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絜矩之道

第十二讲 絜矩之道

00:00
16:03
《大学》第十二讲 絜矩之道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若想平天下的人怎么办?要先懂得治其国,春秋那个时候都是各个诸侯国,那个时候的天下指的是天下九州,这是古代的中国,你要有能力,把自己的诸侯国治理好,你才可能去平天下。

我们现在做事情也是一样的,我们先要齐家,把自己的这个团队,每个人通过修身,大家都达到一定的德行,能去影响更多的人了,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去治国,也就是影响更多的身边的人,治理好一个国家,治理好一个诸侯国,要怎么治理呢?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处上位的人,也就是那个时候的君主,一个诸侯国的国君。“上老老”,第一个老是动词,也就是说处上位的人,你是尊敬老人、推行孝道的,那人民自然也就跟着你推行孝道。现在也是一样的,我们处上位的人,比如说做领导层的人们,我们去做什么,下面的人就会效仿什么,如果我们是懂得尊敬他人的,员工就会尊敬我们。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团队当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比如说一个中层领导,跟在你下面的员工,吐槽老板的有没有?说:“你看老板这个行为,你看老板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样。”你会发现你吐槽了很多事情,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不在的时候他们也在吐槽你,这叫上行下效。整个告诉我们处上位的人,你怎么做,下面的人就会跟随着你怎么做。

上长长而民兴弟。弟就是恭敬、尊敬的意思。处上位的人你要懂得尊敬他人,尊敬比你年长的人,尊敬比你有才识的人,尊敬比你有能力的人,而下面的人就会随着你的做法去做,你懂得尊敬和恭敬他人的;他们就懂得,如果你不懂得,他们就不懂得。

我们每天修行,为什么不停地正念呢?是不是我们一点点从心念上就开始转变了?心念上转变了,接下来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不是就不同了?我们的行为接着就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的修行,不停地去修正。

如果我们这一天,什么问题都没有,说明我们这一天没有自省。哪有一个人一天是没有问题的呢?哪有一个人,这一天是完全做得足够的呢?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我们的标准太低了,我们对自我的要求越高、标准越高,会发现我们每天身上都有大量的问题和不足,这些就是我们的修行了。

之前《大学》也讲过,这不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吗?“如切如磋,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什么叫自我修行?反复地琢磨,雕琢,发现一点点不足,发现一点点问题,我们反复地修正,所以这个才叫自修。所以我们是要以身作则的,要以身表法。

上恤孤而民不倍。处在上位的人,如果懂得体恤孤寡,是有仁慈的,是有怜悯之心的,而人民就不会违背这件事情。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君子是要有絜矩之道的,絜:一种度量。矩:一个曲尺。絜矩之道是什么意思呢?一种标准,一种法则。君子是有絜矩之道的,我们有自己的标准和法则,别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我们的影响,去效仿我们的行为去做事情,这个就是絜矩之道,就是上行下效。如何去做这个絜矩之道呢?这里面给我们讲了六个方位,上下、前后、左右,也是我们通常讲的,六合八荒里面的六合。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当上位的人,对我们做的事情,我们是不喜欢的、是讨厌的,我们就不要往下再用了。也就是说任何事情,到我们这里开始终止。

很多人说讲婆媳关系,“我的婆婆是怎么对我的,我的父母那个时候是怎么对我的,我非常讨厌这样的行为。”那我们就不要这样再对待我们的晚辈、孩子了。在工作当中也是一样的,我非常讨厌我的领导,他对我的一些处事的方式,既然是我们讨厌的,我们就不要再对下面的人去用了,这是上下级的关系。

所恶于下,毋以事上。你下面的人对你所做的事情,你是不喜欢的,你是讨厌的,你就不要再拿这些方式对待你上面的人了。任何事情都是到我们这里截止,从我们这里开始修正、开始改变,这是君子之风。

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比如说之前所遗留的一些事情、一些行为,我是不喜欢的,我们就不要再往后传了。举个例子,我们刚到一个工作岗位,之前这个职位的人他工作的方式和遗留的问题是我们不喜欢的,所以从我们这里就开始修正了,而不让它再往后发生。

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我们不喜欢或者预见到了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我们从当下就开始改变,也就是说很多事情,我们要是不喜欢那个果,我们从当下开始就不要种那样的因。举个例子,我们自己身上的问题,或者看到他人身上某一个性格特点,是我们不喜欢的,可是我们身上目前还有这个问题,我们不想让它后面还发生,怎么办呢?我们当下就去修正了,所以那个果才不发生。

刚才讲到的是上下的关系,这是前后的关系,接下来要告诉我们左右的关系,左右就是平级,我们跟朋友之间是左右,我们跟同事是左右,跟兄弟姐妹是左右。比如说跟父母或领导,跟员工这是上下,跟孩子跟父母这是上下,前后是时间概念,左右是平行的关系,平级的关系、平等的关系也是一样,也就是我们跟同事、朋友、兄弟姐妹相处之道,也是如此。

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道理是相通的,如果别的朋友对我们所做的事情,他身上的某些特点是我们不喜欢的,我们就不要再对其他的朋友这样做了。同事之间、同学之间、同修之间也一样,我们不喜欢他身上某一个特点,我们作为一个懂得修身的君子,从我们这里开始修正,我们不拿这个事情再这样去对待他人,这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谓“絜矩之道。”到自身这里开始停止和修正。

这是告诉我们治国的道理,我们要心怀天下的,能包容上,能包容下,能包容前,能包容后,能包容左,能包容右,就看我们自己心里是多大的格局,我们要做多大的事情,我们是否要让自己变成一个躬行君子。懂得了这个道理,遇到事情的时候是反观自省的,从我们这里停止,开始修正,然后去影响更多的人。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出自《诗经》里面的《小雅》。和乐、贤德的君子,是人民的父母,指的是和乐的、贤德的人。如果我们不是和乐的,不是贤德的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包容心,也不可能心怀那么多的人,所以我们心怀的人越多,心怀的事情越多,能包容的人和事越多,我们自己自然就是往上走的,自然就有人愿意去跟随我们做事情。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什么样的人能做民之父母?爱民如子的人。别人喜欢的事我们也喜欢,别人讨厌的事情我们也讨厌,这样才叫“民之父母”。以前讲一个词叫“父母官”,什么样的人能做成父母官呢?都是为民谋福利的,都是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的。

咱们之前讲过,如保赤子。什么样的心是如保赤子呢?比如说婴孩,他不会表达,也不会讲自己的需求,他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需求,这时我们就需要猜测——他哭了,原因是什么呢?到底是饿了?渴了?还是哪里不高兴了?还是哪里不舒服?还是哪里热?是不是我们要费尽脑汁地想他的需求?

我们做事情也是一样的,什么叫念念利他?就是他想到的我们想到了,他想不到的我们也想到了。我们会从各个角度去考虑他们的感受、他们的需求,这才叫念念利他,要不然我们哪来的念念利他?

圣贤的文化为什么讲了这么多?别人想到的、人民所需的,他们把他讲出来了,不需要的、人们看不到的那些道、那些德,那些仁义礼智信,他依然看到了,讲出来了,让别人来吸收,这才是圣人的心,这才是君子的心。

同样的道理,《道德经》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他自己是没有需要的东西的,是没有什么标准的,但是他看的是百姓需要什么,他是以百姓心为心的。

修行之道,一定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我们自己可以没有什么标准,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但我们去看看他人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点什么,这时我们的境界和心胸就不一样了。我们不会执着于我怎么样,而看到的都是他们需要什么,我就去做点什么,这样的人才叫“民之父母”,这样的人是乐只君子。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节彼南山,节是高大的、雄伟的、巍峨的。彼是对面、那里。高大雄伟的、对面的南山,维石岩岩。南山是以前的君王都是坐北朝南的,对面的南向都会放一个大的石头,叫维石岩岩。用来时刻警醒自己,所坐在的位置是非常地醒目的,别人都是在看着的。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赫赫是显赫的意思,师尹是周王朝的执政大臣,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有的人民都在看着、瞻仰着。“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这里又扩大了,告诉我们所有的人都能看得到师尹的行为。现在也是一样的,有些公众人物,说话就要注意、严谨,因为那么多人都能看着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时刻修正自己的行为,因为会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我们的行为。这里面还是告诉我们要有“絜矩之道”,要以自身为表率,要懂得修正自己的德行和行为。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就是当权的、当政的人,不可以不谨慎。做事情的人一样的,不可以不谨慎的,我们要懂得时时刻刻地严格要求自己。否则“辟,则为天下僇矣。”一旦有偏差的时候,则为天下人僇矣,僇是诛讨的意思,甚至是笔伐。

我们去看历史,出现了一个暴君,有的人可能当时就被推翻了,即使没推翻,到后面也一定会被推翻。即使那段历史已经过去了,还会遭到写历史的人的讨伐,赫然地出现在人家的笔下,都是被说的、被骂的、都是声讨的,多可怕的事情。整个儒家告诉我们,懂得修身为本,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德行,注意自己的行为,否则一定会被天下僇矣。

《中庸》讲:“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弗为之矣。”如果是素隐行怪的事情,就是搞怪的、哗众取宠的事情,即使有人赞同我们,有人支持我们,这样的事情我们也不要干,因为后面的时候一定会被天下僇矣的,这是必然的结果,也是道的一种规律。

所以我们每天一定要很注意自己的行为,要修正自己的德行,尤其是处上位的人,因为这里整个讲的都是治国之道。再往下延伸,就是我们每个人,想去做一个君子,都要懂得这样去修正自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