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立冬:以风鸣冬

75 立冬:****

00:00
13:22

立冬:以风鸣冬 



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之十月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今天这一讲,跟大家聊一聊立冬。


平常我们琢摩24节气,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古代和现代的季节划分标准似乎不大一样。因为仔细看一下气温,立秋比立夏还热呢,立春居然比立冬还冷。


立春不像是春天,立秋也不像是秋天,所以就觉得它们真的是徒有虚名。


但这并不能说古人把换季的节气给弄错了,因为古人更在意的是阴阳流转的神似,而不是气温丁是丁、卯是卯的形似。


那么在古代,什么是春天呢?标志是东风解冻。只要开始回暖了,冰雪开始融化了,那就是春天来了。而现代的标准是平均气温超过10℃。在古代,什么是秋天呢?标志是凉风至。只要气温从巅峰状态开始下降了,那就是秋天来了,尽管依然很热。而现代的标准是平均气温低于22℃入秋。可见,古人的立春和立秋,是气温的拐点,而并不是体感宜人的温度区间。


那么相比之下,古代和现代的入冬标准是最相近的,差异最小。


现代的标准是是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滑动平均序列,低于10℃并稳定通过。


古代的标准是水始冰,也就是我们可以看见冰碴儿,大地开始封冻了。



对于24节气起源地区来说,以现代科学的标准,也确实是立冬时节入冬。虽然古人并没有量化的气温标准,但以水始冰、地始冻作为冬季来临的标识,是比现代“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更好的平民标准,因为它特别直观。霜降见霜花儿,立冬见冰碴儿。


那么现代科学的入冬标准有什么好处呢?


比如说天气冷了,我们忽然见到冰碴儿了,好像是入冬了。可是然后又热了,秋又杀了个回马枪。可能冷两天热两天,再冷两天再热两天,用东北话说,这换季换的,“秃噜返账的”。所以现代的科学标准,就避免了这种拉锯或者复辟。当然科学的标准,缺点是太繁琐,优点是很严谨。

 

我在文本当中贴了三个图表。24节气起源地区以北的地方,是还没到立冬,实际上冬天已经来了。



在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早一点儿的是在秋分时节,晚一点儿的是在霜降时节,不早不晚的是在寒露时节,都陆陆续续地入冬了。



而在24节气起源地区以南的地方,冬天会再错后一个节气,大家一般是在小雪时节相继入冬。当然再往南,还有一些地区长夏无冬,并没有气候意义上的冬天。可能只是偶尔冷几天,疑似冬天而已。



在立冬时节的季节版图上,冬已占据611万平方公里,确实担得起立冬之名。不像立春立夏立秋那样徒有虚名。


在古人眼中,立冬节气大地开始封冻,水始冰、地始冻。


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坼。


按照元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说法,立冬节气,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是水面刚刚开始结冰,还不是坚冰。从立冬一候的水始冰,到大寒三候水泽腹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是近百日之寒。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坼(chè)。是说土地开始积聚寒气,开始冻结,但还没有冷到冻裂的程度。


所以,立冬是什么?


立冬就是由水到冰,由三点水(氵)到两点水(冫),从三点到两点,让世间简单一点。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


时序之入冬,一如人之将老,徐缓渐近,每日变化细微,殊难确察,日日累叠,终成严冬。因此,要具体地说出哪一天是冬天来临之日,并非易事。先是晚间温度微降,接着连日阴雨,伴随着来自大西洋捉摸不定的阵风,潮湿的空气、纷落的树叶,白昼亦见短促。其间也许会有短暂的风雨间歇,天气晴好。人们不穿大衣便可一早出门,但这些都只是假象到了12月,冬日已森然盘踞,整座城市每天都被铁灰色的天空所笼罩。


我在文本当中摘录了英国作家阿兰 德波顿《旅行的艺术》这本书当中的一段话,他的意思是说,在英国,深秋时节或者连绵阴雨或者晴雨不定,气温是以微降的方式完成秋冬交替的,所以人们几乎难以察觉确切是哪一天入冬的。


其实读了这段话,我们可能会有各种不服气,因为我们的入冬方式通常是以风鸣冬,冬天往往是以一场凛冽的寒风拉开序幕的,所以怎么会不知道哪一天入冬呢?!


英国身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入冬的进程是悄然,有一种潜行、渐进的感觉,气温缓降,阴雨渐多。而大陆性气候的冬天,往往是轰然降临的。一轮大风降温,便强行地拉近了我们与西伯利亚的距离。




从全国来看,立冬,通常是一年中气温下降速度最快的时节。当然,南方一些地区气温下降速度最快的是小雪节气。


深秋至冬季各节气全国平均气温变幅


从深秋到整个冬季,立冬时节气温下降幅度最大,是气温最容易出现暴跌的时段。虽然所谓立冬一日,水冷三分的说法有些夸张,但今宵寒较昨宵多却是真切的感受。


各节气全国平均风速走势


而几乎每一次气温的暴跌,都伴随着北风的呼号。所谓“以风鸣冬”,是冬季与秋季的对比。立冬时节的平均风速,确实是陡然增强,并且是整个秋冬季节的峰值。


人们说年年岁岁夏相似,岁岁年年冬不同。立冬之后,由北到南,气温梯度加大了,气压梯度也加大了。立冬时,南方还经常有天气和暖的(农历)十月小阳春,而北方已开始进入以风鸣冬的寒冷时段。


古人认为,此时的寒风,乃是“正气”,是顺应时令的风。


所谓的“四正之风”,是:


春气温,其风温以和,喜风也。

夏气盛,其风飙以怒,怒风也。

秋气劲,其风清以凄,清风也。

冬气实,其风惨以烈,固风也。


也就是什么季节理应刮什么样的风。


当然,古人是以感性的方式描述风的特质。冬季的风为什么叫做“固风”呢?


因为冬季气温低,气压高,空气密度大,因此人们感觉“冬气实”,感觉风更硬。但从风力的气象观测而言,春季风最大,冬季次之,然后是夏季,秋季的风最小。


其实春天的风最容易发怒,或许是它催生万物的“一团和气”,使人们并未过多在意它的坏脾气。夏季,雷暴大风等等强对流天气经常盛行,给人留下了时常发飙的负面印象。但那只是短暂的瞬时风速,如果以平均风速来衡量,夏季的风似乎比春季温柔许多。秋季的风最小,但一提起“秋风乍起”,人们便有了草枯叶落的画面感,所以人们把秋风定义为凄清。


冬天的风虽然被古人说成是惨烈的风,需要预防。但相比之下,夏天的风更是防不胜防。


沈括《梦溪笔谈》:江湖间唯畏大风。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曾闻江国(多指江南)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国子博士(国子监的教官)李元规云:平生游江湖未尝遇风,用此术。


沈括在《梦溪笔谈》当中说过这样一件事,说是在江湖间行船只怕遇上大风。冬天的风虽然凶猛,但它是渐渐刮起来的,船还来得及躲。而盛夏的风是一瞬间就刮起来的,行船往往措手不及。


那怎么办呢?说是一位在江湖间行船的商人发现,盛夏的风通常是午后发作。要想安全行船,五更就要起来,如果星月皎洁,从天际到地面没有云气,就可以放心起航,临近中午时分就上岸。这样就不会与暴风相遇了。国子博士李元规说,我平生游历江湖从未遇到过大风,就是用这个方法。


谚语也说“南风腰里壮,北风两头尖”。就是平常南风午后更大,北风早晚更强。当然,还有一则谚语,叫做“北风头大,南风腰粗”。是说北风刚开始刮的时候很猛,但刮着刮着很快就弱了。可南风恰恰相反,刚开始刮的时候很弱,然后会越刮越大。于是另一则谚语告诉我们应对方法,是南风莫走尾,北风莫走头



网上关于所谓立霾节气的图片


立冬时节秋冬交替,雨在消减,而字头的很多天气现象却在增生,比如霜、雪、雾、霾等等。大约45%的雾霾天气发生于冬季,发生概率远远高于其他季节。所以有人调侃,立冬节气应该叫做立霾节气,或者24节气之外增设立霾节气。


网上也转发着这样的诗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




从前,人们不喜欢以风鸣冬大风盛行的立冬。但由于雾霾天气的盛行,制造大风降温的冷空气,具有吹散雾霾的功力,于是在大家的心目中,就渐渐变成了正面人物。雾霾肆虐的时候,人们是多么期盼冷空气光临,让我们喝一喝清冽的西北风啊!


雾霾,使人们有了苦苦“等风来”的期盼。有一次在微博上,某气象台台长刚发了一条大风降温预警,然后很多网友就留言说:这当口儿,你们怎么可以发大风降温预警呢?不是应该发布大风降温喜讯吗?!


您看,以往的“反派”天气,这个时候反倒成了人缘儿最好的天气!


英语当中有一则著名的天气谚语,叫做:No weather is ill if wind be still.


没有风就没有坏天气。


但实际上,对于英国而言,风也曾经是清洁工甚至解救者


英国作家克里斯蒂娜 科顿在《伦敦雾:一部演变史》一书当中描述了1820-1960年间伦敦的雾霾困境。说那个时候的伦敦,一天当中,似乎只有两个时段,一个是深夜,一个好像是深夜。地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油渣饼似的外壳儿。


那雾,是什么颜色的呢?是豌豆汤颜色的雾,浓到什么程度呢?是像布丁一样“粘稠到可以勉强咽下去而不致于被噎住”的程度。国际通用的云分类法的创立者卢克 霍华德,他是专门研究云的人,据说晚年只能研究雾,因为他几乎不再能够看到云。所以我猜想,在那个年代,人们也不可能信奉没有风就没有坏天气这句谚语。


好,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这一讲说的是立冬时节的气候特点,以风鸣冬。也讲到了季节划分标准的古今差异,当然,差异最小的就是立冬。最后又讲到了冬季时常出现的雾霾天气。希望未来,雾霾只出现在历史档案里,只是人们陈旧记忆的一部分。


欢迎您继续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信阳张百万

    2019年,今天立冬,果然是重污染天气。

    信阳张百万 回复 @信阳张百万: 2022年立冬,昨晚还是轻度污染,一觉醒来也变成了重度污染!

  • 信阳张百万

    今天立冬,果然是大风降温,直接干到0度,城里下雨,山里都开始飘雪花了。

    信阳张百万 回复 @信阳张百万: 今年立冬好暖和啊!最低气温还有十一二度。

  • 清风初犊

    现象:南风腰里壮,北风两头尖 应对:南风莫走尾,北风莫走头

  • 沐晨乐曦

    声音好听

  • 仰朢星空_

    感谢宋英杰老师!涨知识了!我会去观察四季,在生活里体验二十四节气!

  • 清风初犊

    阿兰德波顿巜旅行的艺术术》: 时序之入冬,一如人之将老,徐缓渐近,每日变化细微,殊难确察,日日累叠,终成严冬。经典

  • 信阳张百万

    天气预报再也见不到宋老师了

  • LindaFM

    No weather is ill if wind be still.

  • 明泽yys

    这几天江南也是一刮风突然入冬了。

  • 邓亮_pu

    好喜欢老师的声音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