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段

第十二段

00:00
03:24

12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译文】

治理天下要能够做好制定礼仪,订立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重要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了!古代的礼法虽好,但没有什么来证明,也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遵照去做。后世的圣人订立的礼法虽好,但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遵照去做。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应该从自身的德行修养做起,并证明老百姓是信服的。通过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做法看自己的做法是否有错误,从而,立于天地之间而不会背离天道,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百世以后待到圣人出现时,也不会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质询于鬼神而不会有疑问,这是知道天理;百世以后待到圣人出现时,不会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是知道人意。所以君子的举止能世代成为天下的规范,行为能世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代成为天下准则。在远处有威望,在近处也不使人厌恶。《诗经》说:“在远方没有人憎恶,在自己周围也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永远保持美好的名望。君子无不是不这样做才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文】

    孔子继承传述尧舜的功德,以文王、武王的德行为典范,上遵循天道的规律,下符合大地自然规则。这样的德行就像天地一样没有什么不能承载,没有什么不能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月的光明交替。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在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滋润万物,大的德行能使万物的本性变得敦厚淳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 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译文】

只有天下最圣贤能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聪明睿智,才能够统治天下,而且胸怀博大,宽厚温和,懂得包容世间万事万物。只有天下最贤能的人才能够奋发图强,刚强坚毅,坚持道的原则而行,并且严肃庄重,公平正直,做到恭敬行事,同时文理周密,明察事因,做到明辨是非。圣人的德行深远而宽广,而且时刻都能显露出来。圣人德行的宽广就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深远就像泉源一样深邃无底。他们出现,老百姓没有不恭敬的;他们的言论,老百姓没有不信服的;他们所做的事,老百姓没有不高兴的。所以他们的声望明扬于整个中原,也影响到少数民族所在的边远地区。在舟车能够到达的,人所能知道的,天所覆盖的,地所持载的,日月所能照耀的,霜露所能降落的一切地方,凡是有血气人性的,没有不尊重敬爱他们的,所以说他们的德行广大如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