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管理】最近5年,中国企业有了这些新困惑(上)

【转型、升级、管理】最近5年,中国企业有了这些新困惑(上)

00:00
14:02

点击上方按钮,免费订阅,立即收听100期+吴晓波解读课程


吴老师在上一节课中指出,百年企业是不可追求的,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是事业,哪些只是生意。不论是有着千年历史的金刚组,还是历经两百多年的宝珀表,它们都是浴火重生之后的结果。因为商业是在不断迭代的,尤其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正面临不可回避的七大困境。


在本节课中,吴老师先从企业如何转型、如何升级、扁平化管理这三方面入手,解析中国企业的围城式困境。


最近五年,中国公司每行每业都面临着种种的困境。

第一个困境是如何转型?转型升级这个词并不是很早就有的,它在汉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998年。我们要转型升级了,原来的模型不行了。

升级,是我们要面对新的技术,面对新的消费者;转型,是我们要改变现有的盈利模型和商业模型。

但你会发现,转型实际上是个围城,出去的人想进来,进来的人想出去,结果都动不了,因为所有的转型都是建立在一种既有的获利模型基础上的。我通过某种方式获利,然后改变现有的生存方式,面对很多陌生的挑战。

这个陌生的挑战第一来自内心的恐惧,第二来自周边所有的。你要改变渠道、你要改变人才、你要改变一个实验室、你要改变一个资本结构……哪件事是容易的?所以,大部分公司是在转型中走向死亡的,有句话叫作“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这是转型之难,围城式的困难。

我们看到今天的银行业、服装行业、家电行业、百货业、传媒行业都面临大规模的转型。在这些行业中,天天喊转型、喊得越响的行业,转型成功的概率越小,大部分都是在喊口号中最后失血而死的。


image.png

升级,就是我现有的公司模型已经没办法适应需求端给我带来的变化,以及技术给我带来的变化,我要适应新的技术变革和新的消费者变革。所以,大部分的升级来自技术,来自外部所带来的巨大压迫:一部分来自技术对你的大规模挑战,一部分是消费者需求所带来的巨额挑战。


image.png

我们今天看到的是这种由大众营销转向社群营销的升级。我在写完《大败局Ⅰ》后写过一本书叫《非常营销》,2002年出版,写的是杭州的一家饮料公司。我写那本书的时候,它在中国地区的饮料销售总量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可口可乐,这在发达国家从来没有发生过——一家本土的饮料品牌,销售总量超过可口可乐。当时它做了一个可乐品牌,叫作非常可乐。我到鹰潭这些三四线城市做调研时就会到小卖部或者小店坐下来,让他们上瓶可乐,看是百事可乐、可口可乐、非常可乐,还是汾煌可乐。

这家公司曾经因为做饮料,让它的老板当上了中国首富。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它的销售额最高达到过700亿,现在300多亿,每年以百分之三十几的速度下跌。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市场出现了升级,你的主打产品叫作配制性奶饮料,一瓶给小朋友喝的奶饮料中只有3%~5%的牛奶成分,另外都是糖、酒精和真空添加剂。

我们今天都有孩子吧,敢给他喝配制奶吗?我们给他喝最好的纯牛奶,奶粉都不舍得给他喝,而且这个牛奶最好48小时之内从澳大利亚牧场直接运到我们面前,我愿意出更多的钱,因为“我只有一个宝宝”“我只有两个宝宝”。

为什么20年前、30年前我写《非常营销》的时候,它的配制奶能够卖到全中国,因为那时候你吃不起那么好的牛奶,没有牛奶喝,而我们又是一个短缺经济时代,能够吃得到配制奶已经很对得起我们的孩子了。

现在消费升级了,当市场开始升级的时候,这家几百亿的公司感知到了。10年前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中国最大的奶粉公司——位于石家庄的三鹿集团因此倒闭,董事长被抓了进去。当时这家公司就在讨论:我需不需要到石家庄,把这家公司给收了?我需不需要在内蒙古、河北建立自己的牧场?

讨论过的,但为什么没有走呢?围城。你还在发展,看到了危机,也想过变化,最终却没办法行动,你不是不想动,就是没办法动,所以你知道转型升级的困难有多大了。

现在各种行业,包括服装行业也面临大规模升级。原来西装行业里最贵的老师叫作定版师傅,一个板型2万件,今天要做定制西装,价格还不能比成装西装便宜,整个生产需要柔性化、要转型。生产柔性化其实并不是很难,花几千万、2个亿就完成了,问题是你生产柔性化后怎么找到我呢?怎么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找到一个愿意为定制西装买单的消费者呢?

所以, 每一个行业,所有过去二三十年中获得成功的那些首富、单体最大的服装车间的老板,在今天都面临着规模的问题。


扁平化管理。今天所有行业,小到传媒行业、制造行业到金融行业,所有冲击你的人并不是另外一个巨人,所有的冲击都是在边缘发生的。


image.png

一家大型公司的董事长办公室在哪里呢?在视线最好的地方,在顶楼,很多大型公司的董事长都是一人一层楼的,里面有健身房、睡觉的房间、秘书间、很大的会议室。摧毁这个楼的力量来自哪里呢?来自你根本看不到的底层,都是一些小人物干掉了大人物,商业的魅力就在这里,今天小人物干掉大人物干得越来越快了。

2018年是腾讯创业20周年,现在2019年,今年是阿里创业20周年,百度创业20周年。BAT三个老板,马云1964年出生,李彦宏1968年,马化腾1971年,加在一起平均年龄50岁,年轻吧,但每个人手上起码有50亿~200亿美元的现金。这个行业就叫作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什么时候开始的呢?2010年,从苹果手机开始。你说BAT这三个老板,哪个人没有看到移动互联网的发生?那时候他们才40岁出头(平均年龄),眼睁睁看着移动互联网发生。现在有三家公司叫TMD,滴滴、美团、今日头条,全部诞生在2012年, 六七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另外三个帝国。

这三家企业诞生的时候,张一鸣还在睡地下室,王兴是一个连续失败者,程维刚刚从阿里辞职出来,没有人愿意投资他。这三个小人物加在一起,平均年龄36岁。你说BAT这三个是傻子吗?全中国最聪明的三个脑袋,手握几十亿到上百亿美元的现金,眼睁睁地看着三个帝国起来了。

这两年上海有两家公司,一家叫作拼多多,一家叫作趣头条,前两天拼多多市值超过京东了,刘强东是个傻子吗?他可聪明了。那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它发生?因为当它发生的时候,你根本看不到它,全部在边缘。

为什么现在这些边缘的年轻人、这些创业者对巨型公司的冲击变得越来越强烈了呢?现在大规模的创业都是积木式创业,不需要从零开始积累,资本、团队、合作伙伴、渠道都可以积木式的,我可以去融资,可以根据商业模式去找最好的创业团队。

20年前马云老师创业的时候在自己的家里,湖畔花园18个人。这18个人是没有选择的结果,他们不是被选出来的,他们只知道一件事:明天我给你们每个人发500元钱工资,你愿意跟着我干吗?愿意跟着我干就来。这18个人是这样被选出来的,今天创业还需要这样吗?不需要。

腾讯当年创业的五个人中,四个是同学,他们发现四个人中没有人会做营销,就找了曾李青来做营销,曾李青也是在马路上碰到的。

相比之下,今天的创业更加科学、更加系统了。整个创业通过破坏式的技术变得很小、很细,但非常尖锐,处在边缘地带,一旦被引爆,就跟城墙彻底被击穿的时候一样,速度非常快,因为它背后资本的助力非常大。

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第二大的风险投资市场,每年有数以万亿计的人民币等在那里,2.3万家风险投资公司、5万个风险投资基金、6000只新的基金组建,大规模的资金在等着这些年轻人。

所以,新兴企业通过破坏性的技术,进入一个小而新的边缘化的市场,然后通过完善性能、扩充边界、改变价值主张,最终重构了主流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认为一个新的物种对一个旧的物种的突破,一定是一个新的技术对旧的技术的突破,是一个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对一个相对不完善的产品的冲击,但是从商业史研究来看,并不是这样的——一个新的产品对一个旧的产品、新的服务对旧的服务的冲击,往往是因为它的快捷和便宜。


image.png

拼多多的崛起就是这样的过程,它并不是服务比京东好、比天猫好,它是运用了一种社群经济、社群裂变的模型,提供了更快捷和便宜的服务,甚至这个产品本身都带有假冒伪劣的性质,它不是最先进的,但它是最快的。当它切入这个市场以后,迅速地把自己洗白,当它获得用户以后,就迅速地迭代。

30年前有个义乌小商品市场,全部都是假货。我当时去这个小商品市场,他们给我看一块香皂,叫力士香皂,20多年前,一堆的力士香皂,有真的有假的。我就问他们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他们说:“吴老师,上面贴了一个防伪商标的是假的,没贴的是真的。”因为小商品市场也是防伪商标最大的集散地,卖完假货后,市场容量来了,就有人去生产自己的产品,慢慢就会变成了这样。

15年前的淘宝也是这样的,全部都是假货,我们今天看到就是这样。所以,所有的变化是进通过一个破坏式的方式进入边缘市场,改变价值主张,最后重构了市场,它所带来的这种边缘式创新是非常恐惧的,而且现在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我前两天去深圳看新能源汽车,他们跟我说,今天深圳有两家公司是新能源汽车的最主要创新者,一家叫华为,卖电脑的;一家叫大疆,卖无人机的,他们现在在做新能源汽车和无人汽车。跨界变得越来越大。

思考题:

同学们,本节课吴老师讲完后给大家留了道思考题:结合“小人物干掉大人物”实例,分析小企业为什么能如此剧烈地冲击大企业?快在评论区说说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吴晓波频道

    思考题:同学们,本节课吴老师讲完后给大家留了道思考题:结合“小人物干掉大人物”实例,分析小企业为什么能如此剧烈地冲击大企业?快在评论区说说吧~

  • Global地球

    俗话说得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自古以来就是勇者胜,以小博大也是屡见不鲜了

  • 郭老师字如人生

    华为应该属于通信公司,比如现在最火的5G技术,而手机、电脑、和其他软件研发,是他们行业升级的必然产物。

  • 采蓝2021

    吴老师,华为不是卖电脑

    星雨0618 回复 @采蓝2021: 我买的就是华为电脑,大哥,你可以上网搜搜再说吧

  • 音爆星乐

    中国的矛台 五粮液 国外 宝马 奔驰 拉非 等公司 存活了多少年 他们算不算企业 百年企业虽然为普遍 但还是不少的 只不盲目扩张 能与时俱进 百年生存是完全可以 多听几次后 吴老师的不少观点 细细推敲好象自相矛盾

    听友284848624 回复 @音爆星乐: 那样不适合中国现在的中国,

  • 听友197600965

    记得孩子小时候作文写的不好,询问一语文老师,老师说先模仿后超越,听了您的观点后,觉得这句话说的真有道理

  • 一声春雷

    吴老师,一个有生命力的公司和人是一样的,都是能力有限的个体。在公司的初始阶段,选择做什么是重要的,做到一定程度,选择不做什么是更重要的。诚如老师您讲的,BAT和京东手里有资源有渠道,但还是没有做TMD、头条的业务,不是因为他们没看到这些机会,而是看到后舍弃了,舍得舍得也是企业的精髓。《大败局》里以为无限度扩张导致一败涂地的公司就像一个个百岁老人坐在不远的山坡上看着,今天的这些年轻人每每回头看看,扩张的野心总会有所悟,有所得。所以感谢那些“大败局”,感谢BAT、京东、格力、华为等等等等守住了自己的一片地,地里可能会输入不同的养分,使粮食越来越好,运气好的话还能开出一辆多艳丽的花朵。但不要因为养分

  • 鞍山响

    我可能在中国创照第二个沃尔玛嘛。我的理想就是让中国零售行业走上世界

  • 大千世界之过客

    好听的吴侬软语普通话,和好听的灵魂!

  • 和光同尘_云水禅心

    答最后的问题,不是小企业对大企业有多大冲击,所有巨无霸大企业早年都是小企业过来的。长江后浪推前浪,死在沙滩上小企业的99.9999,但总有凤毛麟角的星星之火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