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史19 | 吕一民:带薪休假何以在法国成为可能

法国史19 | 吕一民:带薪休假何以在法国成为可能

00:00
19:36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

每当我有机会在下半年到法国访学时,都会尽量让自己的行期里能包括9月份的第三个周末。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周末里,法国人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欧洲文化遗产日”,届时,除了那些平时要购票参观的著名博物馆、美术馆会免费开放,更重要的是,许多平时即便愿意掏钱也无从买票进去的特定场所,如总统府爱丽舍宫、法兰西学院等等,同样会向你敞开大门。


10年前,也就是2008年,我就是利用“欧洲文化遗产日”的机会,进入了向往已久的法国总理府马提尼翁宫。为什么说向往已久呢?因为我在80年代前期读研究生时,硕士论文写的就是人民阵线政府总理勃鲁姆的内外政策,里面涉及到了在法国劳资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马提尼翁协议》,而这一协定当时就是在这座总理府里签订的。


法国总理府马提尼翁宫


听到这里,你或许会问《马提尼翁协议》到底有何重要?对此,我们可以说它是勃鲁姆政府在危机年代给法国开出的一剂救世良药,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后世。前一讲说过,法国人本来对未来充满期待,但是没能逃脱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而恰恰此时,法西斯主义分子又在法国制造骚乱,力图夺权。那么,在两次大战之间一度颇为乐观的法国人,面对经济大危机的蔓延和法西斯分子的骚动共同导致的混乱时局,究竟该如何来应对呢?为此,我们得先解答上一讲留下的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法国在战后“独霸欧陆、称雄世界”的同时存在着怎样令人担忧的“另一面”;第二,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对法国的影响究竟如何?


如同在上一讲说过的那样,一战结束后,法国一度显得空前强大,不仅成为欧洲大陆霸主,而且还显得可以凭借自己的综合实力,傲视另两个一流的世界强国,即英国与美国。


然而,正如一些有识之士已敏锐地觉察到的那样,在这些或真实或虚幻的辉煌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另一面”。换句话讲,许多将导致法国很快走向衰落的隐患或因素,在这一时期就已程度不等地存在,例如,法国东部边界的安全仍未得到切实保障;时不时受到英美两国的联合排挤,因为它们都不愿看到法国过于嚣张;而第三共和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弊端,使得党派纷争愈演愈烈,进而导致内阁走马灯似地在更换;此外,在财政方面,政府经常也会面临种种困难。


至于那场经济大危机对法国的影响,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的兴衰历程一样,对于法国来说,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甚至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简单地讲,虽然法国受这次大危机的影响要晚于其他国家,但它最终也同样难逃厄运。而且,法国经济结构中那些导致法国较迟卷入此次经济危机旋涡的因素,同样也不利于它更早地从危机中摆脱出来。于是,法国在这次经济大危机中就呈现出了这样的特点:爆发时间晚,持续时间长。


法国杂志刊载1929年经济危机


毫无疑问,这场经济大危机必然也猛烈冲击着法国社会,并产生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其中,最主要的社会政治后果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危机引起广大民众经济状况严重恶化和生活水平普遍降低,人们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强;第二,一些垄断集团在危机中通过低价收买等手段,兼并破产或濒于破产的中小企业,从而加强了自己的实力和地位。而随着它们经济势力的进一步增强,垄断巨头对法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他们企图在法国建立“强力政权”来更好地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第三,持续的经济危机激化了法国的社会矛盾,使政治斗争更趋激烈。由于政局动荡不安,此期的内阁更迭极度频繁,势必对政策的延续性以及实施力度等等,产生消极影响。


当法国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政治危机冲击下动荡不安、困难重重时,人们自然就会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法国该向何处去?


对此,法国右翼势力中的一些极端分子作出了自己的回答,这就是乞灵于法西斯主义或极权体制。于是,在法西斯主义文人鼓动下,再加上有同样想法的一些工商业、金融业人士在掏钱资助,具有法西斯主义色彩的右翼集团在法国纷纷冒了出来,并猖狂地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骚动。在这些骚动当中,最引人瞩目的一次就是发生在1934年的“二·六”事件。

193427日,暴乱者在协和广场外攻击共和国骑兵卫队


所谓的“二·六”事件也叫“二·六”骚乱,是当时的右翼集团利用民众对危机后果的不满,特别是利用了一连串财政与政治丑闻制造出来的矛头直指议会民主制度的骚乱事件。具体说来,就是在这一年的26日,各右翼集团的追随者先是在波旁宫附近的协和广场等地方分头集合,然后向众议院所在地波旁宫发起猛烈冲击,由此造成大批人员伤亡,进而迫使一个合法政府下台。


“二·六”事件后,人民阵线运动游行反对法西斯主义


这场骚乱引发的后果相当严重。那么,它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它加速了法国社会向左右两极分化。具体地讲,法国的右翼势力,力图趁议会民主制出现严重危机的关头,用具有法西斯色彩的极右政权取而代之。而各左翼党派及其支持者也不甘示弱,他们在对骚乱深感震惊的同时,决心给予迎头痛击。


事实上,正是反对法西斯主义威胁的共同目的,成为法国声势浩大的人民阵线运动形成的直接动因。法国人民阵线正式成立于19357月,成立之后发展迅猛,而且还在第二年春天的议会选举中以明显优势取得胜利,也正因为如此,勃鲁姆作为人民阵线中势力最大的左翼政党——社会党的领袖,出任人民阵线政府总理。


1936年人民阵线的竞选宣传海报:反战保和平


这位法国历史上首位社会党人总理上台后,首先得完成的一项任务就是尽快平息第三共和国史上最大的罢工运动。众所周知,法国是个以老是闹罢工著称的国度。在勃鲁姆上台之际,规模在第三共和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罢工运动正席卷法国。这次罢工运动开始于5月中旬,不仅规模很大,而且新鲜花样多,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罢工工人们普遍采用了“占厂罢工”这一新的方式。于是,当时可看到许多这样的场面:占领工厂的罢工工人,就像过节似地在车间里聚餐、跳舞。怎么样,够能玩的吧?


1936年大罢工,占领了巴黎郊区的一家工厂


虽然罢工工人在5月罢工浪潮中就像在欢度“欢乐的节日”,但罢工所引发的混乱状态,若任其发展,必然是不利于人民阵线政府贯彻实施人民阵线纲领,同时也会给法西斯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勃鲁姆上台后,自然得尽快平息罢工浪潮。由于勃鲁姆政府在劳资双方中间做了大量调解工作,同年67日,分别代表劳资双方的法国总工会和法国雇主协会的代表,在马提尼翁宫签订了一项协议,这就是著名的《马提尼翁协议》。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订立集体合同,承认工人加入工会的权利,提高工人的工资。随后,勃鲁姆政府还使议会通过了集体合同法案,以便给《马提尼翁协议》中达成的条款提供法律保证。这方面的情况,你如果想更多了解的话,可以看看我和浙大的乐启良教授合写的论文《法国集体谈判模式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1936年大罢工与马提尼翁协议探析》。


1936年夏季开始,勃鲁姆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社会改革,其中还特意提出要兴建一批大型公共工程,并强调这些公共工程的兴建,不仅可以吸收大量劳力,它同时还具有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此话怎讲?很多去过巴黎的人都知道,拍摄埃菲尔铁塔的最佳地点是在夏约宫,而这座正对铁塔的很气派的建筑,就是当年为举办1937年世博会而建造的。勃鲁姆当时就宣称,像法国这样实行民主体制的国家,应该通过筹办好世博会,与在1936年主办夏季奥运会的纳粹德国一比高低。


从埃菲尔铁塔一侧拍摄的夏约宫主会场以及当时的盛况


从夏约宫拍摄的埃菲尔铁塔


人们常将勃鲁姆政府推出的改革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相提并论,并把它称为“勃鲁姆试验”。那么,“勃鲁姆试验”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应该是他力图提高民众社会福利待遇,改善劳动者的条件。


为此,勃鲁姆向议会提交了关于带薪休假的法案,规定工人或职员在企业中连续任职一年后,每年有权享受15天带薪休假。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提高民众社会福利待遇的举措,在当时同样具有和纳粹德国比较民主制度和极权体制孰优孰劣的政治意义。


勃鲁姆在这方面委以重任的一位得力助手当时宣称:希特勒在办好娱乐、体育活动之类的事情上聪明得很,一个民主政府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做好同样的事情。此人还宣称,民主社会在给其人民提供娱乐方面,绝不会输给法西斯社会。


在勃鲁姆政府努力下,该法案很快就在议会通过。于是,在当年夏天的骄阳下,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图景:在法国各地的公路和铁路上,成千上万的工人、职员平生第一次乘坐着汽车、火车或骑着自行车,涌向海滨避暑胜地休假。昔日梦寐难求的奢望而今成了现实,喜悦之情可想而知。当时,有位老工人充满感激地给勃鲁姆写信说,“因为您,我看见了大海”。


人生第一次踏上度假之路的法国工人家庭们在出发的火车上绽放微笑


40小时工作周是“勃鲁姆试验”中为改善劳动者境况而推出的另一项重要法案。经过勃鲁姆政府的努力,这一法案同样在议会获得通过,它使工人们实现了长期以来所要求的缩减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的目标。应当说,法国人现在之所以能广泛享受35小时工作周,首先得归因于当年确立的“40小时工作周”。


勃鲁姆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尤其是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虽然得到了普通民众的广泛欢迎,而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形势发展,各种棘手的问题也接踵而来,特别是原先就困难重重的财政问题,因法国的有钱人出于对左翼政府的不信任,大搞“资本外逃”或“资本囤积”而更为突出。由于对西班牙内战的“不干涉政策”严重地影响了勃鲁姆政府的声望,加,上法国财政状况的日趋恶化,迫使勃鲁姆政府先是宣布“暂停”改革,继而又提出辞职。


说了一通“勃鲁姆试验”,那么对它该如何来评价呢?我个人以为,尽管就短时段来看,“勃鲁姆试验”无疑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但如果我们把审视目光放得更远一点,似乎又可以得出不一样的看法。事实上,“勃鲁姆试验”在以喜欢度假,且把度假看得很重著称的当代法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始终留有美好的印象,并为20世纪80年代初密特朗领导的社会党政府的改革树立了榜样。


法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人类》头版报道“胜利了!人民阵线赢了!”


在勃鲁姆辞职之后,又经过几次内阁更迭,终于再由达拉第担任总理。达拉第上任后,捷克斯洛伐克危机使作为其盟国的法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应当说,在危机之初,达拉第出于法国切身利益的考虑和法捷互助条约的约束,曾有过履约援捷的打算,而且也确实有过一些强硬的表示,然而,在国内外绥靖势力的压力下,他最终还是在《慕尼黑协定》签订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这一切,为法国在二战中的“溃败”埋下了伏笔。为此,在下一讲,我们将和你一起好好探究绥靖思潮何以在此期的法国盛行一时,以及它又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下回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what_il

    虽然在战争的阴影和国内保守派的不信任中,这一时期左翼执政联盟的统治难以维系,但是置于整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后人也更能看到历代前人对美好的社会主义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

  • INFINITE_LX

    古今中外都有效的看海治愈法

  • 叶家騄

    天呐,想到最近的法国真的要听听这讲

  • PatateIan

    对人民真正好的才是政治家!

  • OnlyJay

    错上加错,累积效用,终于爆发

  • 闷声屠鹅写作文

    安利可以,您能不能多安利一点真正有料的干货……

  • 赫克托尔_w5

    三十年代,人阵是欧洲潮流。

  • fairy_CC

    每次去都是公款吧!留出时间旅游是自费吗?

    闷声屠鹅写作文 回复 @fairy_CC: 他每次出去都是公款,他自己说的

  • wo61juhhv0tca51zf2dt

    私货太多

    闷声屠鹅写作文 回复 @wo61juhhv0tca51zf2dt: 还公款旅游,拍马屁,推销私活——学界评分低到惨不忍睹

  • 闷声屠鹅写作文

    读稿子混够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