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才芳被造谣在遵义会议上反对毛主席,周总理辟谣:没有历史常识

詹才芳被造谣在遵义会议上反对毛主席,周总理辟谣:没有历史常识

00:00
19:07

某一年的中秋节,开国中将詹才芳委托秘书去看望开国上将陈锡联,陈锡联的夫人听说后,马上对警卫员说:“告诉首长,就说首长的首长派人来看首长了。”

詹才芳虽然只是中将,但他的资格之老是全军闻名的,他的老部下有李先念、许世友、陈锡联、陈再道、韩先楚、秦基伟、洪学智、王建安、聂凤智、皮定均、吴世安、王近山、邓岳、谭知耕、甘思和……其中一些人堪称一代名将。

新中国成立后,詹才芳当年的一些老搭档的军衔或官职都在他之上,一些老部下都成了他的上级或与他同级。在詹才芳看来,革命队伍中,上下级职务变动,是极正常的事,这正是我们党和军队兴旺发达的体现。他曾对夫人杨静说:“我干革命不是为了这个(军衔)。战争年代死去多少战友,他们授什么衔嘛!”

1907年,詹才芳出生于湖北黄安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4春,时年16岁的詹才芳来到了湖北武昌,他的姐夫余楚臣是董必武的亲外甥,在姐夫的介绍下,他在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半工半读,并很快受到了董必武的影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7年,詹才芳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他带领30人的突击队,一举攻下黄安城南门,并被任命为第2路军特务大队大队长。起义军很快遭到了敌人的反扑,这年12月下旬,起义军共72人在吴光浩的带领下,昼伏夜行,转移到湖北黄陂的木兰山。这72人中便有詹才芳、陈再道等人。徐向前曾高度评价这72名游击英雄:“有了这几十个同志坚持武装斗争,形势就不一样。”

詹才芳在木兰山时,发生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陈锡联连续两次跑到他的队伍,要求参加红军。

1928年4月,年仅13岁的陈锡联第一次找到了詹才芳,要求参加红军。詹才芳拿过一支步枪往他身边一靠,笑着说:“人还没有枪高,怎么能当红军?在家再长一年吧,明年我们再来接你!”

陈锡联却坚持说:“我一定要参加红军!”

詹才芳问:“你为什么一定要当红军?”

陈锡联哭着说:“我8岁就给地主放牛,放了6年,挨了6年打,我再不愿过这种日子了,听说你们是专门打富人、帮穷人的队伍,我坚决要求参加你们的队伍!”

但詹才芳考虑到陈锡联年纪实在太小,于是安慰他说:“你先回去,明年我们一定来接你!”

到了第二年,陈锡联再次去找詹才芳,终于如愿参加了红军。所以建国以后,尽管陈锡联的军衔高于詹才芳,但每每见面时,他总是称詹才芳为老首长。

1928年7月,詹才芳所在的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詹才芳被任命为连长,当时许世友是他手下的班长。许世友在红军时期酒瘾就已经很大了,有一天詹才芳到班排检查内务,见许世友床铺的墙上挂着一个水壶,他便取了下来摇了几下,然后问许世友:“这是什么?”

许世友“嘿嘿”笑而不答,詹才芳准备打开水壶盖,许世友连忙说:“这是酒。”

詹才芳说:“酒?军部规定不准喝酒?你知道不知道?”

许世友说:“报告,我这个人不喝酒,腿没劲,走不动。”

詹才芳听后笑了笑,就没有追究此事了。

红军时期,詹才芳营救和保护了一大批开国将领。1933年7月,詹才芳升任红9军政委,此时正值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搞肃反,有一个15岁的战士谭知耕因为和班长一起吃过一只从土豪家里抓来的鸡,班长跟连长开玩笑说我有一个“吃喝委员会”,结果他们都被关进了牢房,等待处决。

詹才芳得知此事后,怒斥保卫局的人:“你们搞什么名堂?”然后他拉过谭知耕的手说:“跟我走,我是政委,你给我当勤务员!”

就这样谭知耕被詹才芳救了下来,日后他成为了开国少将。

1935年,詹才芳在带领部队过草地时,见几个士兵抬着一个重病号,准备把他扔下,他连忙问是怎么回事,战士们回答说:“他病得太重了,怕是活不成了。”

詹才芳仔细地观察了一下,然后说:“不要扔,这么年轻,个子又大,扛机枪是把好手,你们给他一个马尾巴试试。”

这个重病号正是尤太忠,他在享受拉马尾巴的待遇后,终于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走出了草地,并成长为开国少将。尤太忠一直记着詹才芳的救命之恩,他经常说:“我这条命是拉马尾巴拉出来的!”

1936年10月,詹才芳到达陕北,并进入红军大学学习,不久后担任了学员一大队副大队长。1938年12月初,中央军委决定以“抗大”第7大队和第1大队为基础,组建抗大第二分校,东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办学,詹才芳被任命为大队长。临行前,他即兴赋诗一首:

日寇侵华气焰凶,我磨利剑为屠龙。

谆谆教导言无尽,絮絮关怀意未穷。

西别陕甘情切切,东牵冀热怒冲冲。

纵骑飞跃三千里,誓逐豺狼大海中。

此后詹才芳历任军分区副司令员、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47年,詹才芳奉命率部奔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9纵队司令员。9纵在解放战争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是在辽沈战役中,9纵攻克锦州,活捉了锦州守将范汉杰。

1948年9月9日深夜,詹才芳接到林彪、罗荣桓密令:

以隐蔽、迅速、突然动作插向锦州、义县之间,切断锦义敌人联系,包围义县守敌,阻击锦州之敌北援。切不可走漏消息!

詹才芳收到命令后,马上给部队作了动员,要求部队行动迅速,保守秘密,以免暴露战略意图。9月11日,9纵以演习为名,向西进发,经过18个小时的急行军,于12日7时到达目的地,迅速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并与4纵一起包围了义县。此时范汉杰才知道上当,他一边向蒋介石请求增援,一边将部队收缩至锦州城内,固守待援。

10月14日,我军向锦州发起了总攻。经过激烈的战斗,9纵首先打进了锦州城,并在15日凌晨占领了范汉杰的司令部。范汉杰见大势已去,连忙换上老百姓的衣服溜出了锦州城,并向东南方向逃窜。但他哪里知道,詹才芳已经在锦州东南通往海滨的路上埋伏了一个营,下午4时左右,范汉杰果然在这里被捉住了。

范汉杰被送到9纵指挥所后,起初拒不承认自己的身份,但詹才芳拿出照片进行对比,确认他就是范汉杰无疑。詹才芳问道:“范汉杰将军,你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

范汉杰只好承认,他垂头丧气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公文包,然后说:“这是我随身带的一个小包,内有少量盘缠。”说完他将包放在了桌子上,希望能免他一死。就这样范汉杰成了我军的阶下囚。

詹才芳刚叫人把范汉杰带下去,东野总部给他发来了电报:武装捆绑押送,并需要拍审问电影。

刚才已经审问完了,可现在还需要电影镜头,怎么办?詹才芳和政委李中权商量以后,决定再严格地审问一次。

不一会儿,战士们又把范汉杰带了上来,李中权问他:“范汉杰,你考虑得怎么样了?”

此时詹才芳也严厉地问道:“多年来,你替蒋介石卖力,与人民为敌,你是有罪的!”

范汉杰非常害怕,他连忙回答:“我有罪,我有罪!”

此时李中权站了起来,大喊一声:“把他绑起来!”

电影镜头就这样顺利地补拍完了。此时作战科长拿起范汉杰的公文包看了看说:“这玩意儿留下吧,给司令员装文件、电报用得着。”

从此这个小包就留在了詹才芳的身边,1980年,詹才芳将它捐献给了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结束后,全军统一编制,9纵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詹才芳担任了第一任军长。

不久以后,詹才芳带领46军入关参加了平津战役。1949年1月14日,第46军负责在天津城南方向攻城,进攻发起后,敌守军火力凶猛,爆破组无法接近阵地。在这关键时刻,詹才芳对李中权说:“咱们上!”然后便冲向护城河。

詹才芳在徒步过河时,由于河水奔流,枪弹密集,情急之下,他差点摔倒。这时一个大个子机枪手快步上前,用身体护住了他。上岸以后,詹才芳穿着浑身湿透的棉衣、棉裤向前猛冲,终于带领部队在15日12时占领了市政府,活捉了国民党天津市市长杜建时。

在天津战役的庆功会上,前线总指挥刘亚楼高兴地对詹才芳和李中权说:“想不到,你们也打进市中心来了!”

李中权说:“参谋长,打不进来,那是要吃批评的。”

詹才芳问:“担心什么啊?”

刘亚楼说:“我们的意图是,只要你们能顶住,不让敌人溜掉就算完成任务。真的没有想到,你们还突破了南边这样坚强的工事,还参加了纵深战斗,还俘虏了市长大人!”

詹才芳和李中权说:“在这样的大战面前,谁甘落后呀?”

新中国成立后,詹才芳在1955年6月升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同年9月,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詹才芳在战争年代就一直吃素,鸡鸭鱼肉均不沾,是红军里有名的“斋公”,建国后他依然保持了这个习惯。吴克华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时,宣布军区大院不准养鸡,但补充了一条:“詹才芳副司令员例外。他不吃肉,只吃鸡蛋。”

詹才芳虽然身居高位,但一直谦虚正直,和蔼可亲。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警卫员小熊上茶时先送到他面前,然后再送给客人。客人走后,詹才芳对小熊讲:“今后来客,不论职务高低,要先给客人上茶,最后再给我倒,这是礼貌。”

1960年,詹才芳到江西庐山休息,宾馆的一位姓王的接待干部对外地的游客表现得很不热情,但对于本省的负责同志就马上换上了一副殷勤的面孔,詹才芳对这种“势利眼”实在是看不惯,他于是在意见簿上写了这么几句话:

庐山有个王,眼大赛箩筐;

向下不张目,抬眼只向上;

如不改缺点,小心紧箍棒。

那个姓王的干部看了这首打油诗后,很受教育,特意向领导承认了自己的缺点,从此以后,他的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改变。

1961年3月,陈赓大将在上海病逝,王树声、许世友、陈锡联、詹才芳等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都赶来送他最后一程。大家聚到一起后,一起吃了个饭。在饭桌上,王树声当着大伙的面,开玩笑地说:“詹才芳,你现在还打不打陈锡联耳巴子啊?”

大家都愣住了,不明白王树声的话是什么意思。这时詹才芳看了看陈锡联,陈锡联也看了看詹才芳,同时哈哈大笑了起来。原来当年陈锡联是詹才芳的警卫员,有一次他给詹才芳打洗脚水,忘记掺凉水了,结果一下子把詹才芳的脚烫了几个大水泡,詹才芳顺手就给了陈锡联一个耳巴子。

60年代时,别有用心的人开始造詹才芳的谣,说他在遵义会议上没有举毛泽东的手,又说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讲詹才芳只能当副职不能当正职。詹才芳听到这些谣言后,只是淡淡一笑,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1966年8月,周恩来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正式为詹才芳辟了谣,他说:“造谣的人没有历史常识。遵义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遵义召开的。詹才芳同志是红四方面军的军政委,他们在四川正同蒋介石的围剿部队打仗,他怎么可能参加遵义会议呢?詹才芳同志在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时期都是担任军政委、司令员、军长等职务。说詹才芳不能担当正职肯定是谣言嘛!”

1982年,詹才芳正式退居二线,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百万大裁军”以后,中央决定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一律不发军装,许世友向詹才芳抱怨说:“他妈的,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军装也不给穿,还不如死了好!”

詹才芳连忙劝他:“莫讲疯话哟!”许世友这才闭嘴。

1992年12月2日,詹才芳在北京病逝,一代功勋卓著的战将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85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