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霜降:佛系节气

71 霜降:****

00:00
14:14

霜降:佛系节气 


 2016年霜降日,我摄于承德郊外。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今天这一讲,咱们聊一聊霜降节气。


所谓霜,是空气当中的水汽饱和之后,在低温状态下,直接凝华成白色的冰晶。


古人认为:“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白霜是由阴气凝结而成。虽然由白露到白霜,只一字之差,也只是水的相态不同,但在古人看来,意义完全不一样。


《礼记》有云:“夫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气胜则散为雨露。”就是说,如果阳气占上风,水汽就会化为雨露;如果阴气占了上风,水汽就会凝为霜雪。“霜以杀木,露以润草”,古人觉得,露是润泽,是赐予;而霜却是杀伐,是惩戒。我们经常说赏罚分明。霜降,就代表了上苍对待万物的转变,由赏变为罚。



谚语说:“寒露百花凋,霜降百草枯”,所谓“霜杀百草”。但真正“杀百草”的,不是霜,而是冻,是与白霜相伴生的零下低温。


在水汽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那种不结霜的冻害,被称为“黑霜”。相比之下,白霜很萌,黑霜更凶。“霜”杀百草的同时,也“霜”杀百虫。这是一种没有亲疏、没有情仇的无差别攻击。


我们以凌霜傲雪形容性情的坚韧,以饱经风霜形容岁月的磨砺。古人说“风刀霜剑”,风如刀,霜如剑,霜被描述成一种锋利的冷兵器,肃杀的代名词。


清代-邹一桂《杜牧诗意图》


深秋时节,秋被称为素秋,素颜的秋;风被称为谢风,使草木凋谢的风;辰被称为霜辰,以霜为标志的时节;草是衰草,是衰败的草;木是疏木,稀疏的木。


这两年,网上流行了一个词汇,叫做“佛系”,佛系的口头禅是:都行,可以,没关系。它代表着平和、淡然、随缘的态度。所以有人把霜降看作是一个佛系节气。


为什么呢?


或许是因为霜降时节,没有了那么多的花花草草、枝枝蔓蔓,没有鸟叫,没有蝉鸣,没有蚊蝇滋扰。没有繁花分神,不会一叶障目。水明净、天清澈,一切都变得简约而通透。少了各种纷繁的细节,天地之间的景物似乎变成了一幅展现本真的简笔画。而天气是那种令人清醒的微冷,内心的烦躁少了,理性多了。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



我在文本当中贴了一张图,是明代董其昌的画作《霜林秋思》。


它呈现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诗句的意境,那算是刘禹锡对于霜降节气的感触,叫做: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嗾sǒu,意思是人指使狗的声音。


您看,初霜时节还不错吧,山明水净,大气的通透感、秋水的洁净度都特别好,色彩又那么丰富,体感又那么清爽,不像春天那样人容易狂躁。白云补衲,碧水参禅。所以霜降被称为让人清净自在的佛系节气或许有着一定的道理。


但人们看到霜降时节的肃杀与凋零,总还是免不了有些伤感。


说起霜降,往往会让人想起《西厢记》里的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有人觉得,《西厢记》写到这儿最好就画上句号吧,霜降之后的景物太凄凉。

每种天气似乎也都有着人文属性,人们下意识地便会将某种天气与某种情感“对号入座”。


看电影或电视剧,分离时往往是凄风冷雨,重逢时往往是丽日晴空,恐惧时往往是雷鸣电闪剧情中的天气几乎成为人们情绪的一种代言。天气也如花语一般,有着未约定却俗成的含义。


《万山红遍》李可染先生笔下的秋九月。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降物候,是草木黄落,蛰虫咸俯,该飘零的飘零,该潜藏的潜藏。但霜重色愈浓,秋之暮,反倒是秋季最多彩的时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人说:圣人之在天下,暖然若阳春之自和,故润泽者不谢;凄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怨。


是说阳春时节,有阳光雨露的滋润,受益者不需要感谢;深秋时节,是风刀霜剑的折磨,凋落者也不需要抱怨。因为你得到的恩泽并不是上苍特地给你的,你感到的肃杀也并不是上苍特地针对你的。所以没有恩,也没有怨。


但我们不是“凋落者”,不知道它们是否无怨。万物应候而荣,顺时而凋,或许一切自当如是,可以了无怨念。


一切,都只是时令之物象,“物系于时也”。“春也吐华,夏也布叶,秋也凋零,冬也成实,无为而自成者也”。一切都是随着时令顺其自然的变化而已。万物并没有欢喜和悲伤。



古人说,霜降时,“其气栗冽,其意萧条”。是寒冷的气息,造就了萧条的意境。但这一切,是摧残其实也是磨砺。有很多草木甚至还无缘拥有这番经受寒霜的阅历和机会呢。有些是早早黄熟,有些匆匆枯萎。


古人说“兰芝以芳,未尝见霜”,说的是有些花草只是因为美,因为芳香馥郁,都没有来得及长到霜降的时候就被人摘走了剪掉了。有些花草,似乎也是吃“青春饭”的。


最后再说一下古人梳理的霜降物候。霜降一候犲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先说犲乃祭兽。肉食动物将自己捕获的猎物摆放好,自我欣赏,嘚瑟一下。所谓“祭”,是人们“想多了”。这只是人们的一种臆断,仿佛是感恩上苍馈赠的一种仪式感。


与兽类相比,鸟类对于气候似乎更有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鸟类早早地就预感到了由夏到秋的时令变化,早早就有了危机感,所以小暑的时候“鹰始击”,老鹰带着小鹰开始操练飞翔和捕食,相当于“军事演习”。


“于时二阴既起,鹰感阴气,乃有杀心,学习抟击之事”。


鹰感阴气,乃有杀心。古人认为是鹰敏锐感受到了阴气将盛,于是变得更加凶猛,更加勤奋地捕食。然后处暑的时候“鹰乃祭鸟”,白露的时候“群鸟养羞”,鸟类在初秋时节就已经在积攒过冬的食物了。


谚语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身手敏捷、牙齿锋利的兽类是直到“变天”的时候才开始集中精力捕猎食物。这不是因为它们艺高兽胆大,也不是因为他们对时令变化反应迟钝。


它们之所以在霜降之后才动手捕猎,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食物的品质问题。秋天食物最丰富,谚语说:“霜降节,树叶落,鸡瘦羊肥”。深秋时节,鸡因为产蛋,所以瘦了,它是特例。其他的动物都胖了。小动物们每天都可以吃饱吃好,每天都在贴秋膘。处在食物链顶端的兽类,并不忙于捕猎,“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等到猎物膘肥体壮的深秋再下手。


第二个原因是食物的保质问题。鸟类的食物虽然有荤有素,但大多是素食,是植物类的。籽粒啊,果实啊,经过晾晒、风干,很容易储存。但凶猛的兽类是只吃肉、不吃草。如果它们在气温较高的初秋就积攒过冬的肉食,保质期很短,很容易腐烂。所以在寒意袭人的霜降节气才开始集中捕猎。况且,即使冬天,它们依然可以外出捕食,而且还是新鲜的食物。


再说霜降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在春天和夏天的节气物语当中,动物和植物的主题词,是振:立春蛰虫始振;是动:雨水草木萌动。是华:惊蛰桃始华,清明桐始华;是秀:小满苦菜秀;是鸣:惊蛰仓庚鸣,立夏蝼蝈鸣,芒种䴗始鸣,夏至蝉始鸣;是出:立夏蚯蚓出;是生:谷雨萍始生,立夏王瓜生,芒种螳螂生,夏至半夏生……


那无论是振是动是鸣,是华是秀,是出是生,都体现着万物的精彩和生命的活力。


可深秋就不一样了,草木返青有早有晚,开花结实有先有后,但霜降时节草都枯萎了,树叶都凋落了,有一种“一律格杀勿论”的感觉。当然,这只是适用于节气起源地区的物语,植物四季常青的南方可以无视这一说法。


而霜降三候蛰虫咸俯,似乎也是一种“一刀切”,蛰虫们都进入冬眠状态。有些动物即使不冬眠,也开始进入隐居状态。


秋天与冬天的物候分界线,就是动物休眠;天气分界线就是“水始冰”,开始结冰。一切变得安静了。


好,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这一讲说的是霜降的清冷,霜降的肃杀与凋零,以及人们看待时令更迭、物候变化时的那份平和、淡然、随缘的心态。


欢迎您继续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观暙20240202

    佛系,霜降,标题吸引我,气象先生宋英杰宋老师,没想到课也讲得如此之好,还配有文字版,内引用有古诗,有名画,真的是长知识了

  • 清风初犊

    鸟类-处暑鹰乃祭,白露群鸟养羞;兽类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霜降之后才开始准备过冬食物,真可谓"艺高兽胆大”

  • 信阳张百万

    这么说来,感觉兽类的智商也挺高嘛。

  • 杨焱_Jenny

    佛系之定义太精准了赞👍

  • 1513954wvkl

    讲得好,声音沉稳好听,受益了。

  • 信阳张百万

    好想要那第一张枫叶的图片,可惜保存不了。

  • 秋天阿姨

    宋老师讲得风趣

  • 梦想绽放_dc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 清风初犊

    好多漫画生动有趣,大赞👍

  • 清风初犊

    夫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气胜则散为雨露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