,这很重要。诗歌讲究一种非常惊人的速度,速度是我们能够进入诗歌创作的时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亮点。
《静夜思》
第二首,我因为是按照李白、杜甫这样的是私人来排列的,我排了第一位的当然是李白,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没有意见,李白,然后杜甫,这两个人都非常伟大,李白还可以放在前面。尽管杜甫好还是李白好,有一点争议,我曾经在和日本的汉学家争论过很多天,但是不管怎么说,李白年纪大一点,我们把李白放在前面,我本人也更喜欢李白。
需要记的李白的第二首诗,是我们课程当中的必备的诗,我们谁都知道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个大概只要是中国人都能背。我相信我们如果要试探一个和我们长相差不多的那个华人,他是不是有文化的话,最容易丢出来的,可能就这首诗了。
这里引出一个问题,李白说“低头思故乡”,他在思什么故乡?哪一个故乡?对这个问题,前几年好像还在打官司,有的省说是李白家还在我们这儿,有的说不,在我们这儿,还打官司。当时我就讲了,哎呀,不要打官司了,李白出生的地方,我想告诉大家,既不是这个地方,也不是那个地方,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托克马克城,当时叫碎叶,很碎的叶子,那个碎叶,他是在那儿出生的,五岁的时候,回到了现在四川的广汉,定居在那个江油,江油青莲乡。这首诗,他到底在想着碎叶,还是在想着广汉,那不去管他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他在想着自己遥远的故乡,这一点是肯定了。
但是我马上接下来讲一点,李白写了天下第一首思乡诗,但是他一直没有回乡过,他既没有后来到碎叶去看看,也没有想到到江油去看看,没有。这里边就有个深刻的道理了,他是处处无家处处家,他把天底下到处都看作了自己的家,这是他对故乡的一个扩大的行为思维,一个行为思维,他把故乡大大的扩充了。所以他有故乡,但是他又不执着于故乡,就是他在地理上的故乡,他有怀念有记忆,但是他对哲学思维上的故乡,他是无限辽阔。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李白的这首《静夜思》里边,可以想象到他作为一个大诗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为方式,看到月光就想到家乡,这个很好,但是问题是他从来没想过要回去看看。这里边很重要的一个诗的思维叫异乡感,让自己一直保持着异乡感,或者说一直保持着生活在别处。我老在想故乡,但是老是不回去,故乡之美在思念中,而不是在到达后,这是我们诗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叫诗歌逻辑,诗歌逻辑,这大逻辑是这样。
这里边李白还提供了个小逻辑,小逻辑就是从月光以为是霜,抬头一看,想起我家乡也有这样的月亮,这个小逻辑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上次讲到,这个小逻辑李白搭建了,我们一般写诗人千万不要搭建了,如果再去搭建一个类似于从月光想到霜,从霜想到故乡,千万不要这么来了。被大诗人写过的东西,我们只能欣赏,不能重复。
所以我经常告诉好多始终在背诗的人,我说你背的越多也就禁忌越多,因为你知道有多少路不能走,结果你自己走,只能掂着脚走一条非常小的小路了,只能是这样了。
好,这是第二首。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们都会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三首当然也是李白,我一开始讲了,我是以诗人作为我们记忆的一个大顺序,在诗人里边他的诗作又有一个重要性与否的小顺序。第三首也是李白的,诗题目叫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名字一读,大家都能够知道怎么怎么读了,叫“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个熟悉的程度也是很高。
大家都知道他是送孟浩然,孟浩然呢,他年纪比李白大,大了十几岁,十二岁,那个他是就写“春眠不觉晓”,我后面要讲到的,这也是需要我们记的那个人,一个很了不起的诗人。比李白大,但是李白的名气比他高,他很重要的是他的诗受到了李白的肯定。
孟浩然要到广陵去了,李白送他,在哪儿送?在黄鹤楼送。他说故人,故人指的是老朋友,这首诗有个非常重要的诗歌眼,请大家注意,他这个送别里边没有一个字是伤感的。
我们写送别诗总是很伤感,他一个字也没有,但是,我们想想看,他站在黄鹤楼上看那个孤帆,看到怎么呢?看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一直看不到了;“唯见长江天际流”,你想想看他要看多久多久,当时也不是汽艇,也没有马达,要看一个帆船彻底地消失在视线里边,要看多久?就凭这两句就知道,李白多么的舍不得孟浩然。他在黄鹤楼上看了多久多久,就一直看到孤帆的眼神,让我们感到有一种舍不得的忧伤,这是诗歌最高明的地方。他不把情感的点亮出来,只是用情景让你感觉到他真真的舍不得。
《将进酒》
现在讲第四首,是李白的《将进酒》。将进酒这三个字其实是原来的乐府的老题目,过去都在喝酒或者开酒宴的时候,有人演唱,《将进酒》这个将就是请的意思,请喝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个诗真可以说得上是鬼斧神工,把中国喝酒的人想说的话说出来倒也罢了,把他们提高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提高到什么程度,提高到了酒的战歌。我从这首诗想到了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边所讲的酒神精神,这个是中国的酒神精神的最好的代表,就李白的这首诗,豪放、饱满,气势浩荡,喷薄欲出,大起大落,鬼斧神工。一般人看了以后觉得这是写不出来的,只有拿着酒杯完全在陶醉的过程当中喷发出来的最高的有关酒的战歌,这个是非常了不得的。
我认识一些非常喜欢喝酒的人,如果他文化程度非常高的话,他经常会以这首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譬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成了我们酒神精神,中国酒神精神代表。因为这个完全是对抗着或者嘲笑着人世间经常有的,叫做金钱能使鬼推磨,而酒神精神认为“千金散尽还复来”,我要那些钱干什么,完全是另外一种概念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认为,“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当然未必事实是这样,但是他想象是这样,只有喝酒喝得好的人,作诗的人,历史留下了他们的名字。你们一本正经的圣贤,你到哪里去了?还是喝酒吧,这就是李白的一个思维,所以只有喝酒,我才能够把所有我值钱的东西——五花马、千金裘完全去换酒,换了以后就能够“与尔同销万古愁”,把我们的万古愁都能够消掉。
我再说一遍,这是中国的酒神精神,这是第四首。
《蜀道难》
现在我要讲第五首,第五首大家都知道叫《蜀道难》,这也是李白的名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我不能全部读完了,相当长,但是有一段我觉得是很好,中间还有:“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这个了不得,蜀道,我邀请到四川的广元去,因为看到了剑阁,蜀道难的一段吧,一段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段,我就想起了这首诗,我想所有去的人都会想到这一点。他是从地理上,又从历史上说到了人类必须惊叹的,必须产生敬畏的,那种罕见的障碍,罕见的障碍。你看,他上来就是感叹词,“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已经成了大家的熟悉语了,比上青天还要难,这是地理上的。
下面你看,马上讲到历史上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蚕丛和鱼凫,一个蚕一个鱼,这是好像原始生态里边派生出来的两个古代的国名,应该是古代蜀国的,古蜀国的两个非常老的小国家的名字,但是李白说,你有四万八千岁了,但是从来不和我们秦塞通人烟。
四万八千岁,是一个诗人随口讲出来的一个大数字,这我们不能斤斤计较,是不是四万八千年前有蚕虫丛和渔凫,不是。据我考察,因为后来我有一次三星堆刚刚发掘不久,他们叫我去看的时候,我马上想起来蚕丛及鱼凫,我当时凤凰台的镜头对着我,我当场就背了那个《蜀道难》,我就讲到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我马上想起了他。
三星堆应该是古蜀国的一个遗留,但是三星堆的古蜀国,离现在大概是四千多年、三千多年,也就是说不是四万八千岁,应该是四千八百岁,差不多是这个年纪,留下十分之一。
这个一来就是时间的长度和地理的难度和在一起了,你就感到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一个障碍,我们人不能不敬畏。你看,当时曾经有人想通过它,但是壮士去拉那个蛇的时候山崩地裂了,然后只能靠天梯、石栈能够勉强钩连,那儿猴子也爬不过,黄鹤也飞不过,不仅有山,而且有水,那个景象是非常惊人。
大家知道吗?就这首诗,李白带着它去见当时一个老诗人叫贺知章,贺知章是我们浙江人了,是现在杭州的萧山人。贺知章看了这首诗,马上就说,你应该是太白星下凡。这一下,李白就自己的信心也来了,而且在整个当时官场也传开了,因为贺知章当时是秘书监,又是集贤苑的学士,了不得。他比李白大多少?大四十几岁,李白当时去见到他的三十多岁,但是贺知章已经七十岁了,这个一讲以后,李白就非常的有信心了。
贺知章的评价到了这个程度,就认为他是太白星下凡,所以不是我们后来讲李白是谪仙,天上掉下来那个大仙人,我们讲他是诗仙,都和这个说法有关,这个说法都来自于《蜀道难》。
这就我们注意了,讲到了贺知章,我顺便讲一句,在唐代的时候,我们浙江诗人很少,我们浙江能够讲到的诗人就是贺知章、骆宾王、孟郊,就这么几个人,还有一些不太有名的,像钱起,像顾况,他不多。主要的诗人大家知道吗,集中在哪一些省份?主要的诗人,当时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北、陕西、山西,简单说来主要集中在黄河边上。
所以,人类的文化总是和生态的转移有关,我们千万不要说我们本地人杰地灵,你看我是浙江人,我不能不说,如果唐诗的天才们几乎都不在浙江,可见人杰地灵不是天生的,是和我们的地理生态的转移有关。因为后来黄河流域生态有问题了,战乱频频,我们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中心慢慢地转移,慢慢转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的时候,宋代以后,明清两代,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的人就大量地出来了,这有一个大的转折过程,这是我从贺知章来想起来的。当时很少很少的浙江诗人,对李白的一个强有力的判断,这个判断让李白他的定位是一个诗仙,这个定位其实和贺知章有关,贺知章做出这个判断,因为《蜀道难》。
《月下独酌》
第六首,还是李白的《月下独酌》,独酌,酌就是酌酒的酌,就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首诗后面还有句子,但是我非常希望大家背诵的是这四句。你看花间有一壶酒,没有别的人了,要明月一起和我喝酒。你看,这个“对影成三人”,这种无限的孤独感,整个世界没有知己的孤独感,变成一种哲理的印象,哲理的印象。
明月,我和我的影子,大家想想看,有三个人在喝酒,三个人喝酒是明月、我和明月所投射的我的影子。这讲得很幽默,但是你知道这个幽默里边有多大的孤独感吗?而这个孤独感一下子就成为一个永恒的意象,留给了所有的寂寞者。而这个寂寞一点不悲伤,而是非常快乐和幽默的,这个非常了不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非常漂亮的诗句。
《行路难》
好,第七首,需要我们背的五十首唐诗里边记第七首,也是李白,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是这样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一般版本作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个诗开始也在喝酒,一喝酒,突然想到我把杯子搁下来了,实在喝不下去了,把剑都摆出来,我想到哪里去呢?一想心很茫然,心里很难过,明明在喝酒,你看非常高兴地很值钱的酒,很好的美酒在喝,喝着喝着,突然把杯子放下了,我想往哪里走,突然一想。下面两句是很有名的句子了,我想过黄河,冰塞住了河道;我想登太行,大雪把天都搞得那么阴暗,就是所有的路都阻塞了。
没办法,我就垂钓在溪上吧,忽然似乎像梦一样,梦到了自己坐了船在太阳的边上经过,就是李白就有这个好处,想到自己极端困难的时候,一个美丽的梦又出来了,梦到自己在太阳的边上坐了船经过,所以更不要理会那个塞了川的黄河,也不要理会那个把整个天都搞暗了的太行,都不要在乎了。
行路难,确实行路难,但是最后的决心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个我给人家写书法的时候,这两句写的很多,老师会鼓励好多朋友能够有信心,你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你总有一天会直挂云帆,能够到达辽阔的沧海。
这是李白的特点,他从喝酒想到困难,从困难想到无路可走,无路可走以后突然出现了美丽的梦,有了梦以后,他给自己有了巨大的鼓励,什么都不怕,总有一天会一切都好起来的,这就是我们的酒仙,同时又是行者。什么困难都要突破,真正的豪迈。
《子夜吴歌》
要背的五十首唐诗当中的第八首,是李白的《子夜吴歌》,《子夜吴歌》也是古乐府的名字,这个题目也是古乐府的名字,这我们不去考证了。他的诗的句子是这样的: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我很喜欢这首诗,上面一来就让人非常震撼,“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大家想想看,在长安的一片月亮下,家家户户的妇女都在水边用木棍子捣衣,那个时候大家用捣衣的方式来洗衣,啪啦啪啦啪啦都在敲,我小的时候看到农村也还是这样。在一片月下面,有千千万万户都在捣衣。干嘛呢?就是都在想着远方的亲人。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玉关就是玉门关,总是想着玉门关,玉门关就是我们战士的前线。什么时候能够把匈奴平了,“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我的丈夫才能回来。
这是非常质朴,非常单纯的一种情感,从真实的生态产生了有关边关的思念,但是秋高气爽的一种感觉。这首诗最好最好的,是开头两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个一下子把人带入到一个非常美丽的,而且非常热闹的景象,后面的句子就有着落了,这个开头特别好。
这是第八首。
《送友人》
第九首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里边出现了一些非常好的对子,像“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山和白水对仗,北郭和东城对仗,很好的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平心而论,在古代的诗歌当中,这种写给朋友,写给马上要远去的故人,像这样的诗的内容很多,但是李白的这一首很平静、很经典地把一些意象,浮云、落日、自身的那种眷恋,写得非常完整,所以这个在中国的历史上它的知名度也很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第十首还是李白的,李白我一共收了十首,记住我五十首唐诗里边,李白一个人占了十首。第十首这个题目很长,叫做《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个题目很长,他用的是一种古体诗,他不是七绝,也不是七律,既不是五绝,也不是五律,那么它的全文是这样,这个我一读大家大概会有点印象,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里边有几个名句,一个就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我们都知道,昨天我们不要留了,不要多想,今天让我有点烦恼,但是这个烦恼也不要太烦恼,因为我们对此可以酣高楼,因为长风万里送秋雁,一切都可以过去。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这还了得吗?后面四句是千古名句了,叫“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你不要企图用一刀两断的方式把忧愁砍掉,不要这样,也不要企图用酒把自己的忧愁完全消除,不要这样,不可能,正好相反。
“人生在世不称意”,一切都不会称意,怎么办呢?“明朝散发弄扁舟”,他写出了自己的形象,把头发放开,弄一个扁舟,这个扁舟就是要在江湖当中潇潇洒洒的走去。昨天不可留,今日的烦恼也不要留。我们就想着壮飞,想着明月,能够向远处去。
李白的诗,我前面的这个十首讲下来,大家对他的基本气象就知道了。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怀念,最主要是在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苦恼的挥别,然后总有一种高远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他里边充满了唐代盛世的一种青春高歌的浪漫。所以读他的诗总有一种让人精神突然振奋起来的一种力量,这就是李白的重要性,也是他给中国诗歌注入了一种基本精神,非常了不得。
今天就讲到这儿。
附:
1.本集所讲诗歌的正式读音,请参考正规字典及教育部相关教科书中的规定。
2.因余老师个人时间安排,本周不公布优秀学员。祝大家收听愉快。
一口气已是十首。李太白,酒仙,诗仙。秋雨老师讲得快,讲得透,讲得亮。我辈既是重温,又觉生疏。定位在中国诗人的基本精神,真亮、真白、真醉!
潇逸_p0 回复 @华Liu: <
李白大气磅礴的诗来自于一个天才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我仰望、感应,然后,鼓起勇气,再次投入生活。从盛唐走来的李白,即便是天才,即便是诗仙,他依然如我们一般,伤感、惆怅、孤独也围绕着他,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但是,伟大的诗人将一切的苦难都化作灵动的诗,诗是他情感的经历,更是他情感最终的选择,选择什么呢?坚强、乐观、大气。接下来,我们才能读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美!美!美!
美熙爱麻麻 回复 @动动月亮: 大气磅礴……仰望感应……
这是一年来最长的一节课哦,这是为李白特别的时长。听着余秋雨读着一首首李白的诗,每一句出来都激动,读到经典的句子,真让人佩服。这些句子就那么简简单单5个字7个字,组合起来真了不得,那情景,那意境,诗意尽在其中。这些简单的汉字,出现在李白的句子里,变得那么动人美丽,激动人心。有几个句子一出来,真让人激动的想流泪,。
读错的字好多,瑕不掩瑜。
虫不倁 回复 @1383246prne: 我感觉是因为老师普通话不太会的原因
余秋雨先生是浙江人,且年过古稀,讲解难免乡音不改,要求先生能讲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未免太过,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吧。相信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有识之士,一定能听懂余先生对文化精髓的讲解。余先生,辛苦了
Candy悦_6u 回复 @ggxb1: 很多人都不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喜欢直勾勾的盯着别人的错处指点江山,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价值所在,鼠目寸光,有点无语
1《早发白帝城》2《静夜思》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将进酒》5《蜀道难》6《月下独酌》7《行路难》8《子夜吴歌》9《送友人》10《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书云》
1380980oqxf 回复 @云之泪_50: 谢谢记录下来
听着余先生带有一点乡音的吟诵与讲解,别有一番韵味。不必在某个字音上较劲哈😄
尽管说瑕不掩瑜,但听到大师读错字还是心里堵。
鑫野爷 回复 @金锋_4o: 有猴子在叫,不过轻舟已过万重山
非常唯美的解读,谢谢余老师
最好的收费课程,没有之一
W鲸落 回复 @聪明岛益智故事: 哈哈哈,有些字确实读错了,但那又如何呢?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演变,同一个字发音也绝不相同。你别看后代那么多学者给论语做注释,但如果他们真的进到了孔子和他的学生说话的屋子里,我保准他们是一句也听不懂的。同样,从辽阔的空间上看,各地的发音都有明显的差异,粤语与普通话差异那么大,你怎么不说他们读错了呢?还是你觉得他们说的不是中文?我只能说你只盯着一点点你自认为的污渍,而对大好河山熟视无睹,短见至极。哈哈哈,讽刺啊,讽刺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