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点】痴心妄想,堵不如疏,巧用“引”字诀

【人性的弱点】痴心妄想,堵不如疏,巧用“引”字诀

00:00
11:06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很多时候是很难做到其乐融融,亲密无间的。因为人心瞬息万变,而每个人的个性又不尽相同。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倘若遇到小肚鸡肠的人,说不定哪句话不对,就会让对方生出嗔怒心来。

贪念会让人欲罢不能,嗔怒心是令人失去理智,而痴念,则是会使人陷入到无明之中。所谓无明,就是不辨是非,不明好坏,时常陷入昏沉之中,困惑、迷茫一直伴随左右。相对于贪念和嗔怒,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却是痴念。

痴念有时候是因为智商不足,有时候却与智商没有关系,它也是一种人性中的本能。痴念最直接的表现,往往是在信念方面的体现。比如我们可能对事物的认知,有时候会先入为主。还没有真实的去考察,只是道听途说,就会主观认定,这件事就是这样。像是炒股的人群,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小道消息,深信不疑,就敢拿身家性命去赌一把。

在很多街头里巷,市井胡同中,很多小道消息传的比广播还要快。尤其是在信息还不发达的年达,人们往往会听风就是雨。古人就有一个成语,叫做三人成虎。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可能不会有人信。可是第二个人又跑出来大喊,街上有老虎。于是人们将信将疑。再到第三个人仍然高声呼喊,老虎来了!那么很大程度上,人群就会一哄而散,真的认为老虎来了。却很少有人去分辨真假。

事实上,在人性中,人们总是会倾向于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即便是同一个逻辑之下的结果,也会选择性的忽略不好的信息。比如有的人找算命先生算卦,算出来他要升官发财,就会笑逐颜开,可是告诉他之后会有牢狱之灾,就觉得这个算命的,有时候挺准,有时候就是吓唬人。

这就像是朝三暮四中的猴子,早上喂它们四枚果子,晚上三枚,就不愿意接受,总觉得晚上少了一枚。可是换成早上三枚果子,晚上变成四枚,就好像占了便宜一样。其实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形式发生了转变,人们的认知就产生了盲区。1+1=2,我们可以接受,可是2-1=1,我们就认为这是歪理邪说。很明显这就是人性中的痴念,是无明。

具体到生活中,可能会有很多种表现的形式。比如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失恋、失业、或者是生意失败、负债等等,导致情绪低落,甚至有的人会钻牛角尖,寻死觅活。不管是身边的人如何开导,也无法从情绪中走出来。这也是痴念的一种。我们常说的痴情,就是痴念在发挥作用。

再比如,有的人比较倔强,明明他要做的事情,是无法实现的,他却非要去挑战一下。像是很多民间科学家,在物理学已经证明了能量守恒这样的定理下,还要想方设法去发明什么永动机,自己不是天才,却总是想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这不是痴念是什么。

包括我们举这个例子的时候,还会有人说,没有尝试一下,怎么知道永动机发明不出来,怎么确认自己不是天才?虽然理论上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但是真实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去赌概率,要尊重科学,尊重客观事实。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不是用一些名人名言去自我催眠。自己给自己灌毒鸡汤的话,只会离智慧越来越远。

我们常见的痴念,还有这种情况。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不太满意。其实也知道应该如何改变,可就是没有行动。比如人们常常喊着要一夜暴富,愿意为了财务自由,去好好努力。可是真的在具体的工作里,要么消极怠工,要么就整天刷手机,玩游戏,虚度光阴。日子过得浑浑噩噩,这就是标准的无明痴念。

还有时候我们在沟通中,会发现很难和对方讲道理。原因是对方可能对某个观念,深信不疑。也有可能是对方根据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价值观、世界观。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讲情怀,你和他讲情怀,他和你谈现实,你和他讲现实,他又和你耍无赖,你和他耍无赖,他又和你讲道理。

我们在生活里不乏会遇到这样的人。其实你说他真的不懂,也并不是不明白。相反他可能什么都明白。但是为什么和你无法交流,无法沟通。就是因为他其实也在一种痴念当中,内心深处自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原因,有道理的,虽然在别人眼中并不是这样认为。

无明痴念的产生,源自于认知的局限。反过来认知的局限,进一步导致了无明痴念的加深。要想从这种痴念中走出,突破自己的认知,首先要做的就是产生正信。要有正确的信仰正确的信念。如果你无法分辨什么是正确的信仰,那么就去相信我们传统文化中圣人说的话,这是几千年来,经过无数考验流传下来的真理。

《道德经》中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意思是有悟性的人,听闻大道,二话不说,立刻就去践行去实践;而中等悟性的人,则是对自己有利的就信,不利的,或者与自己的认知相悖的就不信。所以这些人就是有些事情上比较清醒,有些事情则是浑浑噩噩。而大多数人,则是根本就不信大道,反而认为这是一个笑话,没什么用,还不如你告诉我明天哪只股票涨要更有价值。

大多数人都是处在这种痴念当中,受命运的摆布,整天浑浑噩噩。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佛渡有缘人,如果一个人不愿意醒来,就连佛陀也无法叫醒他。孔圣人也说,夏虫不可语冰,深陷痴念的人,唯有自救,旁人是帮不了他的。

所以不要尝试去说服对方,更不要试图改变对方。要用“引”字诀,去引导他。就像是面对洪水,不要去堵,而是要疏通引导。一个人固执的想法就和洪水一样,要顺势而为。朝三暮四里的猴子,你是无法和它讲道理的,但是却可以通过偷换概念,把他引到你想要的方向去。

引的方式也很简单,我们要先尊重他,顺着他的思路走。然后再找到他的逻辑漏洞,在关键点上把他引导过来。比如战国时期,有一位说客陈轸,在解齐国之围时,就跑到敌国楚国将军昭阳面前侃侃而谈。昭阳将军作为主帅,自然是一门心思想要拿下对手。

陈轸一上来,先赞赏一番对方,说,将军神威,破敌如披荆斩棘。这就是先肯定对方,而后陈轸继续说,不知道大将军此次胜利后,回国有什么奖励?又不知楚国战功最高的话,可以奖励什么。本来昭阳将军志得意满,没有别的想法。

听到这样的问题,忽然心中一动,心想战功最高也不过就是我现在的官职了。倘若再立军功,那楚王对自己将是封无可封,而自己也有功高盖主的嫌疑,如此就危险了。想到这里,昭阳将军就明白了陈轸的意思。而他也接受了对方的建议,并没有真的攻下齐国,草草退兵了。

这就是引字诀的应用,先肯定对方,而后转化矛盾,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对方必须是打开的状态,也就是捭。如果对方是关闭、阖的情况,我们要首先想办法让他打开,否则你是无法进行引导的。昭阳将军倘若根本不见陈轸,那么也就没有后续的故事了。

再比如工作中,你说,我觉得你的形象气质都不错,下次如果有集体活动,我推荐你去做主持人。结果对方连连摆手说,我做不到,不可能的,我绝对不行。处在这种心态下的话,你就完全无法引导。所以还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让对方打开自己,我们再使用引字诀。

通过这样的实例,可以看到捭阖之道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当然,这只是初步的运用,更多的场景,我们会慢慢为大家展开。

下一章,我们继续来探讨面对人性中的弱点,傲慢,我们又有什么策略可以驱动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