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计划有变,可能是被无意识的欺骗所蒙蔽

【鬼谷子】计划有变,可能是被无意识的欺骗所蒙蔽

00:00
12:08

我们常说计划不如变化快,所以很多朋友不大喜欢做计划,更不要说去做谋略了。计划之所以会常常有变化,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我们考虑问题不够周密,对于人性的把握,不够准确。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我们获取的信息往往是虚假的。基于虚假的信息,所做出来的策略,那么必然也就会出现误判。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又说兵不厌诈。就是告诉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阴谋阳谋,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你无所适从。如果你轻言轻信,那么就会掉入陷阱中。而你的实际感受,就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实际上并不是变化快,而是你没有看到这样的变化而已。

我们在鬼谷子的“捭阖第一”篇章中学习到,要想制定一份周密的策略,那么就要让这份策略中所涉及到的人与事,都能为我所用,如此你的策略才能够顺利达成。而要让人与事都听候我们的差遣,那就要进一步,通过把握他人性中的弱点,采用对应的方法驱动他行动。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如何能够了解他当下的弱点呢?又或者说,我们如何能够掌握对方真实的想法呢?这就是鬼谷子“反应第二”篇章中,重点阐述的内容。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觉得通过沟通,就能开诚布公的了解到对方的真实想法。就算是对方不愿意告诉你,可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判断,好像也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然而反应篇就告诉我们,对方所说的话,不能太过当真,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并不会直接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坦诚相告。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有的是因为碍于情面,不太方面讲,有的则是因为谨慎的心态;有的是别有用心,甚至很多时候,有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有的人自认为没有说谎,但实际上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无意识的欺骗你。

比如一个人明明很吝啬,但是他绝对不会承认自己特别小气,有时候还会故作大方。有的人就是小心眼,别人只要说错一句话,就能惦记很久,可是偏偏还喜欢装成一幅心胸宽广的样子;还有的人一肚子阴谋诡计,却在酒桌上称兄道弟,嘴上说着掏心窝的话,下手坑人的时候可是毫不手软。

所以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朋友们千万不要太当真,很多话听一听也就罢了。不要别人稍微说两句好话,自己就真的掏心掏肺。不是说没有好人,中正之人,而是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有的人这方面就很注意,就算你说得再天花烂坠,但是他心中始终有一条防线,越是重要的事情,对方越是守口如瓶,或者就是顾左右而言他。不像我们有的朋友恰恰相反,有时候可能就是一面之交,就恨不能当成知己,什么话都敢说。

这叫做交浅言深,这样说出来的话,就算对方表现得再真诚,我们也会打几分折扣。甚至会认为这样的人不可深交,不够稳重。因为如果他能和你只是泛泛之交的情况下,就口无遮拦,那么可想而知,你对他所说的话,很有可能转眼就会被他转述给别人。再加上你不了解对方,其实很难判断对方是一向如此,还是有意为之。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谋略,需要涉及到这样的人,而你又是基于对方透露给你的信息做出的计划,那么万一对方只是信口开河,而你又当了真,可想而知,你的计划怎么可能不会变化,甚至有时候可能是对手的离间计,空城计,那就不仅仅是变化,甚至会南辕北辙,完全失败。

这种状态其实还好办,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通过自己人生的阅历,通过最基本的逻辑分析,都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最起码知道对方说的话,有多少是可信的,从而控制事态的走向,不要太过离谱。

可是还有一些场景,往往对方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隐瞒真实情况。甚至有的人自认为自己陈述的就是真实信息,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与他的想象是大相径庭。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多朋友就无法分辨,有时候都不会去考虑,会有这样的发展趋势。这其实也是违背了捭阖之道的事以密成的原则,考虑的不够周密,不够严谨。

比如张三是一位客户经理,有一天李四来向张三咨询,就问道,“张经理,我们公司计划采购一批设备,需求清单我发给你,你看一下能不能做。”张三接到咨询很高兴,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大客户,而且需求明确,只要价格合适,产品能够保质保量,那么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签约的。于是倾尽全力的和李四沟通。为了能拿下这个大项目,甚至把其他的一些不重要的项目都停了下来。

然而两个月过去了,客户最终没有选择签约,甚至连张三的电话都不接了,而张三因为这段时间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接待李四这件事上,其他的项目也都没有跟进,结果这个季度,张三因为业绩远远不达标,被公司通报批评。

在这个案例中,其实李四能够给到张三明确的需求,从表面上看,李四并没有虚构需求,而且是有着明确的要求的。李四并没有欺骗张三。但是为什么后来事情会演变成这样的结果呢?这是因为李四在与张三沟通的过程中,他并没有真正采购的决策权。他只是在忠实的履行自己领导布置给他的任务,按照领导的需求,四处询价。

但是张三不知道这一点,李四也不清楚领导的真实意图,于是两人似乎沟通的热火朝天,但实际上张三的计划,始终在原地踏步。从李四的角度来看,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欺骗张三,而且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未来发展的走向是什么。从张三的角度来看,自己已经非常清楚李四的想法了,李四对自己也没有隐瞒。但是这样的判断,实际上已经出现了问题。

再比如说,领导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有时候只是简单的说一句,这项任务要多快好省。实际上当他这样描述时,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其实并没有说实话。每一项任务都是有目的性的,多快好省,意味着效率要高,质量要好,成本还要能控制住。

问题是多高叫做高,什么叫做好,成本有没有标准?如果这些都不明确,那么拍脑袋下的任务,可能有的员工会拍胸脯,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拍大腿。

就像是所有人都想要物美价廉,但是这总归是要有一个平衡点的,不可能无限的物美还价廉。这是不现实的。领导布置任务,总有一项指标,是他最看重的。倘若他也交代不清楚,那么就说明他在领这项任务的时候,就不太清楚。因此他在向下传达的时候,就是在无意识的欺骗自己,欺骗众人。因为可能他的领导要求的是快,可以不用太省,可他的理解是错误的,那么这不就是相当于一种欺骗吗?

所以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有时候对方所表述的内容,虽然可能并没有欺骗和隐瞒,但是它却未必是事情的全貌。局部的正确,不代表全局的正确。就像战场上局部的胜利,有可能是对方的诱敌深入,没有全局观,不了解事情的全貌,没有把握事情的核心矛盾,那么你的谋略就不够周密,也就有了漏洞。最后失败,很有可能就是这些你忽略的漏洞。

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你去饭店吃饭,不知道想要吃什么,随便点了一道菜,结果上来后发现好像并不是你想要的效果;你在网上看到你一样东西,感觉非常喜欢,可是真的拿到实物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类似的情况非常多,我们想一想,就连自己都不太了解自己,那么你在沟通的时候,对方表述出来的内容,究竟有多少是真实可信的,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更何况在真实的场景中,你的计划会受到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项目规划,会有多方单位参与,一个内部计划,则是会涉及到多部门协调,就连你自己的健身计划,都有可能会受到意外的事情干扰。

所以我们要在这些复杂的变化中,找到不变的东西,这就需要你去掌握更多的真实的信息,才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也就是鬼谷子“反应”篇中,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

在这之前,最需要明确的,就是要有这样一种观念,不要轻信语言,没有经过核实的信息,那么是真是假都犹未可知。更不要先入为主,主观臆断。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要从全局考虑,不要只关注局部信息。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掌握真实的信息,才能准确的推动计划的执行。

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应当如何来判断对方所说的话是真是假呢?接下来我们会用几章的篇幅,来为大家层层展开,学习去伪存真的反应之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