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黄鸟

秦风·黄鸟

00:00
06:45
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 止于棘
谁从穆公 子车(jū)奄息
维此奄息 百夫之特
临其穴 惴(zhuì)惴其慄(lì)
彼苍者天 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 止于桑
谁从穆公 子车仲行(háng)
维此仲行 百夫之防
临其穴 惴惴其慄
彼苍者天 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 止于楚
谁从穆公 子车鍼(qiǎn)虎
维此鍼虎 百夫之御
临其穴 惴惴其慄
彼苍者天 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 人百其身

秦风·黄鸟
黄鸟是什么样的一种鸟呢?学者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是黄鹂鸟,有的说是黄雀。总之就是一种小小的鸟,叫声应该比较好听。
《黄鸟》这首诗出自《秦风》,要想读懂它,先要大致了解秦国早期的历史和秦穆公这个人。我想大家对历史感兴趣的,一定很爱听这个知识点。
秦国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建国于西周中期。在百余年的时间里,秦国其实一点都不强大。它的地盘小、实力弱,是个小国,所以长期受到西北蛮族的欺凌。在春秋前后,秦国才扩大了疆土和势力,慢慢地变强盛了,但是跟中原列国相比,它依然是比较落后的。
落后就要挨打,直到有一位霸主——秦穆公的出现。秦穆公继位后,秦国的国力才有了明显的提高。他审时度势、锐意进取,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第一就是任用能臣良将,整顿政治、发展军事;第二就是减轻赋税、奖励生产,夯实了国家的经济基础;第三就是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谋求霸权和大国抗衡。
经过他几十年的经营,秦国的疆土扩大了,实力也大为增强。而秦穆公本人,也就成了一位春秋的霸主,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但是秦穆公在去世前的一个决定,让他的名声一落千丈。因为他在死前下令一百七十七名臣子为他殉葬,这真是非常残忍,而且其中包括了子车氏的三个儿子,他们是奄息、仲行和鍼虎。这三个人都是秦军中能征善战、以一当百的良将。秦穆公让这些人殉葬,秦国的人民感到十分悲痛、愤怒和不理解,所以就有了《黄鸟》这篇诗歌。
第一段: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黄鸟停在那个荆棘丛上,发出“交交交”的鸣声。黄鸟其实不会在荆棘上栖息,荆棘是带刺的植物,怎么会有小鸟愿意停在那里呢?这就是在讲,殉葬的人就像是落在荆棘上的黄鸟一样,他不得其所。而黄鸟急促的叫声,就像是为子车奄息发出的哀鸣。他们如此英勇,却要为秦穆公殉葬。
“谁从穆公”背后隐藏的信息就是人不被视为人,而是被挑选的物件。在穆公之下的所有人,不都是为了殉葬要随时献出自己生命的陪葬品吗?当官员一笔一笔写下那个殉葬者名字的时候,就像是写了一份生死簿。那个执笔者就是判官,是谁赋予他们这样的权力呢?就是当时的制度。我国的殉葬制度始于殷商时期,到了春秋战国还延续不止。秦穆公以活人殉葬的行为,虽然受到时代的影响,但是他殉葬的人数在当时是登峰造极的。而且其中还有深受秦国人民爱戴的三位勇士,这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不平。
在这首诗中,我们很清楚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愤怒,因为子车奄息是极为善战的将领。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他明明是个百里挑一的人才。后面两段中的子车仲行、子车鍼虎,也都是不可多得的良才和将领,所以诗中接着说:
“临其穴,惴惴其慄。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惴惴其慄”就是在说,旁观者看到活人殉葬这么残忍的场景,觉得心里很恐惧,不自觉地浑身颤抖。他们虽然恐惧,虽然愤怒,但是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人被活埋。最后两句是说如果可以赎回这三位良将,代其殉葬,那他们宁愿死一百次,也不愿意这样的三个人白白地牺牲。
这是一种非常激烈的情绪的表达,就是不舍得,说明这三个人品行非常好,受到大家的爱戴。殉葬的人在生前都是被重用、被提拔的忠臣,为国家、为君主甚至为臣民做出了这么多的贡献,最后怎么落得了这样的下场呢?
在接下来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可以看到,开头依然是在说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桑。”
“交交黄鸟,止于楚。”
小鸟们飞来飞去,仓皇不知所措。黄鸟的飞翔和鸣叫,其实是在写人们的哀鸣,在表达心中的哀伤。
在文化传统中,我们相信人的精魂会幻化为花鸟鱼虫,比如上古的时候,炎帝的小女儿在大海中淹死了,然后她就化成一只精卫鸟,昼夜不停衔着树枝、石头,想要去填平大海,这就是“精卫填海”。
还有蜀国的望帝,他为了人民的安定和国家的和平,祈祷自己能够变成一只飞鸟,飞到当时的帝王身边,提醒他要爱民,最后他真的牺牲了自己变成了杜鹃鸟。这个杜鹃鸟千百年来对着帝王们不停地啼叫,说:“民贵,民贵。”直到鲜血从嘴里喷出来也不停歇。这就是杜鹃啼血的故事。李商隐有一句诗“望帝春心托杜鹃”,就是化用了这个典故。
我们愿意相信这些传说,是因为先民们认为万物有灵,花鸟鱼虫都是有灵性的,它们可以和人心意相通,也可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所以花鸟鱼虫也都不能轻易地去伤害他们。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安史之乱中,杜甫看到国家破碎、战火弥漫。他会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看到这种情景,连花朵和小鸟都和我一样悲痛。我们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那种感情的沉重。
或许是因为秦穆公死了,秦国一度衰弱了;也或许是因为对外武力的扩张,需要大量的人力,秦国废除了活人殉葬的制度,改用陶俑。这当然是一个进步,所以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景点,就是西安的兵马俑。我是西安人,小的时候春游常常被带去看那些泥娃娃。制作陶俑在当时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土地资源和社会财富,所以统治者对人民的奴役并没有结束,去过兵马俑的朋友可能都能感受那里排场非常浩大、人俑制作很精良,千人千面。当时百姓要付出很大的劳动力来做这些事情。在那个年代,百姓真的是贱如蝼蚁,这些陪葬品不知道消耗了多少民工的血汗、青春乃至生命。
回到《黄鸟》这首诗,为什么过去了几千年,我们还能够感受到诗中的那种愤怒呢?因为我们对生命的珍视从未改变,对人才的惋惜、对罪恶行径的愤怒也没有改变。因此,尽管殉葬这个古老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诗中的感情我们却依然能够体会得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