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重阳占卜

68 重阳占*

00:00
12:26

重阳占卜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今天这一讲,跟大家聊一聊重阳。



清代金廷标《仙舟笛韵》


先说说重阳节的起源。


古代的很多节日,是基于中国传统历法的对于数字的崇拜,总觉得某些特殊的数字当中具有什么神秘的力量,把它们视为或吉或凶的特殊日子。


中国的古老节日,日期主要有三类,一种是朔望类的,要么在初一,要么十五,这与月亮有关,或者是最晦暗或者是最圆满的月相。比如元月初一的春节,十五的元宵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叫做朔望类节日。一种日与月的数字重叠,像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九月九重阳节,有人将其称为日宜类节日,或者叫做重日节,月和日的数字重合。春节,既是朔望类节日,也是日宜类节日。第三种就是二十四节气,因为节气日期是与黄道位置挂钩,所以在农历的一个月当中,日期是不固定的。。


日宜类节日,尽管双数的月份也有类似的节日,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也叫作春龙节、春耕节。比如四月四夏凤节,凤凰展翅。六月六天贶节,谷秀节,谷类抽穗的日子;洗晒节,利用干热暴晒的天气晒书、晒衣物。还有八月八赶秋节,十月十酿酒节。但相比之下,还是13579,也就是正月正、三月三、端午、七夕和重阳流传最广。因为单数被视为阳数,人们要利用阳数之时辟邪消灾。


重阳,又被称为重九。九是最大的阳数,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曰重阳。


曹丕《九日与钟繇(yáo)书》: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三国时期曹丕曾经写道,“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所以这一天大家登高宴饮,以求长寿。


《淮南子》中有这样一句话:食气者,神明而寿。


所谓食气者,其实就是顺应气候的人。在古人看来,在天朗气清的重阳,登高远眺,把酒抒怀,以畅秋志,正是在顺应气候。


其实从汉代开始,九月九就是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三月三,是迎接春天,第一次春游踏青,洗浴消灾;九月九,是告别秋天,最后一次秋游辞青,登高祈寿。


其他的很多节日主题是辟邪消灾,而重阳节的主题是祈寿,立意更高,天长地久、人寿年丰。


所以重阳节尊老、祭祖的习俗,与祈寿的主题一脉相承。直到今天,一些地区仍然有重阳祭祖的习俗,有三月小清明,重九大清明之说。


《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


说起重阳,人们最熟悉的是登高、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等重阳习俗,这些习俗辨识度很高,与其他节日的习俗很少雷同。


但这些习俗,是被文人墨客们记录和渲染的习俗。而在农耕社会,重阳时节,普通民众忙活的是三件事:收、晒、种。


收,收秋粮、收秋菜、收秋果。


谚语说:八月中秋谷绽粒,九月重阳谷登场。


收完之后便是晒。


按照欧阳修的说法,深秋时节虽然其色惨淡,其意萧条,但是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天气非常晴朗,特别适合晾晒。古代有两个节日,是以晒物为习俗的,一个是六月六的天贶节,晒衣物、晒经书、晒龙袍。一个是九月九,晒粮、晒菜、晒果。


而且一边晒,一边种。谚语说: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24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地区,重阳时节又要播种冬小麦了。


所以诗词歌赋往往描述的是重阳节的登高、赏菊、饮酒、吃糕,却很少提及重阳时节忙忙碌碌的秋收、秋晒和秋种。


过了重阳,天气就逐渐地冷下来了。谚语说:过了重阳节,一怕霜来二怕雪。


欧阳修《秋声赋》: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这个时候,草被风一吹,颜色就变了;树被风一吹,叶子就掉了。


深秋时节,风逐渐增强,所以重阳也被称为落帽之辰


据说是出自东晋时桓温重阳登高,被风吹掉帽子却浑然不觉的典故。体现出他的气定神闲。但同时也说明,重阳登高之时,往往秋风渐起,足以吹掉帽子。


清代《清嘉录》:重阳将至,盲雨满城,凉风四起,亭皋落叶,陇首飞云。人以为是立秋后第一寒信,谓之重阳信


清代《清嘉录》当中有这样一段话重阳将至,盲雨满城,凉风四起,人们把重阳当做是立秋之后的第一寒信,也叫做重阳信


什么意思呢?盲雨,就是那种雨下的很急,白茫茫的,雨雾混杂的状态。是说每年快到重阳的时候,盲雨之后是凉风,一场秋雨一场寒。所以人们把重阳看做是天气由凉到寒的第一标志。从前人们是把鸿雁当做霜信,就是见到鸿雁也就知道快要下霜了。把重阳当做寒信,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那个韩信,而是寒冷的信使。是说到了重阳,天气就冷了。而且谚语说:过了重阳节,刮风就是雪


从气候平均而言,重阳时节确实是整个秋季气温下降速度最快的一段时间,古人所言不虚。


而在这秋风渐起,即将换季之时,人们又开始忙活另外一件事,这就是重阳占卜。


我举一个例子,2018年临近大寒,北京还没有下雪。那个时候北京已经连续九十多天没下雪了,大家经常以各种调侃的方式为北京祈祷初雪。


这时候有一位网友给我留言,说:我妈妈85岁了,她说九月初九到十三,不下(雨雪)一冬干。所以整个冬天都很难下雪。(最后大家认可的北京初雪是临近春分的317日。)


您看,很多老人依然是古老占卜方式的信奉者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乡民于重阳日、十三日望雨,则不致冬旱。谚云:“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刚才说到的那位网友的妈妈,她的占卜依据,实际上是一则古老的谚语,叫做: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实际上就相当于在气候平均初雪日之前的大约一个月,选取两个关键日,一个是农历九月初九,一个是九月十三如果都没有降雨,冬季便很可能贫雪。


而且人们还用重阳的晴雨,来占卜冬天是暖冬还是寒冬,所谓“重阳晴,一冬暖;重阳阴,一冬凌”。如果重阳节下雨呢?谚语说雨下重阳,冻死牛羊。冬天就会特别冷。


重阳占卜还有一个非常规的占卜指标,就是如果重阳那一天是晴,那么冬至、元日、上元、清明这四天都是晴;如果重阳有雨,那么这四天也都有雨,据称联动效应特别好。


在古人看来,知道重阳的天气,就把后面半年各个大节的天气就全都摸清楚了。


那么重阳节是下雨好呢,还是不下雨好呢?


登高的人还是希望重阳天高秋气爽,千万别下雨。但种田的人却希望重阳节最好能下雨。谚语说:九日雨,米成脯(fǔ)。重阳下雨,预兆五谷丰登。


但是,如果重阳节雨大,预兆冬雪和春雨就会特别多,烧火做饭、取暖的干柴就很特别贵。


按照《农政全书》所记载的谚语的说法,就是:重阳湿漉漉,穰(ráng)草千钱束。


实际上,重阳占卜属于关键日占卜的范畴,思路是关键性的某一天的天气,决定了一个季节的气候特征甚至一年的年景。古时说者多家,用者甚众,但对占卜应验的概率统计往往很少,很多粗线条的定性占卜似乎具有某种玄学意味。


如果气象预测真的可以如此简单,那就太好了。重阳占卜所体现的,是人们朴素而美好的愿望,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一招制敌地解决最复杂、最混沌的疑难杂症。其实这种理念,在当今社会的其他领域,依然存在,并未淡出人们的潜意识。


好,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这一讲说了三件事,一是重阳节与众不同的主题,祈寿。二是重阳时节依然忙碌的农事,收、晒、种。三是古老的习俗,重阳占卜。因为重阳是由凉转寒的天气转折点,所以重阳的天气被古人赋予了一种神秘的预兆功能。


欢迎您继续收听《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信阳张百万

    重阳是敬老爱老的日子吗?

  • 信阳张百万

    菊花酒还从来没有喝过,超市有卖的吗?

  • 斐妮丝妙法

    🍎🍎🍎

    斐妮丝妙法 回复 @斐妮丝妙法: 谢谢了

  • 清风初犊

    三月小清明,重九大清明

  • 清风初犊

    重阳又称重九,九是最大阳数,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曰重阳

  • 楚菡_heq

  • 兜兜转转丢

    不错

  • 听友410326745

    11p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