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展业的困惑

最近展业的困惑

00:00
05:56

今年保险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7月31日这个 预定利率上限 下调日之前,大家的业绩都红红火火,特别年金这类产品,许多客户自己找上门,指名说要买哪款哪款年金,然后也没怎么犹豫就把钱存上了。

原因是过了7月31日,就再买不到保证年复利3.5%的年金产品。

于是很多经纪人半年就完成了2022一年的业绩,COT、TOT上榜人数同比去年纷纷翻倍。

身边同事731后就带娃飞全国各地,甚至出国玩去了,正值暑假嘛。

但之前有多狂,现在就有多丧,同事旅游回来后,业绩都不咋地,甚至好几天没开单。

原因除了3.5%产品下架,换3.0%产品保证给付的利息没那么高之外,731的狂欢更多是透支了客户的需求,很多客户把几年后才打算买的保险,都赶在731前买了。

还好我加入公司时间不长,包袱没那么重,对于当前的困境能淡然面对。

731前年金产品好卖,是因为这笔钱放进去后,未来每一年能膨胀到多少,都白纸黑字写进合同,精确到个位数。

根据数字很容易算出,过几年后取现,年金产品的复利率接近3.5%,这个利率是市场上所有中低风险理财产品都达不到的。

更何况年金产品是无风险、保证给付的,市场上保证给付的只有银行大额存单,大额存单很难抢,且复利率追不上年金产品。

因此那些理财经验丰富的客户,都毫不犹豫选择年金作为中长期理财的首选。

但731后这个逻辑变了,年金产品保证给付的复利率从3.5%掉到3%,一下就多了许多竞争对手,比如那些锁定1-3年的债券基金,复利率也可以做到3%,人家达到3%的时间还比你短,于是年金产品的资金就被分流了。

这种困境如何破?债券基金一般放在银行卖,相当于我们要从银行那里虎口夺食。

还好最近保险公司开始有了应对策略,就是卖 分红型年金,从实际体验上可以称为 浮动型年金。

即将原来保证给付的利息,改成浮动利息,用其来规避 预定利率不超3.0% 的限制,以另外的方式让复利率逼近甚至超过3.5%

以某款分红型年金为例,其每一年取现能拿到的钱对应2个数字,一个叫保证现金价值,一个叫红利现金价值。

保证现金价值的意思是 最少能取到的钱,红利现金价值是 加上公司投资分红后能取到的钱。

这2个数字都能从保司给的产品计划书上看到。

假设一个人从40岁开始存这笔年金,每年存2万元,存10年,累计保费20万元,那么到60岁的时候去取这笔钱,保证现金价值是 26.5万元,红利现金价值是 32.8万元。

这两个数字分别对应的复利率 保证复利率是 1.96%,红利复利率是 3.45%

而到了70岁再去取,保证现金价值是 33.9万元,对应复利率 2.17%,红利现金价值 48万元,对应复利率 3.62%

如果到时取现拿到的是 红利现金价值,这个利率不仅超过市场上所有中低风险理财产品,还超过731之前的年金产品。

但真能拿到 红利现金价值 么?这里有个指标,叫 红利实现率,每家保司每年都会在官网上公布旗下分红年金当年的 红利实现率,等于100%,则说明能拿到 红利现金价值,超过100%,则说明拿到的比 红利现金价值 还多,低于100%,就是比 红利现金价值 少了。

查询某保司 分红实现率 页面,发现不仅所有产品过去3年都超过100%,某些还超过 200%

当前市场上的分红型产品,过去3年 分红实现率 基本都超过100%,我还没见过低于100%的。也就是说过去3年买分红型年金的客户,取现拿到的都是 红利现金价值,或者更多的钱。

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客户有需求,给他推荐分红型年金就好了,不仅 红利复利率 超市场所有中低风险理财产品,还有 保证给付 的利率,相较来说买债券基金还可能亏损,比如去年下半年。

但分红型产品也有缺点,就是难跟客户解释,特别年纪稍大,或理财经验没那么丰富的客户,你给他讲保证利率和分红利率,他会懵的。

而且保险嘛,买的就是安全和保障,结果3.62%的分红利率居然是不保证的,安全感不够呀。

于是就有了策略的分化,追求绝对安全感的客户,就推荐保证型的年金,没有分红,但保证利率接近3%,追求高收益的客户,就推荐保证利率接近2.5%,但分红利率超 3.5% 的分红型年金。

...

我个人当然是更推荐分红型产品的,因为年金的储蓄时间通常达几十年,虽然中国现在是走降息周期,但10年后呢、15年后呢,难道真的会降到跟日本一样负利率?

一旦走回加息周期,各种理财产品的复利率都会走高,分红型年金的分红利率也会走高,但保证型的有3%这个上限的限制,到时反倒缺乏竞争力。

而且即便2022年这么困难,分红型年金还是实现了100%及以上的分红实现率,说明红利复利率未来也是能实现的。

最后,如果你对保险有什么困惑,欢迎加我微信聊聊,ID:fmcjim

END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主播信息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