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立冬:过冬如修行

77 立冬:*****

00:00
12:52

立冬:过冬如修行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今天这一讲继续跟大家说立冬。




2014年立冬时,趁着天气晴朗,在路边捡拾了各种树叶,节省纸张,练习写字。其中银杏叶的感觉最好,有一种抚触凝脂的顺滑感。就晒一张很多人经常提及的一个字吧!


虽然我们经常以春秋来形容岁月,但春秋往往是最匆促短暂的季节。冬天反倒显得很漫长。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确实还很远!


上古时期,到了初冬时节,人们会祭祀名叫司寒的冬神,孟冬祭司寒希望它保佑我们平安过冬。


从前到了立冬,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会串串门儿,聊聊天儿。这叫做拜冬,行贺冬之礼。


所谓问寒问暖,主要还是问寒。熬过一个冬天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那为什么还要贺冬,庆贺冬天的来临呢?


我觉得这也算是一份从容、一种达观。每一个季节都被视为自然的赐予。从前人们在农历十月,有谢平安的习俗,春祈秋报习俗的延伸,对天地表达感恩,感谢秋成,祈求冬安。


古人虽然惧怕寒冷,但更担心冬天不像是冬天。按照《礼记月令》的说法,如果方冬不寒、冻闭不密、霜雪不时,也就是立冬之后还不冷,还没有彻底封冻,霜雪也没有按时出现,那便是灾异的预兆。


我特别喜欢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一句诗:


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冬天,似乎是真理时间。大地卸去了盛装,以素颜示人。没有那么多的枝枝蔓蔓、花花草草令人顾盼流连,世间删除了各种色彩和情节,让人们体验着繁华褪尽的安静与简单。与长冬无夏、长夏无冬或者四季如春的气候相比,暑往寒来的全版本四季循环模式,使我们对于岁月沧桑有了更深刻的感触。


我曾经想通过地名找寻人们的性情特质。


在中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三千多个地名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十个字,分别是:



这些常见字当然首先是地形和方位。


例如广东的27419个村级以上地名中,“坑”字最多,为2189个。而这些“坑”大多集中在梅州、河源、韶关。地势平缓的珠三角地区,“坑”非常少,尤其是珠海和深圳。


但除了地形和方位等等体现的自然属性之外,地名中最多的字,是安、是平、是宁,这是人们心愿的写照。



冬季的表象是冷峻而寡淡,但本质却是平和与安宁。仿佛上苍赐予我们这样一个季节,就是希望我们能够有一段看似“无为”的时间守持宁静,清修心体。


冬天,是一个安闲的季节,它特别能够检验人们身心宁静的能力。或许也是造就思想和思想家的季节。“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苦寒的岁月,过冬似乎是一场修行。修行的境界,便是不必借助吐艳的花、滴翠的叶、溢香的果,无须物化的美。我们常说良辰美景,而修行便是能把看似不是美景的日子,过成良辰。


谚语说立冬田头空、“立冬青黄刈到空”、“立冬不起菜,必定要受害。田里的庄稼收割完毕,正是仓廪充盈的时节。




冬天来了,既要解决温,还要解决饱,这是一个畅快进补的时节。


立冬之时,万物终成。这应该是人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也是人们终于可以清闲的时候,也是终于可以利用清闲时间犒赏自己的时候。


所以人们有立冬补冬的习俗,立秋的时候,是立秋贴秋膘;立冬的时候,是立冬补嘴空。


平常吃的清淡、简单,到了立冬,要买上什么四物、八珍、十全之类的药材炖鸡、炖骨。很多地方立冬吃饺子,有的还特地吃南瓜(倭瓜)馅儿的饺子。夏日里收获的南瓜经过“糖化之后,冬日的味道变得浓郁而香甜。


立冬进补,开春儿打虎。人们希望强身健体,既能熬过寒冬,也要着眼春耕。但虎就别打了,人家现在已经是一级保护动物了。


别说人了,立冬的时候鸡和鸟也都在进补,谚语说“立冬收成期,鸡鸟较会啼”。


收割稻谷的时候,它们的食物太丰盛了,享受完豪华的自助餐之后,鸡啼鸟鸣,表达喜悦的心情。


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暖昼越来越多,冷夜越来越少。


立冬补冬的本意,是冬天来了,大家热热乎乎地冬补御寒。


但各地的气候大不相同,例如台湾,立冬时的平均气温22.9℃,还是气候意义上的夏天,平均最高气温26.6℃,所以人们立冬补冬的习俗,体现的是文化传统,并不是气候本意。


所谓立冬补嘴空,说的是从前食物平常特别匮乏,秋收之后终于可吃的东西多了,人们也有闲工夫,有好胃口了,可以时不时地吃点儿想吃的东西了。但对于现代人来说,食物的丰富与多样,已经超越了时令,或许嘴就从来没空过,所以也就没有了古人对于立冬补嘴空的期待。而且现在气候变化了,冬天来得晚,走得早,迟到和早退现象越来越严重了。


清代王翚《虞山枫林图》


上面有这样一句诗描述阳澄湖畔的虞山初冬风物:初冬景物未萧条,红叶青山色尚娇。


在江南,人们说不时不食,第一个时是时间的时,第二个食是食物的食。对于气候温暖、物产丰足的地方而言,可以有这样的底气,主要吃的是本地、应季的新鲜食物。但对于气候寒冷的地区来说,从前人们冬天里只能食用那些窖藏的或者晾晒的夏天或者秋天的食物。所以忙完田里的活儿,还要忙活家里的活儿。趁着立冬,还要晾晒,还要酿酒、制腊肉、舂菜、腌菜。


在南方(农历)十月初冬,如果是温暖的十月小阳春,被称为晒糯谷天,正是晾晒粮食的最佳时节。


从立冬到冬至,人们还要忙着舂米,然后收藏,经岁不注(蛀)坏


明代《菽园杂记》:吴中民家至冬月,舂臼以蓄之,名冬舂米。


人们觉得冬月米硬实,折耗少。


因为天渐寒、日渐短,常常忙碌到夜晚。谚语说十月无工,只有梳头吃饭工。其实初冬时节,人们还并没有真正地清闲。


元代《农桑辑要》

萝卜:逐旋食用,食不尽者滚汤内掠熟,晒干。遇园枯时,温水浸软调食,甚良。


清代《清嘉录》记载,民间立冬开始酿酒,乡田人家,以草药酿酒,谓之冬酿酒


其实早在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当中,便有立冬时节酿酒的记载。十月上辛,酿冬酒,供腊祀


为什么是农历十月上旬的辛日酿酒呢?因为古人认为辛属金,金生水,所以辛日酿酒。这与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数伏一样,源自五行学说。


其实夏秋收获的很多食材,就这样晾着、酿着、腌着、酱着,打造出当令新鲜之外的另一番味道,成为美食的续集,体现着时间运化的智慧。


即使现在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和肉食,但人们还是经常会偏爱那些酱过的、腌过的、糟过的、熏过的味道,偏爱那些被时间炮制的、发酵的食物。而酒,更是因时间而醇厚的岁月佳酿。春耕夏耘,如何顺天时、借地利,体现着人们的智慧,获取物产。而获得物产之后,如何打磨和酿制,或许体现着人们更高的智慧。


我们常说一个词不经意,表示没留心,不在意。而节气习俗带给我们的,是经意的生活,是细腻的,有预期,有着时间愿景的生活。



其实相比之下,其他生物比我们过着更遵守时令的生活。霜降二候草木黄落,霜降三候蛰虫咸俯。它们都在立冬之前完成了“猫冬的各种准备。


来自黑龙江林区的朋友告诉我,秋冬换季的时候,当地的林蛙(雪蛤)就是天气预报员。每年它们要从山坡上的林子里迁移到山下的河沟里,封冻后它们就在水底冬眠。可是如果它们预感到冬季降雪特别多,厚厚的积雪就像厚厚的被子一样,它们就可以原地驻扎下来在雪下过冬,就省得折腾了,不需要长途跋涉到山下找河沟了。所以当地的朋友经常是深秋时节在山路上观察林蛙的数量,如果秋后下山的林蛙特别多,那说明即将到来的冬天要么偏冷,要么降雪偏少。


林蛙的预报未必每次都准,但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感知生物灵性,揣摩时令的密码。


好,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这一讲说的是看似冰冷的冬季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万物的生长有播放键,有快进键,也需要有一个暂停键。冬天虽然寒冷,但让万物有一个蛰伏、止息的时间不好吗?人们也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内敛、蓄势、养生,让机体和心神都顺应着时令的节律。


感谢寒与暖收放自如的四季,感谢秋收之后上苍给予我们一个带薪休假的时间。


欢迎您继续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张百万168

    冬天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但作为快递员,每年双十一就像打仗一样!太残忍了!

  • 月光_rg

    二十四个节气,自然的美,文字的美,声音的美,传递的美,生活的丰富多彩,听到的美。换一个活法是这样的。

  • 张蒂_d0

    声音非常的亲切又充满希望。宋英杰老师真的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热爱的人,才能有那么细腻丰富又从容的视角。

  • 山水up

    冬藏万物,万物冬藏,自然规律让万物在下一个春天焕发生机。立冬如修行

  • 张百万168

    林蛙就是天气预报员,真有意思。

  • 梦想绽放_dc

    暑来寒往的四季循环,使我们对于岁月沧桑有个更深刻的感触。

  • 梦想绽放_dc

    初冬景物未萧条,红叶青山色上娇。

  • 梦想绽放_dc

    冬天似乎是真理时间。大地卸去了盛装,以素颜示人。没有那么多的枝枝蔓蔓、花花草草,令人顾盼流连,世间删除了各种色彩和情节。让人们体验着繁华褪尽的安静与简单。与长冬无夏,长夏无冬,或者四季如春的气候相比。暑往寒来的全版本四季循环模式,使我们对于岁月沧桑有了更深刻的感触。

  • 清风初犊

    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

  • 医者仁心_o2

    在季节交替的过程中,享受人情间冷暖变幻,丰盈我们的时光,感受生命的意义。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