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情谊如何?周总理晚年病重,毛主席仍寄望于他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情谊如何?周总理晚年病重,毛主席仍寄望于他

00:00
14:37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五月,毛主席得知了一个糟糕的消息,周总理已经被确诊为膀胱癌。

这件事让毛主席分外忧心,他特意嘱托周总理要“节劳,不可大意”,并让周总理尽快住院接受治疗。

当时中国正值多事之秋,老一辈革命家接连离去,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

周总理的病情,无疑是对新中国的又一次重大打击。

一见如故

毛主席始终很记挂周总理的身体,他和周总理是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战友,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一对搭档,他们之间的信任,早已超越了一切。

毛主席和周总理友谊的开始,是在1926年。

那时,随着国民党内争斗白热化,我党和国民党之间的合作关系岌岌可危。

毛主席来到李富春家中商讨下一步的对策,在这里,他见到了自己未来的战友周总理。

其实,毛主席早就已经听说过周总理的名字,毕竟,他们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革命领袖。

在李富春家中,毛主席和周总理做了一番长谈。

他们惊喜的发现,对方的政治理念和自己不谋而合。

思想上的默契,让两人迅速成为朋友。

但那时,两人还没有什么共同合作的机会,革命形势混乱,两个人很快各奔东西。

那时可能也没有人想到,有一天,毛主席和周总理会共同改变中国的历史。

1931年,两人再次见面,此时,毛主席正是失意之时。

他虽然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等一系列革命新路线,但当时能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

从国内再到苏联,真正认同毛主席想法的人没有几个,但周总理是一个例外。

正当毛主席饱受排挤的时候,周总理却站出来,公开表达了对于毛主席的支持,后来更是大力支持了毛主席的复出。

遵义会议之后,我军确立了毛主席的指导地位,成立了由毛主席,周总理以及王稼祥组成的三人领导小组。

但当时却有人评价,这样做,是把毛主席的权力提高了,却把周总理的权力降低了。

因为,周总理本来就是核心领导层的一员,而毛主席是长期被排挤在外的。

面对这种挑拨离间的话术,周总理却直接回复道:“中国需要毛主席,只有他才能带领我们完成革命事业,走向胜利,你,我或者其他任何人都不行!”

从此,周总理开始跟随着毛主席,开辟中国革命的新天地。

两个人的情谊也在这样一个艰难的过程之中,越来越稳固。

他们心有灵犀,很多时候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心有灵犀

1938年初,抗日形势对中国极其不利,国民党连续输掉了好几场重大战役,使得日军长驱直入。

延安众人也不由为此忐忑不安,毛主席却并没有表现出慌乱。

大家猜不透毛主席在想什么,这时候,周总理却下了个命令,让所有人没有重要事情,不准去打扰毛主席,让毛主席在窑洞之中安静的休息。

这是因为周总理知道,毛主席对于当前的抗日形势必有一番新的见解。

果不其然,一段时间后,毛主席在安静的窑洞之中创作出了著名的《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写成之后,毛主席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让警卫员把自己的文稿拿去给周总理翻阅。

周总理看到毛主席所阐述的观点,不由得拍案叫绝。

很快,毛主席和周总理便达成一致,将《论持久战》的文稿刊印出来,在全军之中传阅。

这篇文章的传播,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抗日信心。

周总理还非常关心毛主席的身体,由于事务繁忙,毛主席的作息常常是昼夜颠倒,有时忙起来更是几天几夜不合眼,失眠也是常有的事。

所以,警卫员们印象很深刻,周总理每每来找毛主席的时候,通常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主席睡了没有?”

如果毛主席已经睡下,周总理就会吩咐别人不准打扰周总理,他知道睡眠对毛主席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有一回作战的时候,缴获的物资里有一大批美国安眠药,几个战士便很兴奋,想要把这批安眠药赶紧送给毛主席。

周总理却拦下了,他细心叮嘱战士们:“这药太宝贵了,不能一下子给了主席,要等遇到大战的时候,让毛主席吃,睡个好觉才能指挥好。”

建国之后,周总理还是保持着过去的习惯,依然关心着毛主席的日常细节。

每次来找毛主席的时候,周总理都会特意叮嘱警卫们要盯着毛主席好好休息,好好吃饭。

毛主席一忙起来,那是什么都顾不得的,警卫员们劝他休息也无济于事。

这个时候,便不得不请周总理出马,往往周总理一开口,毛主席就能听得进去。

对于毛主席的安全,周总理更是事无巨细,比警卫员们还要上心。

1945年前往重庆谈判的时候,人们就注意到,周总理总是走在毛主席的前面,因为周总理担心敌人会暗下杀手。

吃饭的时候,周总理也总是先替毛主席尝第一口,以免敌人下毒。

在周总理的心里,他是把毛主席的安危放在自己的安危之前的。

而毛主席对周总理,同样也是无微不至的关心。

长征期间,周总理病重,很长一段路都是在担架上度过的,甚至差点没有走出沼泽地。

那段时间,毛主席要忙着对付四面八方围追堵截的敌人,但是只要闲下来,他就会过来探望周总理,并把自己身边有限的物资也都先供给周总理使用。

几乎每天,毛主席都要过问周总理的病情。

直到医生宣布周总理病愈,毛主席才松了一口气。

同舟共济

毛主席平时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总理来了没有?”

从延安时期,每次开会,毛主席都会问上这一句。

如果周总理还没有来,毛主席往往就会搬个小板凳在门口坐下。

等到周总理来了,两个人才一块儿进去。

北平解放之后,大家建议毛主席尽快搬到中南海去居住,因为那里更加安全隐秘。

毛主席却连连摇头,因为中南海过去是王公贵族住的地方。

毛主席说:“我不搬,我不做皇帝!”

毛主席不搬的话,来往城内外工作很不方便,最后,大家只能请周总理来劝说毛主席。

周总理见到毛主席之后,便笑着说:“主席,你应要听父母官的,你不住进去,我们就不能高枕无忧。”

毛主席看周总理都这么说,只能同意。

但他随后又问总理:“你让我搬进来,你去哪了?”

总理说:“主席,我就在您旁边,我在西花厅,那里一院的海棠花,漂亮得很啊。”

毛主席这才拍掌大笑,他说:“好!以后就有伴了!”

周总理在西花厅生活了26年,直到他因为癌症加剧,不得不离开这里前往医院治疗。

没想到那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

周总理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这是因为,从参加革命开始,他便一直过度操劳。

建国之后,新中国百废待兴,处处都离不开周总理。

所以周总理几乎每天都是连轴转,连一个好觉都没有睡过,这让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医生早已劝说周总理,让他抽出时间,好好的休养一下。

但对于周总理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周总理若是一离开,繁杂的国家事务又能够托付给谁呢?

进入70年代,周总理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甚至几度晕倒。

毛主席不得不亲自下命令,让周总理去医院接受检查这个。

结果却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心情沉重,但周总理却十分坦然。

周总理早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周总理的第一反应是,自己要尽快打起精神,利用人生最后的几年,多为国家做一些工作。

所以,尽管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众人,都劝说周总理尽快住院。

但周总理没过几天,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为了不引发骚乱,周总理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公之于众。

他如往常一样,接待外宾、处理国事,以至于很多人都并没有察觉周总理身患重病。

1973年,周总理还陪同越南总理前往延安进行访问。

在周总理临走之前,毛主席很不放心,反复叮嘱周总理要谨遵医嘱,如身体不适的话,就尽快返回。

但是,有工作在身,周总理根本顾不得自己的病情。

在延安,周总理还是整日操劳,结果一回来,周总理的病情就加重了。

毛主席得知之后,心急如焚,每天都让秘书去过问周总理的病情。

莫逆之交

到了1974年,周总理的癌症复发,如果再不治疗的话,就没有回天之力了。

这一次毛主席拿出了最强硬的态度,要求周总理必须住院治疗。

周总理这才同意住院接受手术。

因为癌细胞扩散太过严重,所以,周总理住院之后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要经历一次手术。

从1974到1976年,两年之间经历了十几次大手术。

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周总理却一直都表现的很乐观,甚至还反过来安慰大家,不要为自己的病情而感到忧虑。

当然,周总理最牵念的还是毛主席,他也知道,主席一直放心不下自己。

所以,1975年,躺在病床上的周总理强撑身体,给毛主席写去了一封长信。

当时周总理刚刚又经历了一次大手术,病情几乎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但是在书信里,周总理还是这样对毛主席说:“我现在身体还禁得起,体重还有六十一斤。一切正常可保无虞,务请主席放心。手术后情况,当由他们报告。”

他还叮嘱毛主席:“为人民、为世界、为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恳请主席在接见布特同志之后,早治眼病,必能影响好声音、走路、游泳、写字、看文件等……”

毛主席看到这封信后泪流满面,他知道周总理这样写,是为让自己放心。

那时所有人都明白,周总理的病情几乎已经无可挽回了。

但毛主席却还是希望,自己的战友能够战胜病魔,希望奇迹能够出现。

到了元旦,想到病魔缠身的周总理,想到国家未卜的前途,忧虑之中的毛主席挥笔写下了这样一首词: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这首词写尽了毛主席内心最深处的担忧。

随着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毛主席已经预感到了死神的来临。

毛主席从不畏惧死亡,他只是担忧,在自己走后,中国的复兴大业还能否继续?

毛主席曾设想,即便自己不在,但只要周总理还在,中国就不会出事。

但现在,周总理却很有可能先毛主席一步而去。

所以毛主席最大的心愿,就是周总理快快好起来,他依旧希望将国家的未来托付给周总理。

只是,天不遂人愿,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

随后,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将这个消息报告给毛主席。

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心痛的几乎说不出话,等到秘书开始一字一句的给他读讣告时,毛主席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竟像个孩子一样痛哭失声。

毛主席一生之中,经历了很多生死危难的时刻,但可能任何一个时刻的悲痛与绝望,都不能与此刻相比。

毛主席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而中国也失去了最可敬的总理。

几个月后,毛主席同样在北京病逝。

两位伟人的离去,让1976年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为沉痛的一年。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他们离去之后,仍有无数人,沿着他们的脚步,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参考资料:

人民网《毛主席与周总理的默契》

祖国杂志《探寻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初次相识》

凤凰网《君非知己莫与谈:毛泽东与周恩来交往记忆》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