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金句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继续讲我们课程里边必须背诵的五十首唐诗。我上次讲到五十首唐诗里边,李白一个人占了十首,大家都知道了,接下去肯定是杜甫了。我是以诗人来划分的。《登高》
那杜甫的第一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十一首,就五十首里边的第十一首,是哪一首?叫《登高》,《登高》是这样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非常有名,很多的诗评家认为里边有一个对子,第二个对子是唐诗第一名对,就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一听就知道这个气派,真是宏伟,而且非常美丽,充满动感,无边的落寞,在秋天的时候,萧萧都在下,风叶都在下,但是就在他边上,“不尽长江滚滚来”。他写的地方应该是在夔州,应该是重庆的奉节、巫山这一带。
杜甫当时经常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常来来去去,来来去去,他日子一直过得比较困难,比较困难。但是在困难的时候,他经常会用自己的眼睛中的风景来表达自己的处境。但谁也没想到,他的悲哀的处境如果用自然物来比喻的话,我们过去一般认为自然物总是有一种悲哀的意象,不是。他出现的是让人非常惊讶的自然景象,这个自然景象就变成中国本身的大自然的一种颂歌。这就了不得了。
你像这首诗里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大体能够概括杜甫他的一生,特别是后半辈子的一生。但是他在写这个情绪的时候,他不会仅仅写得非常难过,而一定要讲到我前面讲到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一个气势宏伟的广阔的图景。在这个图景下面,他的哀愁就被自然所裹卷,哀愁还是哀愁,但是被大自然所裹卷,所以杜甫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他的哀愁是让位的。用哀愁的目光来看大自然的时候,大自然的容貌不会因为自己的哀愁失去它的色彩,恰恰相反,那个大自然的景象还是更加的雄伟,这是非常了不得的。
这首诗在格律上,在唐诗的格律上,古人说句句皆律,字字皆律,如果要学习古代诗歌的格律,学习诗歌的最典范的方式,这首诗也应该背出来。
我本人确实非常喜欢这首诗,因为讲到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我不能不讲,杜甫后来他确实是百年多病的一生了。五十九岁的时候,死于从长沙到岳阳的半途当中,衣服也穿得不好,浑身是病,眼睛也看不见了。这是我们伟大的诗人,他的晚年过得真是不好。
其实李白也是如此,他们都遇到了一个根本的问题,钱从哪里来?怎么过日子?他有的时候就在自己的读者当中,有的时候就说我是李白,或者我是谁谁谁,我现在到这儿,有一些喜欢他们诗歌的官员,可能让他住些天,有的时候还送给他一些酒,送给他一些肉豉,但是有的时候在船上那个肉又腐败了,又坏了,他们又舍不得丢掉,结果经常生病,就处于这么一种状态之中。但是,这么一种可怜兮兮的状态当中,又写出了这么了不起的诗,这让我们感到了非常非常佩服。
《蜀相》
杜甫的第二首诗,也就是我所说的五十首必背唐诗的第十二首,是杜甫的《蜀相》,巴蜀的蜀,《蜀相》,相是宰相的相,他讲的是诸葛亮: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在七律里边是正宗中的正宗,他在杜甫草堂,我们现在的杜甫草堂住下以后,在成都东看看西看看,这就是他看的结果之一,去看了诸葛亮的祠堂。他到处去寻,所以用问句开头,到哪里去寻呢,到处打听,锦官城外面,柏树森森的地方找到了,锦官城就是成都。当时因为成都是织锦的,朝廷派了一个官叫锦官,在那儿驻守,监督织锦,所以结果,那个城也叫锦官城了。
他终于去柏森森的地方,找到了诸葛亮的祠堂,他看到一切都是非常安静,甚至有点寂寞。 “映阶碧草自春色”,它自己在台阶上呈现的绿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那个祠堂里边,那个上面的黄鹂叫的那么美,但是没什么人听,它是空好音。
好,马上想到诸葛亮了,诸葛亮他用两句话来概括,概括一个非常的精炼,叫“三顾频烦天下计”,那当然是指刘备当时去三次访问他了,“两朝开济老臣心”,他后来辅助了两个朝代,一个是刘备,一个是刘禅,这我们都知道了。但是他向北伐的时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使历史上后来所有的英雄想到这一点,想到诸葛亮的历史,总是泪满襟。这个把诸葛亮描绘得非常的凝练,他的优点,他的好处,他对后世留下的影响,都非常凝炼。
后来有人讲,诸葛亮他在历史上有那么非常重要的地位,杜甫这首诗起了很大的作用,杜甫在怀念诸葛亮,那诸葛亮的地位和杜甫的这首诗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推荐作用,特别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有的说两句诗可以把一个历史上的人物变得非常光辉灿烂,这首诗当然就起了很好的作用。后来当然,那个《三国演义》小说也起了很好的作用,但这首诗因为地位更高,杜甫更重要,所以这首诗是把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重要人物,一个形象,展现出来了,这里边也包含着杜甫对于我们历史人格的一种向往。
《春望》
下面一首,第十三首,也是好多人都能背的,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大家知道,唐朝在它走到一半的时候,在公元755年遇到了安史之乱,使唐朝国运发生了根本的一个转折。杜甫这首诗是写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两年,你看那个情景,“国破山河在”,后来我们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在其他时候,经常会想起他的这个诗,非常有概括性,国家发生了破裂,因为有安史之乱,但山河还在,“城春草木深”。
最后,这两句很重要,就是在这么个情况下面,我要感发时事的时候,连花都在沾眼泪,连鸟的声音我听了以后都在惊心,好像花在沾眼泪,其实是我看到花的时候,自己眼泪就不禁而掉下来,我听到鸟声的时候,我都感到惊心动魄。为什么呢?因为想家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老想、老想、老想,我,插在头上别头发的那个簪子,由于不断的搔头发,头发越来越少,都已经卡不住了。
这个是在战乱当中,一个想家也想国的一个诗人的好多形象的概括,他的那些句子都成为中国语言文字里边流行的句子,就是“国破山河在”,譬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譬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些句子都成为中国文化当中最熟悉的句子,就是成为国难家忧当中的典型的情感结构。
《春夜喜雨》
杜甫的第四首,也是五十首里边第十四首,叫《春夜喜雨》。这个我相信我一读,大家也能够背得出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个我不解释了,这个诗在明清两代的时候评价非常高,他写雨,写的是最轻快的一首。因为前一年他入住成都草堂,心情愉快,在这首诗里边,杜甫少有的愉快心情,他有的时候愉快心情里边总带有一点点悲哀,这儿连一点悲哀都没有,就像我们知道“两个黄鹂鸣翠柳”,当时也是一样,就是没有一点点悲哀,叫做轻快、干净,而且所有的自然物在他这儿组结的极端美好。
有的句子已经又成了中国文化的俗语,譬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特别是“好雨知时节”这几个字已经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句子之一了。还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润物细无声”,又成了中国文化当中最熟悉的句子之一。那么,他在春天的晚上听到雨声的时候,那么快乐的写了这么一首诗,这个快乐也传给了整个中国文化。只要春天的时候听到雨声,我们经常会想起这些句子,这要谢谢杜甫了。
《登岳阳楼》
当然,杜甫不可能一直这么愉快,愉快对杜甫来说这个时间是不多的。第十五首,也就是杜甫的第五首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个又是非常让我们感到悲哀的一种意象了,你看“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那么,他是很晚的时候到了洞庭湖,去登岳阳楼,到了岳阳楼里里边,他上去以后一看,还是按照大诗人的感觉,他从地理环境上写出了洞庭湖的气象,“吴楚东南坼”,就是古代的吴地和楚地,就在这儿裂开了,“乾坤日夜浮”,这个水波上浮动着的是茫茫乾坤,这个气魄多大,洞庭湖的生态背景写得很清楚,但是马上想到可怜巴巴的自己,“老病有孤舟”。那么想想战事发生在关山北,自己不知道往哪里去,所以只能依着岳阳楼的栏杆,流眼泪。
这首诗很有名,在那个我前面讲到中华书局出的《唐诗排行榜》里边,杜甫的第一首诗就是这一首,居然是这一首,可见它无论是在古代、现代,无论在学术界和民间,它都是相当有名,我也是在中学语文课本里边,当时读了以后能够背的。这是第十五首。
《月夜》
第十六首,也是杜甫的了,叫《月夜》。《月夜》,当时有这么个背景,当时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唐代的皇朝有一个递交,有一个转移,就是当时的肃宗接位了,接位以后,但是地方在很远的地方,在甘肃灵武一带,杜甫就和一批忠于唐王朝的人要去寻找自己的唐政权,这可以想象的。
但是那么远的路,那怎么办呢?他先把自己妻儿安排在鄜县,然后自己就和一些朋友一起上路了,去寻找自己的朝廷。那么远的路,步行,那毫无疑问被安禄山的部队发现,发现以后就被捕。被捕以后就抓到长安,抓回到长安,等于关起来了,但这个官有一点点松,因为人太多了,等于是集中在一个地方待着软禁一样的,你不能离开,杜甫就被关在长安了。被关在长安的时候,因为他去本来去找唐朝新的朝廷的时候,准备长途跋涉这个之前,先把自己家里的人安排在鄜县了,这个鄜县就是陕西的中北部。我把这首诗读一遍,这个诗也是写得非常的细致,也写得非常的精彩: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有些版本作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我要解释一下了,这个真是写得很细致,细致到就是李白写不出来,只有杜甫才能写,这真是好男人、好丈夫的一种写法。
今天晚上他关在长安了,他把妻子和儿女安排在鄜州,鄜县。他说今天晚上那个鄜县,鄜州的月亮其实只有一个人在看,就是我的太太,我的妻子,只有她在看,为什么?因为我的儿女太小,他还不可能看着月亮在想我,他没讲想我,是不懂得看着月亮来想长安,想长安,当然想自己了。只有一个人在看,一个人就是妻子。他想到在看月亮,在想我的妻子的时候,他用了两句非常感性的美丽的句子,叫“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哎呀,我的妻子,靠近她的时候,就闻到一股香,香雾,但是因为有露,所以你的鬓发一定有点湿了,月亮照下来,清辉照在你洁白的手臂上,是不是你有点寒冷?玉臂寒。
这个你看,真是一个好丈夫,在想自己的美丽的妻子的时候,他动用了,你看嗅觉,香雾,触觉,那个能够想象当中湿,还有玉臂是寒的,用视觉来看,手臂是白颜色的,月亮光是青灰,他调动了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来写一个美丽的在思念自己的妻子。所以在我看来,一个丈夫来写夫妻之间离别情的时候,这真是一个经典的句子,这经典的句子,写出了一个他不去写妻子她在情感上怎么样,他只是写妻子的形象,就光想这个妻子形象的时候,丈夫的各种各样思念就在形象的描述里边表露无遗,这真是一首好诗。
当然,后来杜甫趁着人不注意,草木茂盛的时候,他还是逃出来了,这是就出现了很多很多其他故事了,我写《唐诗几男子》这篇长文章的时候,专门写到他逃出来以后,最后因为朝廷已经慢慢地过来了,也到陕西这一带了,他用不着到甘肃去了,他很快找到朝廷,肃宗看到他的时候也很感动,著名的诗人就在眼前,衣衫褴褛,很感动,他还有了新的官职,当然后来又遇到了政治上的波折等等等等,我今天不去讲它了。反正,他在长安作为俘虏的时候,在那想念自己妻子的这首诗叫《月夜》,为中国文化人留下了一个丈夫描述妻子的经典的文本。
好,今天讲到这儿。
余老师,这么大年龄还这么用心传播文化,令人敬佩。
步骤来着呢吧 回复 @体制化的改变: 忍不住了吧!
听到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秋雨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是多么热爱这片被唐诗抚摸过的山水!此刻的心就是在秋雨先生的诵读声中唤醒,被一首首唐诗背后蕴含的心境所感染,即便有的诗句我从未听过,对比文稿,我更喜欢听秋雨先生的读音,里面有最精准的理解,实在太喜欢了,中国文字,中国文化,凝聚在一个个字里行间,只有如此热爱才能解读,就像全息图展现在心中,感动感动感动!
听秋雨老师讲完杜甫的六首诗,对老师讲的“文化”的定义有更深的理解。文化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想想,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无数家庭养育出无数中华儿女,有优秀的诗人领着读中华的山水、大地、家国情怀,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儿女,骨子里就有中华的气,有大地的脉。这种集体人格,即便遇到八国联军侵华,即便遇到日本侵略,我们终究还是我们。我们,一代代的我们,真应该好好读这些诗,诗里有我们的气,有我们的脉,更有我们的根。感恩秋雨老师让我明白这一点
动动月亮 回复 @贺承天: 我们当然还是我们。虽然有清末的屈辱,虽然现在经济发展,文化滞后……但是,“女娲补天”所沉淀的人格,让一代代一个个“我们”前仆后继,才有了不完美但很难得的“今天”。文化环境也在变,否则怎么会有喜马拉雅上余秋雨老师的课呢?大家都出力,就是自救。
杜甫太苦了,那多苦堆积在他眼前,他又用那颗柔软的心去感受,他怎么又不苦哪?
秋雨老师的课一直听到现在,知识文化的广博,声声的教诲,受益不浅。对文化知识的讲解与分析,让我等豁然明朗。亦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感触。给予老师无限好评,我等继续聆听。
诗圣杜甫诗六首,中文学子诗情模。《登高》《蜀相》《春望》《春夜喜雨》《登岳阳楼》《月夜》秋雨声中细品味,感触月夜寄夫情。
唐诗,充满着老师的深情。也充满着每一个国人的文化情结。五十首,也许,对浩荡的唐诗来说,有些少,但,若能背并清楚诗人所处的时代以及情感背景,那,我们背诵的,不仅仅是五十首,而是唐诗以及伟大诗人所联结的文化脉络。它,深情而伟大。深厚而活泼。它是每一位华裔的最深文化底蕴。谢谢老师!谢谢喜马拉雅!
这些天,一直在反复听余秋雨老师讲的唐诗的课,感觉余老师不是在讲课,在讲自己老朋友的故事,引人入胜,无法自拔。聆听恨晚
秋雨老师再开个讲诗词的课
唐诗至少有四万八千首,诗人数量至少达到两千人,这么多的诗作和诗人,我们应该记住多少?秋雨老师给出的推荐是:对一般民众,应该记住二十位诗人,五十首诗。唐诗那么多,为什么不多记一些呢?回答是:不需要记太多。 我们的生活节奏和社会发展告诉我们,文化的发展也得靠创新,在当下,我们急迫地需要创造文化,而不是沉溺于古代的辉煌不能自拔。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支柱之一,我们当然需要虔诚地把它安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之后应该记住那些浩荡的忧伤,痛快的自勉和爽利的态度,记住“千尺瀑布”,“黄河白云”和“落日故人”……做完这些,我想我们就可以整顿衣裳,目视前方,踏上远方的征途,我们的背后,会是那些唐朝前辈赞许的目光。
盗帅出溜香 回复 @长空皓月101: 想写点什么回复,发现只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