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风·月出

陈风·月出

00:00
06:06
月出
月出皎(jiǎo)兮 佼(jiáo)人僚(liǎo)兮
舒窈(yǎo)纠(jiǎo)兮 劳心悄(qiǎo)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liǔ)兮
舒懮(yǒu)受兮 劳心慅(cǎo)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liáo)兮
舒夭绍兮 劳心惨(cǎo)兮
陈风·月出
《月出》是《诗经·陈风》里的一首,陈国大致就是今天的河南周口、商丘和安徽的亳州一带。有人说《月出》是《诗经》里最美的一篇,也有人更喜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总之,这两首诗描绘得都非常漂亮,难分伯仲。
《月出》刻画了一位美人在皎洁的月光下缓缓走动的身影,呈现出一个美轮美奂的情景。但更重要的是,这首诗能够引发一种情绪,所以才会让人难以忘怀,这种情绪就是忧伤。你有没有觉得很奇怪,美人、月光、婀娜多姿的样子,这多诗意,怎么反而会让人感到忧伤呢?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皎洁的月光照着一个美丽的女孩子,她体态优雅,缓缓地在流动的月光下走来走去。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就能够看见诗中描绘的那个画面——月光下的女孩,美得像一幅世界名画。
可以说,《月出》开启了中华文化中望月怀人的传统。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晏几道的“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这些诗句,你都会觉得它漂亮、干净,充满诗意。
月光和别的光芒是不一样的,不同于阳光,也不同于钻石的光芒,它有一种凄美感,容易让人心碎。月光下的感情是一种世界语言,人类都能够感受得到。无论是后来“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还是张爱玲小说里的月亮,都承载了非常多的情感。最经典的还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月光下的大阳台,罗密欧就趴在藤蔓里面,隐藏在暗夜中,听朱丽叶对着天上的月亮念出他的名字,“罗密欧啊罗密欧”。两个有情人在洒满月光的露台上互诉衷肠,指着月亮发誓。在《战争与和平》里面,安德烈听到娜塔莎在月光下的阳台上自言自语,表达内心的感情,电影这一段拍得非常好。所以,月光下的女孩,以及她所引发出的感情,在全人类的生活中都是非常具有诗意的。
《月出》接下来写了一句“劳心悄兮”。“劳心”就是心里面很苦,“悄”是悄悄的意思,指的是忧伤的样子。郭沫若先生对这一句有一评价,那个女孩子,她简直像西施一样,西子捧心,皱着眉毛,看上去很忧伤。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劳心悄兮”的不是那个女孩子,而是那个望着女孩子的人。他看着女孩在月光下走来走去,可是却不能接近她,不能去跟她搭话,只能在月光下悄悄地伤心。在月光下,这种忧伤更加显得优美而沉静。月光的皎洁和美丽衬托着相思和凄迷的感情,它饱含着复杂的心绪,不是那种干干脆脆的、当断即断的利落,它难以言说,非常幽微。
后面两章的意思差不多,就是描写在美丽的月光下女孩子曼妙的身姿,让看着她的人感到忧伤。这种迷离而梦幻的场景和《蒹葭》非常像,给人一种“美人如花隔云端”的感觉。月光模糊了这个女孩子和观看者之间的距离,她好像近在咫尺,又好像远隔天涯。这种忧伤,就是因为可望而不可及:我感受到你,可是我却无法亲近你。这种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情感,其实是非常细腻的。美好事物的出现,并不一定会让你感到快乐,但它会把你的心填满。
从前我们一提到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生活,好像就有一种惯性的反应,觉得这些东西出现,一定会让人感到快乐、愉悦。但是这里面也暗含了一种评价态度——只有快乐才是好的,忧伤就是不好的,所以我们才会觉得,明明是那么美好的东西,怎么会让人觉得忧伤呢?当你忧伤的时候就会觉得不安:我这样是不是对的呢?其实,忧伤不是悲凉,也不是胆怯或痛苦,如果以《诗经》为起点,再读唐诗宋词,读到纳兰容若,我们就能够品味到,那种忧伤的调子贯穿始终。
它其实跟情绪的克制有关,这也是中华文化中很典型的一种状态。当我们处于克制的状态中,就不会有极致的表达。痛苦不是那么剧烈的痛苦,而欢乐也不是极致的快乐。这个时候的感情显得委婉、细腻。一旦人变得沉静、克制,就容易感受到忧伤,比如林黛玉葬花。春天万物生长,繁花似锦,但是林妹妹就把那些跌落的花瓣当成一个生命去对待、去尊重。所以在大好的春光里,她的感受不是明媚,而是忧伤。她去葬花,这是一种温柔,也是一种情绪的表达。看在别人眼里,这种忧伤就是诗意。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诗歌中会表现得非常明显。
男子看到月光下美丽的女孩子,感受到了忧伤,那女孩子走来走去,这时候,你如果身临其境,可以做两件事,第一件,走上去跟她说:“我喜欢你。”这是表白。还有一件,虽然女孩子很美,可是她跟你没关系,你只好回家去睡你的觉,即使你心里惦记着她。在这首诗里,这个男子既没有上去表白,也没有回家睡觉。他就只是看着她: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我就这么一直看着你,看到天荒地老,你真美,可你这么美,我却这么忧伤,我心里的感情像小鸟一样,飞出去就不再回来。
男子的感情是克制的,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中庸”。也就是你要用理性来约束那种自然、野性的感情,你要让这种感情的流动、爆发和冲突都处于一种有节制的状态。所以,尽管忧伤,但它依然美好,这就是哀愁之美。这种感情其实在很多通俗歌曲里面迄今还在传唱。美丽又哀愁,这就是中国的诗意,也是月光的诗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