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菩提树神 Buddha

第十七章 菩提树神 Buddha

00:00
06:56
大家好,我是主播有爱千里,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佛教的二十四诸天。
在这个专辑里,我将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文化现象,聚沙成塔,先让大家理解一些我们喜闻乐见的佛教知识,然后引导大家去欣赏我们身边那些优秀的佛教建筑。喜欢的话,关注我。有爱千里,与您分享。

17. 佛教的二十四诸天早期的二十诸天(续)
(14)菩提树神 Buddha-tree Deva
菩提树神,又称“草药树林神”,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地神。是佛教二十四诸天里的第十四位护法神,菩提树本名“毕钵罗树”,在印度和西方,菩提树的寓意是智慧和知识,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给众人传道的,菩提是梵文Bodhi的音译,是指人豁然开朗、如梦初醒、顿悟真理的意思,所以菩提树也被称为“传道树”,又译作道树,成道树,觉悟树,意为发觉醒悟,灵活领悟真理之树。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在此树下不吃不喝,冥思苦想,并发誓:如不成佛,绝不起来。随后在树下打坐七天七夜,遇到风雨时,树神就用枝叶做伞,为佛挡风遮雨,助他不受外界天气干扰,静心修行。
释迦牟尼终于在毕波罗树下觉悟得道成佛。佛教便把毕波罗树改名为菩提树,以说明它即是佛成道的见证,也是佛教最早的护法神之一。由于菩提树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就守护着佛尊,为佛遮风避雨,隐天蔽日,助佛悟道,因此功德无边,被尊为菩提树神。
佛陀传道时,经常不在精舍,前来膜拜的善男善女有时候也见不上佛陀,就很失落的回去,佛陀得知后,说:“这世间有三样圣物应该受到供养:佛骨舍利、佛像和菩提树,因为他们是使我证得圆满佛法的重要圣物。并吩咐阿难,下次他们再来看不到我时,见菩提树就如同见到我一样,这样就不会失望而归了。”因此菩提树在佛教的地位很受重视。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后来又在此树下涅槃。菩提树因此成了佛教的圣树。寺院中菩提树神的造像,一般为天女装束,身穿汉装,双手合掌,手持带叶菩提树枝的中国古装妃子像。而菩提树神手中的菩提树枝则象征平静、安宁、祥和,代表着宽容,智慧和净化心灵的意思。在中国,菩提树的花语是夫妻之爱、白头到老的意思,是种姻缘树。
由于佛教在世界上传播广泛,作为圣树的菩提树,也被佛教徒带到各地种植,现实世界的菩提树,别名菩提榕,为桑科榕属落叶或半落叶大乔木。树型优美,枝干长有气生根,树干凸凹不平,给人以老态龙钟而又苍劲之感觉。该树树身高大侧枝多,枝叶伸展广阔,叶子对生、叶边光滑,呈心形或卵圆形,叶色深绿,枝叶扶疏,浓荫盖地,特别适合作寺院风景、道路遮荫种植。但由于各地不同的地理气候和生长环境,在其他地区种植的菩提树经过千百年的生长变异,与原产印度的野生阿摩洛迦树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斯里兰卡娑罗双树、缅甸阿里多罗,中国黄桷树,有的能开花不结果,有的不开花能结果,大多数都不能开花结果,这些树都是印度原始阿摩洛迦树的变种,只有印度恒河流域热带原始丛林中的阿摩洛迦野生树种才能开花结果。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菩提树在中国也有深远的影响。 唐朝初年,僧人神秀与其师兄慧能对话,写下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看后回写了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对师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论道的对话流传甚广,也使菩提树名声大振。
回想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当时还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的年青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为了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在29岁时,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离别双亲、妻儿,出家修行,去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最后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终于在菩提树下获得大彻大悟,修炼成佛陀。
因此,菩提树与娑罗树、阎浮树一起被称为佛门三宝树。
感谢本期关注,有爱千里,与您分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迷离的睡眼

    搬来我的小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